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500年后,让文艺复兴的经典雕像面目全非地回到佛罗伦萨

阿尔法君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美帝奇宫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个展


金色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人类群星闪耀。


在街巷间漫步,随处可见百合花和药丸组成的美第奇家族徽章。美帝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重要赞助人,赞助过的艺术家包含波提切利、达·芬奇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美帝奇宫 Palazzo Medici Riccardi

(图片来源:museumsinflorence.com)


位于圣瓦乔尼洗礼堂北侧100米的美第奇宫全称为美第奇-里卡迪宫是著名建筑师米开罗佐(Michelozzo)为美第奇家族在15世纪设计并修建,是美第奇家族成员曾经生活的地方。


2009年9月12日,这个充满着西方璀璨文明的宫殿,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杨茂源举办了个人展览,这也是美第奇宫第一次为亚洲艺术家在此举办个人展览



展览现场


这个名为“往内看”的展览的作品大胆而具有颠覆性,杨茂源将棱角分明的西方经典雕塑头像,打磨成圆形,材料有大理石,也有青铜,青铜的雕塑在打磨处可见反复打磨后的金属光泽,如黄金般闪耀,站在它们面前时,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如此经典的西方艺术空间呈现如此的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以及对其的革新和重构,一开幕便吸引了各界的目光,美第奇宫迎来了空前的观展人流,它让西方人重新审视了东方的哲学和思考方式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位德国评论家曾这样评论:

“杨茂源……打磨掉的棱角是欧洲哲学及其彰显的力的同义词。中国文化里圆才是完美而不是棱角。他改变原作,以中国哲学关于美与和谐的观点修圆雕塑,表明了自己逆文化的态度。这一态度既是对复制西方雕塑的教育方法的批判,也是对西方将力的审美作为美的原型的批判。”

(摘录自《“阅读从未写出之物”——杨茂源和他的艺术》王家新)


这些雕塑的原型很多都是美第奇资助的,也是我们小时候学画画的基础课,对于学画画的人都有很深的烙印;而把他们的头部磨圆,是和后来我去西部旅行经历有关,风沙侵蚀打磨的经验和时间性对我来说太有力量了;而为什么是圆形,在东方,我们都知道‘圆’意味着什么。——杨茂源(摘录自《杨茂源——艺术家比艺术重要》郑柯,一天一件艺术品)



艺术家:杨茂源


杨茂源1966生于中国大连市,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不同媒介。他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2002年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并在2011年,作为代表艺术家,参加了第54界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

艺术家杨茂源


我们经常会通过时代背景去思考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动机,特别是杨茂源的这个时代,他的同学方力均,炜都是新艺术的代表人物,这个时期的大多艺术家的创作都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所以也很容易去按照一个历史背景进行归纳,很容易辨识。


但是杨茂源的作品以及杨茂源这个人的时代感并不强,他完全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不为外界所动,他从小就仿佛被笼罩在一个不知道是谁编织的世界里,充满戏剧性,诗意,和文学性,他也乐在其中。


"那些东西(政治题材,观念...)离我没有比我自己体会到的东西更近,没有原因的。"——杨茂源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85级同学在黄河的船上。左起:洪浩,方力均,刘炜,邓柏,晋荣,赵影,杨茂源


冷林说杨茂源是个感觉性的艺术家,言外之意是说他不太在意观念的表达,不善于表现对生活现实的反映。他试图接近的是什么呢?他很费力地描述他心里的想象:应该是一个惊讶,但之中必须包含着能协调这个惊讶的因素,表面上会让人以为——啊,出事了,而在几乎重叠的瞬间,应该让人觉得——挺好。还是一种很美的心情

(摘录自《艺术:保鲜的欲望也很酷》三联生活周刊/舒可文)


杨茂源80年代初中学时代的木刻作品


艺术阿尔法:你是怎么走上艺术这条道路的?


