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生于上海,曾在内蒙古插队6年,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1982年分配到北京《体育报》,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历任《人民日报》驻云南首席记者、华东分社新闻部主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海外版副总编辑。现已退休。
原题
周赤萍与九一三事件
的牵连及悲剧晚年
——周赤萍中将系列之八
周赤萍,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中,黑山阻击战挡住了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西进的通路,终于使该兵团10万大军陷入东北野战军包围并被全歼。指挥黑山阻击战的东北野战军10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
周赤萍(1914-1990),江西宜春人。1931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解放东北后,周赤萍任第47军政委,挥师南下,参加围歼白崇禧集团的战役,随即主持大规模的湘西剿匪,以一年多时间结束了延续达600余年的湘西匪患。 他也由此结束了国内革命战争生涯,转战朝鲜战争前线。此后他曾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政委,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冶金部副部长。“文革”中回到部队,任福州部队政委。1971年秋,周赤萍因“9·13事件”受到牵连,失去自由,长期接受审查。“文革”结束后免于起诉,保留党籍,安置到福州,降为师级待遇。他晚年居住福州,由妻子多次往返于北京之间递交申诉,没有得到新的结论。1990年在福州逝世。这位将军有浴血征战的经历,他的一生路程怎样走来?为什么出现了晚年跌宕?历史教训何在?他参加红军后,长时间在林彪指挥下作战,8次在战斗中负伤。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年底,他写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一文,发表后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他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怎么写的?这篇文章怎样影响了他的晚年?他在福州部队任期内和林彪有哪些接触?本文作者研究当代军史,采访多位当事人探问究竟,先一步探索他的早年经历,继而将笔触探及周赤萍的晚年。亦为后续研究者铺下一块梯石。1960年代,周赤萍在大理洱海
周赤萍在“文革”中“靠边站”,当过一阵子“逍遥派”。1968年以后,北京的情况逐渐平稳,周赤萍又是不久前从云南调来的领导干部,也就平稳地“三结合”,回到了冶金部领导班子中。“九大”过后不久,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登家门拜访,和周赤萍长谈一番,说刘培善死后,福州部队没有了政委,这方面的事情要他韩先楚一个人做也很难,他希望周赤萍回部队,到福州军区任政委。周赤萍回答说,我现在已经结合到冶金部班子里去了,如果刚进去就走,人家会有意见。周赤萍对韩先楚说,都是党的干部,你要有什么意见,去和军委办事组说。他们要是同意我去,我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去的。当年我走,是有原因的。现在要我回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回去的。实际上,周赤萍心动了,福州军区部队部署在海峡对面,相对说来打仗的机会要多一些,韩先楚上将又是原先在四野就熟悉的一位战场名将,彼此配合顺畅的话,何乐而不为呢?何况又是韩先楚上门找的他? 韩先楚走了,不多久告诉周赤萍,我们送出报告了,要调你到福州军区,军委办事组要我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同意,就可以下命令了。
“文革”时期,若能在军队服役,是最荣耀最好的安排。周赤萍临去福州之前,想到了当年随他去昆明的李文辉,于是给李文辉写了一封信,告知即将去福州赴任,如果你愿意回部队,可以与我同行。 信到昆明,李文辉的孩子雀跃不已。李文辉却非常冷静,写信给老首长,认为老首长回部队是好事情,如有战争再起,是老首长立新功的好时机。但就自己而言,希望不为老首长“增加盛德之累”,老首长单骑南下,更是老首长的风格风范,我在春城期望看到老首长新绩。李文辉在昆明留下来了,这使他避开了一场人生大祸。后来,他在云南省委宣传部担负了比较负责的工作,晚年也一直生活在昆明。周赤萍于1969年6月到福州,就任大军区政委,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职务提升。 周赤萍到了福州大约一个月后回到北京搬家,他对蒙进霞说, 在福州的欢迎大会上,韩先楚司令员向福州军区机关指战员介绍,说我是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是林彪副主席的好学生云云。说得我不好意思。其实,周赤萍心里大概是挺高兴的。 但是周赤萍的心脏很不支持他,看来就不是高原反应的问题了。在北京和福州,周赤萍的心脏经常不舒服,时常要去医院。到福州之后,似乎还有加重的趋势。他到福州任职之后,有相当多的时间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治疗。1960年代初,周赤萍(右)与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陈康中将在昆明机场
