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 Wire 012丨联合国人权高专办青年专家如何看待发展?经济利益至上?还是兼顾环境社会效益?
【引言】什么是Eco Wire?
Eco Wire由绿色光年主办,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组织。
Eco Wire将会是一系列长期开展的线上分享活动,迄今已举办了17期。我们每月将邀请1-2位在发展学或国际发展领域(Development Studies 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有独到见解或独特经历的嘉宾来分享自己的求学或工作经历。他们来自全世界各地,有着特别多样化的背景和成长历程。我们希望帮助有兴趣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工作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甚至是人生路径),以及帮助对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朋友了解更多该领域的相关信息。
未来我们将会把Eco Wire打造成对可持续发展有兴趣的中国年轻人将来参与国际治理的交流平台,期待您的持续参与和关注!
本期有幸邀请到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专家李苗苗。李苗苗在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后,转向武汉大学攻读环境和能源法硕士学位,之后于伦敦国王学院深入跨境法的研究。在2018年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以及2019-2020年中国留基委奖学金的支持下,李苗苗开始了在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以及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访问和实习。
关于商业人权?
工商业与人权这门学科处理的是工商业(企业)和它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员工,消费者,生态环境,居住社区,媒体,非政府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问题。工商业与人权涵盖的范围很广,而我个人更关注的则是跨境投资对于投资地区当地的影响。例如美国在中国投资建设了一个煤矿,那么这个煤矿是否会对当地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就是我所要研究的课题。
不健全的沟通机制是不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调研结论对我今后的从业选择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也是我选择这个领域的原因,让我开始反思如何在今后更好地与海外投资的当地社区进行沟通。
相较于目前的中国企业,一些西方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人权尽调和建立完善沟通机制方面则有更丰富的经验。此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来充当企业和利益相关人员沟通的桥梁和宣传者。部分西方国家甚至有着自己的人权理事会,倘若本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对当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被投资地区可以向投资企业所在国家的人权理事会申诉。这些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联合国体系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角色举例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从我们的政府部门的规章也好,而且组织的一些经验也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CSR已经包括人权的概念在里面了,只是中国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谈这个事,所以的话我想这里可能也是涉及到的一个沟通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信息透明性的问题,我们有规则在那里,但不知道实施效果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不会公布效果,所以很难去评估这些指引。这可能是国内的一些发展情况,除了政府部门以外,非政府组织(NGO)有几个组在做这个方向,但是他做的有些时候很多情况下他也不会用人权这个概念,他们的概念是偏向环境权益。
中国的企业要求和美国或者欧盟的企业适用同样的一个标准化建设为标准,那对中国企业会非常难,可能对欧美的企业并不一定那么难,因为这么长时间他们出去已经这么久了,他们已经知道怎么和社区沟通。
问答环节
01
职业选择
Q: 在16年去到律所工作的这个经营方面,你是怎么样做出了这样的一种选择,我比较好奇的一个点是在这两年的律所实习的经验对你后面发展的一些启发?
A: 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一个选择,我本科是西南政法大学的,硕士是武汉大学。我觉得专业很重要,尤其是作为中国的执业律师,这是比较浅显的一个原因。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增强专业性。那两年对我的帮助很大,包括在联合国的时候,我觉得我了解了更多的企业文化。具体的奖学金把那一段也算成工作经历,我达到了两年的期限才可以申请,其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发现自己的一些闪光点。
02
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商业人权的推广
Q:美国和中国,还有很多西方国家,它在价值观上面和我们中国人有根本分歧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和他们做沟通?中国人更偏向于集体,那些人强调更多的是个人,那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推广商业人权?
A: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法律层面上的,更多是一种文化差异,还有对人权的理解。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沟通问题?首先,不管是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沟通要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以很开放的态度去倾听别人要说什么。其次,对方也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他们印象中的中国是媒体和政客展现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来过中国,也不一定了解中国在发生什么。所以我会希望他们也可以了解中国,到时候的观点会不一样。
03
公众对企业背后银行责任的关注度
Q:为什么实实在在去泰国投资的中国企业的责任是大家都关注到的,但是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企业背后银行的责任离在泰国发生的事情很远?
A:这也是我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法律层面的原因,也就是侵权行为,你很难找到银行的信贷行为和发生在泰国的造成环境损害的行为在法律上的因果联系,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原因。第二点就涉及到投资者责任,尤其是银行的责任和客户责任的划分问题。这不只是国内的银行面临的问题,像世界银行,所有这些多边发展银行,他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关于人权的最大责任是,督促客户更好的履行责任,他不觉得自己有直接的人权责任和人权义务。
04
沟通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文件
Q:关于沟通这一块,有没有一些法规和指导文件?
A:在这一块,我了解到北京一家针对海外投资中社区沟通进行指引的专业咨询公司。我和这个文件的起草人聊过这个文件的起草背景。当时他对文件的看法就是,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是可以看一下指引中说了什么,但这个指引里可能存在局限。指引这种东西,尤其是沟通指引,最好是来源于实践,但是他们的实践案例不是特别够。所以你如果真正想知道到底有什么好的沟通指引方式,那就是去实地跟着中国企业去尝试,看看怎么沟通,什么方式奏效或者不奏效。
05
职业转换的挑战、收获、建议
Q: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职业转换的挑战,收获和对想走这条路的人有何建议?
A:从我现在的角度来说,不管是非政府组织还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大家经常是换来换去的,尤其是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像联合国,它是需要你有非常多样化的背景的。所以我觉得不管你短期地在非政府组织还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你自身的经验积累是最重要的,不管你用任何组织来积累经验。你可以是在大学里做研究调查,可以是在律所里做律师,也可以是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任何行业,关键是你选对一个方向。越多样化的经验我觉得是越好的,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但是我自己是这样践行的,趁年轻的时候多探索可能性,有新的机会和挑战就去做。然后要尽量保持专业,选定一个方向,不管你做什么,你所做的事情都要尽量和这个方向是相关的。第三点就是,除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外,还要注重哪些能力,我眼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能力。
06
了解项目的渠道和途径
Q:听下来感觉到您那一段关于在泰国和柬埔寨的调研,不管是对您方向的选择,还是后面的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很想知道我有哪一些渠道和途径可以了解到这样非常好的项目,让自己有更多的实验机会。
A:我的一位教授有渠道认识这些人,他经常转发一些邮件,我发现民间有field research,从当时我一个研究生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很少去做这种field research,然后我当时就申请了,没想到就选上了。对我来说消息来源是比较快的,我的朋友会都向我推荐,比如哪个组织,然后大家在做什么项目,再有什么样的一个fellowship机会,什么访学机会,然后再有什么样的培训机会,大家都会相互交流,所以从你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那可能就是师姐这边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或者说你有一些其他的组织,找到一个突破点,然后他会带领你进入这个圈子。你会发现这个圈其实没有那么大,然后慢慢去大家互相都会认识的,这些好的项目都会口都是会传开来的,都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
往期回顾:
Eco Wire 001丨顺利进入国际组织实习的19岁华裔女孩,只是因为她会说六门语言?
Eco Wire 002丨学金融就一定要去投行或商业银行吗?(分享部分)
Eco Wire 002丨学金融就一定要去投行或商业银行吗?(问答部分)
Eco Wire 003丨从实习到就业,年轻人如何跨入联合国?
Eco Wire 005丨从新冠病毒传播到全球卫生,听北大老师讲Global Health
Eco Wire 007丨疫情之下的职场规划 Career Planning Under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