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议丨徐世平:不惹事不怕事,中国才会平安无事

徐世平 新三届 2020-10-14

  作者简历

       徐世平,1959年11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任职上海新民晚报社18年。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任东方网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兼网宣办副主任。现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

原题

全球化可能终结,

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作者:徐世平




这些天,陆续写了几篇就事论事的文章,因为涉及美国,因为有一说一,结果被人判定为“亲美派”。因为称特朗普为总统或者先生,结果被人调侃,说我肯定是美国的亲戚,是“领了任务”的人。

其实,我不仅称呼特朗普总统或者先生,而且也称呼过”川建国同志“。称呼都是同语境相关的,我当时是希望他去认真读一下《纪念白求恩》,希望他别老是惦记着甩锅这件事儿。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查。

有一说一,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公众理性一点,网络克制一点,媒体公正一点。任何偏激的言行,都是没有什么好处,仅此而已。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是”亲美派“,”企图削弱中国人民的斗争意志和松弛中国人民的警惕“。其实,我在许多场合说过,对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能太天真,不能太老实,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该斗争的,一定要斗争。

不过,正常的思维,即使要斗争,也要客观理性,切不能盲目,也不能胡来,更不能让别人”代表我们“去准备流血牺牲。这种盲目的牺牲,毫无意义,谁愿意去谁去,反正我是不想去。


我知道,批评我的人,都是坚定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战士。有些人是有主见的,有些人可能都不过脑子,跟在后面瞎起哄。他们不太清楚,中美关系,相当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我不是国际问题的专家,只想用媒体人的观察,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勾勒出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中美关系,几十年风风雨雨,似乎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达到了一种空前紧张的状态。已经有人,称此为”新冷战“,或者说”亚冷战“,意思都差不太多。这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放在全球历史和现实的环境下去观察。

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历史阶段,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凡三十年间,国际秩序的结构,大致是清晰的。

美国处于全球的顶端(难听一点有点像食物链的顶端 ) ,他们掌握着全球的科技和金融命脉,并且依靠其文化和军事的力量,维持其坚固的霸主地位。


其次是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依靠其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处于第二层级。同层次的,还有以法国、意大利等国为代表的高端文化奢侈品牌产业。

第三类,则是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等资源丰富型国家。

中国大概处于什么位置呢?属于中间的中低端制造国家。从多年前的低端开始,后来逐渐介入中端制造,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有人说,中国大概生产了全球50亿人所需的产品。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本来,这个秩序相对平稳。一是战后的庞大建设和投资需求空间,二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兴发展空间(比如互联网),于是,大家各取所需,相安无事,都还有好日子过。但是,一旦需求的空间变小,且没有新的科技进步拉动下一个发展空间,彼此之间本来和谐的关系,就会突然加剧矛盾冲突。这就好比一块地盘,原先兄弟和睦,彼此温饱生活,甚至还都有得赚,自然没什么。但是,一旦既有利益固化,吃饭的人多了,食物不够分了,就必然出现相互争抢的场面。


有专家说,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十几年的2位数增长,几十年6%以上的增长,这在世界发展史上也是一大奇迹。如今,中国显然已不满足于中低端的制造,而且努力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领域有所作为,中国在全球金融领域,也希望有一席之地,同时,中国的经济体量,也决定了中国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也就是说,中国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原有的国际格局。

对此最为敏感的,无疑是美国,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美国没有检讨自身的原因,反而认为,这一切都是全球化造成的。美国的政治精英们,不少人认为,中国就是全球化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中国从中捞到了大量的好处。因此,他们不惜地以国家力量拚命打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持续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并希望通过台湾问题、南海航行等敏感问题,牵制中国的精力,进一步围剿和干扰中国发展。当然,这中间还有意识形态的偏见,文化价值观的优越感,等等。


对全球化的不满,自然而然地滋生出所谓的”美国优先“策略,也触发了美国一系列的退群动作。受此影响,欧洲许多国家,右翼势力持续抬头,令人惊讶,希望从布鲁塞尔收回权力的种种呼声,也甚嚣尘上。一个团结的欧洲,正在变得更加虚幻。特朗普上台之后,因为其固有的商人特点和实用主义作派,不按常理出牌,引发了这个世界更多的动荡和不安。而中国,目前尚不具备领导全球的能力,这也是事实。至于有些人盼望疫情给中国带来千载良机,自以为是,自我膨胀,这是既天真又愚蠢的想法,同”蛮夷入关论“的良好愿望差不多,但是,赌博的味道太重了。