1970年秋天,周赤萍又到上海华东医院治疗。这时,“文革”中停顿了业务的福建省新华书店恢复工作,打算出书,于是到处寻找可印书出版的材料,看到1970年第1至第3期国家外文局出版的日文刊物《人民中国》刊登了周赤萍写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即“林文”)。原来,当时的外文局也没有新文章可登,觉得“林文”没有问题,就找专家将它翻译成日文刊登了。《人民中国》是日文版,当时的外文局领导未必懂日文,因此送审文本是中文本。福建新华书店领导与国家外文局联系,得到了“林文”的送审中文本,认为可以印成小册子出版,因此派人来华东医院向兼任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的周赤萍报告此事。当时蒙进霞正在医院护理,听得周赤萍对来人说,印不印这本小册子给他出了道难题。这个事情和林副主席有关,不印,莫非自己对“林总”的态度有了变化?印吧,作者就是他本人,他自己怎么批复自己写的东西? 周赤萍对来人说,现在林总地位和过去我写文章时不一样了。我正在住院治疗,这件事我不好表态,你还是回福州,请按程序请示。当时情况下,林彪是党章上写明的“接班人”,要印刷发行这本书在程序上相当顺畅。这本初版印数10万本的小册子就在1971年发行了。这本小册子的版权页上写明,出版时间为1971年1月,通常说它在这年夏季发行了,准确的发行时间还可考证。然而,它成为周赤萍的主要罪状写入林彪事件后下发的中央文件。事后批判周赤萍,说他在“9.13事件”之前修改“林文”上了“贼船“。1971年夏,福建省新华书店出版的周赤萍所著单行本
“林文”单行本版权页文字
实际情况是,如果说“林文”有过度吹捧之嫌,那确是作者执笔时的认识所致,亦属那个时代的现象,并非周赤萍一人如此,滔滔者天下皆可见;若说出版小册子前修改了“林文”则是没有的。因为此文发表前已经由罗荣桓、谭政、刘亚楼审定,罗荣桓还亲笔作了修改。他们都是周赤萍的上级首长。在定稿之后,罗荣桓、刘亚楼先后辞世,出于对上级首长的尊重,周赤萍不能再行改动“林文”,是可以想见的。人生百年,许多际遇。有些尽在判断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历史进程的起伏周折,演绎出无穷无尽的事件,人的命运就在事件中展开,周赤萍与“林文”的关系即是如此。转眼间到了1971年春天,周赤萍又到华东医院住院治疗,这次住的时间长,夫人蒙进霞陪同。春天枇杷熟了的时候,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处长、林彪之子林立果(此时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的秘书于新野,提着一筐枇杷到华东医院看望周赤萍,蒙进霞在场。过去,周赤萍不认识于新野,但现在知道于新野是林彪之子林立果的重要助手,他前来看望,是一定要见的。见面之后他们相互交谈了一会儿。于新野表示,周赤萍是空军的老领导,因此要来看望,同时送上一些无锡的枇杷。由于他们所谈都是聊天问候,所以蒙进霞就留在病房中没有回避。 闲谈中,他们说到由于中苏关系趋紧,老领导过去所在的第47军已经调往中国北方了。
周赤萍撰写的《擒魔记—— 湘西剿匪回忆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
周赤萍回答说,作战需要,部队就要调来调去,如果林副统帅还需要军队到北方,福州军区还有几十万大军可以调动云云。谈过之后于新野就走了。这次谈话,给周赤萍晚年岁月蒙上了浓浓的阴影。事后蒙进霞受到审查,讯问人对她反复说, 这些话于新野都写进他的日记里了,你没有说清楚。蒙进霞亦反复说明,当时她听到的就是这样几句话。反反复复说到最后她生气了,说:“要不然就是于新野没有写清楚。他一个小年轻,在病房里说话的时候,医生护士出出进进,他说话都是很短的几句。他写什么 了?”蒙进霞的这句话可在日后于新野档案公开后互为印证。(引自2014年6月作者访问蒙进霞的记录)几个月以后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3事件”,林彪一家(除女儿林立衡外)乘飞机外逃,坠机身亡于蒙古沙漠中。事件发生时,周赤萍仍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约在10天后听说了林彪坠机身亡的事情,非常震惊,不知道这会对军队建设造成什么影响,因此就坚决要求出院返回福州。回福州时间不长,他接到命令,被解除福州部队政委的职务,停职反省。当年黑山阻击战的搭档、时任成都部队司令员的梁兴初中将也在1972年年初被停止工作。1973年下放到山西并州的工厂劳动、检查,直到1979年春天以后才回到太原,此后重获自由,1981年10月得到平反。新中国成立后的梁兴初和夫人任桂兰
