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中实录丨陶海粟:26天漫漫路,双阴+双非的回京之旅

陶海粟 新三届 2021-10-20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陶海粟,1969年从北京清华附中到陕西延川县段家圪塔大队插队,1971年被招聘为干部,曾先后任延川县团委书记和公社书记。1978年2月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现为摩科瑞能源集团亚洲区执行董事兼中国公司董事。


原题
疫情下的旅行:
26天漫漫回京路




作者:陶海粟



最近从美国回北京,疫情前通常十几个小时的行程,这次花了26天!这里简单讲一下过程,希望能对有类似情况的旅行者有点儿参考作用。


早就买好了今年一月上旬飞北京的机票,也知道登机前需要出示48小时内采样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虽然时间上比较紧张,但觉得没有特别意外的话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去年12月下旬以来,由于国外国内的疫情都趋紧,也由于出现了一些在检测结果上做假的事情,回国的各项规定几经修改,变得越来越严格。


首先是核酸检测必须在直飞中国的离岸城市做。这样一来,像我这样从美国内地出发经转机才能离岸的人,就只好改票,改成提前三天飞到离岸城市旧金山,在那里做检测、拿到阴性结果后登机。


其次是,核酸阴性的要求变为核酸、抗体“双阴性”,采样时需采集鼻腔液体和静脉血两种样品。为了防止做假,各离岸城市的中国总领馆都指定了几个具备资质的当地检测机构。


另外,在我出发日期临近时,大使馆又正式出台了“双非”即“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的规定,意味着检测结果双阴也不一定能登机,还要领馆根据“双非”要求给予审批通过才行。


由于使领馆网站上关于回国要求的信息非常简略,我参加了几个回国人员的微信自助群。有多种不同功能的群,有检测信息群、某个检测机构的群、某个航空公司的群、某日某航班的群等等。这些群中提供了各种细节上的资讯和讨论,帮助非常大,有些已回到国内的群友还自愿留一段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建议有类似情况的旅行者一定要加以利用。


在我行前的一周多里,微信自助群里的气氛可以说是人心惶惶。因为有很多自己难以把控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行程,例如:预定飞中国的航班会不会被取消(某个航班连续出现五个阳性病例,就会被“熔断”即停飞两周);检测结果是否可靠(出现不少被检测为阳性无法登机但再次检查又转为阴性的例子,俗称为“假阳性”);特别是,“双非”标准如何掌握,谁都不知道。


曾有消息说,有的航班小一半的人因“非必要、非紧急”而未获得“绿码”(上传检测结果及现场检测照片后领馆发放的手机健康码)。旅友们议论纷纷,很多人说:我们理解并愿意配合有关规定,但是否能把“双非”的标准公布一下,如不符规定自己可以早做安排,免得拖家带口到离岸城市检测合格后还是不能走,造成诸多麻烦。


使馆大概注意到了大家的意见,发表了一封长信,解释了疫情形势及各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还说到很多外交人员也是长期未回国的,希望大家理解。不过双非标准仍然没有告知。


在这种情况下,我赶紧让我们北京公司给我出具一份证明,证明我是因工作需要回国,不是为了春节探亲的。是否能起什么作用不得而知,增加一点儿筹码听天由命吧。


因为有网上消息说,检测的人很多,即使事先预约了时间,到时也会长时间等待,加之对旧金山地理状况不熟悉,所以我特意预定了硅谷一家检测机构旁边的酒店,检测日前一天还特意去现场踩了点。


结果比预想的顺利,采样流程设计的很流畅合理,大概二十来分钟就完成了。早上九点多采的样,晚上七点多“双阴性”检测报告就发回到手机上了。


随即按照领馆的要求,把检测结果、检测现场手持护照及取样试管的照片、机票信息等等(包括我们公司开具的证明信)从手机上传给领馆,然后经过几个小时惴惴不安的等待,手机上的“国际健康码”终于转绿了。


可能因为我是中国护照,又在北京有工作,所以“双非”没有成为障碍。据说持外籍护照或旅游签证者遇到的问题会较大,学生签证的障碍较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领馆负责审查批准检测报告的工作人员很尽责,每天(包括周末)晚上都工作到深夜,应该对他们说一句“辛苦了”。


我坐的这趟从旧金山飞上海的飞机基本满员,所以三条防疫金律中的“保持距离”是难以做到了,只剩下戴口罩和勤洗手这两方面可以加倍小心。(所以我带了两层口罩)见到同机乘客中有一些同胞穿着从头包装到脚的防护服,但不多。


一路无话,在虹桥机场落地后随即进行登记、核酸检测和分配酒店。本来听有人在网上说这个过程很拖拉,要等好几个小时。我那天的经验不是这样,由于有足够的现场工作人员,流程也设计合理,除了等待分配酒店稍花了些时间外,整个过程相当顺畅,我当时还暗自赞叹上海的管理水平确实较高。


