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教育之声、高考焦虑应对之策、青少年法治教育……你关心的话题本期都有|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3-23

新刊推荐


《教育家》5月刊第4期来啦!

本期封面人物,我们报道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外文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当一个人把视野放眼世界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是饱满的,天地是广阔的,思维是无涯的。从王宁教授身上,我们似乎更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文人学者的人文春秋。


本期“特别策划”。《教育家》聚集2020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的教育“好声音”。


本期“议题”我们关注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让法治教育进校园,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法治的种子,意义重大。


本期“研究”栏目,我们求解疫情之下如何应对高考焦虑.


本期“脑科学与教育”专栏,介绍了人脑处理语言的机制及给教育的启示;介绍了“阅读脑”的认识、塑造与改善;从脑科学的角度阐释“心有灵犀一点通”,揭示师生课堂互动达到最佳状态背后的脑间同步原理;分析早期阅读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扮演……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王宁: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
封面人物







回望人类的发展史,无不是要穿越关山重重,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人文精神照亮着千万年来人类跋涉的脚步,进而有了今天的进步和文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在内心深处建立起的理想世界,或包容,或浪漫,或理性,或感怀,携带着一个个时代的印迹,影响了一个个时代的风貌。他们脚踏山河、胸怀天下,人类的精神状态因此而变得渐为宏大。他们传承且发扬着上一辈的情怀,人类文明便源远流长了。


读懂一个时代,先要读懂这个时代的文人。在当今文化丰富而多元的社会里,现代文人学者的精神画像是什么样子?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当一个人把视野放眼世界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是饱满的,天地是广阔的,思维是无涯的。从王宁教授身上,我们似乎更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文人学者的人文春秋。



教育界代表委员之声
特别策划





今年两会上,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热点难点话题,提出诸多建议。本刊就在线教育提质增效、生命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优化配置学校专业人员、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六大话题进行梳理。



法治教育是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
议题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地位的作用日益凸显。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让法治教育进校园,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法治的种子。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对青少年进行法治知识的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坚定捍卫者和积极践行者,对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未来教师的六种身份
研究


教育的进步不能满足于外部形态变化。教育系统中最具决定性因素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内隐的观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更为关注的。而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决定了他们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真正驱动力,只有他们面向未来不断改进,教育才会发生变革。


当下及未来至少有三方面的变化冲击着教育的生态,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这六种角色,方可称为优秀的教师。



疫情之下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观察与思考
研究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青少年学生的平静生活,全民抗疫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涉及生死、善恶、美丑等道德主题的社会事件。广大中小学生如何看待疫情下的这些社会事件,如何应对被延长的假期和居家学习,如何看待抗疫英雄,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如何弘扬抗疫精神等问题值得探究。就此,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联合调研课题组于2020年3月-4月面向北京、武汉、河南、贵州等全国10省市的30所学校的师生进行调研,收集有效学生问卷15592份、教师问卷3926份,调研分析全民抗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梳理了疫情期间广大教师开展价值引导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开展全民抗疫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疫情之下应对高考焦虑
研究



新冠病毒肆虐,寒假变得史无前例的漫长。如今,复学的孩子们戴着口罩经过亮健康码和测体温终于能恢复到学习常态。校园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却也潜伏了往日不曾有的阴霾。透过一些孩子的眼睛,我们读到了他们内心的恐慌和焦躁。


高三的学生不仅承受着高考备考带来的重负,还要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个非常学期,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让高三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迎接人生的非常高考。学校如何迎考?家长要做好哪些工作?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哪些应对高考的小妙招?本组小专题进行解答。



脑科学与教育
专栏



naokexue脑科学与教育


本期脑科学专栏,介绍了人脑处理语言的机制及给教育的启示;介绍了“阅读脑”的认识、塑造与改善;从脑科学的角度阐释“心有灵犀一点通”,揭示师生课堂互动达到最佳状态背后的脑间同步原理;分析早期阅读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扮演……


  • 人脑如何处理语言的相关研究也为语言教学和教育提供了启发。比如,口语加工及阅读过程依赖一个复杂而高效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充分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是必要的。另外,口语或阅读技能的不足可能是语言网络的某些部分或子网络存在缺陷,进行细致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 尽管多年来,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医生等从多个角度,反复证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但都未能从本质上揭示阅读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当我们讨论这个“终极”问题的时候,一切都要从“脑”开始。


  • 上课的时候,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对老师上课的节奏和内容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接受知识的能力和速度远超平时。而老师也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或者言语回应,感觉到学生极佳的配合,因而授课的流畅度大大提升,甚至讲出很多超出备课的提升内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可以说是知识传递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更好地了解并运用这种状态?脑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的研究方法。


  • 早期分享阅读是通过亲子互动,创造良好家庭语言环境时最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分享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孩 子与父母或者其他成人( 下文中统称家长)一起阅读的活动,让孩子体会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并从与大人的互动中学习重要的言语知识。 


厌学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竹风




“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庭互动系统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出现的状况,很多是家庭环境的原因。“如果鱼缸里的水坏了,不能单纯治疗生病的鱼”。对于出现困扰的孩子,看见他,倾听他,走进其内心深处,温和而坚定地引导,不失时机地激励,有利于稳定情绪和良好行为的养成。需要咨询师潜心学习,虚心实践,耐心倾听,用心思考,安心服务,做有温度的教师。



疫情下的小温暖
图说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相关推荐:

谁来撑起家暴目睹儿童的保护伞?|新刊推荐

互联网给儿童带来的性威胁|新刊推荐

疫情对于教育而言需要思考什么?|新刊推荐

和情绪做朋友,帮孩子找到幸福人生开启键|新刊推荐

谁才是值得青少年追的“星”?新刊推荐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新刊推荐

教育治理: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的发展|新刊推荐

疫情之下,亟须补上科学教育这一课|新刊推荐

孩子,这个世界,与你有关 | 新刊推荐

战“疫”背后,危机教育刻不容缓|新刊推荐

疫情之下的武汉教育人|新刊推荐

隔离疫情,不隔离教育|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第三届“寻找中国好校长”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