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竹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1-10-30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单元总览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本单元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韩翃的《寒食》、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和三篇现代文(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的《腊八粥》、马晨明的《藏戏》)。这些诗文都写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呢?你了解这些节日和习俗吗?诗文中写到的节日习俗与你了解的一样吗?导语页讲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这些诗文就显得更有意思了。
六年级了,自学教材,先要从目录总体了解一下教材有哪些内容;自学第一单元,除了从目录了解有什么,还要会读导语页,尤其是导语页右下侧的文字,这些文字提示你阅读文章和习作时重点学习什么。还要学会将课后思考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页的学习重点提示联系起来,帮助自己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这可是一个用心了解、感受家乡风俗的好机会。
《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也是围绕“风俗”的哦。第一题挺有意思的,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就显得有变化、活泼生动了。“书写提示”是检查自己平时是否认真练字的试金石啊,这可是学习写行书呢。没写好楷书的同学,可要多多加油了。
“日积月累”是汉乐府中的《长歌行》,读了这首诗,就知道常常听大人教导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哪里了。
第1课《北京的春节》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和评价,保证会读会写,词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最好自己将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一下。

2.边读课文边批注作者写到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读的时候,还要想想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北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身边的人交流交流。
3.对比一下哪些习俗写得详细一些,哪些写得简略一些,想一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4.老舍是北京人,作品的语言里有富有特色的“京味儿”,你注意到了吗?结合课后第三题,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如果对老舍不熟悉,查一查他的生平资料,感兴趣的可以找来他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从小学课本上还读到过他的很多文章,回忆一下吧。)
5.读一读“阅读链接”,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用表格等方式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梳理出来。
第2课《腊八粥》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做扎实了,会认会写会用。
2.看到题目,你以为文章重点会写什么,读了之后,发现与自己的猜想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评价一下文章和作者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3.等粥和吃粥,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得简略,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写写自己的想法。
4.将文中描写八儿的馋样儿的语句画出来,边读边想象,感受作者描写的细腻。
5.描写细腻是沈从文作品的一大特点,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做法、样子,都非常细腻,把自己觉得特别生动细腻的语句摘抄下来。
6.小练笔要认真写一写。
7.了解一下沈从文吧,身边找得到《边城》的,可以读一读。
第3课《古诗三首》自学指导
1.读正确读顺畅,读出节奏和韵律来。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意思。
3.《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到了哪些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习俗?
4.《迢迢牵牛星》让你想到了哪个节日和什么故事?把这首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诗句多读一读,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5.背熟三首诗,挑战默写。
附赏析:
韩翃的《寒食》赏析——
韩翃的《寒食》就内容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一二两句用描写景物的方式写明了寒食节的时间特点,二是三四句像新闻一样让大家知道了寒食节时唐朝宫廷里有意思的事。
诗人笔下,这是一个值得赞美的季节,春意浓郁,城里“无处不飞花”,暖风习习,皇城内外的垂柳随风飘摆。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一个“飞”字,“落花无情”,“飞花”可就充满生机,充满意趣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如此美景,令人陶醉。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前两句写白天,后两句写夜晚。夜晚之事更切诗题——寒食。后两句写的什么事呢?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赏赐给贵族大臣,这蜡烛的轻烟也就散入了王侯贵戚的家里。结合前两句,大概在诗人眼里,这样的景象也是很让人赏心悦目的。
当然,关于这首诗到底要表达什么,尤其是后两句诗人特别描写“传蜡烛”的景象,用意何在,后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读一读。
《迢迢牵牛星》赏析——
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认为,《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都属于古代的“白话”作品,意思是浅白如话,一读就懂。
的确,这首《迢迢牵牛星》,不仅很好懂(不懂得词语对照一下注释,句子的意思就很清楚了),而且用词很“白话”,很顺口,比如“迢迢”“皎皎”“纤纤”“扎扎”“盈盈”“脉脉”,一首诗竟然用了六个叠词。如果朗读的时候,把速度放慢点,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这六个词,就能让人体会一二了。
这首诗像是“旁观者”在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一二句说“迢迢”“皎皎”,是从地上望着天上的。一二句写到了牵牛星(牛郎)和织女星(织女),但后面几句,都是从织女的角度抒发相思之情的: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最后两句写情,最动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个隔岸深情遥望爱人的女子形象,楚楚可怜,情真意切。
总之,语言美、音乐美、情感美,这首诗都有了。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赏析——
有人说,这是最经典的写中秋的唐诗,短短四句,都是名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记事抒情。景,是中秋夜独特之景:清冷的夜色。“中庭地白”,让人不禁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冷露无声”,但却“湿”了“桂花”。地白、寒鸦、冷露、桂花,让人想到了什么呢?当然是天空中那轮清冷的圆月,看似纯然写景,实则都是人之所见所感,是染上了人之情感的中秋月夜之景。因此,后两句的记事抒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并不着眼于自身,而是推己及人,想到了那些心怀秋思的人们——当然,诗人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重要的是,这样的写法,让读者最容易产生共鸣了。只要有离情别绪的人读到这首诗,一定都会被进一步牵动衷肠吧。
“秋思”本是从心中生出的,诗人却问“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妙在与这中秋之月光相得益彰了,仿佛月亮洒下的不是月光,而是“秋思”啊。这就是诗人之高妙!妙不可言!
第4课《藏戏》自学指导
1.带着问题读课文:藏戏,是什么样的一种戏剧呢?有什么独特之处?
2.读到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
3.回头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将详写和略写的分清楚。
习作指导
动笔,列举一下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从中将自己印象较深刻的或最感兴趣的选出来。
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方式,检验一下自己对选定的风俗到底了解多少,或者记得自己参加的哪些有深刻体验的活动。
想一想《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介绍风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选择自己想运用的写法,进行构思。
把构思列成提纲,看看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查资料或访问长辈的地方,为习作做足准备。
现在,写下来吧。写完后,用不同方式分享,如读给家里人听,发给同学或老师看等等。

往期链接

教材解读: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二下语文教科书内容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编排特点与内容解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阅读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二)——习作、口语交际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编排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编排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六下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背诵内容: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内容和闯关表(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语文二、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资料 (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资料 (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电子课本: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020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020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02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2020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2020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扫码“我在小学教语文”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