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日三秋的中国爱情观

李子治 凝听 2022-05-13




导读

 

中国文化是非常讲究意境的,这也能体现在国画和建筑当中,苏州园林有非常多的留白,通过一些简单的留白,能够给人韵味无穷的想象。


同样,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有的时候,在言语上,也有非常多的留白,话并不说的那么直白,言语并不表达的那么激烈,留给对方很多的无限遐想。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先秦时期的祖先们,默默的耕耘在这片盐碱地上,朝出夕归,过着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却也有着那些令人动容的时刻。古往今来,那些令人心生遗憾的爱情故事,总是吸引着少男少女们的眼光。




人们悲叹,这些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咒骂着那些阻碍爱情圆满的坏人。


或许,在那个未曾圆月的夜晚,思念就爬满了天空,尺素已寄,鸿雁南飞。

 

“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人的爱情表达,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含蓄内敛,一场爱情上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就此开展来了。


文言文的废除,君主制的消退,一切传统的因素,在当时激进的文人眼中,已经变成了糟粕,恨不得将它们迅速的掩埋在历史的垃圾堆中。


在那个书信还能通行的年代,白纸黑字的诗书传情,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逐渐的将自己的爱意,毫无保留的展现给自己的心上人,不加掩饰,不加修辞,如同山洪爆发一般,在冲击另一个人的心灵。


纵使是汉代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也没有当下的情歌那么直白突出。卓文君固然是悲惨的,遇人不淑,终被辜负。


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文化上终究是不同的,沙翁笔下的爱情悲剧,和中国人笔下的爱情悲剧,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人对待爱情的态度,热烈似火;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温润如水。


细水长流的爱情,不像奔涌而来的潮水,总是慢慢的给人一种爱的感受,逐渐的给你一个信号,那便是一生的守护。


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情,像火山爆发一样,然而,最终也如火山熄灭一样。




不少专家学者批评儒家,执拗的认为,儒学的兴盛,导致了中国没有自由民主,导致了古代没有自由恋爱,摧残和压抑了人性的发展,诸如此类。有这个想法,便说明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当传统文化体系迅速崩塌,文化土壤消失之后,西方文化迅速占领国内思想界,民族特色消亡之后, 纵使是主权国家,在文化意义上也代表着被殖民。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代表了他们,对于一种历史文化的不同立场。爱情的结果,大抵上是要产生婚姻,婚姻代表着一种人类的生命延续。


中国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这并不是对于一种,对自由恋爱的反对,恰恰相反的是,结合社会经验,我们能够发现,有一些自由恋爱的结果,恰恰是悲剧的源头。假设一种正常情况下,父母们处于一种认知合理的情况,那么会充分使用他们的社会经验和人生认知,去判断子女的配偶是否适合终身,当然,这其中固然会有一些次要因素的参与,诸如经济和政治要求。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对待爱情的态度,很是沉静朴素,本文开头的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现代的国人,怀着傲慢的态度,居高临下的去俯视过去的传统文化,满心的认为自身有多么的高大,抛弃的正是我们的风骨,远去的正是我们的文脉,可怜的究竟是谁呢? 



含蓄内敛本身并没有错,对于感情的小心翼翼更没有错。可怕的是一种爱情的泛滥和无措,更可怕的是一种盲目的爱情观,在现在物欲横流的一种冲击之下,一种畸形变态的人身依附性的关系悄然诞生。


受当代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影响之下,新兴的短视频媒体形式,不光是将知识碎片化呈现给观众,更带来了一种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中,对于部分年轻人爱情观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崇尚着一种非正常的爱情恋爱关系,对于恋爱双方的一种强行捆绑,更有着一些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表明:当传统文化氛围丧失殆尽,国家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之后,在工业娱乐化发达的当下,无论是民族价值观,还是对于年轻人的爱情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




我们并不反对爱情,反对的是假借爱情,而实际去发泄内心中的兽欲,根本上就是一种自然动物行为,而不是作为人的一种朴素的情感的产生。


民族国家文化的解体,往往是伴随着一些激烈的历史事件,与此同时,也表明了,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不可避免的要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国家意志的存在,已经不可避免的要遭受重大的的挫折,这并不是人能干预的了的。

 

中国文化是非常讲究意境的,这也能体现在国画和建筑当中,苏州园林有非常多的留白,通过一些简单的留白,能够给人韵味无穷的想象。


同样,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有的时候,在言语上,也有非常多的留白,话并不说的那么直白,言语并不表达的那么激烈,留给对方很多的无限遐想,当然,过分的留白,会产生爱情的遗憾。


正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对心上人的重重思念。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表达,很多的时候就是这样,并不直抒胸臆,更不会开门见山,而是像这种委婉的表达男女之爱。




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人,也不会对这种爱的表达产生疑惑,更不会对这种含蓄内敛的爱情产生批判和否定。


当历史的进程变得逐渐加快,时代变得浮躁,纸短情长便被淘汰,诗书传情也被嘲笑,转接而来的是直白的爱情,是不加修饰的放纵,也是无数沉溺在不归路上的悲剧。


少男少女对于爱情的懵懂追求,固然是人生路上的一种快乐,但若变为错误的行动,那就变成了人生中追悔莫及的痛苦。


我想见你,隔过了岁月的长河,越过了春秋冬夏。秦少游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国人的爱,深沉而又留白,像细水长流,不似奔涌而来的江海。

 


西方有情人节,中国有传统的七夕节,都是人类为了表达对于爱情的追求,而产生的节日,爱情是个美好的字眼,和理想一样高远,让人心生快乐。


爱情不是合同,不是一张结婚证就能保鲜的,爱情是两个人长久的考验,收获爱情就是人生的丰收季节。


值此情人节之际,祝天下眷侣,永结同心。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往期精读】


韩星 | 奥运中的儒学
林安梧 | 壬川雨至希润物,寅虎风生伴泽兴!
悲人賦1947年中华民国的宪法
爱国的“叛国者"
董乐山 | 翻译《1984》的社会主义者
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钱穆 | 物质之外,应有另一种生活
中国人的分裂式择偶观
唐世平 | “公知”为何成了贬义词宁可丢官也要为百姓做事的读书人, 为何没有了?吴宓在泾阳的晚年岁月袁伯诚 |教授与我只谈学问,我无有什么可揭发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