杨茂源:小学一年级读的抗大,印象最深的是听大孩子讲绿色尸体手抄本和李光曦的祝酒歌。早春二月家春秋及红色娘子军。父亲画图用的铅笔,感觉很特殊。每天放学前都要被老师表扬字写得好。第一批红小兵。被校长安排画黑板报,入少年宫习画。画粉碎四人帮漫画获奖,入十五中继续学画,几乎不上文化课,校长不管。高考前勉强背背书,文化课分数线一分不多刚刚好!似乎没机会想画画以外的事情!



塔克拉玛干和罗布泊


“这是一位‘野外’的艺术家,虽然他受到的一直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阅读从未写出之物”——杨茂源和他的艺术》王家新)


90年代初,杨茂源先后两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丝绸之路最神秘地区)考察和拍摄纪录片。通过探寻已经神秘消亡的楼兰古城遗址,文明消逝后留下的遗迹激发出他瑰丽的想象力。这段经历后来逐渐成为贯穿他艺术创作的线索。


几次去新疆的经历对我很重要,我也想象不出当年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热情。但那时候真是受益匪浅:一个人在自己干干净净的时候,突然面临这么大的空间:天地与星辰的变化原来是可见的。这在北京是想象不出来的。

杨茂源 麦德克附近的胡杨遗迹 1993年 银盐相纸

麦德克(文献)1993-1994年 照片拼贴、墨水等


1993-94年,罗布泊考察的工作笔记


"我们从阿拉干向东进入罗布荒原。向东、偏北、又向南。穿过沙漠、干枯的胡杨林、几条干河床。第二天晚上,找到麦德克城。这是一座圆型城堡,城墙东边被沙漠埋上,城中有带木隼的大木头散乱在地上。上个世纪未,被俄国人挖掘过,但未发现这部分文物,无论在俄国或是其它的博物馆。"


杨茂源 雕刻,从1994开始 木雕 作品永久安装在罗布泊荒漠腹地


"这里地处罗布泊中心的西部,是楼兰古国的核心地区,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新中国的核试验场。这里风沙巨大,我选择把作品安装在这里,风沙会使这些人形木雕经历长期的磨砺和雕琢,直至化为乌有。"


杨茂源 形状 2015年 纸上油彩 @民生现代美术馆2016年

杨茂源 驼各 2015年 纸上油彩


"我想让作品呈现纸本被油彩浸透的效果,会让人产生一种舒适感。可能来源于小时候在商店里买面包点心,食物吃掉后,只留下带有浸油痕迹的纸包装。"

杨茂源 戈壁 2015年 高弹性的硅酮橡胶绘于牛皮纸上,有图案的瓦楞纸框子


" ‘戈壁’源于蒙古语,是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区,上古时期是中亚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虽然那里大部分地区已是无人区,但却掩埋着很多秘密。这是我搜集的这些地区的不同种群的形象,是为黑色戈壁。"


杨茂源 天空 2015年 艺术微喷,手绘花纹在瓦楞纸框子


"《天空》是我联络了分布在各地的人,从中原地区到欧洲,在同一时间,用手机拍天空。同一个天空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上。"——杨茂源



膨胀的动物


“当今时代,扩张是主流。” (Expansion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膨胀的马的说明2001年,摘录自《杨茂源》莫妮卡·德玛黛)


杨茂源从2000年左右开始创作的这个系列的作品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他用真实的动物皮重新制作,最终变成一只只巨大的,膨胀的,圆形的,"失重" 的马,羊,骆驼。


杨茂源 马 No.3 2003年 雕塑(马皮染色 充气气囊)


杨茂源 海魂衫 2011年 牛头标本,泡沫填充,针织面料,匡威鞋

杨茂源 马 彩陶 2011年


杨茂源 曼陀罗 骆驼 No.1 骆驼标本,牛皮,橡胶气囊等 2014年

杨茂源 曼陀罗 骆驼No.2  骆驼标本,牛皮,橡胶气囊等  2014年


做《马》的时候,是2000年前后,那段时间有种特别强烈的感觉:时代变化太快。我想做一个东西,让这个东西替代我表达内心的情绪,在展厅里面跟观众对抗。


当时平安大道正在修,整个北京拆得乱七八糟的,(人)又很无能为力。城市的扩张,和人内心的……我们原本的出生、生长、教育一直是一个样子的,但到那时候突然觉得所有东西都不一样了,都来不及了


