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本周六(2022年3月26日),位于北京最时髦的三里屯区域的愿景艺术就将迎来开馆首展《京zhì》,展览由鲍栋策划,12位艺术家参展。
作为备受关注的新成立艺术空间,愿景艺术定位上有别于传统的画廊模式,希望通过和画廊、机构合作,集城市艺术中心、社区艺术介入、艺术跨界合作于一体,成为“艺术赋能社会的践行者”。
关于愿景艺术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我们专访了机构的合伙人 王楠 和 程城,请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家新的艺术空间将会有什么样的精彩呈现。
在艺术行业有过十余年从业经验的王楠是从2021年开始成为愿景艺术的合伙人。此前她做过画廊、艺术家经纪人,艺术商业跨界等工作。
熟悉艺术行业各个商业链条的王楠,认为愿景艺术要解决的,是艺术与公众的双向赋能,是如何为艺术市场提供增量,如何与同行共赢,共同成长。 ArtAlpha:能大致介绍下愿景艺术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吗? 王楠:我们的业务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艺术空间的经营,这个部分是集展览、收藏私洽、沙⻰聚会于一体,有点像一个“艺术会客厅”的概念。第二个板块是社区艺术介入,社区是艺术落地生根的土壤,愿景艺术将艺术节、公共设施艺术化改造、公共空间美学融入社区,践行“社区美育”理念,用艺术赋能社区。
第三个板块是艺术跨界合作,这个部分也是增强艺术与公众的互动,比如艺术品定制、艺术IP合作、艺术项目策划等等,这也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在与各大商业机构的合作中,愿景艺术正积极地用艺术赋能商业。
愿景艺术在中欧商学院室外草坪呈现的艺术家杨茂源作品 ,向上看,2021,高450cm,树脂、不锈钢、彩色喷漆,图片致谢愿景艺术
延伸阅读:杨茂源:灵感并不需要一场长途跋涉,艺术与商业在顶端是融合的
ArtAlpha:在你们马上开业的艺术中心部分,展览是怎么样计划的呢? 王楠:展览我们会选择联合画廊、机构、独立策展人来合作,共同打造一些精品类的展览和活动。有点像介于画廊和拍卖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1.5级市场”。
比如我们开馆展《京zhì》,是邀请策展人鲍栋为我们策划,之后我们也会与北京当代艺博会有一系列的互动,再之后会和星空间合作一个展览项目推出新锐艺术家的展览,其它的一些项目也在洽谈中。 ArtAlpha:您觉得作为与机构展览的合作方,你们的优势有什么? 王楠:我们的优势在于有一个相对核心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个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一个比较有判断标准的团队。我们去甄选一些好的艺术项目呈现,其实是帮助或者说和中国的艺术机构共同成长,让更多爱好艺术的人群,通过愿景艺术能进入艺术这个领域。我们更多的是想做一个以社交关系为纽带,以艺术内容为核心的一个新型艺术机构。
另外从机构方面来说,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画廊也好,机构也好,他们自己有很多好的艺术家、好的项目,但是碍于空间和档期限制,让很多内容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充分的体现。我们想通过这样合作的模式,把画廊的和艺术机构的一些在自己空间无法实现的想法和项目实现。 ArtAlpha:选择合作机构和项目,你们的标准是什么?你们希望为这些机构带去什么? 王楠:我们最看重的是艺术本身,比如艺术作品本身要好,项目本身的艺术品质要高,其次我们希望合作方也是有一定口碑和水准以及品牌影响力的。现在我们谈行业内卷,其实就是大家一直在存量市场中拼命去抢资源、抢艺术家、抢内容、抢藏家,我觉得大可不必,也没有意义。我们做的是增量的事情,把更多的资源和人群带入艺术领域,协助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
