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韦嘉:每幅画都是灵魂的容器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3-04-08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艺术家韦嘉,摄影:单韬光



2011年,在北京星空间看了韦嘉的个展《幽明微岸》,展览作品数量不多,但每幅作品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毫不掩饰、毫不隐藏,也没有半点的“技巧”,每幅画几乎就是把自己的灵魂碎片装进去了!上一次看到这样画画的还是晚年的戈雅……看后不仅为艺术家担心,还有多少灵魂可以倾注?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艺术家本人,一直没有更近距离的去接触,因为什么都在画里了。最近,也不知道哪来的机缘巧合,有幸去到韦嘉的工作室,与这位“用灵魂”画画的艺术家交流,重新认识。当然也并不“重新”,韦嘉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样,已经是老朋友了。


——编者按





01

天生的画家



韦嘉画画这条路,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从三岁就决定了的。


他三岁的时候,拿起笔就画画,妈妈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给他找一些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资料来看。一路下来,待他去少年宫真正学画画时,已经成为画的最好的那个了。


而他从小也是一个很坚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少年宫的老师看这个男孩儿长得很漂亮,就问韦嘉,是否愿意来舞蹈班,被他一口拒绝,他只想画画。


虽然是少年宫画的最好的,但是当韦嘉14岁考美院附中的时候,依然遇到一次挫折,他原以为很容易的事,但是当年附中一共只录取35个人,而他考了第36名。



川美附中旧址,图源:川美帮



那个夏天,对于韦嘉来说经历了一种“生不如死”的体验,仅仅因为只差一名而落榜,而且当年如果选择继续考附中,就得放弃了普通中学的学籍,再考不上也意味着变成待业青年。那时他一到晚上就失眠,看着月亮哀叹,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这么差。


但同时韦嘉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只有考第一名,才是最安全的!于是,第二年他只身一人到重庆姨妈家继续备考。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第一趟公交车去画室画画,晚上回家继续学文化课到12点。


后来姨父看他太辛苦了,怕他这么努力如果再考不上会接受不了,就安慰说:“只要努力了,问心无愧就好,结果没有那么重要。”


韦嘉当时不太能听懂姨父的意思,自认为都这么努力了,肯定会有个好成绩。最终,老天不负苦心人,韦嘉第二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如愿上了川美附中,那个时候考上美院附中的难度可比考上美院还要高。


之后,韦嘉附中毕业又以全国第四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版画系。而选择版画系也有一段故事,当时油画系全国只招十个人,韦嘉听同学说,这十人里有八人都是央美附中的,全国其他地方招来的就两人,非常难考,报油画系就得准备4年复读的时间。


经历过两次附中考试过程的韦嘉懂得时间的宝贵性,不想再等待了,他选择了同学建议“好考”的版画系。



1998年韦嘉在中央美院石版工作室



但是版画系的学习也给韦嘉带来烦恼,他只喜欢油画。因为学的是版画,学校当然是不允许校内画油画,韦嘉为了画油画,只能在外租房,白天逃课去画。


美院三年就这样过来了,韦嘉过着一种“极度边缘”的生活,直到大四,韦嘉发现如果再这样下去,就毕不了业。于是他选择了石版画学习,用了10个月来“准备”毕业创作。


当韦嘉毕业的时候,特别开心自己可以再也不画版画了,自由了,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


而且他也没像大多数央美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而是一毕业就回去重庆到川美当了老师。有时间就钻进工作室画画。


自由了的韦嘉,开始彻底的回到油画,但是刚到重庆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画了,于是让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是,回去那五年,陪伴他的不是油画,而是石版画。



韦嘉《2001年某月某日流星雨》 66×52.5cm,石版画,2002

韦嘉《深呼吸》68cmx52cm,石版画,2002



在创作上,韦嘉从来就是这样,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只按自己心意走,毫不妥协。



 ArtAlpha:选择画画与您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韦嘉:我的确来自一个艺术家庭,外曾祖父是一位画家,当时在成都很有名气。我小时候就住在他的老宅里直到六岁,记得有亭台楼阁,有假山、有鱼塘、有竹林。


他身份多元,研究金石、甲骨文、青铜器……画画是他作为文人的爱好。虽然我长在这样的家庭,但实际上一天都没有想要去画国画,我一次毛笔都没拿起过。


我母亲是中医,父亲是在川剧团工作。中医跟书法有关系,而川剧团的舞台布景也对我印象深刻,这背后可能对我的创作有一些影响。但要说他们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们的民主,不管是当时选择考附中,还是其它的事情,我父母都很支持和尊重我的想法



 ArtAlpha:中央美院毕业为什么没有选择留在信息更发达、机会更多的北京?


