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课程 | 复旦大学:基于交叉学科的当代语言科学导论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由国际交流学院牵头开设,面向所有年级硕士研究生,从语言的结构分析,言语理解与产生的脑机制,二语习得的脑功能可塑性,到语言加工大脑神经环路的计算机模拟和数学建模,展示语言研究的多个主要取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认识跨学科语言研究的必要性,获得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前沿,更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更好地确定未来的研究选题。
二、教师简介
冯建峰,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上海数学中心首席专家。专注于系统发展神经计算的数学理论,为国际生物信息领域知名专家。
陈忠敏,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UC Berkeley)语言学博士(2000),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现任《语言研究集刊》主编,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s)、《中国语文》编委。专业研究方向和教学方向为实验语音学、神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
俞洪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以新型光学成像技术,研究视觉信息处理的脑机制,以视觉系统为范式聚焦于胶质胞、自组织神经网络等研究,承担973、863课题各一项。
张学新,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导,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上海市东方学者。研究方向为脑科学与心理语言学,侧重中文阅读和汉字信息加工。发现中文特有的脑电波N200,提出汉字拼义理论,论证中国文字的独特性。
危辉,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认知算法模型实验室教授,博导。从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交叉视角研究人工智能。负责多项纵向基础研究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ACM Transactions等所属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
张豫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国家语言文字督导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专业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
三、课程时间地点
上课时间:10月8日-10月18日
上课教室:东辅楼311(线下)
腾讯会议(线上)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课程联络员:谢尚培
20110110020@fudan.edu.cn
四、课程安排
五、报名须知
结业需保证出勤率,并提交课程作业和论文,请安排好时间。
报名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9月28日
我们将于9月30日确定选课名单,到时将通过邮件告知您课程相关信息。
有其他问题可邮件联系课程联络员谢尚培。
(邮箱:20110110020@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