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鱼:撇去浮滓见真性

飞鱼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读书】

撇去浮滓见真性

——读书笔记两则

文/飞鱼

 

一、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如题,按期啃完这本书,谈不上动人心魄抑或感人肺腑,但埋首其间,惊鸿一瞥的思想和句段,时有撞怀。此书是丰子恺的散文随笔精选集,配以他本人的漫画经典之作,二者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按照我的经验,一本书,倘若读完即置之不理,不留下哪怕只言片语的感想记录,则不日便书是书我是我,书中写了什么,回忆起来脑子里浆糊一团。是故咸淡总得说几句。

全书分五个章节,成文时间跨越民国和抗战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虽则彼时山河破碎风飘絮,但除去一篇以孩子视角写的欢喜逃难,离乱和颠沛之苦,仅存只言片语,未见具述。

绘画中的丰子恺

看看这些章节的名头:

一、人生之味——不宠无惊过一生

二、时间之味——我见青山多妩媚

三、孤独之味——幸有我来山未孤

四、艺术之味——此身已近桃花源

五、生活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

缥缈,空灵,去留无意的淡定;通透,和谐,物我相容的境界。

难得的是,丰子恺总能以小见大,从一些细枝末节的人事中,浓缩抽离出哲思缕缕,得使其文不同流俗耐人寻味。更神奇的是,常常在我觉得他一届名流未免絮叨时,点睛之笔就到了。读完这一百多页的书籍,我依稀再晤了朱自清、沈从文以及龙应台等人的文风。不仅如此,且写且画的他,行文画面感极强,多不乏天真之趣。

全书开篇,丰子恺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他蛰居陋室的良伴——一只白鹅,说它是高傲的动物,“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令人莞尔。他向往的幸福时光,是在太平时期的都会里,每日读书作画,饮酒闲谈。然而这是抗战时期,幽栖荒村,岑寂的日子里,白鹅成了他关注的焦点,只因“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唯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如此存在感爆棚的白鹅,作者特定时期的“解语花”,难怪他离开此地将之赠与友人时,不啻诀别,叹息“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


众生同根,血脉相连的孩子尤甚。丰子恺不惜笔墨,写下《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给我的孩子们》、《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作父亲》等篇章,大颂童稚之好,痛贬成人之劣。对小朋友,他赞美纷呈,不吝标高:“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他无比留恋这专属孩子的短暂高光期,与此同时惋惜成年人的仓皇失色,并总结缘由曰:“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他惆怅“儿时的伙伴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且不讳言自己也是如此。由此推测,在所遭逢的那些动荡年月里,他的无力感,大约也曾似泰山压顶般深沉吧?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故去近半个世纪的当下,某些禽兽不如的人,戕害起他眼里聪明又健全的孩子来,可是毫不心慈手软。他笔下同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共归为稀世之珍的儿童,怎堪如此被荼毒耶!而成年人的集体痉挛和屈服依旧,恐怕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何其乖谬


这乖谬的世界,道阻且长时日维艰,善解人意的丰子恺,用一篇《生机》摆荡了下盘亘我们心间的寒霜与坚冰。文中,他以一株水仙在养育过程中,历经水灾、旱灾和冻灾等三灾相欺,眼看无救时却被灶间的烟火气激活,起死回生花开眼前的经历,感叹:“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此文作于一九三六年,彼时正当风雨如晦之际,而今读此句,况味莫名不复释然。望向窗外,剿灭不掉的新冠病毒不知藏身何处,初秋的蓝天高远如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生机?总还是有的吧,不然,那上下五千年、那生生不息当怎讲?

生机在,乐活也就有了浆养的土壤。以童真为犁,播撒一点艺术的种子,有趣的灵魂便诞生了。一届名流、艺术大咖丰子恺老先生,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不妨从他的文字里寻些蛛丝马迹。据他本人所言,他既铭记了青少时的恩师李叔同凡事认真之遗训,为画为文为生,多思善得。不独以上文例,他的童心未泯,他的疏旷散淡,他的格物致知精神,他对艺术作品无用即是大用的论调,颇合我意。在某个清晨,他像法布尔一样,静观群蚁储食,替它们着急,对它们赞叹,文风一如龙应台的《慢看》;他携友于西湖湖畔夜饮,以自己为数学家苏步青作的诗佐酒:“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他在初冬的窗下闲读,由太阳的倾斜悟出自然命令不可违逆的道理;他在《渐》文中,感叹时空和万物的渐变无常,他甚至确信宇宙间必有一册大账簿,里面记载着世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因果果。他说这大账簿,使他的疑惑与悲哀全部解除。

