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的深层思考 | 鼓楼新悦
当人们听到“弗兰肯斯坦”,第一反应可能想到的是科幻、怪物,以及恐惧。
然而19世纪初,当一位刚失去孩子的年轻妈妈承受着家人的故去、父亲的呵斥与社会的非议时,她笔下写就的《弗兰肯斯坦》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绝望与担忧?是否在对人类科幻的悲观幻想外,还有着对社会的反思与警戒?
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莫奈特·瓦克安看来,《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将恐惧与爱联系在一起的作品。“恐惧”与“爱”也影响着玛丽·雪莱的一生。
请注意,这里的“爱”,并不是一种美好的表达。
莫奈特·瓦克安,在200年后的今天对玛丽·雪莱的生活和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出版了《当代弗兰肯斯坦: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一书(以下简称为《当代》),揭露并探讨科学的危险性。
《当代弗兰肯斯坦: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
莫奈特·瓦克安 著
在《当代》一书中,瓦克安谈到:“相比起《弗兰肯斯坦》之前就形成的哥特小说的模式,比将鬼魂和地狱两者联系起来更让人恐惧的是把‘恐惧’和‘爱’联系在一起,《弗兰肯斯坦》对这种已形成的模式,无疑是一种不可逆的顿挫。”
玛丽·雪莱有着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幼年丧母、与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恋爱、私奔,与父亲决裂、丧子、长期在外漂泊,以及最后面对雪莱的溺亡。而这一切的发生也伴随着《弗兰肯斯坦》的诞生。可以说,玛丽·雪莱在写作的同时,一直沉浸在不断失去挚爱的悲伤之中。
莫奈特·瓦克安:“1816年6月:春天在莱芒湖上腐坏,并将它年轻的占据者们集齐在迪奥达蒂花园别墅里。他们是五个人:拜伦勋爵,由他的私人医生——受气包——波里道利医生陪伴着;还有珀西·比希·雪莱与他年轻的伴侣玛丽,陪同他们的是玛丽父亲第二个妻子的女儿,克莱尔·克莱尔蒙特,也就是拜伦的情人。” —— 《当代》
1816年,在与雪莱、拜伦的一场文学游戏中,玛丽开始了《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而她笔下的怪物和怪物的创造者维克多,也有着自己与雪莱等周围人的影子。
玛丽的出生记忆:在死亡中诞生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诞生于维克多的实验室,他由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而成。尸体象征着死亡,却从中诞生出生命。
小说的开篇便是玛丽对于自己原生的痛苦记忆。在玛丽出生后十天,母亲就因产后热过世了,这或许使玛丽开始有“自己害死了母亲”的想法。
对此,莫奈特·瓦克安认为:
“《弗兰肯斯坦》开头出现的精神世界,既不是真正的思想,也不是真正的记忆,而是玛丽原生的痛苦,她的出生所代表的事:在死亡中出生,出现与分离的紧密结合,一种令人无法理解的突然的转变,从温情突然就变成了被抛弃的冰冷,这种恐惧,因为她让给予她生命的人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在那一天,我们与她一起在精神上产生了困惑。创造者逃离了,可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生物却要承载着死亡的印记。” ——《当代》
2
玛丽的报复:先兆性的梦
小说中,怪物不停地报复、谋杀科学家维克多的家人、朋友。而现实中的玛丽,也经历着亲人与朋友的相继离世。
自1814年玛丽与雪莱相识并恋爱后,玛丽的人生变起了种种波澜与变故。玛丽因与有家室的雪莱私奔而与父亲反目;雪莱则面临足以令其坐牢的欠款,以及怀孕妻子甚至玛丽父亲带来的情感与金钱上的压力。1816年,玛丽的妹妹芬妮则自杀身亡。
而玛丽自身承受着更大的痛苦,她的第一个孩子在1815年早产并夭折了。在此后的岁月里,玛丽一生孕育的四个孩子,三个都不幸夭折了。
电影《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剧照
莫奈特·瓦克安:“18 岁的时候,她(玛丽)就在作品里惩罚、报复、打击、哀求、要求和密谋。可她在写作时,并没有意识到笔下正是自己的命运:孩子、朋友、配偶接二连三地死亡。尽管她并不自知,她成了自己未来的预言家。至少,在读小说的过程中,如果人们发现了命运和无意识的隐秘关联,就会感到慌乱。从这个角度来看,《弗兰肯斯坦》不是一个单纯的梦,而是有先兆性的梦。” ——《当代》
