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丨蒋介石曾建议将海南岛长租给美国

谌旭彬 新三届 2019-06-16

原题

蒋介石曾经建议将海南岛

租给美国九十九年




作者:谌旭彬



1941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重庆


  1940年,蒋介石曾通过非正式渠道,向美国表示,愿将海南岛及台湾租借给美国99年。

  蒋介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该建议结局如何?

  
提议

  蒋介石想把海南岛及台湾租借给美国这一史实,是美国史学者任东来教授从摩根索日记中发现的——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Jr)在二战期间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长期负责对华援助。

  据任氏所述,“1993年6月笔者利用留美之便,……前往位于纽约海德公园的罗斯福图书馆。摩根索的所有文件均藏于该馆。终于在摩氏日记第303本,第73面上找到了这一文件。”所谓“这一文件”,其实是“摩根索驻华私人代表、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约翰·卜凯发回的一份报告。”

  摩根索日记中对卜凯报告的记录如下:

  “卜凯教授的报告,经倪尔逊转来。蒋介石要求(我)继续保持顾问职位,但秘密与之直接联系。张冲(Chang Chung)将军——蒋介石在中苏事务上的亲信顾问——奉蒋介石之命要我非正式地与你和罗斯福总统联系,事关美国(给予中国)足以让日本撤出(中国)的有效帮助。中国将尽其所能继续抵抗。蒋介石的两个非正式建议如下。欢迎其他非正式建议。

  “建议之一:‘向美国租让或以其他方式让美国控制海南和福摩萨九十九年,中国在海南的部队由五个装备不良的师和没有装备的150,000人的游击队组成,他们将协助美国海军取得对(海南)的控制,同时在福摩萨,可以煽动反日的民众行动起来帮助美国的控制。’

  “建议之二:‘美国在华全面经济垄断,排除其他国家,并把目前法国和英国的利益转给美国,由于英国的行为对日本过于友好,因此这样做是可能的。’

  “张声称:‘这些建议对中国来说是丢脸的事,实在是出于目前令人绝望的局势,这一局势因(日本)即将对重庆发动进攻而更加恶化。中国宁可向其他国家也不向日本丧失其部分或全部国土。因为非常迫切需要外来援助,最好是美国的合作。尽管存在着强烈反对给予俄国以特权,但这可能是最后一招,中国在期望美国行动的同时,也期望俄国能在满州里给予合作。’

  “极盼通过在上海的倪尔逊先生给予非正式的答复。我在香港等候对本报告的答复。如果答复积极,正式步骤将会接踵而至。”

  报告末尾所署时间,是1940年9月5日;报告发出地,是中国上海。

  

左图,约翰·卜凯与他的中国妻子张洛梅;右图,罗斯福与亨利·摩根索

  报告中提到的几个人物,倪尔逊(Mr.Nicholson)当时是美国驻华财政参赞;约翰·卜凯(John.Lossing Buck)是美国经济学家,1915年来华后长期担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抗战期间曾任摩根索的驻华私人代表。张冲通晓苏联事务,抗战期间奉蒋介石之命,为寻求苏援,长期奔走于中共、苏联之间,被倚为心腹。

  动机

  蒋介石为何会有这般离奇的想法?将海南与台湾割让给美国99年,这代价不可谓不大,蒋氏究竟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1、灵感袭自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蒋氏这一“异想天开”,实有先例可循——1940年9月3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达成一项交易,美国用50艘超龄驱逐舰,换取英国在西半球的七个海、空军基地的99年租借权,史称“驱逐舰换基地协议”。9月5日,蒋介石即通过张冲,向美国非正式提出把台湾、海南租借给美国99年的建议。内容如此相似,时间如此契合,显然绝非巧合。

  “驱逐舰换基地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大略如下:

  二战爆发后,德国在大西洋上针对英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潜艇战,英国很快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严重短缺问题。从1939年开始,丘吉尔不断向美国提出购买40-50艘驱逐舰的要求,但长期未能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直到战局进入1940年,德国春季攻势取得惊人胜利,双方才正式就驱逐舰问题坐到谈判桌前。

  一方面,美国开始担心英法溃败后,本国很可能将独自面对德国及其联合阵线的军事入侵。为应付此种危机,美国陆、海军一致认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去获得英国和法国在大西洋的领土”,以保卫南美和加勒比地区,进而保障美国本土的安全。

