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月宝 2018-05-23


革命时代的婚礼,李振盛摄


作者:陈月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红色风暴席卷大地,造成了长达10年的全国动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恋爱观念也在发生着骤变。  


说“文革”期间完全是禁欲主义有点不太现实,但舞台上、报刊上、广播电视(当时电视极少)里是坚决禁止谈情说爱的,林彪、“四人帮”一伙说这是封资修的一套,是“毒草”“牛鬼蛇神”,要彻底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


因此,舞台上、媒体上只言政治不言情,一天到晚是报刊社论,“梁效”(北大、清华两校)大批判组的文章,大报抄小报,语录歌唱了一遍又一遍,样板戏演了一场又一场。其实,只有那么几出戏,那么几首歌,你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当时风靡全国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革命样板戏(后来又增加了《龙江颂》《杜鹃山》等),剧中无论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都是独身的,没有丝毫恋爱、婚姻的情节,这不能不说是样板戏中的一大奇观,有人曾戏说这就象炒菜里面少了味精一样。


尽管舞台上、媒体上不准谈情说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要恋爱、结婚的,否则人类还怎么发展?不过那时时兴“唯成份论,”择偶标准首先要看政治条件,看家庭出身,根红苗正当属贫下中农、工人阶级,越穷越革命,找对象不犯难。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地、富、反、坏、右分子(包括其子女)更要理所当然地靠边站,只好打光棍了。


有个村一家兄弟五个,都是初中毕业生,这在当时尤其是在农村,算是正宗的知识分子了,但由于家庭出身富农,过了而立之年仍没有人上门提亲,人称他们家是“五条棍儿。”直到“文革”结束摘掉了富农帽子,五兄弟才相继娶上媳妇成了家。


为此,许多报刊、电台、电视台都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件新鲜事,题目叫《光棍堂飞进五只金凤凰》,”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头号新闻。其实,象这种情况在农村、在城市都是屡见不鲜的。



“文革”时期正是《毛主席语录》最流行的年代,语录成了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人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学《毛主席语录》,从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到咿呀学语的娃娃,每天都要背诵语录,还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早请示,晚汇报,极尽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之能事,顶礼膜拜的狂热程度超过了历代王朝。


青年男女谈恋爱,一见面首先要背诵语录,开口就是“抓革命、促生产、”“要斗私批修。”男的说:“要团结不要分裂。”女的说:“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然后才能进入正题开始谈恋爱。如果不会背语录,不会唱语录歌,就会被恋人瞧不起,甚至有被抛弃的危险。


我家邻居的儿子论出身、论人才、论家庭条件都很不错,就是不会背语录,比《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背成语还困难,因此谈了五六个对象都告吹了,直到30多岁还是光棍一条。


青年男女恋爱、结婚送定情物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都不可缺少。“文革”期间,恋人的定情物首选是双方互相赠送一本《毛主席语录》、一枚毛主席像章,亲戚朋友来贺喜也送语录、送像章,也有的送脸盆、暖瓶、搪瓷茶缸什么的,上面一律用红字印着“抓革命、促生产”“要节约闹革命”“备战备荒为人民”等语录,床单、被褥上也印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语录、口号。



有一种床单上印着象征爱情的一对很漂亮的鸳鸯,也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来批判,就连结婚证书上也用红字写着最高指示“为人民服务”、“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等语录、口号。


结婚贴对联是千百年的习俗,“文革”时期的新婚对联无不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那时写对联大都是选用毛主席诗词,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横批是“放眼世界”;“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横批是“形势大好”等等。


相比之下,有的造反派写的对联就有些冲动了,如“一对革命夫妻、两个斗争闯将”,横批是“能文能武”;有个造反派头头写得对联更具火药味:“革命无罪誓死保卫毛主席、造反有理彻底打倒走资派”,横批是“文攻武卫”,大有一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


新婚夫妇举行婚礼就更热闹了,主持人首先要学习最高指示。我们村有一对青年举行结婚典礼,村革委会主任领学的两段语录竟然错字连篇:“我们都是来自四海五湖(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跑(走)到一起来了。”“世界是我们(你们)的,也是你们(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我们(你们)的。我们(你们)青年人嘲(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七、八(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这个主持人真是个白字先生马大哈,把两段语录念得乱七八糟,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婚礼正式开始,首先全体起立高唱《东方红》,共同敬祝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 ! 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身体健康! 永远健康! ! 永远健康! ! !接着,新郎、新娘向毛主席表忠心:“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海枯石烂心不变。谁要胆敢反对毛主席,我们坚决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婚礼期间,客人们跳舞要跳“忠字舞”,唱歌要唱“语录歌”,婚礼结束时全体合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



席间劝酒,毛主席语录也能派上用场,有的女同志从来不会喝酒,敬酒的人就来上一段:“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为此,那位女同志只好勉强干了这一杯。有的男同志不胜酒力,在一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劝说和欢呼声中,一大杯白酒也能一饮而尽。宁肯伤身体,也不能伤害革命感情。


在那狂热的年代,大有谈情色变之势,人们对婚姻、恋爱的态度是十分持重的,青年男女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的极少,搞婚外恋、闹离婚的极少,更没听说过“包二奶”“一夜情”什么的。“文革”初期,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到北京大串联,男男女女十几人打通铺睡在一个房间,什么事也没有。


那时侯,谁搞婚外恋、闹离婚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会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会受到父母的责骂,受到单位领导的处分。当时一个公社干部因为与一个寡妇关系暧昧准备与妻子离婚,结果事情暴露后灾难接踵而至,先是被撤消了职务,没完没了地写检查,后来又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卷起铺盖回家种地去了。一场婚外恋就这么丢了饭碗,毁了前程,这个公社干部感到很冤屈,又没地方诉,只好忍气吞声了。


往事历历,不堪回首。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回想起来有些啼笑皆非,哭笑不得。那段历史自有评说,不会重演了。



文图选自网络,文图无关,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少年回忆

我们那一代人的奇葩芳华

赵建伟:革命时代的少年,荷尔蒙何处安放?

革命时代的性压迫与“作风问题”

余浩:蒸汽火车带走我的少年梦想

张玫:红色少年三度越境投奔抗美援越战场

张玫: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

王宝泰:什刹海的童年时光

夏新民:我的小学,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陈创:黄湖五七干校的少年时光

罗新伟:我中学时最过错最无知的事

王世浩: 那年月沒有吃饱的只有吃撑的

王世浩:10岁那年我差点成为小右派

蔡善康:饥饿年代的个人体验与记忆标本

蒋国辉:大饥荒记忆

沈乔生:五类分子的子女

杜欣欣:我的苦难深重的"右派"父亲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段英贤:童年的蒙古旧时光

一组罕见年画,珍藏着我们的童年

季思聪:文革中师大女附中的恩师们

周大伟:“红色海洋”中的童年记忆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