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届忆旧
毕业40年回眸 | 陈黄健:高考作文半天憋不出,编一个老汉捡牛粪交公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陈黄健,生于1962年,1982年夏毕业于贵州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分配到贵州省绥阳师范学校当老师,后到教育局工作,1993年9月调入广东东莞任教。今年5月退休。曾在《计算机世界》《电脑》等发表十多篇计算机专业文章。
1977、1978年的高考
作者:陈黄健
近日无意中发现了自己1978年参加高考的试卷。看着简单的试题,看着自己当时漏洞百出的答卷,再想想上高中住校的女儿星期天回家贪睡的模样,心中总有一种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份试卷的冲动。
由于时间紧迫,1977年的高考试卷由各省自己命题,当时很多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简单到就是一篇作文。
从1978年开始,高考由全国统一命题。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对高考的重视程度,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考场外有民兵站岗。被录取的考生,试卷、答卷,甚至连草稿纸,全都装入考生的档案袋。我自己的这份高考试卷,就是1990年代初从档案袋中清理出来的。
1977年,报考条件放得很宽,各个中学都推荐了部分在校生参加高考。老师叫报名,我也就稀里糊涂地报了名。当年考试由各省自行命题,我记得贵州省考4科: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语文试卷只有一道作文题:《大治之年气象新》。在考场上坐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没写出一个字。后来想到上作文课时编的一个老人家天天起床后捡牛屎送到生产队地里的故事,把时间改了,其他不变,交上去完事。
当年上线分数是按考生类别划分的,没想到我居然上了在校生的最高分数线。其它类别的分数线我没有记,后来认识的朋友中,有160多分读医学院和农学院的。当年贵州省在校生的上线分数是200分,我考了204分。瞎编的故事,竟然得了40多分。但那年我没被大学录取,什么原因不清楚,因为当时我正积极准备参加1978年的高考,认为会考得更好,也就没有再过问未被录取这件事了。
1978年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理科考6门: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但英语不计入总分,仅供录取时参考。那年高考我考了325.5分,贵州省的重点分数线是300分。不过英语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只有13分,并且这13分全部是靠选择题蒙的。
1977、1978年高考试卷用折角方式保密,答卷第一页右上角被折叠后密封,上面贴有小纸片,印有考生的准考证号,考生在核对正确后撕掉小纸片,这样答卷上就没有任何标记了。从我后来得到的试卷上看,折角里保存的,只有准考证号。
考生考完后,监考人员要用浆糊将考生的试卷、答卷和草稿纸粘贴在一起。如果监考人员发错试卷或粘错试卷,基本上没有办法检查。另外如果同一考场的两个考生想交换试卷作弊的话,撕掉密封上面的小纸片,双方交换试卷后,监考人员根本无法核对。
这种保密方法也给评卷工作带来一些影响。试卷、答卷和草稿纸粘贴在一起,杂乱无章,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大家可以看到,我自己的政治试卷总分就被少加了6分。6分在高考中意味着什么,凡参加过高考的人我想最清楚不过了。
1983年后,我参加过好几年高考监考工作。可能是印刷设备先进了,后来试卷上有了密封线,考生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写在密封线内,考试完成后由监考人员用针线装订。
开始时的装订线,只是在试卷上印了条直直的装订线,规定考生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只能写在线内。监考人员装订时,先将试卷按顺序叠好,用钳子压紧,再用锥子在试卷上钻孔,最后用线将整个试卷装订好。装订时,大家都特别怕特别厚的语文试卷。如果评卷人员想要偷看装订线内的保密内容,不算太难。用笔轻轻地从试卷上插进去,再叠一下,就可看到密封线内的部分内容。现在的装订线在上下都多了一个弯,避免给人撬开偷看。
考生座位的安排也是逐步完善的。1977、1978年高考与平时考试差不多,两人坐一张桌子。当时的人特别老实,我连续两年参加高考,连同桌长得什么样都没注意,更不要说看他的试卷了。但那时门口有民兵持枪把守,任何违反考场规则的人说不定就会坐牢,谁敢冒这样的险?
高考查分工作更有趣。1977、1978两年,试卷高度保密,考生即使再怀疑自己的分数也没有办法。事实上,高考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在我的政治试卷上,就明显地少加了6分。
可能是决策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1979年开始,考生可以直接查阅自己的高考试卷。有些试题,特别是文科试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结果凡是查分的考生,或多或少都加了点分,据说还有偷偷更改答案趁机加分的。所以后来规定了只能查过分和加分错误,而不能更改试题得分。再后来干脆不给考生看试卷,对试卷怀疑的考生,先交钱,再由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帮助查分。
政治试题
政治答卷第1页
政治答卷第2页
政治答卷第3页
第四大题,有两道小题,试卷上各得6分。但是,这一页上第2小题的6分,没有汇总到第一页的总分中。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