面对复杂的亲人关系与突发的各种变故,玛丽把个人情绪深埋其中。
莫奈特·瓦克安分析了玛丽妹妹芬妮的死。在现实生活中,芬妮的葬礼上,玛丽只字未提。然而在小说中,玛丽则借用伊丽莎白对贾斯汀的哀悼而抒发出她的痛苦感受:“伊丽莎白很悲伤也很绝望。她对平时的工作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所有的愉悦在她看来似乎都是对死者的亵渎;在她眼中,无尽的哀叹和眼泪才是对一个无辜者死亡应尽的义务。”
3
玛丽的绝望:不断失去的挚爱
《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充满了谋杀与复仇,科学家维克多不断失去身边挚爱的人。正如莫奈特·瓦克安所说,“这个怪物所伤害的是爱,因为它自己并不是因为爱而诞生的,它不过是一堆器官构成的、没有名字的生物,尽管后世竭尽全力给它一个身份,即它的创造者的身份。” ——《当代》
现在再来品味这句话:比将鬼魂和地狱两者联系起来更让人恐惧的是把“恐惧”和“爱”联系在一起。
也许,玛丽·雪莱在无意识中,将自己对于孕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隐含其中。因为缺乏“爱”,所以玛丽更加珍视生命诞生时人们所付出的情感与真爱。而那些毫无感情的生命“生产”甚至克隆,是人们需要警戒的。
正如瓦克安在《当代》一书中所说:
”维克多藐视了自然中关于生育的法则,即生育孩子需要两个不同性别的人的结合。
……
通过她的小说,玛丽强调了一个生物不会成为另一个生物强烈求知欲的对象,这种对科学的爱只会产生毁灭与绝望。对知识的追求并不危险,危险的是将知识与真相混淆。危险的是在人世间,为了节省精力,从人类的经验而非实验中学习只能在他人身上学到的事情。“
想要更全面了解玛丽·雪莱的生活与创作历程吗?
通过精神分析法解析《弗兰肯斯坦》,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新的观点与反思呢?
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当代弗兰肯斯坦
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
——
[法] 莫奈特·瓦克安 著
周欣宇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2197-6
现已上市
长按下方二维码
进入购买窗口
亦可点击 阅读原文 上京东购买此书
内容推荐:科学家用无性生殖创造了一个生命,未曾料到,这个类似怪物的生命却无限向往人性与自由,从而局面变得不可控,最终导致了悲剧。诞生于1816年的《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由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出版200年来,不断引发着人们对科学理性与人性伦理的探讨。
《当代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基于上述著作的反思性作品。如今,制造人类已经不再是一个神话。人们谈论着克隆、无性生殖,甚至是皮肤细胞创造生命的话题,思考并探索着未来的种种可能。同样,擅长探讨人类生命意义的精神分析学家莫奈特·瓦克安,也对此有着深刻的思考。然而,她并未直接向读者抛出这些严肃话题,而是通过分析19世纪初那位“有着古老悲剧色彩的、厄运代代相传”的玛丽·雪莱,是如何写出一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幻作品,来思索当今人类面对的生命、科学与伦理之间的关系。
鼓楼新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旗下大众出版品牌,致力于提供有品有格有趣的文化产品,出版高端学术普及读物,涵盖新知、全球史、人文科普、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类别。
让我们于阅读中,认识自己,通往世界,遇见智识与思想。
往期精彩回顾
申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鼓楼新悦”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 gulouxinyue)
于阅读中,
遇见智识与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鼓楼新悦
有品|有格|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