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续)

飞鱼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抗疫特辑    

江城蜗居日记(续)

文/飞鱼

 

2020.02.02农历正月初九
     疫情依然不容乐观。十一天了,防控拐点还是没有到来,昨天新增确诊人数近千。外面下着小雨,雾蒙蒙的不明朗,如同这长困无着的心。
    清早九点钟,收到家乡公众号文友德盛老师发来的信息,他是参与本次疫情救助工作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不仅负责接送三镇一线医生上下班,还义务帮忙筹措医疗物资如口罩、酒精、护目镜等。帮德盛老师鼓捣好一篇“化缘”文,附带处理了几张他们工作的相应图片,第一时间帮发朋友圈,感觉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午间听闻有飞机轰隆隆地飞过,声音之大,仿佛就在楼顶不远处。我赶紧跑去阳台,却什么也没看见,应是转运人员和物资无疑了。偶有救护车拖着听起来十分刺耳的啸叫声自东向西从解放大道疾驰而过。街市太静,有点什么响动都格外引人注意。电视上播放着火神山医院完工交付的新闻,一箱箱医用物资整齐地码放着,说是明天即可开始投入救治工作。我跟家人说,那些确诊而游离在外的患者中,就看谁的命大,能扛过今晚,扛到有床位应召入住了。
    继黄冈撤换过一批不作为的人后,孝感未等上面处理,自己先就罢免了一批小萝卜头。朋友圈中,有人发布了本市某会在汉阳国博A1仓库囤积如山的捐赠包裹视频,此情此景,对比志愿者的艰难“化缘”以及大小医院物资紧缺的呼吁,让人只觉心都凉透。
    昨晚深夜,本小区业主群里有人贴图,是汉口那什么馆的车来九号楼拉走一个去世的,还有人言之凿凿,说看到有120急救车从我们这栋楼下开过。死亡的阴影,从没像现在这么令人感觉如此贴近。没有人出面澄清。
    吃喝方面,依然是蔬菜奇缺,就在我继续掐斤算两做饭时,困在老家的同学闺蜜打来电话,告知自己正在门口的麦田里闲逛,家里库存的米和肉食已不多。我说难道人在乡下还会缺米么,她说那可不,谁家也没多的储备,譬如隔壁家的,本来预计孩子们正月初几就出门,剩下自己两老天天坐麻将馆的,只留了区区两袋谷轧的米,现在一大家子人被困,眼看大米行将告罄,婆婆子冒险跑去河埠场准备买一点,谁知到处关门闭户。我又出主意,说:“老家菜多,你们不如煮菜粥吃,这样多省啊!”她说不行,孩子们不会接受,再说也不是长久之计。这样看来,历此一劫,人们会不会觉得,关键时刻,金好银好也不如仓里有粮好?或者说,那些过分追求身外物的同志们,能否自此良心发现,明白生命的要义,从而过上一种更接地气的日子呢?
 

武昌火车站地下车库的外地滞留者


2020.02.03   农历正月初十
    清晨六点半,李先生起床要去值班,我像嘱咐远征的将士一般,这要注意那不能马虎的,说着说着干脆不睡了,爬起来帮他准备,除了没有防护服和护目镜,能用上的装备和防范措施,差不多都用上了。出门时,他带走了门口一溜摆放的垃圾。十天没下楼,我们还担心会不会有老鼠抠破袋子一地狼藉,但据我瞟眼观之,一个个袋口紧闭丝毫无损,看来精明的鼠先生们也闻风而逃了。
    此前有人给我发微信,言之凿凿这天即是疫情拐点时。但我实际获得的资讯是,一些小区和村镇,更加紧了管控。大学同学群里,有宜昌的同学说,自己所住楼层已封,从今天开始再关闭14天,不准进出,安排物资配送,感觉活到这份上,没有了什么尊严。业主群里,有的发布了其他小区告示,呼吁本小区也要如实给居民汇报,且最好一日一报,呼声照样石沉大海毫无反应。下午,某高中女同学跟我说,她刚经历过一次心灵的熬煎,盖因上午胸闷胸痛,担忧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巨大的恐慌袭来,望望身边的女儿,都开始琢磨要如何“交待”了。没法子,她只有干活,问我存粮几何,用这些来转移注意力,后来竟慢慢觉得没啥事了。当此之时,身体但凡有不适,都难免胡思乱想往疫病上靠,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死生有命,严防中尽量放宽心。如此等等,一句话,前方后方皆无甚好信。
    中午,前天送菜被我婉拒的同事电话我,说她已将腊鱼等东西提到了我家楼下,叫我快下去拿。穿着家居服正在灶间操作的我,速速换衣服、戴口罩帽子等,武装好冲出去。提着沉沉的馈赠之物,都不敢和同事多言谢,提了就匆匆逃回家。
    晚上七点不到,再次收到德盛老师的信息,要代为整理他为志愿者们撰写的文章和图片。老师言辞恳切:不必为己宣扬,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发声,安抚受困市民焦虑的心。是的,有人冒着生命危险负重前行,这个天,就塌不下来。我现学现编忙了好半天。上面说的才受过惊吓的同学,闻言要为这些志愿者捐款。我们都是普通人,就算不能冲上抗疫前线,在幕后出点力,也是好的吧。