隔离酒店分布在上海各区,档次各有不同,但都是随机分配,个人没有选择余地。我分到的这个酒店属于比较便宜的,大约20平米的房间,每天包括饭费400元。这酒店好像正处于装修中,地毯上满是大大小小的被腐蚀的圆圈(也可能是消毒液造成的)。没有冰箱,但洗澡和烧热水的设备都有。一日三餐送到门外,虽然饭菜质量难以恭维,但每日的卡路里需求量应该是满足有余。


我们每天除取餐外是不能出门的,而且只能等送饭人敲门离开后才能出去取。这个敲门声大概是我们每天最接近活人的渠道了。


刚到酒店那天晚上,等待入住的全体隔离客聚在酒店外面,听取了一位官员模样的人讲话,他没有自我介绍姓甚名谁及职务,开头就先以警告口吻说,你们要知道你们不是住酒店来了,这里是隔离观察的场所,有很多规矩要遵守。


接着他介绍了各种规矩,包括,不能抽烟喝酒、可以网购但不能买餐厅的外卖餐食、可以买水果但不能在房间内放置、使用水果刀,等等。他还说如果违反规矩,我们这里是有警察的。另外也说了如有医疗药品或其它紧急需要,可以随时联系酒店或医务组。


他讲完后问旁边一直站着的两位警察同志是否有话说,那两位都说没有。我猜想他们仅仅站在一旁可能就起到预期作用,无需再说什么了。


14天的时间关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不能出门,说实话不是很容易适应的。有朋友问我被隔离是什么感觉,我说感觉像坐牢,但没有放风和探监的待遇。当然这是玩笑话,由于现代发达的通讯条件,我们虽然拘束在小屋内,但网络和数据技术使我们保持着和外界联系的无限可能性,比《肖申克的救赎》里连女高音的歌都不能听,要强上多少倍了。


这里提醒下将有类似情况的人,在入住前考虑好各种需要的东西,如书籍、碟片、健身器材等等,使时间不被虚度。另外像指甲刀等等生活小物品,也是需要考虑到的。


隔离第12天时,医务人员上门给我们做了核酸检测。第14天晚上就拿到解除隔离证明放行了。(我们同机乘客中没有一个检测阳性的)我曾经看到媒体报道说,上海的小区解除隔离时,居民每人手中挥舞着一面小国旗走出小区大门。我不清楚在这种场合国旗到底意味着什么,反正我们解除隔离时没有人发给我们小国旗,到时间就各自拉着行李做鸟兽散了。


原本以为解除隔离后就可以直接回京了,不料在接近隔离结束的时候,北京市忽然发布新规定,所有海外归来人员在外省市隔离14天之后,还要继续停留在外7天,总共满21天之后才能凭七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京。所以我只好从隔离酒店又搬入另一家酒店。(隔离酒店是不允许继续住的)


我以为北京的这个规定可能会和外省市有所协调,上海可能会根据北京的新规定对我们在这七天里有所限制、监测,结果根本没有任何协调动作,我们从隔离酒店被放出后就完全自由了,和上海市民完全享有同等待遇。


看来北京这个新规定只是为了给北京自己的防疫增加7天的保险系数,并不在乎我们在这追加的7天中会给外地带来什么。不过想到北京方面经常强调的“红墙意识”“卫兵意识”等,还是可以理解北京的做法的。


在春节两天前,我终于结束26天的漫漫长路回到北京了,其中在美国国内旅程3天、飞上海不到一天、在上海隔离14天、追加停留8天。


虽然有诸多别扭之处,但比起在这一年疫情中千千万万人所经受的痛苦,我这点儿事实在算不得什么事了。但愿疫苗和解药能尽快成功,让全世界的普通人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2021-02-15 于北京



陶海粟专页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的知青岁月
陶海粟:我在陕北接受“再教育”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父老乡亲
陶海粟:延长生命与活出精彩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邓力群之子邓英淘的学术人生
北大77级的"屠夫状元"任保山
准确踩到历史"点"上的儒商杨滨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海外疫情实录
美国
孙超:回国难,难于上青天
归国记:八千里路熬和累,
还有测不完的核酸排不完的队
夏新民:在美国接种新冠疫苗
夏新民:一个武汉老人的
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
加拿大
周小六: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晃荡
周小六:超市每天清早是老年人专场
周小六:绝望退却之后,生活恢复阳光
周小六:渴望普通生活是一种奢望
英国
刘晓华:这一周是英国的最至暗时刻

刘晓华:整个英国都为重症首相祈祷

刘晓华:门外世界,全人类都在挣扎
德国
蒋国辉:疫中旅程,从珠海到法兰克福
澳洲
刘海鸥:宅家日子,期待五月的鲜花
陈苑苑:南澳抗疫何以成效骄人?
陈苑苑:无论外面世界发生什么,
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
陈苑苑:这个复活节主题是"呆在家里"
陈苑苑:澳洲媒体有报忧不报喜传统
陈苑苑:自我居家隔离的日子开始了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萧蔚:悉尼警察飞到窗外查“扎堆”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日本
李扩建:国民树立“正确地恐慌”意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