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情 | 陈益民:​致“国军”老兵五外公的一封信

陈益民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陈益民,江西人,南京大学历史系78级。原天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原题
致"国军"老兵
五外公的一封信



作者:陈益民



亲爱的五外公:

祝您新年好!


我是陈某某与黄某某的二儿子陈益民。受父母之嘱,给您写这封信。


我先拜读了您去年夏天寄来的两封信,读后感慨万千。您已九十二岁高龄,却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拉二胡,唱京剧,四处游走。那笔力遒劲的一手好字,更是您身体和精神状态的一个证明。我们为此深感欣然。


相比之下,比您小十岁的我的父亲,现在却常有日薄西山之叹。因六十年前参加朝鲜战争遗下肺部病根,老来便为此而受尽苦痛。前年冬天曾经病危,辗转于南昌人民医院、长沙湘雅医院、宜春地区医院,又请上海的医学专家网上诊断,终以年岁太高不能做手术而只好坐等命运安排了。好在恰如您所说的“吉人天相”,也好在有全家人为救治而齐心协力,再加上寒冬一过、天气转暖,我父亲的病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下来,熬过了那生死一关。并且还能维持到现在,也算是“天不亡我”也。当然,只要严冬一来,他的病就会加重,不过今年冬天不是太冷,他的病也就基本稳定下来。


都曾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未曾负过伤的您九十多岁了仍如此健康,而负过伤的我父亲身体要差了许多。当然,能年过八旬,也算福份了,与那些在战争中就倒下了的年轻生命相比,这又岂不是天壤之别了?


说到战争,不能不让我想到“国家”。在我们这个国度,“国”与“家”总是密不可分,人的命运,竟然总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听我妈妈说,1949年“国军”从大陆败退台湾之际,五外公您曾回老家杨梅岭,那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您与家人商量,是留在家里不走,还是随军撤退?您那时好像并不知道要撤往何处,但显然意识到这一撤走,可能会走得很远、很远。您的母亲(我妈妈的奶奶、我的老外婆)不同意您走,您当时年轻的妻子(我那时的五外婆)则主张您走,并期望您不久再回来接她一起外出。谁知道,您这一走,竟然走出的是一幕生离死别的人生悲剧。


听我妈说,后来,我老外婆时常念叨自己的小儿子(即您),是生是死?身在何处?时常想念得落泪,一想念便迈着缠足,蹒跚地走到门外道旁那棵大树下,望着通向远方的道路,一遍又一遍地记忆当年送别您的情景。十年后,1958年,老人怀着遗憾去世了,当时正值“大炼钢铁”“大跃进”年代,老人的丧葬很冷清、很简陋……


念及此情此景,您也会潸然泪下的,我想。而期望您归来的妻子,也同样在您音信杳无的岁月里,年复一年地孤单度日,苦苦等了那么多年,由年轻等到容顔变得沧桑……人生就这样在大时代的浪潮中,起伏沉浮。我是1960年出生的,还依稀记得杨梅岭那排老房子最边上那间小屋,住着一个女人,但我已说不清那是五外婆呢,还是您与她的女儿?


五外公的母亲,我的老外婆


在大时代的汹涌大潮中,人是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因而人生是福是祸,也很难一概而论。与您当年面对人生抉择一样,我的三伯父(我父亲的三哥),在1949年也同样是穿着“国军”制服回到家里,商议是留下还是随军撤退。那时还年轻的我的三姆姆(三伯父之妻)不同意三伯父走。三伯父是有文化的人,参加的是“国军”青年军,因而他那时如果走了,去了台湾的话,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将完全是另一种样子,说不定还很风光。而他当时留下来了,此后便经历了大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在运动中被批斗被整治,直至1972年在绝望中自杀,终年不到五十岁。

我妈妈1958年在萍乡参加工作,仅半年便得以转正(成为正式职工),因为她工作出色。单位领导很看重她,鼓励她写加入共产党的申请书。她写了,但在党小组讨论时,因她亲属中有五外公您这“敌对”关系,于是入党的事情就被搁置起来。后来全家搬到宜春,我妈也调到宜春的商业部门工作。她又因工作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72年还曾作为劳动模范参加了全省劳模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自然而然,单位的领导也很器重,又找她谈话,让写入党申请书。党的章程上说,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组织。我妈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那时都堪称先进分子,全心全意地为党为国为人民工作着。但是,她第二次交上入党申请书,又没有被党组织通过,还是因为有台湾的社会关系。

与此相似,我爸也是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单位的业务骨干,也因为有我三伯父那层社会关系,便多年不能入党、不能提干。

今天的人也许会觉得不入党也无妨,但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我们会知道,这实际上是在政治上被否定的体现。在政治挂帅、政治是第一位的时代,政治上被否定,就意味着你别的方面做得再出色,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荒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峡两岸解禁,许多有台胞、侨胞关系的人,都风光起来了,过去的“敌对”关系这时便成了香饽饽。而我妈感叹说:“过去组织上把我当异类对待,是因为我家有人在台湾;等改革开放以后台湾关系成了热门后,却不再有人来说我有这层关系、应当对我如何如何了。”

往事如烟,平安是福。好在五外公在背井离乡经历了无数个孤寂痛苦的日夜之后,有了晚岁的美好人生;我父母也在历经挫折后携手走到了幸福的今天。

2006年作者与妈妈回杨梅岭


杨梅岭现在剩下的老一辈人没几人了,年轻一代多出去外地打工谋生,生活条件现在都好起来了,也都盖了新房子。当然,作为您,一定更愿意看到故乡的老的东西,而现在也许只有房屋后面水塘边上的两棵参天大树,还是过去的,其他就没有多少旧痕迹了。连我看不到小时候那老房子的样儿都感到遗憾,就更别说您的感受了。

我是学历史的,对于历史很感兴趣,很想有机会能与五外公交流,听听五外公讲过去的经历。比如您还参加过抗战,现在的抗战老人越来越少了,真值得好好听听您说那过去的故事。

我父亲前几年编写了三本书,其中《岁月留痕》是他人生道路的记录,现在寄去给您,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父亲现在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去台湾的愿望是肯定实现不了了。只能等未来,看我妈有没有机会,在子女陪同下,去台湾看望您。因此,请您一定继续保养好身体,以便能在未来的恰当时候,我妈能再见到您。当然,也期望着您有可能的话,再回大陆,去杨梅岭看看,再来我们家里住住。宜春现在已有飞机场,可以乘飞机到上海、北京等许多城市了。出行很方便。

有好多话要说。今天先说这么多,等以后再作交流。

在此,我代父亲、母亲恭祝您身体健康!

并请您代问家里其他各位亲人好!

2018年五外公96岁与亲人合影
 

陈益民代笔

2014年,大年初三


延伸阅读
陈益民:高华的班级与同学们
陈益民:等待命运判决的日子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两岸春秋

严家汉:我把赴台湾68年的老爸接回家

李杭:我爹居然是台湾归来的地下党

冯印谱:38年后,他们从台湾回家!

李榕:在台湾拜见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鲁迅孙子周令飞出逃台湾后说了啥

唐翼明,在台湾传播传统文化十八年

胡适与蒋介石的一次著名抬杠

蒋介石曾建议将海南岛长租给美国

徐焰:西沙海战时蒋介石"协助"过大陆吗?

"大力水手"把柏杨打入蒋介石"文字狱"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