 韦嘉:其实我很喜欢北京的大气,但自身作为南方人,不太适应北方的生活习惯,我不习惯吃面食,也不习惯刮风。


我承认北京有很多机会,也是一个更巨大的平台。但是每个个体不一样,我更愿意把自己放到一个比较边缘的地方,觉得这样更加自在


到现在互联网虽然发达,但我也不太用手机,不怎么会发邮件,几乎不看朋友圈,更多的就是喜欢自己安静的在画室画画,可以说我一直都处于一种很边缘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的状态。




02

从版画到油画



版画的创作,有繁复的工序流程,韦嘉一年能有大概五张的创作量,创作的过程中也不断地研究钻研,因此成功地包揽了国内外几项重要的石版画奖项。


认真地“玩”了几年后,石版画中严谨而理性的工作方法几乎成为韦嘉的缚累,韦嘉又开始向往当初在画布上的挥洒自由。


那时,艺术经纪人伍劲到重庆去看韦嘉,了解了他一年的创作量,说:“太少了。”,这也更加激发了韦嘉转型的愿望。



韦嘉, 《鸟语》, 2001, 石版画, 65×51cm ,2001年获第七屆銅版、石版、丝网版画展金奖

韦嘉, 《Superman》, 2002, 石版版画, 50×70cm ,2003年获第一屆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金奖

韦嘉, 《都是娱乐》, 2003, 石版画, 76×53cm ,2003年获第八届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金奖



再次回到布面,韦嘉几乎“不会”画画了,之前大学用的那些古典主义的油画方法,似乎无法满足这个阶段韦嘉想要的感觉。


正是这样的背景,让韦嘉找到了一种自己的创作方式,他摆脱了古典主义油画方法的限制,而是嵌入了更多版画创作的影子。人物平面化,与场景分割,这种制作感的新颖画面,同时又带有艺术家浓烈的对于当下生活的情绪表达,迅速让他被人们认知。



韦嘉《野蛮春天》 200cmx160cm 布面丙烯 2005


韦嘉 《美丽与哀愁都微不足道》 200×160cm 布面油画 2005,2014中国嘉德秋拍成交价:92万元



2005年他参加了星空间的展览《下一站,卡通吗?》,与陈可等70后艺术家迅速成为了业界最闪亮的新星,2006年他的第一个个展《野蛮春天- 韦嘉2000 - 2006 作品展》举办,展览作品一售而空。


但这仅仅是开始,韦嘉并没有因为市场的冲击影响到自己的创作,而是更加专注于架上绘画的自我突破。


很快他的作品已不是简单的制作转换,人物造型不再只是符号延伸或扩大,挖掘人物内心的变化逐渐变为创作主体。


而画面也慢慢回到更古典的绘画方式,对于人物内心的渲染延伸到画面背景每一个角落;同时,另一条线索,艺术家的人文情怀逐渐显现。



韦嘉《白头到老 VII》150 x 120 cm ,布面丙烯,2008

韦嘉《孩儿面Ⅳ》250x180cm,布面丙烯,2008

 韦嘉, 《项链》,100x100cm,布面丙烯,2008


韦嘉, 《照亮夜色无限 Ⅷ》, 2009, 丙烯画布,150x200cm

2009年韦嘉德国个展《通往共生世界之门》现场


 ArtAlpha:记得早期,有些评论家会把您的作品归为青春残酷一类,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韦嘉:其实我无所谓,就像我极度不认同把我归为“卡通一代”的说法,但我也不反对,因为反对无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说法和归纳,把我那个阶段“放进去”,我觉得无所谓,但那只是一个时期的圈定,并不是代表我一直以来的创作


当然,我也不认为我在画“青春残酷”,也不觉得“青春残酷”有什么不好,如果非要去解释那个时候我在画什么,我只能说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一种理想主义情节罢了



2008年韦嘉在重庆的工作室



 ArtAlpha:是什么样的理想主义情节呢?


 韦嘉:很难用语言表达,作为70后,正好赶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既能看到上一辈人看到的的中国,又能看到之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我们这代人如果有显得不一样的地方,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背景,有一种很纯粹的向往,就像我年轻的时候“艺术”是没有太多人提及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有一种崇高感,觉得画画这件事情太让人迷恋,太让人值得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ArtAlpha:年轻时您会有一些偶像吗?


