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腾芳:茶经楼镇馆之宝《陆子茶经》归国始末记

曾腾芳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诸冈妙子向时任天门县长胡嘉猷奉还《陆子茶经》(1986年5月摄于天门)


茶经楼镇馆之宝《陆子茶经》

归国始末记

曾腾芳


  • 谒拜茶圣

 

2016春节期间,好友郭良原先生来访。这位集诗人、作家、书法家于一身的朋友,刚从深圳报业集团的编辑岗位上退休。时值佳节,欣逢老友,春风和畅、艳阳高照,我偕同他到陆羽故园一游。


走进陆羽故园的主体建筑茶经楼,我们首先欣赏由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撰文、欧阳勋书写,镌刻在墨玉石上的《茶经楼记》。茶经楼博物馆的吴晓玲女士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喝茶,同时把我们来访的消息告知张雅琴馆长,张馆长邀请我们上楼参观、叙话。

 

我们兴致勃勃地乘坐电梯,上到这座十层楼阁的顶层。怀着崇敬之情,跪拜了面南而坐的陆羽圣像。然后转到东北角,属八卦乾的方位,在陈列柜中看到了一本线装古书《陆子茶经》,上有胡雁桥和诸冈存的签名和简介。刹时,我眼睛一亮,心潮奔涌,一段关于《陆子茶经》归国奉还的往事浮上心头。

 

  • 寻迹牵线

  •  

那是1984年冬初的一个下午。下晚班时,我这个刚履职的县文化馆馆长,正准备离开办公室之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我看他风尘仆仆,肩背照相机,便问他有什么事。来人说他是武汉人,受一位日本人的委托,来天门拍照陆羽遗迹照片。我不等他说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受日本人的差使东拍西照,该不会是搞特务活动吧!”来人听我话后,顿时生气起来。他提高嗓门说:“我是搞特务的,拍完就溜了,还来找你!”他这句话语气虽粗,但讲得很有道理。我自打圆场,请他莫怪,坐下来讲讲前因后果。


来人自我介绍,他姓肖。他的一位姑母肖怡仙,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他的老师诸冈存是研究陆羽《茶经》的专家。诸冈存先生辞世后,其女儿妙子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希望能对陆羽的故乡天门增进了解。因此,遂委托了她父亲的学生肖怡仙。肖怡仙当年同诸冈妙子情同姐妹,但苦于自己年迈八十,行走不便,只能转而委托她的舅侄肖先生来代她完成。诸冈妙子为方便肖先生寻找陆羽遗迹,还专门为他提供了高档照相机。他已拍摄了“三眼井”,“陆羽亭”等遗迹景点,希望我能进一步介绍一些景点和提供资料。


我听了肖先生陈述后,深为诸冈妙子对陆羽、对天门的一片深情所感动,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虽不能同当年庄则栋“乒乓外交”相比,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中外民间往来也没有什么先例可循。我完全凭着直觉判断,这是件好事。


恰在那段时间,天门成立了陆羽研究会,我是理事之一。我将手头上仅有的二册《陆羽研究集刊》送给肖先生,并请他转寄给诸冈妙子。这时,文化馆副馆长彭秉玉听到说话声也凑了过来,我叫他也帮助找一找资料。


肖先生接到我给的书后,如获至宝。他完全没有料到天门有陆羽研究会,有研究集刊,连说“不虚此行”,并写下我的姓名和通讯地址。就在文化馆一楼那间小小办公室,你一言,我一语交谈融洽,笑声一片。


  • 书信结缘

 

肖先生回汉不久,即给我来信。言及他已将在天门拍摄的胶卷和我赠送的《陆羽研究集刊》两件,通过他的姑母转寄给诸冈妙子。在对我表示感激之余,还说日本友人届时会和我直接联系的。