  另一方面,英国面对德国的攻势已濒临崩溃,在1940年5月15日到6月底的一个半月里,英国政府至少向美国提出过20次关于驱逐舰的要求,其急迫程度可见一斑。到7月份,英国终于主动提议,同意转让英国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作为回报,美国须提供英国所急需的驱逐舰。经过长时间的磋商,该建议终于在9月3日正式变成“驱逐舰换基地协议”。

  “驱逐舰换基地”是美、英间的一项秘密协定,蒋介石通过何种渠道获悉此事,尚不知晓,但此事显然给了蒋某种灵感——尽管该协定使英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在丘吉尔看来,其所得也相当不菲:“这件事本身就肯定会使美国更接近英国,同时更接近战争,这是在大西洋愈来愈多的一系列非中立行为中的第一个非中立行为……它标志着美国已从中立国转为非交战国”,故而,“每一艘驱逐舰的价值,……都是用红宝石来衡量的”——丘吉尔认为,与得到驱逐舰相比,将美国拉入战争同盟更有价值。蒋介石无疑也会存有类似的想法。 
 

遭德国U型潜艇袭击、行将沉没的“莉莲”号商船。1940年前后,英国许多商船遭遇了与“莉莲”号相同的命运


  2、蒋介石想要的不是驱逐舰,而是数百架美国战机

  卜凯给摩根索的报告中,只提到蒋介石愿意付出什么(让美国控制海南和台湾九十九年),而没有谈蒋具体想要什么。

  参考此一时期蒋氏对美外交的主要诉求,一种比较靠谱的推测是:蒋氏想用海南岛和台湾,换取几百架美国战机。

  宋子文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常驻美国,其重要职责之一,即为中国的抗战寻求美援支持。通观蒋介石与宋子文的电报往来,可知蒋氏此一时期最迫切想要得到的,正是美国的飞机:

  1940年7月7日,蒋氏致电宋子文,指示“驱逐机如能订购,以百五十架为准”;7月10日,蒋氏再次致电宋子文,战机数量要求大幅增加:“美国往日售法之各种飞机,如能转让于中国,现在美国若有新式驱逐机三百架,远距离轰炸机五十至一百架助我,则抗战必能加速胜利。如遇罗总统时,请以余言告之。”7月12日,蒋氏又再度强调:“如遇罗总统,请以中(即蒋介石)言转达如下:如美能以助法之飞机及其他物资之数,只要十分之一助华,则华不惟可得胜利,且可因美助华而得复兴。”……

  大致而言,在7、8月份间,蒋氏电报中虽屡屡指示宋子文向美国寻求战机援助,但措辞尚属平静,但进入9月份后,蒋氏在战机援助问题上的电报措辞开始变得越来越焦灼:

  9月2日,蒋氏指示:

  “如美国果有意与我合作,则我所望其接济之武器惟飞机而已。”

  10月1日指示:

  “如我方明年二月杪再无新型驱逐机五百架,重轰炸机以百五十架到华接济,则抗日实无法维持。”

  10月4日,蒋氏致电宋子文,详细交待了需向美国求购的战机数量、种类以及附属零件。

  10月7日,蒋氏指示:

  “俄机已允而终未交来,但其飞机即使交来,其性能亦不能与敌现用之飞机作战,徒使我空军死伤而已。以其速度与各种性能相差太远。最近敌空军在成都猖獗无阻,军民抗战心理渐起动摇,非由美国更新式飞机接济殊难持久。”

  同日,蒋氏再度致电宋子文,明言“此时以获得美国新式飞机为唯一急务”:

  “敌驱逐机近日由宜昌可直飞蓉渝两地,掩护其轰炸机随意所至,肆无忌惮。以俄式驱逐机升高速度至六干公尺须十五分钟以上,而敌机只要六分钟就可升至六千米以上,故对之望尘莫及,只有让其猖獗。此与兄在渝时空战情形完全不同。以后俄国即使供给我飞机,亦为不能望其以新式飞机交我也。以后我若无新式美驱逐机与敌机一打击,则军心民心实难持久。故此时以获得美国新式飞机为唯一急务,特再为兄陈之。”

1941年,日军轰炸下,满目疮痍的重庆


  对于日军飞机之轰炸,蒋氏有过多次近距离的切身体验,这种经历无疑会增强其对美援战机的渴望。譬如,1940年2月22日,蒋氏前往柳州就桂南会战召开总结军事会议。日军当日即获取了该情报,派飞机前往柳州对蒋氏实施定点轰炸。遇袭的具体情形,蒋氏在23日的日记中写道:

  “午睡初醒,2时15分,闻机声,命卫士审其方向,旋忽警觉敌机必来炸余,乃余披衣整装外出,其匆促之情,殆不啻于西安事变之初焉。当余外出时,侍卫长王世和称:‘敌机已由头上飞过,似不紧要。’余知敌机如来炸柳州,其目标必在余,乃急入后山之上层防空洞。少顷,敌机20余架齐向洞上投弹,……旋由来袭,低空俯冲投弹,……弹皆着洞上右方50米突至百米突至山巅,计伤卫士12人。”

  整个1940年,中央政府所在地重庆始终处在日军的疯狂轰炸之下,缺乏抵抗能力。这种无力抵抗,对抗战民心的打击非常之大。蒋氏曾将这一利害关系详细告知美国驻华大使,望其转致罗斯福。因担心传达不能尽意,10月20日,蒋氏又再度致电宋子文,要他向罗斯福二次传达如下意思:

  “(一)……必须于美国已经制成或美国军部现有之飞机分拨来华,方可鼓励军民继续抗战。(二)中国抗战之始,即公告国民以三年为期,今抗战已逾三年,尚未能败敌获胜。当七、八月间敌机来袭,我尚有少数飞机应战,故民心未若今日之动摇。惟至今我空军消耗已尽,再无法起飞应敌,所以敌机敢在全国各地狂施轰炸,横行无忌,此实使最近民众转侧不安,尤以商民为甚,常转相问曰:如美国再不筹拨援助我国,则我继续牺牲果有何益乎?……以上二意最为重要,恐美大使对其政府报告遗漏未能详尽,请兄再对美当局申述此意为盼。”

  整个1940年下半年,蒋氏最急切想要得到的,毫无疑问是美国的空中支援。

  有鉴于英美之间以“驱逐舰换基地”,蒋氏或许认为,美国也有可能会接受以“轰炸机换海南岛和台湾”。

  结局

  对于该建议,摩根索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既没有对蒋介石作出积极答复,也未曾提交给美国政府讨论,仅将其收入个人日记。

  究其原因,恐怕与此时的海南和台湾实际上处于日军控制之下有关。若认同这一建议,即意味着美国须与国民政府一起将日军从海南和台湾驱逐出去,也就等于美日正式宣战,而这是美国此时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反之,将美国拖入太平洋战争,亦恰是蒋介石之所愿。

  1940年的国民政府,正致力于通过废除租界运动,来重塑政府形象,并激励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这样一种背景下,蒋介石私下有将海南和台湾租借给美国99年的建议。如此,当不难理解张冲所言:“这些建议对中国来说是丢脸的事,实在是出于目前令人绝望的局势。”抗战之艰难,于此可见一斑。

1941年,重庆某防空洞内躲避日军轰炸的民众


  参考资料:任东来《1940年蒋介石拟向美国出租台湾、海南的文件与说明》,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吴景平、郭岱君《宋子文驻美时期电报选(1940-1943)》(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转载自《周末》,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民国系列

陈仪:身着白色西服,罹难于白色恐怖

宣侠父:蒋介石钦命"密裁"的黄埔一期生

戴笠"西安事变遗嘱"谍影重重

李杭:我爹居然是台湾归来的地下党

李榕:在台湾拜见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冯印谱:38年后,他们从台湾回家!

中美建交谈判:台湾问题如何达成共识

杨奎松说西安事变:

张学良要拿蒋介石当投名状"参加"革命

季如迅:寻访张学良西安事变手谕始末

《蒋介石日记》完整记录西安事变全过程

熊蕾:听父亲熊向晖讲那过去的故事

胡适与蒋介石的一次著名抬杠

蒋介石:1969年那场车祸,减了阳寿20年

"大力水手"把柏杨打入蒋介石"文字狱"

杨天石:蒋介石五大毛病,好色打头自恋断后

操风琴:杜月笙女儿谈前朝往事

关采芹:我在战乱时期的求学记忆

郭永凡:青山不老,纪念那些空中勇士们

 郭永凡:抗战时期的空军运输队

与蒋介石专机机长衣复恩

林徽因和她9个战死的国军弟弟

侯杰: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张河:我的汾阳情结

侯杰:邱钟惠与滇西抗战

顾土:二战,不等于反法西斯

侯杰:一张照片背后的南洋机工牺牲史

抗战纪念日丨难忘这一天:1945年9月3日

抗战纪念日丨72年前那一幕“落日”图景

记者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秦庄出了个投降日本人的老八路单德贵

于淑秋:鹤壁矿工的抗战史实

民国女神们的最后结局,五味杂陈!

百年前中国人脸上是什么表情?

老照片里的民国范儿:那些个性张扬的眼神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