德盛老师们的志愿者团队在工作中
 
2020.02.04   农历正月十一
     一整天,蓝色背景的抗疫电视播放着,他们吚吚哇哇,但我一个字也听不进。方舱医院分别在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展设置了三个集中隔离区,专收已确诊轻症人员,从屏幕上看,床铺花花绿绿如彩色豆腐块大汇聚。同学群里,有人贴出了某位已入住火神山医院男患者的短视频,时长一分二十四秒,该男说话很吃力,明显还带喘,说医院陈设好,一去就给换了病号服,如何如何,一直在说那里多么好,还说等他的续篇。相比那些已确诊而没被收治拖着等死的患者,此人算是幸运者,祝愿他早日治愈出院。
    网络上,关于疫情的资讯照样铺天盖地,信息真假莫辨。有个叫何辉的志愿者因新冠肺炎去世,图文流出,网上哀悼声一片后,晚间一位叫杨志平的人出来澄清,声称悼念何辉的文章误用了他的照片。这乌龙事件,搁谁都不舒服啊!我所在小区业主群里,有人拍照上传了几处楼栋门口张贴的“有疫门栋”字样,一时间众人惶恐不已,责怪物业不作为的声音此起彼伏。就这样七嘴八舌到深夜,突然又有人爆料:底下服务部那一排的商铺里,网吧下面的副食店男主人已证实被感染,就医时人已快不行了。我赶紧搜寻记忆,自己至少有近二十天没去过这家店,幸甚幸甚!一面想着一面躺下睡觉。“我发誓再不看这些东西了,正常生活全乱套了”,荆州的同学说。我早就不想看了,但身处疫病漩涡中心,确诊数持续高居不下,叫人如何能漠不关心处之泰然。
    没有什么能让人心静心安,无论层出不穷的信息和网文,还是待吃进肚里的食物。想想一早起床不久,对着下班归家的李先生本人和他捎带回的菜蔬那一通狠狠消毒之举,感觉既新鲜繁琐,又和许多疫情信息般,诡异无比。
    恍惚的一天,照例读了几篇好文章,一曰星巴克的“人性”(有别于狼性和狼狗结合性)营销之道;一曰写韦应物的《当盛世繁华遇到青春年少》,其中一句印象深刻:“清高是一种必须付出巨大现实代价的终极奢侈品,君子之泽(门风、品德之承袭)远不如俗世之利来得实在……”还有讲蒋兆和与萧琼跨越门第生死之恋的(《一生一世马蹄莲》),等等。疫情笼罩的暗夜,这些文章,犹如渡我从毒霾丛生的此岸,到达清朗无虞彼岸的精神扶梯。

 
2020.02.05   农历正月十二
     清晨六点不到,醒来躺在床上,听到了几声清脆有力的鸟鸣,忍不住掀开被子细听,只有鸟鸣,再无其他动静。立春了,雀鸟也渐渐活跃起来。微弱的晨光打在窗帘上,整座城没日没夜地沉睡着,起来干嘛呢,继续睡吧。
    疫情仍在蔓延,那《民生周刊》上,有专家说封城至二月六号是第一个潜伏期,由于人员的流动,隐性感染的,二代的,应该还有一个潜伏期,估计得再有两至三个十四天,这凶猛的爆发态势才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故乡天门已成为全国新冠感染致死率最高的地方,各地还在加强管控。前一阵还凑堆打麻将的娘家村里人,都纷纷躲在自家不串门了。婆家所在的村子,从前期的麻痹大意中苏醒过来,广播提示昼夜不歇,要喊到深夜十一点才关闭;村头的代销店都已关张,要买什么,看不是陌生人或武汉回去的,就给开个小口拿取;连接新旧村子的小桥上,前几日还总站满一堆不戴口罩的村民,这几天被村支书几番驱逐,一个人也没了。没有儿女回去探访的公婆,天天盯着电视机收看疫情形势;村西一个伯父家园里的萝卜白菜,被人趁夜盗窃一空。我跟婆婆说,如果咱家园里的菜也失窃,只要还留有一手,就当捐赠了的,反正这些菜吃不完过不久都要抽芽老去浪费掉。
    没怎么翻看微信,心里和这城市一样,很静很克制。此刻坐在阳台上,听远远近近的麻雀或其他鸟儿热闹吵嘴,有几分羡慕它们的自在无拘。什么人定xx,全是狗屁,一点看不见摸不着的小病毒,都让自命不凡的人类退避三舍手忙脚乱甚而毙命。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对这自然界“不打扰”呢?像雪雪多多在《不干涉》里写的德瑞克·朱伯特和贝弗利·朱伯特夫妇那样,保持应有的距离,“无动于衷”、慈悲隐忍地关注这同我们休戚与共的大自然。如不然,类似你死我活的惨烈事件,还会一再翻版上演。
    每天都被滑稽诡异刷新着三观,就好像一小时前我才又重温过的某社区“万人宴”视频,女记者身处其间亢奋地介绍鼓吹着。这样的场景,我十分嫌弃,不说难防病毒感染,就是那么多人的口水还有头屑什么的,与高高低低的食物共处一堂,想想都觉好脏。而参与的居民,却在大谈希望农民快点脱贫、弘扬传统文化之类的话,这笑柄,够大的,不得不说,很多时候,一些人都是在作死。

