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中美国 |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如履薄冰

徐振康 新三届 2021-10-20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徐振康,上海南洋模范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独立营达十年之久,高考恢复后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任教于南开大学生物系。1990年代初赴美获宾州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大学里从事生物基因研究。退休前曾任休斯敦大学环境和医学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副教授。


原题

难道我被新冠病毒感染了?



作者:徐振康
发自:美国休斯敦



自从今年一月下旬武汉封城以来,新感病毒就堂而皇之地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引人瞩目的中心点。


我们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从一开始就密切地关注着疫情的一点一滴。


我们阅读了那么多的报道。几乎知道每一个重大的传染事件,清楚每一个重要的病例,了解每一个防疫的措施,关心着每一天新病例和死亡的人数。


两个多月后,远离疫情中心的美国居然也出现了很多病例。


从三月中旬以后,美国的新冠疫情愈演愈烈,本来以为防疫条件最好的美国,无论在感染病例还是死亡人数都跃居世界第一。我所生活的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也于三月中旬发出了居家令。


当时我们确实有些紧张,听到大休斯敦地区每天都有上百例新病例,就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中,尽量不出门。更不願意与其他人接触,谁知道何人是病毒携带者呢?连去超市购买食品,也生怕会被传染上。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 InstaCart 的软件。开始了网上购买食品。该软件还真不错,除了沃尔玛 和 Whole Food 之外,你可以用这个软件去附近任何一家大型超市采购。


在网上选好你要买的蔬菜瓜果,肉类海鲜,熟食或半成品,点击付款后,二小时之内就送到家了。该公司的采购员在采购时遇到问题,还会随时通过软件联系。送来的食品常常是又新鲜又好,放到门口,按一下门铃就回到车里,见我开了门,远远地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因为价钱和小费都已在网上付了,百分之百的零接触。当时我们觉得这些采购员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十分感动。我每次都会给较多的小费。


食品放在家门口之后,我们就打开车库门,先搬到车库。自从疫情开始后,车库就成了我们家的缓冲区。外来的物品一律先进车库。根据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消毒,然后再搬入家中。就这样,我们的家就成了我们的避风港。任凭外面新冠病毒如何猖狂,我们的家总是安全的无病毒区。



就这样到五月底,全美国新冠病毒感染最严重的纽约,新泽西等地疫情有所好转。疫情不严重的德克萨州就率先取消居家令,並逐步开禁复工。


几乎在同时,明尼阿波利斯城黑人乔治·佛洛伊德被警察跪压其脖子的视频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后,掀起了全美各地的抗议浪潮。大规模的示威聚会並加上复工,使本来已经降低的新冠病毒的病例又急剧增加。一时之间,本来疫情并不严重的德克萨斯州成为疫情发展的新热点,休斯敦更是德州最严重地区。于是我们就自觉地居家避疫,好在已经退休,在家变着花样地搞些可口的饭菜,养花种菜,读书上网,生活倒也很滋润。


虽说疫情严重,各大超市依然物品丰富,我们依旧用 InstaCart 軟件网上订货。以前参加的各项活动全都取消了,教堂也改成网上敬拜了。一切必须要与外界接触的事情就都尽量避免或推迟。像年度体检就一直也没有去做。


但是也有些事情就拖不过去。我在二月份时,在沃尔玛药房接种了第一针带状疱疹的疫苗。这种疫苗是近年新制成的,需要在半年之内打两针,可以终身免疫带状疱疹。


本来家庭医生建议三个月后也即五月底就可以打第二针了。可是那时我们总盼着让疫情过去以后再说,就准备拖一拖。


万万没想到,一拖就拖到了七月份,疫情始终未见好转。眼看不能再拖了。如果到八月份再不打第二针,过了这半年内完成二针疫苗的窗口,是不是会前功尽弃呢?


