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草楼主:面对疫情,我们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鸿渐风 2023-04-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糯米饭结草楼 Author 结草楼主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识人问情行路,读书观影解局

No.97 - 最大的变量在于人



编者按:本文借助一句老话提出了一个老问题,却实在是一个要命的新问题。更要命的是:即使要命,我们关于“记性”的历史,过往的成绩单有点羞于示人,这真的很要命。谓予不信,且看当下。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把这几句近似绕口令的话作为按语吧。


【抗疫特辑】

面对疫情,我们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文/结草楼主


这个冬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天都要漫长,武汉封城已有一个月,拐点还远远没有到来。一个月来,舆论的各种诘问、反思已经不少,我发现很多人心中都有着共同的问号:


非典才过去17年,这次又来一遍,我们有进步吗?


如果没有进步,将来我们会不会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但我觉得很难用一两句话把它说清楚,或者说,这不是一个能直接用“会”还是“不会”来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呢?我们先从2003年说起。


当时非典过后,国家就开始了以“一案三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核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出台了《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总体应急预案是核心。这个用了两年时间完成的总预案,包括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在此期间,各地也按照这些文件框架编制了地方的预案。 


这么多制度、文件起什么作用呢?简单地说,它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统一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公共卫生事件,比如疫情。


从这个角度看,要说我们没吸取非典教训,那真有点冤。但是,我们的不足不在于没有制度,而是有了刀,却没有天天去磨它。就是说,这一大堆预案,在实践中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演练和培训,也没有与时俱进地修订。


看看美国。美国的自然灾害也不少,他们的应急管理属于国土安全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自1992年(当时叫联邦应急预案)发布以来,经过几次大的修订,基本上每发生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就会修订一次。这些预案的条条款款都很具体,拿起来就能用,从预案的制定、组织到演练、培训、改进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非常成熟。


再看我们的预案,原则性、框架性条款较多,而且从上到下比较雷同,与其说各个地方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不如说是为了应对上级考核的要求。这样的预案能发挥多少实际作用,可想而知。


在这次疫情发生前,武汉刚刚举办了世界性的军运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武汉去年下半年还进行了一次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的联合防控演练,从检疫排查、病例管理救治到应急响应、媒体应对一个不少。


现在回头看,这个演练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为什么演练的时候表现这么好,而几个月后真刀真枪干的时候,就能溃不成军?这背后的落差太让人费解了。


说完应急预案,再来看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的CDC,就是饱受争议的高福院士背后那个疾控中心。


虽然疾控中心现在是千夫所指,我还是得顶着锅盖说一句,靠疾控中心这匹小马,根本拉不起传染病防控这么大一辆车。


疾控中心只是国家卫健委下属一个事业单位,它没有对外发布信息的权利,更没有给事件“定性”的权力,它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发现的信息上报,然后等着上面做决策。从去年12月卫健委已派出专家前往武汉可见,疾控中心是尽到了法定职责的。


不过,作为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疾控中心确实也不应该只占这么小一点位置。可惜,只有危机来临,人们才会想起它多么重要,CDC如是,应急预案也如是。


现在,很多人把高福去年接受采访说的那句“‘SARS类似事件’不会再出现”拿出来嘲讽,这大可不必。因为他后一句说的是“我国传染病监控网络体系建设得很好”,这话是真的,他基于此作出前面的判断,不能算错。事实上,我们确实有一个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疫情信息从基层发现到国家疾控中心接报,只需要4小时。2016年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官方特意宣布了这个消息,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当时的新闻。


可为什么这么先进的系统,貌似没起到作用?有医学专家认为传染病防控的三个原则是信息、合作和协调,信息的透明和自由流动是首要原则。按照之前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我国传染病疫情发布的权力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而且,疫情分类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来讨论和增减。总之,在自下而上的信息报送中,任何一个人过于“审慎”,都可能导致对疫情评估的失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完善我们应急管理体系,2018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建立应急指挥部,此举意在把以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应急管理功能都整合在一起,避免多头管理的混乱。十九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组建从中央到县级应急管理系统的改革方案。这一次,我们已经看到,与疫情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即将启动修订,相信在疫情结束之后,会有更多可期待的“亡羊补牢”的改进与调适。


在一场严重疫情过后,技术、制度上的不足得到完善和修补,并不是一件难事,尤其以我们国家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一定会做得更雷厉风行。未来我们的准备会更充分,对此我毫不怀疑。


不过,无论技术还是制度,主体都是人,而最大的变量,也在于人。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这一次,我们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嗯,希望不会吧。
校稿:徐侠客 / 编辑:吕糯米
(转载编辑:糊汤粉)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美)夏清清:灾难下的心理自助

白守成:诗一辑——庚子疫期记事

小熬浆湖:武汉叙事——沧浪之歌(上篇)

《鸿渐风》文友:我的一天(二辑)

陆羽金鱼:天门封城前后侧记

侠客说:方方怎么就成了祥林嫂?

阿西:我决定带着行李去上班

忘忧草:格子里的春天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