ArtAlpha:提一个尖锐一点的问题,就去年来看艺术市场行情这么火爆,这些好的机构的热门艺术家会出现排队都买不上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机构为什么要把好的项目给你们而不是自己来做? 王楠:这当然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首先特别畅销作品我们目前也不会主动去谈,人家卖都卖不过来,你去说分我一半,这不是商业,也不是平等的合作。我们做的事情肯定是能够去解决机构的困难,同时也满足我们标准的事情,比如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量比较大,在画廊空间展览不过来,有的机构希望展览更频繁一些,这样多一个空间就可以实现……我们获得好的艺术内容,合作的机构获得新的流量和可能性,当然也包括销售。如果有一天,愿景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合作机构愿意将畅销作品拿来展览,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这都是动态的变化的,重要的是合作双方能找到一种平衡实现共赢。不管从有展览的“艺术会客厅”,还是到走入社区的公共艺术,愿景艺术都是把重点放在线下,放在人和人,人和艺术面对面的交流中。这在疫情肆虐,人们行动受限的当下显得并不容易,但是王楠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易,才弥足珍贵。
ArtAlpha:看整个愿景艺术的业务链条,还是更偏重于线下? 王楠:我觉得如果把艺术作为一个社交纽带的话,它其实更多的是人的情感,只有当你和作品发生面对面亲密关系的时候,这样的交流才真正具有价值。另外,在人和人的社交中,艺术也是一个特别好的介入方式,虽然疫情会给这种线下的交流带来一些的困扰,但是人们还是很渴望在安全的情况下多一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珍贵。所以,打造这样的艺术中心,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让参与进来的人在有限的社交时间里能获得自己最想获得的东西。无论是交朋友也好,还是获得艺术品的内容也好。线下交流是永远不可能被取代的,虽然现在难做,但是并不代表这不需要。愿景艺术的VIP休息区
ArtAlpha:愿景艺术的线下活动会和传统画廊有什么不一样? 王楠:我们的空间体验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定义自己为“艺术会客厅”,是因为愿景艺术不单纯有一个展览空间,我们还有非常舒适的VIP区域,包括小型私人影院,餐厅,品酒区,强调的是人在艺术场景下的社交体验。在针对的人群方面,我们会不断的去尝试做一些破圈的活动,邀请各个领域的人参与进来,去助力我们艺术项目的推广。
ArtAlpha:如果这样的模式可行,是会复制到各个大型城市去吗? 王楠:我们当然是这样希望的,北京这个空间是我们第一家线下实体空间,如果模式得到验证是可行的,我们也希望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广下去。程城的主业是广告传媒行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认识了王楠,后来跟随王楠开始接触当代艺术,看画廊,看博览会,看拍卖,也慢慢开始收藏之路,对他来说,从接触当代艺术,到收藏,到开启愿景艺术,都是冥冥中的安排,顺理成章。 ArtAlpha:记得您第一件收藏是同学黄宇兴的作品? 程城:是,当时也就是接触当代艺术3个月的时间,和王楠一起去保利拍卖,黄宇兴是我132中学的同学,看到他那件上拍的作品很心动,就参与了竞拍,那也是第一次参加拍卖,很激动,也很幸运最后买到那件作品。 ArtAlpha:之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进入收藏行列? 程城:是,因为我父亲也是从事艺术行业工作的,我从小学过艺术,我女儿也喜欢画画,所以一接触到当代艺术,就很快就进入沉浸式的模式了,买买买之后,又想把这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挂起来与朋友分享,所以就有了做艺术空间的想法。
ArtAlpha:所以您做艺术空间最初的想法就是分享? 程城:对,觉得艺术这么好的一个事,特别希望去交流分享。那时正好也遇到一个朋友聊起做线下社交平台的事情,我觉得如果单纯的线下社交,满足的方式无非就是吃吃喝喝,这是一种很浅层的方式。我记得和收藏家关东元、王珺有过几次深度的交流,都是关于艺术的,那种交流让我很难忘,那是一种精神上的,艺术本身就能够带给人很多美好,所以我想如果是做一个社交平台,那艺术无疑是链接人与人的最好纽带。特别是在现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人们被碎片化的信息包裹,每天匆匆忙忙,这样的艺术空间也成为了一种需要,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来这里,发现人生还有另外一面,在物质生活之外,其实还有更多的东西你可以去追求。
我和几位朋友聊起这个想法,大家也很认同,于是很快就落地开始筹备了。
愿景艺术空间展示的程城的收藏
ArtAlpha:像您身边的这些朋友,您觉得他们中有多少人对当代艺术有认识和了解? 程城:这个数量是很少的,可能1%,所以我当初和团队说我们要做增量的事情,因为还有这么多人不了解当代艺术,这是我们的机会。
