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夕阳红丨周小六:零基础学画画,焦虑失眠的自我疗法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16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周小六,医学院77级毕业后在北京三甲医院做病理医生,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1989年研究员身份赴日,1990年就职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部。1998年移居加拿大,后移居美国,两栖于美加之间。


原题

不惧零基础,自己学画画


 

作者:周小六

 

走着走着才发现:人生中最长情的陪伴不是亲人,不是朋友,不是儿女,不是那一半,而是爱好。


 

疫情的常态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居家的日子漫漫无际,独居的居家生活则更是无所事事和索然无味。可是无论如何,得好好的活下去,在这黯淡无光的岁月中,自己的喜好,变成了在困惑无聊的生活中,照亮自己的一盏明灯。
 
从小到大,努力学习也好,工作孜孜不倦也好,都是求生的手段。爱好犹如奢侈品般的存在。但如今,当我很不情愿地步入老年生活的时候,爱好就成了我精神上的一丝依托、化解孤独的催化剂,成了最忠诚的温暖和陪伴。
 
我喜欢油画,因为它是自由的化身。每一张都是唯一,它可以是激情忘我的宣泻,可以是情感入微的刻画,也可以是灵魂的颤抖。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那种质感,虽很盲目。即便现在对名画大家也知之甚少,但也并不影响外行那种单纯的欣赏和朴素的爱慕,看到好的油画总是有那种沁心沁肺的感觉。
 
那浓郁的色彩让人沉思,厚重的质感让人倾心,游浮不定的笔触和的粗犷奔腾,总是让心情跌宕起伏,细腻而又随心所欲的描绘,更使人沉静和陶醉其中。它宣泄着自由与奔放,流淌着随性和唯我,虽天马行空却不被束缚桎梏,可以随性的涂抹,我行我素。这就是自由和魅力。可是,油画距我遥远,且望尘莫及。
 
虽然崇拜和醉心于艺术大师们的经典,但并未理解其中的深奥,对很多作品的不食人间烟火,也没有共鸣,它的高深莫测也让我望而却步,加之没有艺术天赋和立体感的残缺,竟然从未动过想尝试的念头。
 
出国以后的几十年间,在奋斗的路上,压力和情绪从没有离开过我,失眠头疼已深深附体,伴随着每天都有的不适,已成为生命的常态。到加拿大之后,又经历了手术和车祸,让焦虑,失眠,疲惫和困惑,组成了更有攻击力的团队,医生的药方并无法从根本上帮到我,自己也是医生,却对自身的变化束手无策。
 
2018年,当时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劣,焦虑失眠似乎是药石无医了,让心情极度绝望。每次就医看到那长长的处方,就心生疑虑,我果真是如医生所说的病入膏肓了吗?那种疑虑和踌躇阻碍了我对治疗的信念,我不想吃那些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给自己精神上增加枷锁,我认为;我只是因为身体暂时出现了失调,也许是职业病,马上就会想到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的造成额外的侵害,加之我做过多次的全面体检,居然没发现一丝器官上的异常,所以我断言焦虑只是一种情绪,没有引起脏器的病变就死不了,并没有那么危言耸听。
 
当时,也想到了很多后果,但最终想开了。如果按现在的诊断标准,几乎每个人都曾得过不同程度的焦虑症,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生活而奔波的生存中,无暇关注自身变化之时而不治自愈。想到这些我就决定与它死磕了。毛主席不是说过吗:“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因为见过太多的死亡,我对死亡并没有太多的恐惧。我自认为:如果没有心魔作怪,就能够达到自救。医生的职业就是开处方,如果去看病就一定会有长长的处方等待着我,所以我就选择了不去看医生。为了能够放松,不去总琢磨身体状况,尝试着种种办法,游泳,瑜伽,跑步,唱歌,参加教会的活动等等,但都收效甚微。后来就去参加了朋友组织的艺术沙龙,就是在一起涂自己的鸭,消遣与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才有了第一张幼儿园水平的处女作出笼。
 


就是这张小画,让我兴致勃发,心情特别明亮,这真是始料未及的,那天晚上在我长达半年多连续安眠药助眠的状况下,竟然奇迹般的自然入睡了,那真是巨大的惊喜,一觉值千金。
 
第二次,我又尝试着画复杂一点的,感受在画画过程中,身心似乎得到重塑,专注和放松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发自灵魂的快感让我舒展和愉快,让我找回了那种似乎已经丢失了的安宁。
 
 第二张画

因为很难挤出固定的时间继续参与,后来就没有坚持,但却让突然的顿悟如情窦初开,难以控制的欲望让我蠢蠢欲动。
 
零基础也能画画,画的好不好又有何干呢?高兴才是最重要的。无知者无畏,尝试是美德。
 
我是自由散漫的人,不喜欢被拘束。除了为了生存必须进学校外,不喜欢参加任何按部就班的学习。于是就想到了在互联网。在网上逛了一阵子,各个流派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很困惑。但都是免费的老师,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跟着照猫画虎的学画画,为何不尝试呢?
 
