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丨段英贤:童年的蒙古旧时光

2018-01-25 段英贤 新三届

     

作者简介


段英贤,1959年出生于外蒙古赛音山德,1978年考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毕业后在国企从事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2002年后创办企业,现在三亚定居。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原题

父亲的蒙古岁月


 

根据中蒙政府协定,1955年~1964年期间,每年有大批的中国员工在蒙古帮助经济建设。前后共有八千多员工援蒙,号称八千壮士。他们主要是来自东北的建筑公司,我爸爸作为建筑工人就是其中一员。



我父亲于1955年出国援蒙,我母亲于1957年随父亲出国,我和妹妹先后在蒙古出生。他们先后承建一个纺织厂和一座发电厂。1963年我们全家回国。在蒙期间父辈们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结下深厚友谊。

 

一,我家的蒙古邻居



这张照片摄于1960年,地点是蒙古第二大城市——赛因山德市。照片中间的是我母亲,左侧穿蒙古袍的是位售货员,右侧穿连衣裙的是位秘书,她们都是我家的邻居,名字已记不清了。


照片的背景房子我们居住的俄式木屋,共有四户人家,两户中国人,两户当地人,每户一个单元。当时我母亲正在做午饭,出来倒水时碰见她们在照相,她们不由分说,架起母亲合了一张影。听母亲说:刚到蒙古时人生地不熟,是邻居问寒问暖,送来牛羊肉。熟悉了以后,她们经常管母亲要馒头吃,她们之间亲如姐妹。

 

二,我和爸爸在蒙古


 

这张照片摄于1960年6月,赛因三德市我故居的门前,当时我不到一周岁,坐在爸爸的怀里显得很听话,二十五岁的爸爸在国外工作已整五年了。记得爸爸蒙语说得特别流利,经常在工休时给蒙古工友讲三国故事,赢得了他们的尊敬。扫文盲时爸爸还是工人文化学校的教员,帮助工人们学识字。



在我刚出生时爸爸就有德国单反相机,为我留下许多珍贵照片。爸爸领导的团小组屡创佳绩,1956年他们的光荣事迹刊登在蒙古人民日报上,当年3月26日下午,到蒙古访问的朱德副主席在乌兰巴托火车站还接见了他们,这也是当年援蒙全体工人的光荣。

 

三,小胖哭了又笑了

 


照片摄于1960年夏季,地点是蒙古乌兰巴托。当时我母亲由山东老家随父亲出国援外,我就是在蒙古出生的。由于我长得胖,再加上爷爷给我起的小名——祯祥,太别嘴, 所以大家都管我叫小胖,本名就没人叫了。


听妈妈说:当时不到一周岁的我和邻家王姓小妹正在居住的俄式木屋中的地板上玩耍,玩兴正浓,爸爸走过来要给我们照像,打断了我们的游戏,多扫兴。还让我们摆出标准姿势,多难受,无奈我们只有最后一着了——哭了!


 

过了几天,我又一次和小妹玩耍,爸爸这回有了经验,在我们玩得高兴时不知不觉中为我们留个影,照片中,我们正在进行爬行比赛,眼看就要到终点了,我还领先一头,我大喜过望,又笑了!

 

1963年,我随父母回国到哈尔滨定居,稍后小妹也随她父母去了长春,此后我们天各一方,再也没见面。五十多年的岁月过去了,不知小妹可好吗?

 

四,毛选四卷


 

我还有一套精装本的毛泽东选集四卷,它是我爸爸留下的珍贵遗物。 说起这套书,还有一段故事。这套书购于蒙古乌兰巴托书店新华门市部 。

 

1961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初夏的乌兰巴托阳光明媚,我爸爸利用公休又去书店看书,援蒙已经六年了,十分思念亲人。突然在书店醒目的位置看到这套书,异国他乡见到祖国领袖的著作,分外亲切,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套书。

 

这套书书价合计人民币17元,在当时算是不小的数目了,当时对领袖的感情很朴实,不像文革期间那么狂热,我爸爸作为一名26岁的青年工人,花去半个月的工资,买下这套书,难得可贵。


 

听妈妈说,为此我们家吃了半个月的罐头,没钱买青菜。此后这套书随爸爸回国并伴他终生。

 

这套书为布面、线装、竖排版、精装本。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由于时间长了,书有些旧了,布面也有的地方坏了,但是文字还很清晰。书的第一卷为一九五二年七月北京第二版,一九六一年一月北京第八次印刷。第二卷为一九五二年八月北京第二版,一九六一年一月北京第七次印刷。第三卷为一九五三年五月北京第二版,一九六一年一月北京第七次印刷。第四卷为一九六零年九月北京第一版,一九六一年一月北京第二次印刷。所以说这套书是最早版本的精装本的毛选四卷。

 

爸爸已经故去多年,这套书成为他老人家留给我的珍贵遗物。睹物思人,倍感亲切,我一定会精心珍藏此书,我会永远把您怀念!


 

后记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回忆起父辈们的如烟往事,记忆起他们曾经的“芳华”岁月,感慨万分,遂写一段小文,使之串连成一组小故事,记录在此,深表对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印记,也是寄托对离去的父母双亲大人的缅怀之情。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背影:怀念父亲

老鬼:我的父亲

葛有彦: 父亲从兵荒马乱中一路走来

珊伊:父亲从基督教徒转为共产主义者

珊伊:美国传教士与一位中国孤儿的故事

陈小春:给天上的爸爸问个安吧

李世培:十七年间我和

父亲李一氓的两次会面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项威:寸草心犹在,不忘慈父情

叶小纲:父亲叶纯之二三事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杨劲桦:母亲节忆父亲

对话钱宁:我的父亲钱其琛

李大兴:歧路与和解——个人记忆

李大兴:历史的温度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蔡晓鹏:父亲在新四军理财的日子里

张宝林:爸爸一生平凡得像一粒沙子

邓天雄:今年是父亲的百岁冥寿

背影丨 冯印谱:陌路父亲的双重痛

冯印谱:两张揭批父亲的大字报

冯印谱:父亲一生的悲喜剧

郭慕萍:父亲遗留那盒没拆封的药

杨立伟:父辈的战争——

抗美援朝时的父亲

张效雄:与父亲对话

钱克难:父亲文革死里逃生

吴畏:我给父亲洗头

方新阳:父亲一边打仗一边印钞票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