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成为压倒一切的追求,便是一种世界性的灾难。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导读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从在野党一跃而成了德国主要的执政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是在危机中执掌大权的。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可以说,刚刚上台的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凋敝的德国。可等到战后,纳粹德国的名将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依然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获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项就是“失业现象消灭了”。如果不因人废言,平心而论,这位战犯的话并不是简单的自吹自擂。希特勒的执政经历表明,独裁统治可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面目可狰。
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失业人数高达600万,如果加上400万临时工,算上家属,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1933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这不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号。事实上,通过纳粹当局的努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1.3%,而同时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用纳粹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
在着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纳粹德国也高度重视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在1930年就说过,“用警察、机关枪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单独维持统治”。这不仅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实践。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仅1937年1年内,全德约有1000万人参加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一时间纳粹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纳粹德国的工人也成为可能。”德国还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1938年夏天,希特勒甚至声称,德国要实现“每个德意志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纳粹的政治牛皮不完全是吹的。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
希特勒在战前的另一个成就,就是通过不流血的外交征服,一步步使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成为了“正常”国家。根据1919年6月28日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从1920年3月21日起,德国国防军减少到10万人,而且只能用于维护德国内部秩序和执行边防警察任务。凡尔赛和约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准有任何空军武器。当然,这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战败国,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国家。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立即秘密重整军备。1935年,德国实行陆军普遍征兵制,并正式成立空军,接着又大造军舰和潜艇。国际联盟对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只是口头上抗议,没有谁准备用武力制止希特勒的扩军备战。1936年,希特勒派兵占领了“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的“非军事地带”莱茵兰。开始他宣称这次占领“纯属象征性质”,还提出要跟邻国签订为期二十五年的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3月,奥地利“回归”德国。半年后,希特勒又要求有350万人口的苏台德地区回归德国。希特勒说这是他对欧洲提出的“最后一个领土要求”。古德里安说:“萨尔地区的收回,军事自主权的建立,莱茵河地区的占领,奥地利的合并——这些事情都能够得到全德国人民的拥护,甚至于外国也都不乏表示同情的人。”到入侵波兰时,希特勒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已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军力最强大的国家。德国再次成为欧洲强国。
1939年3月15日,德军占领布拉格。1939年4月20日,希特勒五十大寿,德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各兵种的军旗都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军旗营”,这么多的军旗都向希特勒前倾致敬。古德里安就说:“他的事业到这个时候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他是不是懂得持盈保泰,适可而止的道理呢?当时的情况已具极度的爆炸性。”但希特勒没有“止”。一如古德里安所说:“在捷克被占之后,梅默尔也被兼并了。这个时候的德国,已拥有强有力的地位。似乎以后任何的国际问题,都可以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可是希特勒却似乎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希特勒不想止步,德国这时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他止步。
作为个人,希特勒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就连古德里安也说,“从个人方面来说,他的生活方式是很高尚纯洁,很值得人敬佩的。”但希特勒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权垄断在手的绝对领袖,是否素食,是否喝酒抽烟,都是细枝末节。他可以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过多花纳税人的钱或者其他什么的,但他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
1938年11月10日,希特勒对记者声称,他这么多年来谈论和平是“迫不得已”,“我只有不断地重申德国的和平愿望与计划才能一点一点地为德国人民赢回自由,使他们获得下一阶段必不可少的武器。”希特勒的目标不仅仅是废除凡尔赛和约,尽管古德里安将军从苏台德地区回到柏林的时候,“心里还满以为会有一个长期的和平”。不过,就像他在回忆录里说的那样,“不幸得很,我完全预料错误”。希特勒在把德国和欧洲往深渊里拖。但是,这时的德国自己已经不能遏制希特勒的疯狂,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在德国已经建立起了让德国人俯首帖耳的极权体制。