于是我决定,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做好防护工作,应该不会成为新冠病毒的阶下囚。好在沃尔玛药房在每周二早上六点到七点是专为老年人服务的时段。在这个时段去沃尔玛可以避开人流高峰,减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选定了七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二。我去打针,妻子准备去选购一些东西。早上快到六点钟,天色尚黑。开车到沃尔玛,只为老年人开门的时段已经开始。我们戴上口罩,我还戴上了面罩。因为今天药剂师会近距离为我打疫苗,不可轻视。


进入沃尔玛后,只见里面灯火通明,除了数量不多的老年顾客之外,就是正在忙于上货的雇员。我们兵分两路。妻子去食品部和百货部购物,我则直奔药房部。



只见药房部里面有两位雇员正在忙碌,暂时还没有顾客问津。看到今天的值班药剂师是那位经验丰富的中年印度人,我感到很放心。我一个箭步跨上前去,告诉他们,我要打袋状疱疹的第二针疫苗。人家在电脑系统中查到了我的信息之后,让我到打针的地方去等候。那位前台的女士十分周到,特地来到注射处,用消毒液喷一喷座位並用纸擦干,我顿时感觉很安全,十分放心。


不一会儿,那位印度人药剂师,本来只戴着口罩,此时也戴上了脸部防护罩,(看来我怕他传染病毒给我,他可能更怕被病人传染上啊!)拎着一个装有疫苗的盒子来为我打针了。


打完后,他告诉我今明两天可能会有发烧等轻度症状,不必紧张。打完了针,与正在购物的夫人会合,付了款就匆匆离开了沃尔玛。整个过程尚不到一个小时。商场里还是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年顾客。


当天晚上,我还真的发了烧,但因为知道这是打疫苗的反应,就没有在意,睡了一觉第二天就退烧了。在去沃尔玛打针的那天回到家后,发现我那辆车的右侧后轮瘪了。唉,在疫情严重的时期,却偏偏又节外生枝。在美国没有車子就等于没有腿一样。即使是居家避疫,这車子不修好也是万万不能的。


于是退烧后又不得不换上备用胎,硬着头皮,戴上口罩,开车去 Firestone 让他们检查那个瘪了的轮胎。开到那里后,人家告诉我这天活儿很忙,在我前头有好几辆车排队等候,起码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活。


我想我可不能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等待这么久。好在离家并不远,就冒着休斯敦八月的炎日,走回了家。吃了午饭,就接到电话说轮胎已换好。于是又步行去车行取车。就这样在这接连的两天之中,又打疫苗,又去修车行,着实地接触了不少人!

 

在此后的十多天,一直很太平。我也早已将打疫苗与修车的事抛在脑后了。看来疫情虽然凶险,只要小心,该做的事情还是应该大胆地去做的。


可是到打疫苗后的第十四天事情却有了变化。


我每天吃完早餐后会去小区的林荫小道散步。那天散步回来后就觉得胃口不好受。不一会儿就有腹泻,还觉得有点儿累,总打呃。于是就躺下休息。


没想到后来越来越不舒服。后来去㕑房喝水时,一阵噁心,居然吐了一地。妻子见状,立即上来帮助擦洗。並让我回床上休息。


到下午就发起烧来了。体温由 96.9 F 很快就飚升到 99.6 F。夫人有些着急,端水端饭地悉心照顾。而我则脑中闪过不祥的念头:又是上吐下泄,又是高温发烧,难道我真的感染了新冠病毒?


我就跟妻子说,你还是戴上口罩,与我隔离一下吧!万一是新冠病毒呢?她却完全不这么想。她说你别尽胡思乱想,最近这些天总是在家呆着,怎么会传上新冠病毒呢?我说今天离那天去沃尔玛打针刚好是十四天哪。离去 Firestone 修车才十三天。还是在潜伏期啊!


可是她完全不听我所说的。她说,我不管你,谁管你哪。于是将我们在疫情初期买的小柴胡丸剂找了出来让我吃。中午和晚上都特意为我做了汤麵,稀粥等。


到了夜里,我坚持要她去另一个房间睡觉。但她还是半夜起来好几次为我量体温。半夜里,我还是烧得很高,迷迷糊糊地睡觉。醒来时就在想,这些天在哪些环节上可能感染上这个万恶的病毒。想来想去,有一个环节有些疏忽。


修车的那天,我去取车。拿了车钥匙,人家技工已经将车开到店门口等我。我一高兴,没有对车内进行任何消毒就开了车回家了。而那位技工刚坐在驾驶座上把车开过来,一谁能说这位技工不是一个超级传播者呢?真是好后悔啊!


