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嵇伟,1978年从插队的淮北考回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文汇报《文汇月刊》。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4年赴英,1998年开始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台工作。2015年从BBC辞职,开始周游世界。
原题
与新冠共生存
作者:嵇伟
7月19号星期一,信奉“自由高于生命”的英国人终于盼到了重返正常生活的自由。按照两周前的计划,英国政府全面解除了英格兰所有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法定管控措施,只保留与国际旅行和飞行有关的强制性法规,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将随后跟进。英国人把7月19号称为“自由日”。从现在开始,人们可以自由进入所有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夜总会、剧院、图书馆、室内体育馆…… 可以跟朋友甚至陌生人拥抱,可以挤在酒吧的吧台上喝酒。无论去哪里,包括在公共汽车和地铁、火车上,没有法律再强制人们戴口罩或者保持人际距离,也不要求新冠检测结果或者疫苗证书。
成千上万人冲进了各大夜店酒吧狂欢,庆祝解封,重获自由
英国政府此次以“归还公民自由、与新冠共生存”为理念的全面解封,意味着政府把所有防疫措施的决定权转交给了个人和企业。以后坐公交出行是否要戴口罩,将由你自己或者汽车、地铁公司决定。看戏跳舞和打保龄球是不是要疫苗证明,也取决于剧场、夜总会和体育馆的要求。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商店和娱乐场所都不会对给他们带来钱财的衣食父母过于苛求。英国政府全面解封的举动虽然得到以年轻人为主的许多人支持,却显然在世界范围不被看好。星期一英国股市和英镑齐齐下跌。因为在人们庆祝重获自由的同时,英国每日新增病例三天前就已经突破5万。打了两针疫苗的卫生大臣两天前重新感染,被迫居家隔离。因为跟卫生大臣有密切的工作接触,英国首相、财政大臣和政府内阁的半数高官,全部在解封日前一天开始自我隔离。自我隔离的英国首相鲍里斯在全面解封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全面解封前一天的18号晚上,成千上万年轻人急不可耐地站在各家夜总会门口,等待半夜12点的钟声敲响,好开始他们因为疫情而终止了16个月的狂欢夜。解封日早晨的电视新闻上,高峰时间的地铁站里,过半人不戴口罩,所有人神态怡然。一切好像回到了2020年3月前的自由自在时光。那么让我先找一下英国第一次封锁Lockdown之前的记忆。
2020年1月在玻利维亚时我就知道了关于新冠的消息,到2月下旬从智利首都坐英航的班机回伦敦时,我注意到机场所有的智利边检人员都戴着口罩,但是英航的飞机上却没有丝毫跟疫情有关的迹象。十多小时后在伦敦降落,希思罗机场不仅没有对任何旅客进行任何检测,而且在这个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目及之处,没有一个人戴口罩。于是我那颗悬在半空的心立即落下实地,因为我们没有口罩,准确地说,我们没有被认为能预防新冠的口罩,连一个都没有。在智利和阿根廷交界的安第斯山脉晃悠时,一个在伦敦的朋友建议我回英国前买一些口罩带回来,因为英国口罩已经脱销。根据网上和在中国的朋友的说法,只有N95口罩才能防感染,但是问了好几个城镇的无数家药房,全都只有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最终在回伦敦的前一天,我们犹犹豫豫的在圣地亚哥买了20个据说不能防新冠的医用口罩。这20个智利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父亲在2003年萨斯后强迫我从上海带回伦敦的20多个医用口罩一起,成为我们在英国疫情初期的所有防护装备。
取消社交距离,取消室内会议的“六人规则”,取消户外会议30人的限制,婚礼、葬礼、节日活动恢复基本正常不光在希思罗机场,伦敦的大街小巷、超市和商店、银行……,戴口罩的人屈指可数。因为英国口罩彻底脱销,连医护人员都口罩紧缺,而我们总共只有那40来个一次性的医用口罩,还必须两个人分!我后来一直庆幸,幸亏政府没有下强行命令,否则我们上哪里去弄口罩? 到了去年三月下旬,迫于疫情严重和医院告急的现状,迟迟不敢影响公民个人自由的英国政府,终于极不情愿地在3月23号宣布全国封锁。但是由于口罩紧缺,也是因为英国人从来没有戴口罩的习惯,所以封锁措施中仍然只字未提口罩,只号召大家用勤洗手和居家不出门不聚会的办法,来对付越来越严峻的疫情。首相亲自在电视上做示范,教人怎样洗手,要边洗边唱两遍“生日快乐”。
许多去年年满18岁的英国人,在翘首以盼19岁人生的第一次“狂欢”
政府的封锁措施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那时的微信上,伦敦华人正在交流储存食物和日用品的经验。我历来强烈反对家里保留多余物资,曾经多次因为要求丈夫“买进一个新的、扔掉一个旧的”而引发大战。所以当我们在例行的每周一次去超市买菜时,看到货架居然基本已被清空,我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罪魁祸首,最后只好回家面对冰箱基本清空的现状。好在几天之后,不易储存的蔬菜水果又慢慢回到货架上,但是肉类仍然很少,鸡蛋一个月不见踪影。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厕所纸和厨房纸连续数周全被抢光,难道厕所纸能充饥?我开始考虑,是不是只能用每周的电视杂志或者A4白纸来代替。幸运的是,在家里的几卷厕所纸还没有被用尽之前,超市开始有新货了。
街头上、夜店里没有人戴着口罩,遵守一年半的社交距离被抛之脑后
