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丨陈小春:给天上的爸爸问个安吧

2017-09-30 陈小春 新三届


作者简介

    陈小春,1979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83年毕业,分到人民大学第一分校任教。1987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西洛杉矶太平洋大学,国际贸易硕士。先后就职于硅谷500强公司:惠普、斯科、希捷等。主要从事商业会计、财务分析、内部审计和内部调查工作。


大学时代的作者


我26岁离开中国到了美国,记忆里那时候中国没有庆祝母亲和父亲的节日。美国是在1910年6月19日在华盛顿州举行了第一个父亲节庆祝活动。而母亲节则是1908年首次庆祝。中国大陆开放后,这些美好的庆祝意识流传进中国。这个月的6月18日是父亲节。我希望给我离开人间21年的爸爸问个安。


作者父亲


爸爸1921年出生在四川江津德感坝一个盐商的大家族。他的父亲,我的爷爷在当地是有名气的县领导。后来去日本留学,后加入国民党并且在大陆解放前去了台湾。爸爸说他记忆里没有和爷爷生活过多久,但是家族里都说他和爷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看看下面的照片,左边是96岁高龄时从台北来北京看望71岁的爸爸(右)。



在大陆各种革命运动年代,爸爸为了保护全家人的安全,一直说不知道爷爷人在何方以及他的生死状况。上世纪80年代末,爷爷通过家族在美国的关系辗转找到北京的爸爸。那时我已经到了美国,没有机会看到他们父子相拥、老泪纵横的情景。后来爷爷计划定居北京,但是苦于当年的手续很难办理,最终爷爷在99岁高龄时病逝在台北,几年后爸爸病逝在北京。


爸爸在四川人里个头算挺高的,年轻时打一手好篮球,喜欢游山逛水,最后和好友们一起来到北京求学后加入解放军,后来从事机要工作并且在那里遇到妈妈。1957年全国反右斗争,受到外公章乃器大右派的牵连,和妈妈一起调入大学工作。爸爸在人民大学历史系从事教学工作。


爸爸是个挺宽厚的人,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被派去食堂买饭,有一次 买了糖三角,蹦跳着回家,不小心跌进沙子堆里,爬起来把掉进沙子里的糖三角捡起来,拍拍表面的土,以为万事大吉。全家坐下吃饭,爸爸拿起糖三角大口咬下去,立即眉头紧锁说:这个食堂在搞什么名堂,把沙子和红糖混在一起吗?我吓得不敢说话,也拒绝吃糖三角。他把糖心给挖掉,剩下的当馒头吃了。


作者母亲和外公章乃器


我们家住的张自忠路人民大学宿舍,离著名的北海公园和什刹海有四站汽车路途。小时候放暑假,爸爸带我和哥哥去什刹海游泳或者去北海划船。出门前爸爸问:大家如果走路来回,就给买1毛钱的奶油冰棍,如果坐车来回就只买3分钱的红果冰棍。我总是大声说我要吃奶油冰棍,爸爸说那就要走路。我点头答应。去的时候没有问题,回来时我就蹲在地下不动了,爸爸只好背着我回家。哥哥每次愤怒地看着我没辙。


文革中人民大学在江西搞五七干校,我们全家都跟着去了,后来因为妈妈必须随中国科技大学去安徽,我又跟了过去。四年后我回到北京的学校,由于外地和北京的教育课程不同,我的一些功课赶不上,数学期中考试才拿了64分。爸爸看了脸色阴暗,但是语气平和地说:怎么会是这样?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吗?我使劲点头说明白,心中暗自庆幸不是妈妈看到这个成绩,否则会被骂死。就此努力发奋,追上了功课,回到优等生的行列。


爸爸是搞世界史的,对苏联历史和台湾政局有挺多研究,又因为教学的缘故,每年都可以买许多市面没有的书籍,包括各国元首传记,历史文献,最新科技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书,家里没有足够的空间放多几个书架,他就用木条搭简易书架,那上面的书我任意拿着看,随时可以和他探讨。


有一次我突然问父亲,外公在哪里?会不会坐在那些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的老人堆里呀? 爸爸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后来他用毛笔给在安徽的妈妈写了一封信,问可不可以带我、哥哥和妹妹去看外公?他说我们家的孩子很可怜,见不到爷爷,他甚至都不敢提起爷爷,怕被戴上台湾特务的帽子。 好在北京还有外公,却因为是右派而不能见。


妈妈和外公、她的姐妹以及三外婆的合影


妈妈便和三外婆杨美珍联系,请她带我和妹妹去找住在呼家楼的外公探探风,。 外公是个高大有着笔直腰杆的人。那时,他住在北京市朝杨区呼家搂的一个单元楼中小小的一居室里。一进房间所看到的只有一张占据一大半房间大双人床 ,一张写字台,两、三把椅子和两个小书柜,这就是外公的全部家当。单元房中的厨房和厕所是和邻居合用。


一个当过共和国部长的知名民主人士落得如此境地,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那个邻居是个40来岁的妇女,每次见到我们,她不打招呼,没有表情,却一直在厨房里呆着,后来妈妈说,她可能是负责监视外公的。


作者近影


再后来爸爸带着哥哥、我和妹妹一起去看外公。直到妈妈调回北京后,我们全家隔一两个星期就去看外公。有一年春节我们和外公一起过了快乐的年。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没能把和外公相处的时光留个影。妈妈说,要不是爸爸不顾政治压力的果断提议,我们可能见不到外公。外公在文革结束得到平反后,不久就去世了。


一晃爸爸离开我们20多年了,每次和妈妈坐到一起,先是聊爸爸,然后聊爸爸和爷爷短短的团聚,然后就是聊外公,妈妈的童年,青年以及最后和外公相处的时光。


现在爸爸和爷爷已经在天上团聚了,而外公从来没有机会见到亲家公爷爷。希望爸爸给他们做个引见。希望他们在天之灵都得到安息。


2017年6月18日


陈小春系列

陈小春:磕磕碰碰闯美国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陈小春:在美国开车吃罚单


原载微信公号“URC她世界”,本号获许可转载



背影:怀念父亲

李大兴:歧路与和解——个人记忆

李大兴:历史的温度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李世培:十七年间我和

父亲李一氓的两次会面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项威:寸草心犹在,不忘慈父情

叶小纲:父亲叶纯之二三事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杨劲桦:母亲节忆父亲

对话钱宁:我的父亲钱其琛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蔡晓鹏:父亲在新四军理财的日子里

张宝林:爸爸一生平凡得像一粒沙子

邓天雄:今年是父亲的百岁冥寿

冯印谱:父亲一生的悲喜剧

郭慕萍:父亲遗留那盒没拆封的药

杨立伟:父辈的战争——

抗美援朝时的父亲

张效雄:与父亲对话

钱克难:父亲文革死里逃生

吴畏:我给父亲洗头

方新阳:父亲一边打仗一边印钞票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