1985年春,我收到诸冈妙子给我的亲笔来信,信是通过肖怡仙女士转寄的。寄来了一组肖先生拍摄的“三眼井”、“陆羽亭”、“文学泉”、“品茶真迹”等照片。照片是彩色的,尺寸不大,印制精美。在当时国内还是黑白照片的时期,真可谓稀罕礼品。这组照片和信,我是转赠给陆羽研究会还是博物馆,已记不清了。


我现手存的一个信封原件,当年是装照片用的。正面上有诸冈妙子钢笔书写:中国湖北省天门县天门县文化馆长曾腾芳先生;信封背面手写:日本,诸冈妙子姓名及通讯地址为打印字。另有折叠式的《茶经评释》宣传单一张原件。还有两张署名为石井妙子(日本妇女出嫁随夫姓)的明信片,有一张邮票上显示日期为1985年3月16日,正面有宝塚市山口一夫样的地址,背面有茶学专家布目潮风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文中内容均为诸冈妙子手写。她将这些明信片寄给我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她在日本茶学研究方面的同仁,为日后中日茶文化交流作铺垫。写到这里,我真是要感谢上苍冥冥之中对我的佑护,如果这些原件散失,我的这段故事也空口无凭,只能尘封在历史的深处了。


我回信不久,又收到诸冈妙子从日本寄来的,他父亲集数十年心血的研究成果《茶经评释》上下两卷。开卷扉页右上角署名:唐竟陵陆羽原著日本东京诸冈存译注。当我收到这套书时,手中仿佛托着千斤重量。这部书能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已属不易。诸冈存先生生前只是以非卖品出了一些书,在他逝世后得以精装重印,同首次出版时间相隔四十年。这是中国茶文化传播东瀛的实证,也是中日人民友好的结晶,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


诸冈妙子父亲诸冈存先生的《茶经评释》宣传单


诸冈妙子在来信中,表示了她迫切希望来到陆羽故里——天门访问的愿望。肖怡仙更是希望我到武汉同她见面一次,以便真实转答诸冈妙子的意图。为此,我曾到汉口台北二村找过肖怡仙女士一次,可惜确切住处无法问到,只能以信件方式告诉对方。肖女士后来将此情况转告诸冈妙子,她很为我的一片至诚感动。


原来,诸冈妙子之所以迫切希望访问天门,是想完成她父亲的遗愿——奉还《陆子茶经》。此书是当年诸冈存来天门时,向时任县长胡雁桥借去的。完璧归赵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故事,诸冈存先生未能壁归陆羽故里,其女诸冈妙子当时已年逾花甲,生怕不能完成父亲的遗愿。可是诸冈妙子到天门访问,必须要有天门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函,才可以办理签证。故希望我从中周全,玉成此事。


作者与诸冈妙子往来信函原件


  • 璧归故里

  •  

既然是文化交流方面的事,首先应该向主管部门县文化局反映。我特向当时文化局领导专题汇报了此事。哪晓得这位领导听了我的汇报,不置一词,好像没有听见我说的一样,我自讨没趣,像一盆冷水浇在心头。


事后我想,这位领导不置一词,可能认为我这个文化馆馆长不务正业,你扯到文物和外事方面的事了,那是你的职责范围所在吗?你是否另有企图呢?但我这个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向县政府领导汇报。后来,我想到了我是陆羽研究会的理事,我何不通过这个民间组织把情况汇报上去呢?于是,我把诸冈妙子想来天门访问的有关情况向欧阳勋先生合盘托出。特别强调了诸冈妙子女士想借来访的机会,实现他父亲的遗愿,奉还《陆子茶经》一书。


日本友人诸冈存先生归还的《陆子茶经》


欧阳勋先生长期致力于陆羽茶经的研究,他几乎凭着本能感觉到这一信息的千钧份量。他随即向天门县副县长、陆羽研究会副会长甘良华作了汇报。很快县政府作出了以县政府名义邀请诸冈妙子来天门访问的决定。事后,欧阳勋先生不无兴奋地向我讲,某县长风趣地说:“不过是发一封电报,花几十元钱呗!”由此,以天门县政府的名义,按照我提供的信息和地址的,一封电报像报喜的鸟儿,飞到东瀛,飞到了诸冈妙子的窗口。