未来十年,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那么消费升级的需求是必然的,当代艺术就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顶级的产物,在某一个时刻这个市场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程城:我们都是从各自专业来分工,比如王楠主要带领团队做艺术专业的内容,我可能做一些社交和宣传上的工作,还有团队成员负责空间的家具陈列,以及专业的酒的提供等等。我们总体上希望愿景艺术有一个很舒适的场景,是基于美好生活的一个空间,艺术是空间的主题,大家愿意在这里待着。愿景艺术的休息区域
ArtAlpha:您设想的是怎么样的一个美好生活场景呢? 程城:我觉得美是相通的,也是可以互动的,比如我们在艺术场景里面有音乐,那么艺术也会变得生动起来,音乐也会有更多的画面,再和设计家居,红酒……搭配,会产生很多美好的体验。所以我们的艺术空间不希望是等同于画廊那样的白盒子,我们的主体是人,人在其中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ArtAlpha:您提到去做增量市场,那当代艺术的传播上难点是什么? 程城:传播的难点,我觉得是大家的基础不一样,大家对艺术的认知不一样。没有艺术知识背景的,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会买一张看起来什么都不像的画;有艺术知识背景的,但是大家的知识基础如果不一样,认知也会差异很大,比如很多喜欢国画的理解不了当代艺术;即便在当代艺术内部,大家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程城:首先我们要去做破圈的事情,比如让身边那些做传媒的、做投资的、做金融的、做娱乐的朋友能够知道当代艺术是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们会在愿景艺术的空间,定期做一些艺术的普及内容,邀请这些朋友加入进来,他们的家庭也可以加入进来,以这样的内容形成一种家庭式的社交方式。
另外,未来我们还要跟公益相结合。我现在做一个公益项目叫“天堂电影院”,一直在给农村的孩子放电影,希望让他们也能看到城里的孩子们看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去做一些艺术的内容,让艺术家到乡野中去,为当地来创作内容,现在其实像很多大地艺术节都已经开始做了。
延伸阅读:五月在茶田苍穹下看一场没有屋顶的艺术展,“艺术在浮梁”等你来打卡
此外,就是我自己本身就是做广告传媒的,针对的本身就是大众,所以,完全可以通过更广阔的渠道和更易读的方式让当代艺术走出去,而不只是在一个小的私域里讨论的话题。
愿景艺术的开幕首展《京zhì》,由鲍栋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卜镝、计洲、刘韡、倪军、秦思源、温凌、王玉平、邬建安、辛云鹏、闫博、张晖、张淼。
在这个扎根北京的艺术空间,以一场扎根北京的艺术家展览为开馆展,策展人鲍栋这样诠释:
在当代艺术的大圈子里,北京一直是一个不太需要强调地域化身份的地方,北京虽然也有各种流派与运动,但似乎没有冠以“北京”为名的。这是北京多年的文化中心地位使然,北京的艺术圈有着更大的容量,更丰富的面向,这也意味着要说清楚生长于北京的艺术有哪些特性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况且任何一个足够丰富的城市与地方都不应被标签化,尤其在讨论艺术的时候。但又能够感觉到有一种像北京的艺术,它大概有一种直率的脆劲,也不少细密心思,本土中透着洋派,高傲却不装,浑不吝又很讲究,市井又贵气,有热情与野心但又客气并讲理……混合着各种历史阶段、阶层、族群及趣味,容纳着各种老问题与新问题。这个展览用“zhì ”这个去声去表示一种艺术调性,它可以是制、质、致、置,也可以是执、志、挚,或者峙、陟,希望这个发音以及这一系列文字能够提示出一种腔调与气息:京,“人所为绝高丘也”。京,“人所为绝高丘也”,也对应了愿景艺术的包容、执著和创新。
《京zhì》
艺术家 :卜镝、计洲、刘韡、倪军、秦思源、温凌、王玉平、邬建安、辛云鹏、闫博、张晖、张淼展览地址:愿景艺术 | 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甲2号盈科中心景苑C座B1
开幕当日将特别呈现影片放映:
雎安奇 《北京的风很大》
英文片名∶There's a Strong Wind in Beijing 制作机构∶壕沟电影工作小组(Trench Film Group )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愿景艺术授权,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