 韦嘉:有许多,但影响我最深的是伦勃朗和弗洛伊德



韦嘉  《忘怀》125×100cm,布面丙烯, 2017。2017年10月,韦嘉个展“如遇林踪”展出作品



 ArtAlpha:虽然您说不喜欢画国画,但是感觉很多您作品的名称是和中国的古代文化有关系?


 韦嘉:我记得到了30岁以后,开始对中国画有兴趣,还不止中国画,包括古代艺术品等等。


那会我去台北故宫,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足足在那里看了一整天,这是唯一的一件艺术品,让我身体上有那么大的反应,西方绘画反而没有。


之前说文人墨客,可能因为仕途不顺归隐,寄情于山水,但是我看范宽的画看到的其实是愉悦,他更多的是认知到人在世界和宇宙万物里的渺小以后,坦然的面对这种渺小,用喜悦和崇敬的心态去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虽然那幅画并不是很大,但它表达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


讨论用什么材料画,在这样的作品面前已经没有意义了,画的“精神气”才是最重要的。


到今天,我也依然在画布和石版两个材料上随时转换,但是画的还是那些东西,材料对我既重要,又不重要。



 ArtAlpha:作为当年市场中的热门“卡通一代”的代表之一,您也经历了市场的火爆,到现在依然是这当中的“热门”艺术家,这些巨大冲击对您有什么影响?


 韦嘉:影响肯定是有,有了更多的收入,有了更多的“虚名”,这些是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我来说始终只有一点,画画本身才是最吸引我的,其它都是额外的馈赠,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我们的小成果得以被放大。




03

更深的深渊



2011年左右,韦嘉经历了一些生活上的变故,离婚让他对现有及未来的生活带来深切的怀疑,以及他对孩子陪伴太少的一系列情感,开始出现在他的画中,并且这种情绪越走越深。


这个阶段,韦嘉更想要的是通过创作去表达,而不是技法本身。


而这一系列关于自我心理和情感的探索,到了2011年一系列关于父子亲情的表达中,可谓是登峰造极



韦嘉《告诉你》90x120cm,布面丙烯,2011年,
2011年,韦嘉个展“幽明微岸”展出作品

韦嘉《拈指笑处一言无Ⅱ》160cmx180cm 布面丙烯 2010,
2011年,韦嘉个展“幽明微岸”展出作品

韦嘉《幽明微岸Ⅱ》(局部)120 × 90cm 布面丙烯 2011
2011年,韦嘉个展“幽明微岸”展出作品

韦嘉,《DAD》,丙烯画布, 210×280cm,2010
2011年,韦嘉个展“幽明微岸”展出作品


在2011年韦嘉个展《幽明微岸》中,韦嘉的画面直通灵魂,看过展览的人都对此印象深刻,他的表达是赤裸裸的,毫无遮掩,直至内心。


韦嘉在谈到这个时期的创作时,他认为是“黑暗的”,也是“市场难以接受的”,但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展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些隐含着艺术家灵魂碎片的作品,被收藏家们一抢而空。


对于收藏家们来说,好画是用一生去等待的,而眼前这些正是


当然,韦嘉再一次的没有停留在自己的某个“登峰造极”中,他继续往深渊出发。


那些忧伤的,近乎“完美”的画面被狠狠击碎,被迷茫、游离和混乱取而代之。



韦嘉《吕克·图伊曼斯》, 66×85cm,纸本丙烯,2013


韦嘉《锦灰堆》150x200cm,布面丙烯,2013年


韦嘉《李白》80× 60 cm,布面丙烯,2014



ArtAlpha:画中这些人物都是您自己吗?


韦嘉:也不完全是,过去十几年的作品里,可能有一些自己形象的参考,但大量画的都不是我自己。


其实艺术家最终完成一件作品,就是自画像。你没有办法跳脱开这个,虽然图像上完全不是自己,但是创作的时候会非常本能的自然流露出来的基于这个自我的影子,然后和图像中那个“他”和解



 ArtAlpha:2011年您在人物肖像上的创作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后来为什么要放弃掉,走另一条路呢?


韦嘉:我每一个阶段表达的都是与我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来自我最真实的生存境遇。


我觉得艺术创作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真实是最重要的,我画的必须是我这个阶段最真实的表达,虽然画面会有各种变化,但某种隐性的东西,人最核心的部分,我认为是比较恒定的。


而且我也不能接受自己老画的是一个样子,我做这件事儿最核心的是让自己能够获得满足,借助绘画寻找到某种忘我的状态。


所以绘画过程对于我来讲无比重要,结果不是那么重要,结果也是无法掌控的,想多了无意义,我还是想怎么画出让我自己满意的画。



 ArtAlpha: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认为真诚是绘画最重要的?


