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阳 | 大学和中学如何贯连起来?

甘阳 雅理不读书 2021-02-18

欢迎设置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大学招生、大学通识:如何关联?——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开幕词

(论坛于2019年举行)



文 | 甘阳



【编者按】:在开幕致辞中,甘阳教授指出,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身体力行者,他和许多大学老师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所保留。因为现在似乎中学一提素质教育就意味着学校减负减压,就意味着家长要在课外投入更多的经费、时间和精力。


然而,教育部目前的做法却是大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而不太管大学的通识教育,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此外,中学推动素质教育与大学招生的关系是如何,现在也并不清楚。按理论来讲,如果中学推动素质教育,则大学应增加自主招生;而实际的情况是,一方面中学在推动素质教育,而大学却在大大压缩自主招生。与中国相比,美国名校在录取时比较强调成绩以外的因素,例如领导力之类,但是美国教育界很多人都反对以领导力这类主观因素来录取学生。批判者认为,强调领导力之类的主观因素,实质上是大学在保护特殊利益集团,例如校友子女、有钱人子女等等。也就是说,美国教育界很多人士主张不用主观判断因素,而以客观成绩为唯一录取因素,以排除隐性保护利益集团。



正文



我们看到中学在推行素质教育,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却是在缩减,也就是说,大学还是要最大程度地以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我在这里与美国做一个比较。美国大学招生办的设立始于1910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它设立招生办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它不要犹太人,要尽量压缩犹太人的名额。继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也是一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在录取学生时都非常强调非学术因素、非成绩因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美国方面其实有大量的研究,(例如已翻译成中文的《被选中的》[The Chosen])揭示,这种对非学术、非成绩因素的强调,实际上是大学方面为了招特定的人——例如校友子女、捐款人子女、运动员等等——所采用的手段,他们是要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一部分人的利益。比方说,美国名校很强调领导力,我们也跟着谈领导力,但是在美国,所谓领导力可以、甚至往往是指学习成绩差,但以后可能有其他发展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布什。
小布什1964年进入耶鲁的时候,以他的成绩是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的,但是因为布什家族与耶鲁大学关系很深,他最后还是被耶鲁录取了。哈佛、耶鲁这些学校都会强调说,如果只以学习学业为主要标准来招生,那就可能会漏掉未来的国家总统。从罗斯福、肯尼迪到小布什,都是属于成绩差而有领导力,但是如果我们以为1964年耶鲁大学就已经认定小布什具有当总统的领导力,那我们就太天真了。耶鲁大学之所以录取小布什,无非是因为耶鲁与布什家族关系深厚。美国教育界的很多人就非常反对以领导力之类的主观因素作为录取标准。也就是说,所谓的领导力都是主观因素,是没有客观衡量标准的,这就意味着大学可以随心所欲来要他想要的人,比如他们需要最有钱的校友的子弟。芝加哥大学是美国唯一或者最突出的只以学习成绩来招生的学校,哈佛、耶鲁内部招生报告都说千万不要像芝加哥大学那样招生(芝加哥大学校友中商界CEO的人数大大低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
我们讨论大学与中学的关系,其实一定意义上是在讨论大学希望要什么样的中学生入大学,另一方面实际上也隐含着大学不想要什么样的学生。我这里想说的是,我们虽然在大学推动通识教育,但我们对中学推动的素质教育是有相当的疑虑和保留的,希望听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甘阳教授开幕致辞





好书推荐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生而优越 | 性暴力 | 国际顶刊 | 读大学 | 严谨的(?)德国 | 哈佛、耶鲁法学院院长联合撰文 灵魂·命运 | 隐藏角落 | 说走就走 | 民主&仇恨 北美独立 | 黑人 性教育 | 年轻人,你太天真 | 书和事 | 没有律师的时候 | 经济繁荣却不自由 | 光明前途 | 好律师 | 当打之年 | 毕业寄语 | 阅读的衰落 | 不读书的日子 | 旧日子的幸福 | 甘阳 | 王小波 | 毛尖 | 饶毅 | 苏力 | 王希 | 钱穆 | 冯象


关注雅理“不”读书,从此不迷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