作者家乡即景
 
2020.02.06   农历正月十三
     又下雨了。夜里醒了两次,一次一点多,一次四点多,淅沥的雨声使得沉睡的城市显得更静,仿佛一个深度醉酒的饮者。二次醒后再睡,长梦到天明。梦见两口子去江西哪里,被两位陌生老人热情款待,桌上吃食颇丰,而我惶惑居然没被他们驱逐隔离;还梦见自己又和某同事稀里糊涂报名读会计学大专,才刷卡学费近六千元,刷完卡内余额所剩无几,一面心忧生活费无着,一面自责太傻——明明早就会计学毕业工作几十年了……梦醒后琢磨,是不是有关疫情的资讯看多了,加之关困太久,渴望出游又知有阻,且恐钱粮不足?睁眼我就好一番讲解。到中午,李先生告知,他们单位按时发了工资,说这也算是对受困的支持,有理,不仅如此还顺带把我的“蚀财”梦给破解了。
    小区两个业主群里一整天不消停,有搭伙买菜的,有交流疫情的,有骂邻居进进出出不知死活的,有插科打诨的。我没发言,匆匆瞥过,但一张服务部打印的购菜金额单图片,十元一斤的毛白菜、八元一斤的花菜,还是刺痛了我的眼。七栋有个五十二岁的姐姐确诊了,无法收治入院,一干同事帮忙在朋友圈里转发求助信息。如今的态势,以邻舍区区微薄之力,转发有无收效,我表示怀疑。
  此外,有患者发图片和视频,医院发基本生活用品,早餐和正餐都很不错,有荤有素,关键正餐还有难得的新鲜时蔬,“比自家吃的好多了”。非常时期,如志愿者老乡说的,还是少些苛责,多些担待的好。
    下午,老家的同学发来信息:天门禁止卖退烧药了。我在“鸿渐风”公号群里看到,有赖于志愿者牵线,某个公益组织抢捐助物资的群,故乡的人民医院抢到了一批,为之庆幸。
    后天就是传统元宵节了。没有丝毫气氛的庚子春节即将结束,官宣返岗春运紧张态势不复存在,全额退票延至三月三十一日。我们单位的小群里也说了,原定二月九号上班的推迟至二月十四号之后,具体上班时间听候通知。无数手停口停的务工者,何时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在疫情拐点没到之前,无人能预知。
    没事时忍不住拉开冰箱抽屉检点了下食材,储备的荤菜已是多乎哉,不多也!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节选)

飞鱼:封城随录

飞鱼:万物静默如谜

飞鱼:打捞一罾零落的憎爱

天门小吃:皇尝饼、豆饼、锅盔

飞鱼:那些年,你们曾光耀在我生命里

飞鱼:呼伦贝尔自由行

飞鱼:戏痴父亲

飞鱼:市声浮华,哪得贴心牵挂

飞鱼:峥嵘岁月古稀殇

飞鱼:乡邻百态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岛隅蕨:关心粮食和蔬菜

氯喹不良反应被“通告”,临床试验需“守规”

抗疫中,重温民族灾难史的经典《一九四二》

个绑绑滴:闭门读书偶记

结草楼主:面对疫情,我们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美)夏清清:灾难下的心理自助

诗一辑——庚子疫期记事

小熬浆湖:武汉叙事——沧浪之歌(上篇)

《鸿渐风》文友:我的一天(二辑)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