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虎华,南京大学历史系78级。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扬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原题
五兄弟见证高等教育史
1982年7月,我毕业离校。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大学,离开南京城,真是百感交集。
陈红民和何平送我到车站,火车开动了,我一个人默默流下眼泪。后来我将当时的心情写信告诉红民,他很感意外。我想,他一定因为生在南京,长在南京,读书在南京,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南京,当然不能理解我作为一个漂泊游子的心情。
早在四年前,1978年10月下旬的一个清晨,父亲用扁担挑着我和四哥的行李,跨出了家门。我回望一眼生活了20年的家,年已花甲的母亲站在门口目送着我们,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常常开玩笑说,我们兄弟五个上大学的历史,就是活生生一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大哥比我大18岁,初中毕业后就去无锡谋生了。先是跟堂叔学皮匠,后来进了无锡柴油机厂,从工人进步为一个副科长。1964年初夏的一天,大哥回到老家,对父亲说,我马上要去北京上大学了。在父亲听来,大哥真像在说着梦话,但事实上却是真的。原来,当时国家提出要从工人中选拔大学生,他复习报考,居然考取了北京政法学院,成为王家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生。
二哥是兄弟五个中最聪慧的,从靖江县中学考入江苏省泰州中学读高中。用家乡话说,他上名牌大学是“系在老杨树上的牛”,跑不掉的。可是,他毕业那年没有高考。而他在当了军官以后,参加自学考试,竟然获得江苏省党政干部专修科总分第一名,几张答卷完整地刊登在《江苏自学考试报》上。尽管他一直讽刺我们,那么容易的数学题都不会做还上名牌大学,但我们还是奚落他终归是一个“野路子”大学生。
三哥先是当兵,复员后种田,恰遇推荐工农兵学员,初中毕业的他竟然做梦一般地走进了上海外国语学院。三哥是一个老实人不吃亏的典型,因为我父亲只是一个生产队长,根本没有权势资源。三哥以埋头苦干远近闻名,在干部社员中有很好的口碑,但当初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品质与上大学有什么关联。
我和四哥分别于1973、1974年高中毕业,好了,这下死心了,推荐的事八辈子也轮不上我们。然而,又仿佛做梦,高考制度恢复了。当时不乏冷嘲热讽,认为我们弟兄俩一起复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在酷热的夜晚,我们躲在厚厚的夏布蚊帐里苦读,叮嘱父母亲不要让别人知道,免得被笑话,没想到还是走漏了风声。
后来四哥被华东化工学院录取,我进了南京大学,确实惊动了乡里,蚊帐里的大汗如雨倒成了“头悬梁”一类的美谈。当时大家的底子都太薄了,我所在的文科考场,共有90个考生,最后就录取了我一个。其实我们复习时有好多题目不会做,都是二哥认为很简单的。
在祖辈受穷的乡亲们眼中,上大学和进工厂的意义是一样的,那就是变成了吃商品粮的“国家户口”的人。户口,曾决定着许多人的人生命运。如今上大学,不像当年我们上大学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如今国家不包分配,这与40年前完全不一样。也难怪,当年我们一届才招7%的考生,而2017年,扬州的高考录取率达到85%,全市只有4335名考生落榜。
二十多年来,南大的课堂与校园无数次在我睡梦中出现,我在梦里常常与同学和老师相会,足见大学生活的来之不易与终生不忘。梦醒来,难免一腔惆怅。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7年09月07日
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蔡晓鹏:最难风雨故人来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