本来,这种逆全球化的思潮,估计还会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我本来的估计,大概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的矛盾积累。但是,谁也想不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潜规则》一书的作者吴思先生最近有一篇文章,说疫情可能就是一根稻草,可能足以压跨全球化这个大骆驼。他说,疫后的全球化会不会终结,一是取决于这根稻草有多重,二是取决于这个骆驼有什么作为。


这场疫情,处于科技和金融顶端的美国,以及传统的高端制造业国家,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赖以生存的许多生活和生产用品,大都来自于中国。离开中国制造,他们不仅是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之类的医疗用品不能自给,其他的物质供给,也存在巨大的供给不足。即使是他们国家的产品,其主要的生产线几乎都在中国。所谓的G7,本来都是世界主要的工业国,现在发现,如果离开中国,他们的产业门类和相关产业链,可能都存在问题。

于是,有些国家当然需要看美国脸色,需要考虑选边站队;也有些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不能不考虑必要的调整。比如日本,他们海外投资的企业,共有七万家,其中一半在中国。如果中国出现问题,他们的生存就会堪忧。”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也怪不得他们。

看看这张图,可以感受形势的严峻性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的疫情似乎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会长期存在。也就是说,这根稻草的份量是足够重的。最令人担心的,美国政客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不断甩锅,可能会是新常态。这个问题应付过去了,他们可能还会提出新的问题。总之,政客们必须不断地甩锅,才是绝对正确的生存选项。现在,他们又开始发力甩锅WHO了,其用意是阴险的,其中一个说法,就是”隐瞒疫情“,这里是有潜台词的,尤其需要我们警惕。其他国家,也会因为美国的作为,而纷纷采取自保的策略,或者形成区域性的互助,以此应对局势进一步恶化。


大难临头各自飞,美国尚且如此,更遑论其它了。这说明,这头庞大骆驼,已不可能有太大作为,因为领头大哥美国,现在自顾不瑕、也胸无大志,早已不准备当村长了,这事情就有点难办。



我个人的判断,这场疫情,无论胜败,可能都无法改变全球化的终结。原有的国际秩序,可能面临新的重构。有人说,全球化可能终结,也可能是新时代的开始,但是,要么美国成为孤岛,要么中国成为孤岛,都是可能的选项。这话有点极端,但是有一定道理。当欧美国家集体转入消极的群体免疫浪潮,采取一起躺倒和无所谓的策略,那么,他们就可能抱团取暖,在许多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战略。因此,我们必须防止出现一种可能,这就是美国可能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孤立中国。相反,中国也可能会因为长期的严防死守而产生一种”茧房效应“。

当然,如果我们的运气足够好,疫苗和特效药能够尽早出现,一切都还有转机。但是,如果时间拉得更长,情况可能就会变得更加糟糕。因此,中国必须要做好准备,充分估计各种困难,研判形势,推演变化,冷静沉着,尽可能争取最好的结果,以换取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美好前景。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敏感、也非常关键的时期,断不可有丝毫的轻举妄动。


在这一前提下,我主张,不惹事,但不怕事。不惹事,当然是尽量不去招惹别人,包括美国。这也是我特别反对”义和团式“的愤青言行的重要原因。这一类的血气方刚和义愤填膺,什么晚打不如早打的言论,纯属自慰,毫无价值,也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反而可能帮倒忙,授人以柄。

当然,不怕事是基本点,真摊上事儿了,本人坚定地支持战斗。

不惹事,不怕事,中国才会平安无事。

作者微信公号
重读历史

原载作者头条号,本号获许可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思享库

徐世平:不论左派右派,都无权裹挟大众

徐世平:报告老佛爷,洋人又快不行了

徐世平:影子般的美国,超骨感的存在

吴思:如何避免疫后全球化的终结?

陶斯亮:武汉市长贻误战机,问题出在哪呢?

顾土:“中国模式”防疫,究竟是什么?

现在就对各国防疫说三道四,有资格吗?

顾土:你的口罩,变味了没有

罗点点:建立网上纪念馆祭奠殉职医生

葛剑雄:某些人认为传播“阴谋论”对中国有利

梁衡:官员辞职尚留做人底线

萧功秦:极左思潮是一种文化病毒

于建嵘: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于建嵘:为什么武汉政府未及时预警?

徐贲:犬儒时代的良心与希望

雷颐:灾难记忆

许纪霖:疫情背后,

这个时代深入骨髓的虚无主义

张鸣:有人病死了,为什么要为此点赞?

 周雪光:封闭系统中组织决策的大困境

强世功: “大疫”背后的“小农”心态

周其仁:救灾援贫要用脑用心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就是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顾剑:《方方日记》与《日瓦戈医生》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