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鱼:生活的充实长在,人人皆可获得

飞鱼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剧照


【读书】


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
文/飞鱼

明明家里赤贫,却欣然容忍女儿将咖啡倒进洗碗池的行为。这位妈妈解释说:“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家,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好歹也能体会体会手头有钱、不用东拼西凑是个什么感觉。” 在为一双儿女庆祝中学毕业晚会的冰淇淋店,还是这位妈妈,将手头仅剩的四个五分硬币,悉数作小费赠与了侍者。面对儿子和他们姨妈的反对,她大气磅礴地说:“无所谓,我们总得有回百万富翁的感觉。如果多花两毛钱,就能买来这种富贵的感觉,价格倒是便宜。”依然是这位妈妈,为了生计整天忙碌,不让出租屋里原来房客留下的钢琴闲置着,靠给钢琴老师做一小时家务,换取每周一次的钢琴课,学习时让年幼的儿女“旁听”,课后再把自己学的教给孩子,最后,三个人都学会了弹钢琴。
这样的妈妈,不光其女弗兰西喜欢,我也很稀罕,她,就是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里的女主角凯蒂.罗姆利。勤劳美丽,自尊自强的凯蒂,用从娘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刚直品性,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们干净、诚实,不受嗟来之食,靠努力拼搏一步步走上人生的坦途。

左:中文版小说;右:英文版原著
     弗兰西的外祖母玛丽·罗姆利,像我认识的一些宅心仁厚却不识字的长辈,智慧过人,不仅记得一千多个故事和传说,而且洞悉人性,隐忍慈悲。遇人不淑的她在狂暴冷酷的丈夫面前,战战兢兢地护佑四个女儿长大成人。如同大多数吃亏后便发誓要让后辈洗心革面避免重蹈自己覆辙的女子,当上外祖母后的玛丽,温柔耿介地教给女儿育儿和持家之宝典,或者说,她就是孩子们尤其是凯蒂母女的精神导师。在十八岁的凯蒂初为人母的茫然无措中,玛丽建议仅仅上完六年级的她每天给孩子读《莎士比亚》和《圣经》——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见识过世面,知道世界并不是布鲁克林的出租屋这么大。”她还要凯蒂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六岁前都相信有圣诞老人——因为想象力对孩子来说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这样,等世道艰难了,孩子开悟了,“七情六欲会变得更饱满,更绵长”。因为孩子已经历过从相信到不相信的失望,也就不会经不起事了。懵懂的凯蒂照单全收,当她心悦诚服地讨教“还有什么”时,玛丽告诉她无论如何要存钱,分分厘厘从牙缝里抠也得存,为的是老来能买一块地,为子孙后代创富置业(很不幸,在凯蒂青年丧夫后,积存的钱为之买了一块墓地,但也算有一块地了)。这样从精神到物质层面不谓不繁重的任务,要强的凯蒂咬牙坚持下来了。如此,便不难理解本文开头所述的她那些“出格”的言行举止了。
     有凯蒂这样的母亲调教,弗兰西打小即精神丰盈,喜欢浮想联翩,十一岁便热衷泡图书馆,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而不是安于穷困、自甘堕落。当弗兰西以十四岁的年纪冒充十六岁冲进职场时,她那经过历练的身心在成人世界游刃有余,在一次次跳槽和晋升中,小小的她撑起了四口之家的艰难时日,减轻了母亲的养家负担,让弟弟尼雷得以安然读高中,初生的小妹妹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而她自己,更是以惊人的毅力,边工作边自修完几门高中课程,在男友本的帮助下,突击准备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离开布鲁克林赴密歇根大学就读,超额实现了她母亲和外祖母要她多读书识字的愿望,也让她包括买很多书在内的无数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自尊自立的凯蒂,在小女儿两岁多时,依然年轻貌美的她收获了来自社区警官麦克舍恩的爱情,从此将结束清苦拮据的日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十六岁的弗兰西,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离开她热爱的布鲁克林奔赴大学时,不无惆怅的她又想起了玛丽外婆的话:“你看一切,要好比你是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看到那样。如果这样的话,你在世上的日子就会充满荣光。”好喜欢这个睿智的外婆,是她,懂得虚实相间,以大智慧大格局,让女儿和外孙女都提前将不堪的现实抛诸身后,奔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至于弗兰西的父亲约翰尼,这个靠打散工营生的歌唱侍者,嗜酒,满脑子幻想,能歌善舞,广受欢迎,但缺乏挣钱养家的本领。他生性懦弱,在弗兰西出生的当晚酩酊大醉,酒醒后看到孩子则又担心又害怕地哭了一顿,紧接着他因醉酒误事丢掉了看管学校的安稳工作,这以后他就沦为有一岔没一茬打散工的酒鬼。他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但从世俗层面看,他没能很好地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养家的责任。尽管如此,为了弗兰西能进一所好学校,他不惜伪造虚假住址让女儿得偿所愿;恐怕女儿遭侵犯,他私藏借来的枪支,后来这把枪在弗兰西遭色魔挟持时果然起了大作用,凯蒂拿它击退了歹徒;他在女儿中学毕业一年前,因恐自己忘记,便提前放钱在妻姐处,等他去世六个月后,女儿毕业典礼时意外收到了他送的鲜花。这个无能的男人,死后因其生前良好的人际关系,曾雇佣过他的酒吧老板麦克加里蒂主动上门,提出要送钱支助他的家小。而即便家里已快断炊,挺着大肚子即将第三次分娩的凯蒂,还是断然拒绝了这意外的施舍,同意让弗兰西和尼雷课余去酒吧帮工挣钱暂度难关。懦弱男人约翰尼,似乎永远也没有活在当下的约翰尼,尽管把自己的人生打理得乱七八槽,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全力以赴深爱着亲人。直至他去世后,从点点滴滴的旁证中醒悟过来的凯蒂和孩子们,在内心将他深深铭记。