所以在那个大背景下,我就突然想做一种动物,把它充上气。然后就马上动手做了。”——杨茂源(摘录自《杨茂源——艺术家比艺术重要》郑柯,一天一件艺术品)



另一个可以整理出杨茂源创作线索的是形状


" 形状是我对物的另外一个形态的关注,可能早年学版画的经验有关。"




威尼斯双年展中,杨茂源呈现的作品“器”在展览现场带来了浓郁的东方气息。他把从中国、东南亚及欧洲各地的植物中提取的香料装进手拉坯的小陶罐中,这些圆形的陶罐被自由堆放在场馆的任何地方,观众可以随手带走一只罐子


杨茂源在第54界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器”


万物是有形的,形,就是“器”。“如果想拥有这个小罐子,就永远得不到隐藏在里面的‘秘密’;如果想看到真相就不得不打碎它,永远失去了这个罐子。


“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所有的事情都可见,只不过你必须选择得到或失去。”

杨茂源 得  黑色陶土 2016年


”这个系列的作品“是在制陶师傅的工作中得到启发,手拉坯对于形状的生成和雕塑有很大不同。我把一些堆放在工作室角落的东西,和陶罐的对接就产生了这件作品”——杨茂源



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张照片


近期,杨茂源在站台中国画廊做了一组很诗意的摄影作品展览,把我们带入了他的日常。


大连滨海中路115号 2016-12-8 PM12:24

旅顺胜利塔 2017-2-17 AM11:05  

G6包头服务区 2017-7-30 PM12:17

长楹天街 2017-4-2 PM6:19 

顺义良白路 2017-3-31 PM5:45 

大辛庄王音工作室 2017-3-23 AM1:16 

G7沙尔湖服务区 2017-8-4 PM1:33 


 用手机拍照是我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是身体的延伸,是我保持敏感直觉的日常,是我工作逻辑中难以描述的东西。”——杨茂源



寻找自我的人


杨茂源《山在哪里?》手稿


"我过去旅行的那段时间常带着一个愿望——即希望尽可能多地由着我的性子去把身体展开。这里面可能更多的是获得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来自于你自己。换句话说,我是特别渴望了解我自己的人


我一直觉得艺术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艺术来体会人,可能更有意思。我不太考虑艺术史的逻辑,而是考虑人的逻辑,我自己的逻辑,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杨茂源和他的两个女儿


他不被这个世界所动,却一直在通过这个世界找寻自己” 王楠(杨茂源太太)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ArtAlpha艺术阿尔法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自艺术家本人,感谢艺术家杨茂源和王楠对本文的支持与帮助 *



粉丝 福利   ~


关注ArtAlpha艺术阿尔法,并帮助小编转发此文的朋友,在后台截图留言,就有机会赢取价值1980元的YOXI ART工作室出品的艺术家杨茂源限量版彩色维纳斯雕塑一件(共1个名额,随机抽取,活动时间为2018年8月8日~12日)


艺术家杨茂源限量版彩色维纳斯雕塑(每色999个)



往期精彩内容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他的画一箭穿心,被用作莫言小说的封面,冯小刚电影的片头 | 专访魏东与他的粉丝

那些还在坚持做艺术家的年轻人,最近怎么样了?(下)

那些还在坚持做艺术家的年轻人,最近怎么样了?(上)

如何购买和收藏艺术品之怎么去参与一场拍卖会

她是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华侨,刘海粟、吴作人为她站台

> 如何购买和收藏艺术品之“萨奇式收藏”

来说说抖音上最火的艺术家

为什么我们都爱老树的画儿?

艺术博览会,打开自由和思考的另一种方式

新手入门之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购买闲逛指北



业务咨询和洽购可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

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lilyli20180326或Lily_Lee1021,感谢!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