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论丨让张文宏继续说话,天塌不下来

新三届 2021-10-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冰川思享号 Author 张明扬的阳明山


原题

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天塌不下来




作者:张明阳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视频:张文宏为何被骂
这几天,张文宏医生正经历着一场风急雨骤的大批判,力度之烈规格之高,为去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之最。
01
靶子是张文宏医生于7月29日凌晨发布的一条微博。
他在微博上说, “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坦白说,张文宏这番表态并无什么特别的新意,他代表的只是全球医学界,当然也包括中国医学界对抗疫的一种主流看法,姑且称之为“长期共存派”。
张文宏的表态引发了国内“坚决清零派”的强力反弹,张文宏甚至也得到了一顶深文周纳的大帽子:投降主义。    
对张文宏和“长期共存”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两篇文章。
一篇是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撰文《“与病毒共存”可行吗?》,声称“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



还有一篇是北大教授张颐武刊登在《环球时报》上的评论:《继续全面防控,不要中了西方的连环计》,认为“与病毒共存”就像“劝一个考试成绩远胜落后生的优等生,要借鉴差生的学习方法。这不是为了中国,而是别有深意”。
高强那篇文章发表后,网上很多人如获至宝,或是出于流量的考虑,或是出于批倒张文宏的考虑,将这篇文章拔高为央媒批驳“长期共存”的最终定调,从而引发了巨大的舆情。
我身边一些支持“长期共存”的医生和媒体人也由此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中,我也是其中一个。
就我个人来说,不满自然缘于我所支持的观点,也就是“长期共存”论的被批判,但这或许也没那么重要,最愤懑的是,张文宏,这样一位自2020年初疫情以来,一跃成为中国最高声望的医生,代表着中国医学界科学界专业判断的发声之人,竟然遭到了如此夹枪带棒的不专业批判。
吃瓜群众对张文宏的谩骂(网图)
张文宏不是不能批评,但我更希望这样的批评来自医学界内部的争论,而不是充满意识形态口吻的攻讦;“长期共存”论也未必是最终答案,但我更希望它在舆论场中得到充分的呈现、展示、被讨论,乃至基于科学和公共政策的正常批评,而不是将一个有讨论空间的专业议题无限政治化。
 甚至我可以接受,医学视角不是决定未来抗疫政策的唯一基准,抗疫政策的转变可能也应综合考量政府治理、群众心理、代际差异、地方行政能力高低等等因素,但是,可以让张文宏继续说医生该说的话么?

02

张文宏的最近一次公开发言,很可能就是7月29日的那条微博,在此之后,面对纷纷扰扰的批评,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沉默。
我们无从而知,张文宏是失望,还是伤心,甚至是迷茫,但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他的恐惧。
来自医生对张文宏的支持(网图)
张文宏当然不会真的恐惧,在这一年多的抗疫中,他见多了惊涛骇浪,和全体中国人一起经历过混乱、无望、曙光、胜利,他所能奉献的一切,无非是专业和勇于发声。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正是张文宏持续的发声,令他们在这一年多获得了免于恐惧、免于谣言的自由。
如果张文宏因为恐惧口诛笔伐,而减少专业的发声,那么,公众何从相信,医学与直言,还将继续是这场抗疫持久战的主导性力量?
从这一年多来看,张文宏是中国医学界面向公众时,所能推出的最佳抗疫代言人。他集温和与勇气、敢于发声与话语分寸感、专业理性与抚慰公众心理,等等看似互相冲突的价值导向于一身。从某种程度上,张文宏的抗疫话语体系是当下中国医学界、公众、以及政府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张文宏这样一位“最大公约数”都惮于发声,试问,中国医学界还有谁敢单枪匹马再凭科学话语谈论疫情?
南京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视觉中国)
张文宏自然是中国最顶级的传染医学专家,而他在这场疫情中的角色则超越了狭义的医学本身——本着人文关怀与公众坦诚相见,用科学话语驱除萦绕公众周围的非理性恐惧与自大。
当另外一种自居道德制高点的非理性向张文宏袭来时,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为他发声么?
保卫张文宏,就是保卫科学精神在抗疫中的主导性,就是保卫理性和心智,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免于化为泡影。
我们可以不相信长期共存,但必须让张文宏继续说话。
相比与病毒共存,更可怕的是与愚昧共存,尤其是那种充满攻击性的前现代愚昧。
那做个交换吧,如果张文宏今天发声,我就旗帜鲜明的接受与愚昧长期共存。
毕竟,人类无法清零的不仅是病毒,更是愚昧。
视频:张文宏事件进入第二季

文章获原刊公号许可分享
原载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号
插图视频选自网络


读者福利



近日起,历史传奇小说《黑煞》开始在财新mini每日连载。《黑煞》是苗棣《天顺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赤龙》里,明英宗通过徐有贞、石亨等大臣策划的“夺门之变”,终于复辟成功;而在第二部一开头,大明京城发生了诡异的命案,徐家人和石家人纷纷被卷入风波……作者苗棣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78级学生,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所长、教授,也是知名的明史研究者。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直达《黑煞》连载。



连载这本小说的财新mini,是财新近期推出的泛文化内容产品,内容包罗人文、读书、艺术、理财、健康、教育等,每年98元即可享有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阅读。我们为新三届公号粉丝朋友们争取到一批免费的财新mini会员30天,共100个先到先得,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领取。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疫论纷纷
饶毅力挺张文宏:
病毒是老祖宗,人类是小孩子
管轶:新冠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
已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大疫当前,岂能“围殴”科学家?
管轶教授:新冠病毒中意外躺枪的病毒学家
华生:群殴高福,如果搞错了对象呢?
洪朝辉:谈谈中美抗疫的适度哲学
陈冲:疫情之下的生命反思
许纪霖:疫情背后,
这个时代深入骨髓的虚无主义
港大病毒学家金冬雁:
武汉疫情防控重蹈SARS覆辙令人痛心
嵇伟:与新冠共生存,
英伦全面解禁进入狂欢模式
疫情信息披露谁延误?
疾控专家武汉市长各有说法
疫情响应环节何处失灵?
当事各方回应疾控论文争议
张作风点评武汉疫情:吃一堑能长一智?
刘道玉:有必要就疫情进行一场启蒙
黄奇帆:疫情过后最该改变的是什么?
侯杰:我们战胜疫情,并未战胜SARS
礼露:那年,我从非典中死里逃生
王岐山是如何领军战胜北京非典疫情的?

 钟南山忆吴仪:请问,我们该怎么做?

胡舒立:17年前冠状病毒是怎么发现的?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2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