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窗丨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2017-11-05 陶海粟 永远的新三届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陶海粟,1969年从北京清华附中到陕西省延川县插队;1971年被招聘为干部,曾先后任县团委书记和公社书记,1978年2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现为摩科瑞能源集团亚洲区执行董事。



原题

北大经济系77级的故事

(之五)


“屠夫状元” 任保山


 

任保山来自中原大省河南,他生得浓眉大眼,为人热忱,爱较真儿。

 

刚上北大时分在英语班,一个英语单词也没学过的他,第一堂课就被老师叫起来背二十六个字母,他坦然地站起来,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沃(我)补(不)回(会)背,沃碾(念)一遍吧。”把老师和同学都逗乐了。直到最近我跟他聊天,他仍然乡音未改。


北大毕业话别(左2任保山)


保山年轻时,正处在中国非常讲究“家庭出身”的年代,论起他的出身,用当时的流行语来说,是“根红苗正”。父亲是工人,属于当时政治地位很高的领导阶级。保山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只知道父亲每月三四十元的微薄工资,养活着全家七口人,生活非常拮据。五个孩子很少穿新衣服,保山在青少年时期,常年穿着父亲穿剩的旧工作服。

 

他1968年初中毕业进了工厂,不足一年就当了兵。复员后分配到市食品公司的冷冻厂,在杀猪车间做屠宰工。据他说,猪们被宰杀的程序依次是电击、放血、褪毛、开肠破肚、大卸八块。他干的是最后一道工序,把猪头、猪蹄、五脏六腑等卸下来。


虽然这是个体力活,但那时在计划经济下,农副产品极度短缺,从农民手中收不上来多少猪,所以每星期也就工作两三个半天,倒是给他空出来很多读书的时间。

 

在部队和工厂时,保山业余时间曾自学过不少政治经济学的书籍,1977年大学招生时很想报这个专业,可看到只有复旦、南开等名校在河南招政治经济学专业,保山是初中毕业,哪敢问津,只好报了本省的河南师大、郑州大学。第三志愿填了个吉林大学的哲学系,因为他想,吉大在东北,那里生活艰苦,整天吃苞谷面,不像河南麦子多,所以估计河南考生报考吉大的不会太多,就拿它垫底好了。


后来才听人说,吉大是全国重点,质量远高于他报的那两所本地学校,放第三志愿是“白瞎了”。不料,北大在河南没有录取够,而保山的考分又很高,结果阴差阳错地被北大经济系录取了。消息传开,引起了不小轰动,人们纷纷传说:许昌食品公司出了个“屠夫状元”。

 

大学毕业分配时,任保山自愿要求回河南工作。在许昌这个地级市,北大经济系的毕业生是个难得的宝贝,他曾先后给两任市长做过秘书,此后又做过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先后服务了四位市长,成了市政府文字工作的“大拿”,大报告、大文件非他莫属,深受这几届市政府领导的倚重。

 

按常理说,他有这个功底,又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仕途应该一帆风顺的。但生性耿直的他不谙官场奥妙,从不请客送礼,也不会乖巧逢迎,还时常直抒胸襟。当市政府副秘书长时,正逢新旧市长换届,别人都络绎不绝地上门拜见新市长,他居然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按兵不动”,不与新市长见面。最后还是市长屈尊,主动召见了他。

 

有一次随市长到一个县里检查造林工作,县里领导带着他们按照预定路线转了一天。保山对市长说:“这么个检查法不行啊。”市长说:“你说咋样行?”保山说:“应该要张县里地图,我们随机指哪儿就去哪儿。”市长听了直视前方,默然无语。凡此种种,他的仕途长期在一个层次上踏步,也就不出意外了,最终在市委党校副校长任上退休。

 

保山退休前忙碌于工作,从来没有迈出过国门。退休后时间充裕了,2014那年去看望在美国读书的女儿,才第一次亲眼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在美国停留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不像一般旅游者那样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喜欢和普通美国人近距离的密切接触,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人情世故。

 

保山说,美国在他心目中曾一直是个神秘的国度,从小接受的灌输就是:美国是全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改革开放后,虽然交流增加了,信息封锁的墙也打开了一些,但接收到的信息仍是杂乱的。加之“反美斗士”和“爱国愤青”们的鼓噪,以及他自己受过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熏陶,对美国的总体想象还是一个敌对的、人际关系冷漠的国家。他去美时刚发生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临行前很有些忐忑,特意把自己的银行账户密码告诉了家人,以备不测。

 

没想到的是,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完全不像想象的那样。所到之处接触到的美国人大多是真诚善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他印象最深刻且津津乐道的是“一颗螺丝钉的故事”:


他在美国时骑的旧自行车车把上缺了一颗螺丝钉,有一天路过当地的消防站,他想碰碰运气,就走进去向几个消防队员用手比划,让他们看他的车把。一个年轻的消防员对他说:“hold on”(你等等),就走进房间去了。保山没听懂,以为他说的是帮不了忙,就骑上车离开了。不想骑了几个街区后,背后传来车辆的轰鸣声,原来三个消防队员驾车追着给他送螺丝钉来了。保山很是感动,美国人对一个陌生人的小小求助竟这么上心,出乎他意料之外。

 

保山把在美国期间的各种见闻随手记录下来,在经济七七级的微信群里陆续发表,受到大家的好评,有人建议他把那些故事结集成书,后来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书名为《摘下眼镜看美国》。保山感慨地说:没想到我做了一辈子的文字工作,却在退休后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还是讲的异国他乡的故事。

 

 任保山写的书


文字由作者授权本号推送


       

北大新三届阅览室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奇人邓英淘

杨滨:准确踩到历史的“点”上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彭艳:一张历史照片引起的回忆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重温王友琴的《未名湖,你听我说》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陈平原: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

大都没有博士学位

陈平原:说出你我的故事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何勤华:与李克强同班的律政精英们

何勤华:给李克强班级上专业课的老师们

何勤华:当时不知道法律为何物

实习生李克强曾是电影原型人物

谢思敏:李克强同学指点我东瀛取经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范东升:重回学校像第二次生命开始

袁钢: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海子诗九首

雪汉青:为了漂泊的灵魂

熊国胜:拓宇是寿者,骄傲的寿者

熊国胜:追忆同窗挚友骆一禾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上篇)

熊国胜:骆一禾的“背影”(下篇)

陈红:逝水红颜

高远东:刘卫国,你在哪里?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王治河:贵胜王侯的燕园清贫岁月

黄爱平:用未名湖水浇灌学问精神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潘维:先师陈翰笙,上海左尔格小组幸存者

杜丽燕:张宗炳先生说“我不知道”

宋红:随贻焮师驾游巴蜀

李大兴:1980年的北京大学

李大兴:我想象中的北大精神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关注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