英国政府的强制口罩令是在2020年6月15号下达的,要求在所有商店和公共交通设施佩戴口罩。英国人远没有中国人那么讲究,绝大多数英国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戴的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有些人为了省钱,还自己用旧棉布衣做口罩,BBC网站上甚至有教你怎样自制口罩的视频。 那时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口罩来源。大概在2020年4月底,附近一家印度人开的药房弄到了一些一次性医用口罩,开始高价销售。我们的40个口罩无论怎样节省,也早已所剩无几,所以狠狠地买了一百个高价医用口罩,每个1.4英镑,合人民币12.6元一个。现在同样的医用口罩已经跌到最便宜的只需10便士一个,合人民币9毛钱。 2020年4月,首相鲍里斯和前卫生大臣汉考克及王储查尔斯相继感染新冠,首相几天后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外交大臣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当时内阁已经作了最坏打算。一度准备推行群体免疫政策而引发国内外舆论大哗的英国政府,终于认清了,要制止病毒大流行就必须付出干预个人自由的代价。从去年以来,英国政府至少三次宣布封锁。每次都是因为政府采取措施不力或者太迟,导致疫情急剧恶化,最后不得不封锁。举措不力或者太迟的原因,也许是主事人无能,但也可以解释为主事人不作为。而不作为的原因,恰恰就是不愿意被称为保姆政府(Nanny State)。记得能力很强的工党的布莱尔当首相的那些年,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除了那个著名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45分钟”谎言之外,就是布莱尔政府的Nanny State做法。其实英国的疫情封锁跟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还真不一样,那些欧洲国家不仅实行宵禁,而且在封锁期间除了遛狗,其它需要出门的原因比如看病、锻炼或者购买食品,都必须向警察出示事先申请的出门事由表格。而在英国,虽然政府规定每天只能出门一次,但是只要你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你想什么时候出门,每天出门几次,全是你的个人自由,根本没人来管你。在被困伦敦的一年半中,除了下大雨,我们每天都出去几小时,或者去超市,或者去银行,或者走路,也偶尔见见朋友。在我,仅就自由而言,疫情期间唯一被剥夺的自由是回中国和出国旅行的自由。
狂欢者表示,欢迎自由日的到来,“犹如在过新年”
现在英国政府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日增病例如此惊人的情况下全面解封,首先就是因为它背后的科学依据。英国政府很早就开始大力支持英国本土和美国德国等国的疫苗研制,用预付巨额资金的方法,支持牛津、辉瑞和莫德林疫苗的研制。我们一位前同事的儿子、帝国理工学院的Chris Chiu博士,负责一项名为“人类挑战”的研究项目,这一项目是让90名健康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加速新冠疫苗的研发,英国政府为此投入了3360万英镑。英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始全面接种新冠疫苗的国家,政府用救命和重获自由这两条理由来动员民众打疫苗,第二条应该是最能说服人的,我就是为了重获自由而高高兴兴去打的。英国目前有接近百分之七十的成年人打过两针疫苗。因为疫苗的保护效用,即便新增病例数字惊人,重症和死亡率却并没有明显增加。英国科学家说,新冠目前在英国的死亡人数,已经低于流感的死亡人数。
对于狂欢者来说,这是期待已久的“自由日”
不过在我看来,能让英国作出这一引起外界巨大争议的举动,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源于英国人血液里代代传承的自由高于一切的传统,是英国人特立独行的“把权力交给公民,不干预不限制个人自由意志”的理念。自由比生命更重要的理念和传统,导致在流行病学和疫苗研制方面都位于世界前列的英国,同时在新冠死亡和新增病例方面也高居世界前列。居住在英国的人,因此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我喜欢去夜店,也喜欢随意结识朋友,直到今晚才终于可以实现。”
但是我想说明一下,英国和比利时这两个国家在统计新冠死亡人数时,方式跟其它国家不一样。我不太了解比利时。英国的统计标准是,死者在死前28天内新冠检测呈阳性。这种统计方式可能把死于其它疾病却有检测阳性史的人,也算作新冠死亡,因此推高了死亡人数。世界上有许多不同体制,在治国决策包括对付新冠疫情时,采用的是很不相同的方式。我从来认为,有什么样的老百姓,才会有什么样的政府。英国人骨子里的“不自由 ,毋宁死”的理念,决定了他们的政府在每日新增5万病例和首相、财相、卫生大臣及半数内阁高官全部自我隔离的情况下,雷打不动地全面解除所有新冠疫情的管控措施。如果英国的自由理念被普遍接受的话,我和像我一样在新冠期间失去亲人却不能回家的游子,也许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终身遗憾。
伦敦市长宣布在乘坐公共交通时,人们仍需佩戴口罩,图为7月19日上下班途中的伦敦地铁
在7月初鲍里斯首相宣布19号全面解封后,世界各地1200多位科学家和政府顾问在一次紧急网络会议上,对英国在新增病例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全面解封表示担忧,有人甚至指责英国此举会让所有变异病毒向全世界迅速传播,对全球构成威胁,等同于“蓄意谋杀”。但是无论“蓄意谋杀”的指称,还是被别国拒之门外的待遇,都无法与英国人渴望全面解封、恢复自由的强烈意愿抗衡。在星期一开始的与新冠共生存的长路上,英国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真心希望这个代价不会太大。
嵇伟:另类知青,
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嵇伟:沉默害羞的莫言,
也有蔫坏的一面
嵇伟:拉丁美洲,
那一片遥远神奇的土地
澳洲
刘海鸥:宅家日子,期待五月的鲜花
陈苑苑:南澳抗疫何以成效骄人?
陈苑苑:无论外面世界发生什么,
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
陈苑苑:这个复活节主题是"呆在家里"
陈苑苑:澳洲媒体有报忧不报喜传统
陈苑苑:自我居家隔离的日子开始了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萧蔚:悉尼警察飞到窗外查“扎堆”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亚洲
李扩建:日本树立"正确地恐慌"意识
屈在祥:泰国普吉岛,在静静地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