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五届丨苏兆瑞:难忘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书

苏兆瑞 新三届 2019-06-26


作者简介

苏兆瑞,196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在大中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任教任职,现已退休。


原题

难忘当年大学录取通知书


作者 | 苏兆瑞

 

作者在讲授《经济数学》课(1986)


我居住的小区,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考上大学。现在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制作精美,内容丰富,不少学校的通知书甚至由校长亲自签发,而且都是以特快专递(EMS)邮件由邮局专车送到家的。

 

每当看见邻居孩子和家长收到通知时那份高兴劲儿,我这个旁观者也往往为之动容。

 

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当年自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来。

 

首先看到自己笔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生办理高考手续时,除了要填写《报名登记表》(内容中包括报考的志愿)、准考证(经编号、盖章后发回考生,供进考场时使用)外,还有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得在一个统一的空白信封上写好自己的通讯处和姓名,再交上去。

 

如果高考后你被某大学录取了,那所大学就用这个信封来封装《录取通知书》,同时在信封落款的空白处盖上那所大学的长戳,交由省招生委员会寄给你。

 

通知书是按印刷品邮件付费、寄发的,当时一封平信的邮资是8分钱,而寄印刷品只要3分钱,由招生委员会向邮局办理“邮资总付”。当然不挂号,倒也没听说过发生丢失的事情。

 

可见当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你首先看到的正是你自己的笔迹。

 

通知书言简意赅

 

我是1963年报考大学的。7月15至17日三天,参加考试,“发榜”的时间,照例在一个月后,即8月中旬。

 

8月16日上午,我正在家里看书。大约9点多,只听得纱门轻轻一响,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苏兆瑞有信!”

 

我赶紧起身走到门口,一看,哟,木门外虚掩的纱门上夹着一封信。邮递员师傅的身影一闪,已经下楼了。那时家家都没有信报箱,信报都由邮递员直接投送到各家的。

 

我取下信一看,信封上落款处“南开大学”四个字顿时映入了我的眼帘,心里不由得一阵惊喜——这是南开大学寄给我的录取通知书!

 

信封里面只有薄薄的32开的一张纸。正面是用红字印的一段简短文字,虽然已经过去55年了,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

 

xxx同学:

 

“根据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和你的志愿,录取你为我校生物系一年级新生,请于9月x日至x日到天津八里台本校报到……”下面是校名“南开大学”,日期,和一颗圆形大红公章。

 

反过面来,是用黑字印的几条“入学须知”。

 

通知书的文字虽然简短,却已包含了足够的信息。只是未提录取的是何专业,那是后来到学校报到时才被告知的。

 

这一录取结果,真使我喜出望外。当初报名时要填写两张志愿表,第一张表填重点大学,我填了南开大学生物系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二张表填一般大学,我填了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我那时心想只要能考进药学院就够好了,哪能企望真的能进南开呢?现在居然真真正正被南开大学录取了,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了。

 

在上大学之前,我曾经当过高中教师,期盼有朝一日能进大学深造。考进南开之后,我自然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成为门门“考试课程”都是“5分”的全优生。

 

落榜生也收到通知书

 

现在的高考对落榜生是不发通知的。如果按照这一做法,当年没被录取的考生,他们的那些信封是不是都白写了?不是的,那些信封,一个也没有浪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每年招生大约十几万人,有的年份甚至不到十万人。毕竟部分甚至大部分考生是要落榜的。

 

那时的高考,不对考生通知你的考分和名次,各学校的“分数线”也不公布。招生结束后,考上的人好办,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报到上学去就是了。可那些没被录取的人怎么办?

 

对此,招生委员会也作了一项安排,给他们寄发一份“通知书”。这通知书是统一铅印的,小小的一张薄纸。先是告诉你,“你今年报考高等学校,没有被录取……”,然后是一段安慰和勉励的话,寄发此通知用的就是他们报名时自己写的信封,信封上的落款处加盖招生委员会的长戳。这样就使这部分考生最终明确获知自己高考的结果,这种做法确是十分周到和必要的。

 

老妈泪流满面

 

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姐姐说,你去邮局给咱爸妈(在外地)拍个电报吧。

 

可是我下楼还没走几十步,姐姐就追了上来:你那通知书呢?我说,我拿着呢。姐姐说,别带去,怕你弄丢了。姐姐真细心。我既没有提包和钱包,穿着一件衬衫,只在裤袋里塞了几元钱。要是带着这封通知书上街,说不定真会弄丢的。我便把它交给了姐姐。

 

乘上公共汽车,到了市中心的邮电局,写好了电报纸,营业员接过一看,连连说,不简单,不简单!这时又来了一个年轻人,他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是来发电报的。我们都是那年最早一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

 

拍电报是按字数计费的,每个字3分钱。“录取南开生物系”七个字的电文,加上收件人地址姓名,每份电报花了3角几分钱。

 

后来,母亲告诉我,在临发榜那几天,在工作地度暑假的她出去散步,就有意无意地到邮局附近转转。这天刚走到邮局门口,一位工作人员(母亲过去的学生)见到她说,老师,正要给你送电报去呢!母亲拆开电报一看,一时激动,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滴滴洒落在电报纸上。她还说,活到50多岁了,从那次才知道,人逢大喜会喜极而泣的。

 

终于园了我的大学梦

 

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时间了。1963年夏秋之交,冀南鲁北暴雨成灾,津浦线一时中断,我是取道烟台、塘沽到达天津的。

 

那时上大学不用缴学费、住宿费,全额享受公费医疗,经济困难的同学还有助学金,足以解决生活费问题。到生物系办公室报到时,手续非常简单,也没查验录取通知书。我只把户口和粮油迁移证、几张照片一交,当即给我办好学生证,发给校徽。我高高兴兴地马上把校徽别在胸前了。

 

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这一天是1963年9月12日。办好入学手续后,我就把那录取通知书、信封及准考证一一收好,小心地保存了起来。

 

到1968年12月毕业分配后整理行装时,我想,大学都毕业了,还留着录取通知书这些有啥用?这么一闪念,就随手把它扔了。到第二天我想起,这录取通知书已经珍藏了5年,这么一件宝贵的纪念品,应该继续保存下去才对。可是已经无法找回。

 

我真是后悔极了,怎么一时竟会这么糊涂!要是留到现在,一份1960年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不是有点“文物”的意味?要是能在以后儿女、孙辈考上大学时,让他们看看老爸、爷爷当年的录取通知书,也挺有意思的,可惜这是永远办不到了。 

 

南开大学教学主楼

 

用EMS寄递的录取通知书很快就会到达新生手中


2017年的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


南开大学校园里创办人张伯苓半身像


南开大学新生来校报到入学盛况(2018)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老五届之窗

陶铸之女陶斯亮:百折不回的无悔人生

高晋占:为了一副护膝我深山夜行五十里

高晋占:没爹没娘偏逢大饥荒岁月

高晋占:高考前赶上百年一遇的山洪暴发

高晋占:寒假时回家过年的辛酸记忆

陆伟国:我的初恋

苏兆瑞:文革中大学男生女生的那些事儿

苏兆瑞:文革中"老五届"大学生的毕业分配

陆伟国:四位同班同学的文革遭遇

刘金霞:致我亲爱的老五届同胞

苏兆瑞:我的海陆联运北上求学之路

陆伟国 :我见证的人大血腥武斗

刘金霞:北大荒军垦农场生子记

郑克中:北大“文革”二三事

王学泰: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

陈楚三:关于红卫兵的一桩历史公案

王友琴: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

潘松庆:武汉文革拾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