 韦嘉:我一直活得就挺真实的,但是画画要真实,最早是我大学导师跟我说的,他说人言可畏的世界,如果连创作作品都假了,那活的还有什么意思



 ArtAlpha:您之前画面中光的运用很像是一种舞台布景,是“虚假”的光,而2013、14年开始,感觉您画面中的色彩和光有了很大的变化。


 韦嘉:2011-12年之前更偏向于古典绘画,所以更偏向于舞台聚光灯下的某种状态。


到了14年,从Leo Xu Project的展览前后,我喜欢那种日光的感觉,印象派的那种是我那一段时间所追寻的。




04

出口



韦嘉在工作室



从1999年毕业,韦嘉远离北京,避开了他认为的某种“喧嚣”和“主流”,重庆给了他更多的安静以及想要的创作自由。


每天教学工作完成,就把自己关进画室,不闻窗外事,直到让自己画痛快为止。


而学院领导对韦嘉的专业能力,都非常地认可。


2002年,川美版画系主任希望他来做系主任助理,韦嘉思考再三,对主任说:“帮忙可以,但是名分就不要了。”因为他还是一心想着能有更多时间画画。



2018,韦嘉带领学生于比利時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石版工作室进行交流并创作



这期间,学校领导也很执着,没少继续做韦嘉的工作。直到2016年,韦嘉终于接受了版画系主任的工作。


让韦嘉没有想到的是,这份原本不愿意接受的工作,给他带来了创作上的出口和机会



韦嘉作为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版画系主任,近期主持了“1+X——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学术提名展”,展览现场为观众导览。


延伸阅读:
1+X,六位川美老师用创作突破职业经验,破壁学科屏障



 ArtAlpha:您现在如何看这次职业上的选择?


 韦嘉:现在再回头来看,我想我那个时候也确实到了转变的时候,接受这份工作是一个必然。


大概2011年左右,画画逐渐走入某种黑暗的状态。那几年我在学校没有担任何职务,状态更像是一个职业艺术家,除了上很少的课,天天就窝在工作室画画,但是老觉得画的不够理想,就不断地与自己,与画布战斗,总之是一种很撕扯的感觉,画的既痛苦又纠结。


所以我现在回头来看,2016年接受了版画系主任的工作,是我的一次转机,因为很多在艺术上的、创作上的问题,不是你作为一个创作者关在画室里,靠着每天的身体和心灵的搏击就能够解决的



韦嘉工作室 2017年


 ArtAlpha:应该到了需要变化的时候了。


 韦嘉:那个时候我潜意识里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我必须要走出工作室,要接触更多的人,去思索一些跟人群有关的事儿。


后来发现这份工作和做艺术家和单纯教学完全是两回事,需要考虑的问题层面更多,投入的精力也更多。也正因为这样,我关上门进入画室画画的时候,反倒可以把外界的一切声音关掉。


所以这几年,虽然办公的时间增加了,画画的时间只有之前的一半,但是我画的数量一点都没比以前少。拜这份工作所赐,画画效率变高了。


而且对我来说不会去为了一个绝对的画画的数量而画,只要把想画的那个部分做好就行了。



韦嘉《云里的光》, 190x220cm ,布面丙烯,2014,2015年,韦嘉个展“ 浅涩尝春”Leo Xu Project展出作品

韦嘉《迟年急景》225x185cm,布面丙烯,2016



 ArtAlpha:所以这份新职务,也没有对创作产生影响,反而增加了之前所没有的一部分,为什么之前一直那么强烈的拒绝?


 韦嘉:很年轻的时候,是被一个自认为的逻辑禁锢住了,认为艺术家应该是纯粹的,只要一做别的复杂的工作就不自由了,会画不好画,我内心想要的是画好画,所以其它的事情基本都是拒绝的。


后来到了40岁,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以后,觉得仿佛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一定的。未必我去做管理工作,就一定会丧失了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独立自我。


在某种方面,我也是一个比较勇敢的人,所以就去试一试。



 ArtAlpha:您觉得这种职业转变对于您创作来说,具体的影响都有哪些?