转了半天,看过英文老师教过画了几张,特别喜欢俄罗斯画家的画风,可是完全听不懂俄语,那也难不倒我,就看他们怎么调色,铺色块,跟着录像一起画,艰巨,忙碌却充实着。
 






这几张是丙烯画

 
刚开始用女儿儿时剩下的丙烯涂料画,因为干得快,色彩鲜艳,画完之后立刻就可以激动。我脑子虽一般,但从小就手巧,只要我想学的东西,看看就会了。加之做病理医生也必须动手能力强,所以,跟着人家画笔画,油刀刮,餐刀蹭,手指抹,海绵涂都得心应手,画完之后贴到朋友圈竟赢得一阵尖叫,这么容易就可以这么得意,特别飘飘然,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都产生是画家的错觉了。
 
可是丙稀找不到油画那种厚重的感觉。也没有油画润色的那种浑厚感,一落笔就干了也不好改动。所以试着挑战油画,凭感觉调色,看专业人士写的东西也似懂非懂,并没有什么帮助。反正也是野路子,没有清规戒律,就驴唇不对马嘴的调色,很多颜色都是在瞎混的时候发现的。素描一点都不会,就简单的勾个底稿,拿大刷子粗制滥造的画很大幅的画,不知不觉地画了很多张。家里挂的到处都是,每年年底还做成挂历,记录自己的辛勤。
 



我虽并不懂怎么画画,只是画画的感觉太好了,就像吸上了吗啡。喜欢那种投入和专注,享受涂涂抹抹的随意和自由,那种力求完璧的过程、完成后的喜悦和洒脱的成就感,让我留恋而欲罢不能。










刚开始画的油画


生活中从不缺压力和烦恼。每当它们来临,就开始画张画。如醉如痴的投入让我头脑清零,寻求完美的修修补补和一丝不苟,让我全神贯注,整个身心沉浸在其中,烦恼和压力就会烟消云散。
 
比起画作的水平和技巧,让自己开心和快乐远远大于作品的本身。这些作品虽很幼稚和拙劣,但是在娱乐自己,陪伴着孤独同时,每张画作都印记着辛勤的汗水,承载着完成的欢快,激动和兴奋不已。同时,也能从每一张画作的间隙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看到了用功,勤奋和真诚,也让情感和心绪镶在其中。
 
我不会在意能不能画的更好,也不会为没有艺术天赋而挂怀,更不会为原地踏步而焦虑,重要的是我能享受其中,乐在其中,陪伴自己度过了漫长的疫情隔离,让我忘记了烦恼,治愈了孤独,稀释了焦虑,跨越了重负,搁置了疫情,这可能就是对我最好的馈赠。
 
疫情的这两年,每一次柳暗花明希望,都被更加残酷现实无情的嘲笑,让一次次的盲目乐观化为乌有。为了能在这次疫情中幸存下来,我选择了独居加拿大。老公在美国工作,女儿上大学,我一个人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在屋里画画画,写写文章,做做手工、看看电视剧,整理内务,陪伴我度过了漫长的疫情生活。每当这时,忘记了自己还在疫情中,倒也津津乐道。画画的时候头脑真空,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什么烦恼都统统滚蛋。画完一张能高兴好几天,终于能把要画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时候,那种喜悦难以言表,在娱乐的同时整理了心情,所以就一直停不下来。作为俗人的我,对生活的要求不多,不需要成名成家,不需要腰缠万贯,不需要花枝招展,不需要山珍海味,只要有自由,有爱好,过自己随意的日子就知足。






















疫情期间画的画
 
独居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我似乎对离群索居的生活具有免疫力,一生都在跋涉奔忙,从来都没有待见过自己的喜好。能有这么清静和充裕的时间,让我变得富有和充实。但疫情的诡计多端,愈演愈烈的无解疫情也让人忧心忡忡,在担心家人的安危和健康的时候,也让焦虑的情绪此起彼伏。
 
每当这时,我就开始画画来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闲下来。因为涂抹的时候,能让自己头脑清空,精神放飞,忘掉了焦虑和不安,以达到自救。我也似乎变成了瘾君子,将画画作为治疗烦恼的灵丹妙药。在这漫漫的疫情中,是它托起了压力和重负,让我在大流行的暴虐之下,得以温柔的拥抱,过着单纯的日子,保持着原生态的心情,没被嘈杂而推倒,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让身体一直保持前所未有的舒服的状态。真正的做到了心灵的治愈,傻乎乎的忘记了疫情的诡谲。我现在不服一粒药物,吃嘛嘛香,自然入睡,身体步入了期盼已久的良性循环。
 
现在,画画已经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画瘾就像一只痒痒虫寄生在我身上,我又多了一门手艺。这个耗时、耗力、耗钱的手艺虽不能给我带来任何经济收益,但它是我的精神鸦片,让我忘记烦恼,生活在世外桃源,对外来世界的喧嚣具有完备的免疫力。因为聚精会神是养心的滋润,能让我云淡风轻的面对困境。所以,即便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长进,也看不到什么功成名就的希望,也不割舍和放弃,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在走过红尘岁月,看尽人世繁华,回归平淡人生,静享生活淡淡的年龄,爱好是不需要刻意的经营,随时可以提取的资源,也不需要曲意维护的最忠诚的朋友。
 
我作为艺术小白,享受画画过程,记录美好的时光,是快乐。美术白丁也可以赶鸭子上架,是坦荡。普通人也有珍视的爱好,是珍贵。在纷乱的世界里,有一片自己的绿洲是一份安宁。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退休生活

郭德茂:转换退休模式,
时间开始了,自由开始了
徐振康:退休前一天我被“炒鱿鱼”
珊伊:在美国退休提前做好财务规划
李银河:退休后从容不迫,觉得生活真是神仙的日子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到底住哪儿好?
法国人的退休生活是啥样的?外国人不跳广场舞 退休后在干嘛?绝对让你吃惊!
退休老人之《了了了歌》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