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他们为什么经不起镜头的“拷问”?
Editor's Note
疫情中官员们在公众面前的表现,是民众关切的话题之一。且看记者的评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糯米饭结草楼 Author 结草楼主
识人问情行路,读书观影解局
微信公众号 :糯米饭结草楼
No.89 - 如何应对负面舆情
作者:结草楼主
校稿:徐侠客 / 编辑:吕糯米
不知你这些天是不是跟我一样,每天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心情起伏不定。疫情真是一面镜子,照出众生百态,尤其在媒体镜头前,一些身处风暴眼的官员的表现真是乏善可陈。有戴错口罩的,有念错稿子的,甚至还有一问三不知的。不管背后有多少不可说的原因,至少证明一点:
他们的媒介素养都很不够。
官员如何面对负面舆情是个大课题,非常时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媒体镜头前被无限放大,脸上每一丝肌肉的走向、每一个字的语气都可能成为民众反复咀嚼的瓜,缺乏媒介素养的人很容易露怯。如果事件的处理本身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底气不足,灯光一亮,闪光灯一咔嚓,心里就慌了。
疫情发生,第一时间需要回应什么?及格的答案是:事实披露+应对措施,缺一个都不行。
如果不掌握全部事实,就只说自己知道的,不知道或不懂的不要乱说,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不过,还有一点比这更重要,这也是很多官员得到差评的关键所在,就是态度。
当舆情迅速发酵的时候,民众往往没有耐心去听你摆事实讲道理,极端化的情绪表达是一种普遍反应,大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此时,官方的回应就是那个出口。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作为“话事人”,第一次回应一定要先在镜头前表达对事件的关切或歉意,该说追究的说追究,该说问责的说问责,在摆出事实之前,先亮明态度。即使民众的批判既不客观也不理智,也要躺平任嘲,不能一开口就给自己找补。民意不理智是正常的,官员无诚意则不可原谅,群情汹涌之时还只顾辩解,作为公仆不尊重民意,不骂你骂谁?
这次疫情,我们不是没有看到一些大员的歉意,只是歉意来得太晚了。当负面新闻出现,回应的时机很重要,以现在的网络传播速度,一个负面新闻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形成全国性的影响,回应越晚越被动。有的人总想把事态发展趋势全搞清楚了再来个一锤定音的“终极回应”,殊不知经过长时间发酵,影响已不受控制。
对负面舆情的回应需要多快呢?当然越快越好,在这个问题上,业内已有“黄金6小时”的说法,还有,再晚也别晚过24小时。
除了回应的内容和时机,还要注意的是话语风格。面对负面舆情不能打官腔是常识,不过对于习惯只用一套特定话语模式面对公众的人,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这套模式中,表达是没有温度的,传播是单向的,模式用得太久,就会忘了怎么说话才能唤起共鸣,而共鸣,是话语能真正抵达另一个人内心的唯一方法。
在此我想推荐网上流传的海南父母官shen xiao ming为海南援鄂医疗队送行的一段话。我曾和这位重量级人物有过数面之缘,很有好感,与一众职业官@僚比,儿科医生出身的他言谈要亲切很多:
“……希望大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传染病。医生是不能生病的,医生生病,比一个普通的病人生病,带来的危害要大得多。因此累了不要扛,累了的时候特别容易感染,累了就要说。你们如果感染了,可能会感染到更多的人,所以为了更多的人,你们自己也不能感染。我今天一看,所有的人当中,估计都是我学生辈的人。这个(讲话),是领导对你们的嘱托,也是老师对你们的嘱托,我就讲这些,我期待着你们早日凯旋!谢谢大家!”
可能有人会说,这……也还好吧。是的,就是一段很家常的关切的话,为什么能被拎出来当成说话的典范呢?
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吧。
编后的话
早上美青把这篇稿子交付给我时,情绪依然很低落。其实与我比起来,她是女性当中难得冷静又理智、极具思辨力的那一种类型,但是她说:
“看到殡仪馆都在求助,请求支援防护用具,还有尸袋。现在写这个,就像徐侠客说的,让那些仍在生死一线挣扎的人们情何以堪。但我也不知道写什么可以避开这种情绪,可以不消极不悲观。”
我不知如何回答她,只是遵嘱把这段话附在文后。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13天,湖北新增肺炎病例3156例。
这场艰难的战争,道阻且长。
(转载编辑:糊汤粉)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也许你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