的确,我们都是宇宙大账册上的一份子,心怀这样的格局,有益于我们减轻或消弭如影随形的个体之痛,少点暴戾恣睢,多些慈悲豁达,这是一种普适疗法。丰子恺的喜童心,怜蚂蚁,惜春蚕(他在《忆儿时①》里,援引“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的诗句,希望“人间发明织藕丝的丝车,以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等等,莫不源于他可爱能容的宽阔襟怀。


论及作画之路及对艺术的心得体会,他落脚于必备深广同情心这一点上,得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的结论。深以为然。我欣赏他的艺术是心灵的事业一说:“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换言之,文艺作品非必备灵感、观察体悟及博闻强识和共情力等不能走心。反之,脱离了实际的诳言妄语野路子,于人于事,于艺术于生活,皆是浮夸失格。

无常迅速,人寿几何,“蜗牛角上争何事?石光火中寄此身”,虚虚实实,我们僦居于这局促的世间,最终也不过是那大账簿上微茫的记录一抹。不能指望一本书有百分百的救赎之功,但这不妨碍我们向丰子恺先生学习,于千疮百孔中偶尔俯仰天地,敞怀接纳一丢丢艺术之芬,以对抗这坍圮、龌龊、狭小如陋巷般的世相。逃无可逃,不如喜悦、不如静心、不如释然,一箪食、一瓢饮、一豆羹,勉力安享,这生活的万般滋味。

    写作于2020年8月
 
二、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从单位图书室拿到这本书时,塑膜都没撕。我第一个借阅。吸引我的,是封面赫然醒目的三个大字“曾国藩”(大约,我中了“人过四十读曾国藩”的蛊)。腰封上的“你不但要努力,而且要全力以赴!”无疑是给广大青少年打的一剂强心针。

  开卷,看“直男癌”怎样成为内圣外王的“励志帝”。当读到作者引述老曾为自己立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时,简直有些惊呆。将圣贤与禽兽对立,中间都不给“普通人”一条生路,这是怎样破釜沉舟的决心哦。

与此同时听郦波老师讲到笨小孩曾国藩诵读《岳阳楼记》一夜而不能熟记,被忍无可忍的梁上君子跳下来一通羞辱,不由忍俊不禁。


通篇读完,感觉该书很杂。三分之一写曾国藩深受耿直之痛,三分之一写曾国藩欣享融通之畅,再有三分之一,写他的惜才不爱财,相面识人之类。各篇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彼此互嵌现象。

秀才考了七次才中,曾国藩的资质,实在太平庸。然而秀才之后,他的人生似乎开了挂。不知是天道酬勤还是祖坟冒了青烟,他从此一举踏上科举晋升的坦途——次年,他就中举,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飞黄腾达势不可挡。曾国藩的爷爷,一个满心望子成名而不得的乡下老汉,在孙子辈上终于达成所愿。

湘乡“土鳖“曾国藩,三十岁这年离家抵京,开始了漫长的官宦生涯。锦年初发,鲜衣怒马的他,彼时一定也像古书里说的“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吧?且看他——“四出征逐”,走东串西,酒食宴饮,穷侃雄谈,下棋听戏,好不惬意。目迷五色的京官生活,一度差点磨损颓废了他的斗志,令他纠结又自责。不仅如此,年轻耿直的曾国藩为人傲慢,既吃不透相关潜规则,又看不懂咸丰皇帝登基伊始“下诏求言”的作秀行为,一味满怀赤诚、尽忠竭智地屡上奏疏,在满腔心血一次次被扔进废纸篓后,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美好想象,通通化为泡影。报国无门,同僚的反复讥笑、排挤和唾骂,让受挫的曾国藩自叹“似驴非驴马非马,自憎形影良可咍”;“憾我不学山中人,少小从耕拾束薪。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


上天让人灭亡(振奋),必先令人抓狂。因受挫而牢骚满腹的曾国藩,果然随波逐流,假以时日学会同流合污,那他就与历代众多的士子文人一般无二,不值得被研究供奉至今了。万幸他没有从俗。他是长有两根硬骨头的文人,是立志要做圣人的倔汉。在普遍弥漫着衰朽之气的清廷,当遍地反旗,内忧外患而一国之主如没头苍蝇之时,饱修理学的“刺儿头”曾国藩,被推到了历史和人生的悬崖边。一介书生,被差遣去带兵打仗讨伐,自此翻开了宦海浮沉的崭新一页。这个耿耿忠君又一贯与众不同的政客,踏上了兴办“团练”和湘军的荆棘之旅。他从黑暗中摸索,不拘一格网罗人才,强硬地对抗地方官的种种刁难,顶住皇帝不给实权不拨饷银的重重压力,劝捐筹饷,造战船、办水师,筚路蓝缕稳打稳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成十营水师,于咸丰四年四月与太平军的湘潭一役中,以少胜多,十战十捷。这些经历,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精神。