 韦嘉:我觉得对于事物的理解层面更加丰富了,我是独立创作者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身边人在想什么。


但是做了管理工作,就会去考虑更多层面的东西,比如版画这个专业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如何让老师们交织成一种力量,让学生们有更好的收获?如何在各部门的协作过程中更加顺畅?……


这些事情必须要跳脱开小的自我,放在以前来说都是我不擅长的,回避的,我不希望任何一个多余的思索来干扰我画画,占用我的时间。


到现在最大的改变,我认为这两件事儿没有那么矛盾。工作中所面对的一切最终都会积蓄起来变成我创作的某种力量。


之前的绘画更加偏制作型,需要投入的时间更长。现在时间没那么多,我一定要让自己在画室工作的时候很有效,每幅作品得一次性画完。


这种创作方式更接近书写,需要非常精准快速,这其实背后需要的是你的内心更加的强大、清晰、果断。


生活中那些很细微的东西,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转化成某种力量。这些不是计划好的,是一环扣一环,到了某个时刻就发生了。


所以回到最开始说的,不管经历什么,只要你足够强大,都可以把这些经历转化成为某种力量,成为你创作的源泉。


如果被这些遭遇和经历“裹挟”,捆绑在里面,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到底要什么,可能作为一个创作者的生涯就结束了。




韦嘉,《河湾》275x 200厘米 ,布面丙烯,2019年©韦嘉,图片由谷公馆及卓纳画廊提供



 ArtAlpha:您觉得近几年画面里的人物变多了和这有关系吗?


 韦嘉:从显性的部分来看,可能确实是有很多人群的出现,但这不是我设计的一个结果。


从本科的毕业创作开始,我始终恒定不变的对人感兴趣,人的复杂性,那种很微妙情感和思维的震颤等等,一直是我特别愿意用绘画语言去触摸和表达的。


但后来为什么画面中人变了多了,其实我没有把人分离出来画,而是在画一个风景。这些背后与近几年的生命的体会有关,甚至跟疫情有关,自然而然就就转化到了画面上。




05

新作



韦嘉近两年的新作,依然以布面丙烯材质为主,出众的色彩能力在画面铺展开来。


介于具象与抽象间的形态,没有单一的指涉论点,却以更开放的态度,如同其优游的笔触,传达了属于我们的这个时代,或独自,或身处群体之间,游走于内在与外在的世界。而作品中的核心价值,始终是对于人的各种生命状态的关怀。


这一系列的新作,将在下周即将开幕的ART021博览会的谷公馆展出


而谷公馆是韦嘉从2008年就一直合作的机构,谷公馆的第一个开馆展就是韦嘉的个展,画廊主人既是韦嘉的知音,又是艺术家市场的有力推动者,十几年有条不紊的做了一系列推动工作,包括推动韦嘉在日本小山登美夫的展览,也包括在卓纳画廊香港空间的群展。


延伸阅读:ArtAlpha专栏 | 以小搏大, 谷公馆艺术家参展卓纳画廊群展



《歌唱带电的身体》展览现场,2019年卓纳画廊,韦嘉(右3)与谷浩宇(右1),卓纳画廊香港总结许宇(右2)



而谷公馆的内地博览会首秀,也选择了韦嘉的个展。



 ArtAlpha:这次上海艺术周,您的新作会在谷公馆的展位展出,记得您和谷公馆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了。


 韦嘉:可能我比较恋旧,我的朋友都是一些老朋友了。


我和谷浩宇(台北谷公馆创办人)能合作这么多年,最根本的是我认为我们对艺术抱有最大的热忱和理想,我们在很多对艺术的判断上,有很相近的地方。


记得07年成都双年展后,郝量带他到重庆工作室拜访我,期间说到想开一间画廊…我们聊了两天,他说画廊第一个展览要做我的个展,这一晃十几年都过去了,我们一直合作到了今天。



谷公馆2017年韦嘉个展《小恍惶》现场



 ArtAlpha:今年谷公馆第一次参加ART021,就带了您的个展,就像开画廊第一次就是您的个展一样,这样的合作关系也是难能可贵。


 韦嘉:对,我很幸运,在与画廊的合作上,对方都能真心认可我的创作,不管是之前星空间的合作,还是与许宇的合作,他们都从来没有在创作上要求过我,没有说什么东西好卖,你再多画两张,从来没有过。


他们愿意跟我一起承担创作结果,我觉得这是挺幸运的。



 ArtAlpha:您会担心作品的市场状况吗?