《布鲁克林有棵树》电影剧照
     书中很多细节,描述了凯蒂对孩子们的尊重理解,如本文开头说的默许女儿倒咖啡的行为,还有在麦克加里蒂主动提出让两个孩子去酒吧帮佣时,她的答复是:“这得看孩子们的意见。”丧夫的悲痛难抑中,她教不知所措的孩子们出去走走透透空气,孩子们得以在外彼此哭诉一通,很好地纾解了对父亲的追念之情。面对十六岁的弗兰西遭遇情场骗子的闪恋失败,她告诉女儿初恋的真相,任她哭够了自愈。无力支持两个孩子同时上高中时,她说服不想读书的儿子继续学业,而让渴望升学的女儿暂时终止,因为她知道女儿像自己,会“为了自己应得的东西去争取”。1917年的新年夜,气氛融洽,弗兰西要求喝酒庆祝,凯蒂既恐儿女们如同他们父亲那般沾染上酗酒毛病,又怕过于阻拦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而“行为难以逆料”,苦心积虑往上好的白兰地里兑入鸡蛋、牛奶、糖、肉豆蔻粉等,为的是培养孩子们对酒的一颗平常心,让他们觉得喝酒不过是一件平常事,节庆时偶尔为之,并不沉迷即可。如此种种,被理解的儿女们,对母亲也是心有灵犀般的体贴并加倍反哺。在爱与理解中成长,这样的幸运,多少孩子求而不得。
     弗兰西和尼雷的手足深情也令人动容。年龄仅相差一岁的他们,幼小时常常坐在台阶上,姐姐看着弟弟爬来爬去,两人说个没完没了;再大些,两人一起上学,在放学路上捡拾破烂,一起拖去废品收购站换钱;十三四岁时,姐弟俩互相照顾,彼此交心谈心,共同打零工贴补家用,轮流照看新生的小妹妹劳瑞。因为随着他们的相继出生和一天天长大,他们的妈妈凯蒂总是很忙很累,爸爸约翰尼活计越来越少、酒喝得越来越多,终至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染上肺炎后不治而亡。1917年的新年夜,姐弟俩同看星空,像朋友般庄重地握手。他们就这样在相惜相爱中成人了。  

今日布鲁克林住宅区
这本书是作者贝蒂·史密斯的自传体小说。作者没有把书名写成“布鲁克林有个人”“布鲁克林的生活”,或是其他什么,而是定名为《布鲁克林有棵树》。事实上,这是她自家院子里的树,一棵臭椿树,它有个讨喜的英文名字,叫tree of heaven,亦即天堂树。这种树,不管种子落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水泥地上,都能钻出地面,顽强向上生长,开枝散叶,亭亭如盖,这是一棵自尊、坚韧的生命之树。这已经不是在写一棵树了,它简直就是兰西和她们祖孙三代的象征。罗姆利家三代女人“仿佛用看不见的薄钢做的”虽柔犹刚——“她们个个身材苗条、瘦弱,眼睛充满好奇”,且“抵挡不了有创造或者表演才能的人”。我相信这样的女子,不仅能驾驭俗世烟火,更能自红尘中开出花来。就像本书中文版尾页上所言:“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好的小说,总能揭示生活中真实而迷人的一面,从而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是这样一部描写平凡人坦然面对生活的苦难,拒绝逃避,选择承担,追逐梦想的好小说。该书问世以来,多次入选美国中学课本,是各大书店假期推荐必读图书,并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和亚马逊书店“20世纪最佳青少年读物”。该书出版后,即被拍成电影,其中文译制片名为《长春树》,可能是要避开“臭椿”之名,但有些不得要领,不如直译。
    哦,最后补充一下,凯蒂和约翰尼皆属移民二代,他们的故乡一个是奥地利,一个是爱尔兰。凯蒂的母亲曾告诉她,来米国是“希望孩子生在一个自由的国度”。她说:“这里人属于未来。在这片土地上,人要是有颗好心,肯老老实实做事,不走邪路,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她的后代,用自己的经历证实了她所言不谬。
在这为疫情所扰、万分难熬的封困时日里,读完这部小说,让我如抓住一根精神救赎的稻草,勉力于枯寂窘迫里品味出些许意趣。
 

        2020.03.01初稿;2020.04.25修订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续)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节选)

飞鱼:封城随录

飞鱼:万物静默如谜

飞鱼:打捞一罾零落的憎爱

天门小吃:皇尝饼、豆饼、锅盔

飞鱼:那些年,你们曾光耀在我生命里

飞鱼:呼伦贝尔自由行

飞鱼:戏痴父亲

飞鱼:市声浮华,哪得贴心牵挂

飞鱼:峥嵘岁月古稀殇

飞鱼:乡邻百态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李国胜:天门方言qiāng-nǎng写

因荷藕然:九龙随笔

四巷子:林彪在冬季攻势中(下)

四巷子:林彪在冬季攻势中(上)

志在飞翔:女儿  爸欠你一个拥抱

卫军:清明的洄游

小熬浆湖:武汉叙事——沧浪之歌(下篇)

尔也:瑞兰巷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