肖怡仙女士在1985年8月31日给我来信,说“她决定明年访问天门,想要我陪同一道去”。这位她,就是日中茶经研究交流会副会长诸冈妙子女士。


1986年5月12日至14日,首届陆羽学术讨论会在茶圣故里天门召开。诸冈妙子的与会,是这次研讨会的亮点和焦点。诸冈妙子女士在致辞中,开头冠以“尊敬的四位先生”,即为胡嘉猷(县长)、魏顺武(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欧阳勋、曾腾芳。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诸冈妙子向胡嘉猷县长奉还了离国别家四十年的《陆子茶经》


为了给诸冈妙子天门一行的访问增添亮点,我馆美术工作者刘志清绘了国画《陆羽品茶》并经文化馆裱糊厂由美工师王德忠精心装裱,由甘良华代表县政府赠送给诸冈妙子。上述几人和我以及有关拍照人员,见证了这一美好时刻。我和诸冈妙子共同合影,把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友谊,定格于历史的记录簿。


当年作者与诸冈妙子的合影


会中午宴,胡、魏、欧、曾及来访的诸冈妙子,和甕君代、肖怡仙、黄柳华(翻译)共聚一席。也是在这次便宴上,诸冈妙子代表日本陆羽茶经研究会同仁,当面邀请,希望天门能派出代表团访问日本,增进茶文化研究交流,胡县长代表天门欣然应邀。之后,由甘良华、李树庭、欧阳勋、陈幼发以陆羽研究会的名义组成访日代表团访日,就是根据这次邀请而开展的访问活动。


今天,天门成为全国“茶文化之乡”,并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申报陆羽故里为世界非物资文明遗产,作为茶圣故里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欣慰。历史学家认为:许多历史事件由偶然性引发,我在《陆子茶经》奉还归国这一茶文化的盛事中,既是偶然性引发,也有我个人自觉的努力,让我在这次盛事中起到了酵母的作用。正如哥尼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一切缘于历史的选择。我托茶神的恩赐,感谢历史选择了我。


《陆羽集刊》所载作者文章


  • 圣德流芳

  •  

近二十多年来,我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借调在省文联工作。为落实原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让中国企业的歌声唱遍五湖四海和神州大地”,我执编和主编了《中国企业之歌》1-7卷,为全国近二千余家企事单位服务。我正是以茶圣陆羽访茶、品泉、写经的精神,时时激励自己,每当困难的时候,我也想到诸冈存先生为传播茶文化俭德精行的品格。为弘扬茶文化,我也写过《古雁桥漫吟》、《陆羽亭》、《参观文学泉》、《西塔寺》、《颂茶圣》(合作)等新老诗词和唱词在有关刊、报发表。我作词的歌曲《陆羽的传说》在天门市建党八十周年庆典晚会上演出,后由实验小学学生演出并在全国获得演出一等奖。在2015年首届中国(天门)茶圣节,我作词的《天门大开结茶缘》、《茶和天下》作为文艺晚会的开场和结尾歌舞。


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我作词的《江南杏花雨》在日本国传唱,我的小女儿曾供职于珠海佳能公司,她在该公司四千名职员中,以一篇论文独占鳌头,到东京领奖。她还近十次到日本学习、交流。尽管中日关系有时也一些阴云和障碍,但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友好之情,陆羽茶文化的交流之谊,是永远不可分割的。


茶和天下,圣德流芳。

                                       2016.3.19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曾腾芳:荻花纷扬忆远帆


公号往期文章:

棉花格格:我的母亲

方子:故乡的云

老渔翁:难忘荷花潭

因荷藕然:商旅散记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三)

尔也:咬文嚼字说杨浲

月如钩:草鞋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二)

何驰:我和父亲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欢迎赐稿,本公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