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商乐维,北京大学化学系1977级。现居美国。

原题

难忘的数学课



        七七级考生数理化基础都差。加上1977年高考是以各省自己命题,考试时间,卷子难度都不一样,有的还是开卷考试,所以入学的标准都不一样。入学以后,学校搞了一次数理化入学考试。结果发现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数学,有些会微积分,有些解二元一次方程都有困难。


        与很多同学一样,我在中学也没有学什么东西,就是在1972、1973年读初中时,老师认真教了一点东西。高中两年基本上就是学工学农,没有学什么文化了。像排列组合、二项式、概率论等都没有学过。对于能不能学好高等数学完全没有信心。


        两位担任数学课的女老师于秀林,邵仕敏老师频频来宿舍与大家交流,征求大家对于数学怎么教的意见。不少同学表达了自己基础差怕学不好的忧虑。老师们表示理解,说教了二十年的数学,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到底是给大家补中学的数学,还是上来就讲高等数学,觉得都不妥。而且补中学的课从哪里补起,那么多程度好的同学怎么办?她们其实比学生还愁。


        第一次上数学课,于秀林、邵仕敏两位女老师笑眯眯地站在台上,非常和蔼可亲。正当我们准备听她们讲课时,她们却说,对于学生程度相差如此大的情况她们现在还没有想好怎么教,还需要再研究,让大家回去等消息,过两周再来。同时她们建议所有觉得自己程度差的同学去买一些数学书看,补上自己的课。本来一个小时的课,她们五分钟就让大家走人了。


        大家也理解老师的难处,回来后赶紧去买书。我们去学校书店,海淀新华书店,甚至去王府井买。我买了排列组合、二项式、概率论的书回来看,做题。因为我想两周以后老师就要讲高等数学,我不抓紧补上这些,到时就会跟不上。两位老师偶然也来宿舍看大家学得如何,辅导同学,听大家的意见。


        两周以后,大家再去教室。老师宣布,因为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数学基础太差,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补上中学的数学才可能上高等数学,而用上课的时间给大家补中学的课不合适,对程度好的同学也不公平,所以决定两个月不上课,给大家充分的时间好好补上中学的课程。她们油印了中学数学复习资料,大家可以拿去看,上面有很多练习题,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都做或者选做。不要求大家交作业,交了她们也不会改,大家自觉做就行。最后我们每人领了一份有几百页的复习资料回来了。


        那两个月我们就天天做数学题,搞不懂的就买书来看,问同学。老师也常常来看大家,解答一些问题。两个月下来,我不但做完了老师的复习材料上的题,还买了很多书看,做了上面的题,收获不小,将很多没有学过的中学数学基本补上了。


        我中学四年,除了初中学了两年,高中两年根本没有学东西。相当于用两个月的时间补上了两年没有学过的课。按照后来中学六年算的话,就是补上了四年的课。其他同学也和我一样,用两个月的时间补上了几年的课。


        数学程度好的同学,像我们班的老大哥是老三届的,基础很好。还有几个自学高中和大一的数学的同学,他们基本上没有看复习资料。把那些时间花在了别的课上,学得更加扎实。


        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开学两个半月以后,我们的高等数学课终于开始了讲授了。用的是樊映川的《高等数学》。老师讲得比较快,因为要赶进度。同学们学得也很努力,不过一切顺利,到期末基本上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计划。就是说我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学了一个学期的内容,最后考试成绩老师很满意。


        老师们最后对我们说,这是她们教学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关,这个巨大的挑战使她们开学的时候自信不足,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不得已想出的办法最后成功了。她们同时感谢七七级的同学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拼命精神,感慨没有同学们这种迎着困难上毅力,是不可能圆满完全教学任务的。


        那是特殊的年代,于老师与邵老师她们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特殊的办法,同时激励我们,最后完成了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也很感激老师们。我们年龄相差很大,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知道基础很差,总有一种紧迫感让我们不敢放松。


原载《南方都市报》 2017年06月29日

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北大三角地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温儒敏:北大清华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卢新宁: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

北大"网红"校长林建华的B面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高远东:刘卫国,你在哪里?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田军:青春忆,最忆是燕园

田军丨燕园风骨:怀念陆卓明老师

田军:在充满压力的市场找到人生价值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系78级

张益唐:横空出世的世界数学界"扫地僧"

林毅夫 :朗润园里的孔夫子

于慈江:回望诗的1980年代兼谈诗人海子

郭建梅:中国首位公益律师的苦与乐

林双林: 从农家娃到大学教授

陶海粟:邓英淘的学术人生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山西厅官杜创业

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杨滨:准确踩到历史的“点”上

唐师曾: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陶海粟:奇人邓英淘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北大教授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田小野:与王友琴面对面

何勤华:与李克强同班的律政精英们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