接着就还真的开始胡思乱想起来,突然想到社交媒体上曾经提到一旦被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在家里用小型的脉搏血氧仪来帮助决定是否可以在家治疗还是必须去医院。我本来就有意要买一个备用的,但一直也没有做这件事。于是说干就干。上亚马逊网站,立即网购一个,说是明天就可以送上门。网购完成后,又在朦胧中睡着了。


到凌晨三点时,又被夫人叫醒了,原来又该吃小柴胡了。她接着又给我量了体温。根据以往经验,我估计半夜过后体温应该会降下来。但令我失望的是,体温还是高达99.3F。这给我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我在高烧中,乞求上帝保佑我,快快医治我,保护我免受病魔的侵袭。


同时,我又上网查找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该怎么办的信息。第一步是预约测试。不过在测试预约前,先需要在网上进行篩检,也就是回答一些问题以判断是否真的被感染了。这些问题主要是你是否发烧,是否咳嗽等等,奇怪的是在列出的那么多症状中却既没有泻肚,也没有呕吐。


等我回答了所有问题之后,网上显示的结果是:你没有必要做 Covid-19 的测试。这给了正在发高烧的我以一线希望。此后我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了,醒了。觉得头不痛了。妻子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来给我量体温。体温下降了,只有97.3 F。顿时觉得精神好多了。看来在半夜三点后的几个小时内,身体发生了变化,体内的免疫大军战败了病魔。我们俩都十分高兴。不过也不可轻视,因为以前感冒时,经常是清晨退烧,下午又会烧上来。


不一会儿,夫人端来了新炖好的鸡汤。闻到香味,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好香啊!说完,我们俩就会意地笑了。我拍一下大腿说,看来不是新冠病毒!妻子说,本来就不可能!


是啊!失去味觉和嗅觉可是新冠病毒患者的一个重要症状啊!


起床后,我觉得昨天的症状完全消失了,又是一个健康人了。昨天晚上还在忧心忡忡,耽心别是感染了新冠病毒,今天就完全无此顾虑了!到下午,我就又活蹦乱跳,换了一个人似的!什么关于新冠病毒的疑惑也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目前休斯敦的新冠病毒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生活正在趋于正常。但是病毒並没有被消灭,疫情还在继续,狡猾的病毒还在全世界传播,此起彼伏。今年的冬天好象还会有新一波疫情。这个病毒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想法。在新冠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让我们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吧!人们一定能战胜这一病魔!


徐振康读本


十年下乡中唯美的掠影
退休前一天我被“炒鱿鱼”
武汉红菜苔,让我牵挂让我忧
老同学,你临终前想要对我说什么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延伸阅读

新冠疫情实录


加拿大

周小六:在无所事事
的日子里晃荡
周小六:超市每天
清早是老年人专场
周小六:绝望退却之后
生活就会恢复阳光
周小六:渴望普通生活
现在是一种奢望

日本

李扩建:树立“正确的恐慌”

英国

刘晓华:最至暗时刻

刘晓华:英国为首相祈祷

刘晓华:人类都在挣扎着

德国

蒋国辉:疫中旅程

从珠海到法兰克福

澳洲

刘海鸥:宅家的日子
期待五月的鲜花
陈苑苑:南澳抗疫成效骄人
陈苑苑:无论发生什么
按部就班做事
陈苑苑:这个复活节
主题是“呆在家里”
陈苑苑:澳洲媒体
有报忧不报喜的传统
陈苑苑:自我居家隔离的日子
 陈苑苑:疫情袭来之澳洲日记
萧蔚:悉尼警察
飞到窗外查“扎堆”
萧蔚:不羁的澳洲人和口罩
萧蔚:悉尼的抢购潮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念师长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