戈培尔有句讲宣传工作的名言:“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谎话,一旦你开始说了,就要说到底。”可是谎言毕竟是谎言。为了维护谎言,除了继续说谎之外,密探、监狱和死刑,总是纳粹极权政治的孪生兄弟。可以说希特勒的监控体系卓有成效。比如党卫队保安处和盖世太保建立了周详的档案系统,为每一个可能的敌人设立案卷。德国的犹太人和那些无论是思想或者行动上否定纳粹主义的人,无论你是共产党人还是社会民主党人,或者是和平主义者、自由主义者,都不能不生活在纳粹的密探、警察和集中营的恐怖之下。比如,大学生里的志愿情报员会定期上交听课笔记,这样一来,大学老师的政治态度,也就在党卫队保安处和盖世太保的掌握之中了。如此环境,老师上课自然也就会倾向于跟纳粹党和希特勒保持一致了。而希特勒的镇压体系也从来没有吃白饭。据估计,1933-1938年,纳粹人民法庭和特别法庭共判处34万人长达100万年的监禁;1939-1945年,纳粹军事法庭判处国防军官兵二万五千人死刑。在集中营被杀害的估计有1100万人(包括占领区),另外遭受残酷摧残的大约1800万人。
在这样的监控和镇压体系之下,所有的反抗和异议活动都面临致命的危险。在纳粹德国,甚至连国家的经济部长、军事经济全权总代表沙赫特的电话,也遭到女管家——盖世太保的志愿情报员的窃听。这样一来,一小撮的反对者不断被发现和被清除,反过来,希特勒极权政治的严酷性使得反对和异议的人士总是只有一小撮或者极个别,并显得孤立无援。于是乎,对希特勒统治所表现出来的狂热,最后很难分清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真心。这个国家在独裁者和纳粹党面前只会大声说是,在世界面前大声说不。对于政坛的氛围,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就说:“我曾经参加过无数次的汇报和会议,深知很少有几个人是敢于和他(希特勒)对立的,而这些人在今天仍能活着的也就更少了。有些人只敢在走廊上交头接耳的谈话,以表示他们的反对,或是鼓励旁人去送死……”
1938年之后,纳粹德国政府内阁就再也没有开过一次会议。部长都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单独工作。甚至连部长也常常是从报纸广播中才知道“德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或者颁布了什么法令。在政府机构之外,设置了一个与政府机构平行的纳粹党的机构。希特勒的口号是:“政府并不控制党,而党却控制政府。”就连后来成为战争罪犯的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也说:“于是就发生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行政权转到了党的手里,一切实权操在党委的手中。”党老爷成了实权派。国会形同虚设,由于议员开会只是高唱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和纳粹党党歌《霍尔斯特·威塞尔之歌》,此外没有任何发言辩论,被称为“昂贵的合唱团”。授权法案的规定,使得希特勒的命令具有和法律平等的权力。
当然,纳粹德国也没有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的相互制约了。用纳粹的话来说,就是“国内不再有党争”。希特勒在1933年7月14日颁布《禁止组织新政党法》,不仅取缔了社会民主党,而且解散了包括天主教中央党和民族人民党在内的一切政党,而且纳粹党是“德国唯一的政党”。这年12月1日颁布的党和国家统一法,确立了纳粹党在德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既然没有了在野党,也就无所谓执政党了,纳粹成为了德国一党专政的统治党。希特勒在1934年9月的纳粹党党代会上说:“党是指挥国家的。不是国家指挥我们,而是我们指挥国家。”1937年1月25日颁布的《文职人员法》规定,今后政府官员必须由纳粹党员担任,思想上真正信仰民族社会主义,无条件支持纳粹的政治目标,政府官员必须同党的干部一样宣誓效忠希特勒。1939年后,纳粹党籍成为当官的先决条件。希特勒在德国实现了党国一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挑起了战争。希特勒掌握着德国的方向盘,即是开向悬崖,德国也无人能够阻止。除了去世、谋杀、政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使希特勒下台。纳粹德国没有改弦易辙的内部机制。希特勒想要大炮不要黄油,他可以使德国人都不要黄油而只要大炮。这种制度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制度。这样一个国家,就是想不疯狂,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当然,德国发动战争之初的流血征服,也确实让多数德国人兴奋了一阵子。德国军队只花了五个星期的工夫,就开进了夙敌法国的首都巴黎,比俾斯麦打败法国拿破仑三世、进逼巴黎的时间还要短。1940年6月22日,法国签署了投降书。在同一节火车车厢里,1918年11月11日,德国曾签署了战败的停战协定。在现在的德国看来,这自然是“洗刷凡尔赛耻辱”的成就。希特勒被当成“所有时代的最伟大的统帅”而得到德国人的欢呼。再想想看,自从1939年9月战争爆发,直到1942年11月英美军队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之前,英国军队可是战无不败。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希特勒的德国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在一般民众的眼里,这都是德国扬眉吐气的有力证据。
但是,德国紧接着就是大难临头。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这成了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德国军队开始全线退却,可它依然在大谈“最终胜利”。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最后,希特勒重复了威廉二世的悲剧。希特勒发动战争非但没有拓展德国的“生存空间”,而且丧失了领土,德国还被一分而二。当然,希特勒本人最后一刻也没有屈服,可1945年德国的城市却躺在一片瓦砾之下。英国工党政府在给下议院的一份报告中称,柏林的瓦砾即使每天清除100吨,也要30年才能清除干净。而根据《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报道,拥有43万人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这年冬天定量供应的衣服,只有26套男装,15套童装,33件成人外衣和两条毛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德国的历史告诉世人,国家的崛起,也有可能变成独裁者冒险的本钱。崛起如利器。如果不是驾驭得当,就会害人害己。德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两次这样的悲剧。从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凡尔赛宣布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1914年的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军事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苦心经营获得的是崩溃、废墟和死亡,它不但没有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倒是丢掉了东普鲁士和阿尔萨斯、洛林。1930年4月3日,德国的一份报纸就这样写道:“战前德国曾有540858平方公里疆土……如今已减到472082平方公里。”希特勒重复了威廉二世的悲剧。纳粹德国的崛起,成了一种危险,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危险。鲜花结出了苦果。除了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仅就德国内部而言,缺乏有效制约希特勒滥用国力的机制,是德国崛起成了世界性祸害的重要原因。德国的历史表明,国家需要发展,但为了发展崛起不能不择手段。否则,富强一旦成了简单的无条件追求,那不但是一种国内危险,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相关阅读:莫言丨希望在未来的时代里,由恶人造成的恐惧越来越少)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林安梧丨“麻木的禅”是社会不合理的压抑扭曲成的假相(含音频)
王元化:激进思想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以“人民”的名义,一是以“进步”的名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