 韦嘉:我没有担心过这件事,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觉得我要为别人画画,有些画可能永远都卖不掉,但那也是我必经的一段经历。


因为那个阶段我就只能画出那样的画,我没有办法去画出别人想要的,如果反馈不好,可能一刹那还是会感到有些难受,但这个不重要,因为画画不是一朝一夕的



 ArtAlpha:感觉您的创作都是和个人的一些境遇有关系,而对于长期的创作来说,您会有规划吗?


 韦嘉:没有规划,甚至不知道下一张画要画什么


记得以前有人问我,你的下一个展览计划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一直以来我就是如此,就是顺势而为。



 ArtAlpha:创作上会有焦虑吗?


 韦嘉:我觉得创作者的煎熬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甚至每一天在画室,只要画不好画,我就会怀疑自己。有时候甚至会把画毁了,但发泄完了,又捡起刷子继续画。


所以,你们通过展览能看到的作品,都是过了我自己这一关的,是我不会再涂抹掉或者毁坏掉的作品。



韦嘉《无名》, 115x200cm, 丙烯画布,2021,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韦嘉《游乐鱼》60x50cm, 丙烯画布,2021,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韦嘉《恋人》 60x42cm,木板丙烯,2021,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韦嘉《奔腾的上游》 205x165cm, 丙烯画布, 2020,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韦嘉,《游侠》205x300cm,布面丙烯,2021,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韦嘉,《无名》, 2020, 布面丙烯, 70x55cm,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韦嘉,《无名》, 2021, 布面丙烯, 250x200cm,2021上海ART021谷公馆个展作品



从感性的艺术家到理性的管理者,从新晋的“卡通一代”到一个成熟艺术家的开放与包容,韦嘉的艺术之路上,每个阶段都收获了令人赞叹的作品,也收获了自我的蜕变。

下周博览会上的再一次个展的呈现,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与不同,期待朋友们到现场共同分享看过原作后的感触。



 

END





关于艺术家:
韦嘉197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99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目前任教于四川美院造型艺术学院版画系。韦嘉的艺术创作开始于石版,以精准的套色、构图,以及更近于绘画手感的表现运用于创作,至2003年已获得全国三次版画金奖。2004年转为大尺寸架上布面绘画,将石版独有的色彩运用、对比明确的造型,运用于绘画,开创鲜明风格。2008年开始,逐渐将构图对比结构性降低,增加色感与笔触的绘画性的探讨,主题从外放转内敛。2015年将艺术的探索从个人转入人群,色彩带光,从室内再回到万物。2017年起,持续思索发展属于今日中国艺术的语言,即是以最精简的笔意构图,达到开放式的叙事。人物与风景合一,个人与大众合一,生活与生命合一,自我的省思与人群的关怀合一,形成画面里辽阔与细微共存的片刻。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韦嘉工作室,谷公馆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往期 · 推荐

归来依然是王者!瑞士巴塞尔艺术展现场直击,多家画廊销售破千万美元

杨伯都,空间的制造者

艺术家邱志杰在三源里菜市场写字,五一假期火出圈

丘挺:延月梳风,与谁同坐

张大千2亿创拍卖纪录第二高,徐悲鸿《奴隶与狮》遗憾流拍,巴斯奇亚2.3亿全场最高,香港佳士得史上最强阵容战绩

20佳士得NFT作品4.5亿元成交,艺术品交易的里程碑!次世代艺术已来,什么是NFT一篇看懂2021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网上销售创新高,富人更富,收藏动机依旧强烈

把这个老爷爷“玩坏”这事,各界网友都兴奋了,艺术圈也坐不住了

ArtAlpha观察| 苏富比对2021年全球艺术市场的8个预测

波提切利巨制5.9亿破纪录,或被俄罗斯买家竞得,亚洲藏家为前一口买家

这些“大咖”艺术家都画过她,来了解当艺术家模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1,万物互联继续!近期品牌与艺术联名的那些成果

比尔盖茨离婚了,要分割的1300亿财产里还有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彭斯:从肖像再出发

2021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网上销售创新高,富人更富,收藏动机依旧强烈

ArtAlpha观察|“沉重的深度”抵不过“高颜值”和“治愈系”?

艺术圈顶流村上隆直播带货赶不上薇娅一个零头?卖了什么,卖的怎么样?

ArtAlpha观察| 新买家已入场

2020全球TOP200收藏家榜单出炉,看看都有哪些华人面孔

探访超级收藏家伊莱·布罗德(Eli Broad)挂满艺术品的家

“三十而已”的艺术主线,从“梵高的睡莲”到男主偶像蔡国强

天价艺术品是怎么在拍卖会拍出来的

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

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

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

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