周赤萍的遭遇要比梁兴初糟多了,1971年冬天,周赤萍被送往北京,开始了漫长的半囚禁生活。这段生活对他来说充满痛苦,夫人蒙进霞有同样遭遇,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直到“文革”后他们才能相见。最糟的是“文革“中遍行天下的株连制。周赤萍、蒙进霞失去自由后,两个儿子立即从军队复员,当时他们的小儿子13岁,进入洛阳外语学院学习不久,即属参军了。1972年复员到闽西北的顺昌县工厂工作,由于年龄太小还没有长成,许多重活干不动,生活自理能力也差。他的哥哥给福州部队一位首长写信求助,说弟弟还是小孩子,独立生活有困难,希望能和他调在一起。这封信产生了结果,弟弟来到沙县,兄弟两人可以在一起生活了。待到他们再见到父亲的时候,差不多10年过去,他们都长成大小伙子,父亲快不认识他们了。好在兄弟两人都勤奋学习,“文革”后恢复高考,两人都考入大学。周赤萍1955年在沈阳
“文革”结束后,“林文”之事不再列入周赤萍“罪过”之中。而此时的周赤萍,经10年蹉跎,形容疲惫,垂垂老矣。1981年元月,周赤萍从北京回到福州,这才与“文革”结束后已经先一步有所解脱(后明确没有问题,恢复工作)的妻子蒙进霞在火车站见面。夫妻二人抱头大哭。周赤萍所得结论是,与林彪有牵连,但免于起诉,降级处理,保留党籍,生活上按师级待遇。晚年,周赤萍都在福州度过,心情沉郁,平日里栽花种草,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几年后,他的心绪难以平复,开始写申诉,要求上级重新审查自己。每次写成之后,都委托妻子蒙进霞进京找老战友或职务已提升的老部下帮助,一连几年往返福州北京之间,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一位高级首长对蒙进霞说,小蒙呀,你就不要来了,老周的事情我管不了,管得了老周的事情的人,都不愿意管老周的事情。 蒙进霞回到福州把这些话告诉周赤萍,你的老战友告诉我,你就别来了,你找的人可能还不愿意见你。总之,你的老战友叫你放宽心肠,好好过日子。
周赤萍晚年为撰写回忆录手写的提纲(片断)
周赤萍听罢,低头叹息。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渐渐不支,几度申诉之后,身在福州的周赤萍考虑撰写长篇回忆录,疏理一生经历。他找到了一位从部队退休的作家前来记述材料,帮助写作,他本人也在撰写提纲后写出了一部分回忆。这份工作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这位作家突然因病去世,导致原先所作的口述材料不知下落,周赤萍的回忆录写作受到很大影响,未能完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里,周赤萍坚持妻子为他写最后一次申诉书,希望得到新的结论。然而蒙进霞知道,再写的话,都是重复过去申诉的文字。1990年6月,周赤萍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福州辞世。享年76岁。关于周赤萍的历史资料存世甚少,如今在辽宁的“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中,可以看到零星文字。
进入21世纪,年过八旬的离休干部蒙进霞
周赤萍的妻子蒙进霞,以师级干部待遇离休后生活在福州。经历了世事风云中的起伏跌宕,扫去心境中曾有的阴影,蒙进霞在晚年乐观地生活着。她仍然觉得,人的生活应该是美好的,应该美好地最度过。(2014年6月访问蒙进霞的记录)人生百年,许多际遇。有些尽在判断之中,又有些很出乎意料之外。特别是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说难尽,理还乱,身在其中,欲想脱离确也难。开国中将周赤萍的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对于人物和历史作深入的了解,要进行探求的人只能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地接近,却永远没有尽头。
钱江:揭秘中国援越抗法战争
钱江:燕京学子金无怠,
世界情报史上的"超级谜团"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张志鸿:913事件,秋天里的一声惊雷
林彪集团“红二代”:命运的折痕
毛泽东在林彪出走的那些日子里
潘景寅:林彪专机飞行员,
邓小平说他是一个“好人”
张志鸿:探访黄冈林家大湾
揭发林彪的林豆豆为何遭遇"不公"
张聿温:林豆豆在空军报社的十年
李辉:林彪最后一次出现在
《人民日报》是1971年10月1日
张效雄:林彪的另一面
毛泽东提名林彪副主席,
医生暗示叶群节制性生活
胡宗南策反林彪?
两人闭门深谈四小时有何玄机
沈志华:朝鲜战争初期
林彪“称病不出”质疑
林彪四野部队有三万日籍解放军
黄永胜任总参谋长期间的一些事
邱会作:落难中的情谊
吴新潮:说吴法宪"草包司令"纯属抹黑
走出秦城监狱的吴法宪
杨成武眼中的“杨余傅事件”
在罗瑞卿专案组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