 然而,战绩卓著的曾国藩并没有从此百运亨通,相反依然处处受制。皇帝担心他功高震主反戈相向,继续让他“虚飘”着,狭隘自私的地方官对他依然不买账,极尽挤压侮辱之能事,使之寸步难行,碰壁多多。苦不堪言的老曾无时不想挂冠而去,但时事之危与圣人之教又不容许他这么“随心所欲”,他只好百计隐忍,逆来顺受,“打脱牙和血吞”。日后老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百不遂志……”想来彼时满腹愤懑当无以复加矣。

解脱的机会终于来了。在奉命率军支援江西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实权,曾国藩又遭逢了湖南一样的境遇。痛苦万分之际,父亲的讣告和向皇帝讨要督抚之权而不得的两相拉扯暂时成全了他,他抛下军队回家成了闲人一个。就在这情非得已坐冷板凳的煎熬中,曾国藩开始苦读老庄著作,静心自省,终至大彻大悟,明白从前种种不如意,皆因自己行事过于方刚,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得道”的老曾开始了40+后华丽丽的蜕变逆袭——居家守制两年后,因太平军势力回光返照,老曾又被咸丰帝重新起用。而这番再度出山的曾国藩,和气、谦恭、周到,与从前判若两人。参悟了“规矩”的他,渐渐开启了玩转官场顺风顺水的下半场开挂人生。

洋枪洋炮装备的湘军


开挂何其多,仅凭此项,老曾同志恐不足为人称道。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襟怀高远。在识人用人上,他不计龃龉,提携重用左宗棠、李鸿章。在钱财上,他精打细算,多有安排,哪些是可取用的,哪些是该散掉的,哪些是要想办法捐掉的,虽有小金库,但其结余,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带走。他的家人,在他步步高升之后,明确表示并不仰仗他养家,依然勤于耕织,俭省度日。即便其弟曾国潢利用他的声望小有敛财,也被他一再去信告诫。而他为自己预留的一万多两养老银钱,连办他的丧事也不充裕。相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腐大环境,身居高位的曾国藩,实在可算一个两袖清风的吏僚。

 抛开封建忠君思想不论,曾国藩在学术、事业上的操守,是值得称颂的。比这些更值得推崇的,是曾国藩的个人修行,亦即他的“笨拙”哲学。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打小,他读书用蛮力下笨功,留下气走梁上小偷的佳话,但日后仕途大顺;以文人之身带兵后,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他结硬寨,打呆仗,虽屡受左宗棠诟病但接二连三的胜利,延续了清廷的寿命;一生待人接物以诚为本,以拙为用,对左宗棠的挖苦打击以怨报德终生未还一手,临终换来了左氏的愧悔;对李鸿章的耍心眼逞私心给予关爱、包容、提携,得令李终生感激涕零。因为笨拙,他“记日课”,无一日不读书,毕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因而“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最终,他实现了自己内圣外王,经邦治国,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理想。


内圣外王的曾国藩,在闭关自守的清朝,难得地敢于放眼世界,不仅让儿子曾继泽出国留洋,还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开办了最早的军工厂安庆军械所,支持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科学著作。

一辈子勤苦修炼的曾国藩,也风趣幽默接地气。对寄给家人的饷银用度,他不忘分配给邻里亲朋;但有得失感悟,他乐意与兄弟子嗣分享。在手下面前,他不惧抖搂自家的糗事——郦波老师讲曾国藩曾亲自对手下人讲过这样一个笑话:其子曾继泽新婚伊始,因不满新娘总陪母亲织布至深夜,有次忍无可忍发出一声怒吼:“把那织布机砸了吧,吵死人了!”另一屋的曾国藩听后,跟着气呼呼地说了句:“顺带把你娘的那台也一并砸了吧。”他的自创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有情又有趣。

 本书不过是青少版,里面述说的曾国藩之点点滴滴,都如此有料经看。想来那复杂多面又厚重的老曾,躲在他的家训里,藏在历史的烟霭后,必是更加立体丰满引人入胜的形象吧?


初稿于2018.7.16,修改于2020.8.22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部分文章链接 :

飞鱼:将去未去,怕来偏来

飞鱼:后疫情时代(组诗)

飞鱼:生活的充实长在,人人皆可获得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续)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节选)

飞鱼:封城随录

飞鱼:万物静默如谜

飞鱼:打捞一罾零落的憎爱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月如钩:尘世惊慌,心无皈依的假期

天门山:荒诞“中专”梦

郭良原:开始  ——我的前六十年(连载之五)

大鱼海棠:我身边那些抑郁的人

喻训天:漫忆天门粮票

郭良原:开始  ——我的前六十年(连载之四)

尔也:竟陵与京山的历史名人轶事两则

李俊安:美国来信(二)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