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点丨顾土:宋庆龄晚年想穿和服,可惜买不起了

免费加盟☞ 新三届 2023-10-23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顾土,本名陈原。1982年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出版社,1985年起供职媒体,现已退休。专栏作家,文史学者。


原题

中国穿和服的名人都是谁



作者:顾土


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近来,中国人穿和服的问题又被刷屏,看过之后,我惊诧莫名,这也算是问题?
于是上网一查,不会吧,原来关于中国人穿和服的问题,讨论早已开始,掀起过几波,而且还挺激烈,反对者个个义愤填膺。
从中我发现,为了能壮起胆子穿件和服,很多人一时间都成了国故专家,直到找出了和服的起源,是唐装吴服,才松了一口气;为了可以大着胆量去赏樱花、养樱花,开个樱花盛会,无数人顿时锻炼成花卉史家,终于挖掘出樱花实际源于中国,才心安理得。
这叫什么?阿Q?
这都什么年代了?1966?1900?
别看如今人人都喊强大了、厉害了,可不知怎么,越活越累,心眼也越变越小,过个节、穿个衣服、赏个花,都必须正本清源,非己不用,逢日必拒。可悲?可怜?还是可笑?事实上,可能么?
中国人穿件和服又怎么了!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早也最深的中国人穿和服,是鉴湖女侠—秋瑾,她的那身和服再加日式发髻,至今不忘。秋瑾是爱国志士,这是定论!

秋瑾

还有一位国学大师章太炎,这个大师可是公认的,他的国学水准也是公认的。他的经典照就是一张和服照。在他们那代革命家的脑袋里,革命、共和、推翻帝制就是反清反满。他们要恢复汉室,自然就想穿汉服,但什么是汉服呢?他们认为和服便是汉服的一支,所以宁穿和服、不着满装!

章太炎


我还见过郭沫若的和服照、田汉的和服照。没听说郭老是汉奸吧,他是抗战期间的文化名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不但写出抗战名作,还是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田汉呢,那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这歌可是国歌!

郭沫若


鲁迅的和服照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别忘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谁说的?

鲁迅


日本服装,除了和服,还有学生服,更是不忘。不忘的原因最初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那身学生服装照曾经普及全中国;还有就是周恩来总理,年纪轻轻的周恩来身着日本学生服,别提有多精神了。日本的立领学生服还成了中山装的源头之一。

1918年初,周恩来穿着日本学生服留影


孙中山穿过和服吗?我没深究过,但他在日本那么长时间,来来往往的,连中山都是日文名中山樵转化过来的,估计穿个和服也很自然。但我知道他的夫人宋庆龄就喜欢和服。
宋庆龄去世后,我读过廖梦醒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回忆文章,她是廖仲恺的千金,廖承志的姐姐,担任过宋庆龄的秘书。在那篇文字里,留给我最清晰的记忆是,宋庆龄晚年想穿和服,请廖梦醒出访日本时捎一件回来。但在日本,廖梦醒发现自己那点钱根本买不起,所以只得空手而归,觉得愧对宋庆龄。“一位国家名誉主席,孙中山夫人,最后连想穿一件和服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


说到廖梦醒,还想起了她的母亲,何香凝老太太,她与日本的渊源也很深,穿着件和服、梳着日式发髻的照片也不少。欧巴桑是很多人对她的昵称。
没法子,晚清到民国,留学日本、流亡日本、在日本闹革命成立党派,甚至娶个日本太太,那是时代的风尚。既然住在日本、学在日本,能不穿和服、能不着学生装吗?即便回到中国来,当年的生活习俗保存下来也是理所当然。
蒋介石

对了,一说留日,又记起了李达,中共一大代表,后来还是武大的校长。他不但留日,还两次留日。他在日本时穿过没穿过和服,回国后保留没保留日本的生活习俗?武大校史的撰写者不妨考证、论证一番,再公之于世。因为武大是近些年和服、樱花问题的多次发生地!
从前的很长时间,曾经把服饰、花卉、过节与阶级联系起来。西服有二十几年是绝迹的,喇叭裤、低腰裤、臀部紧绷都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加以扫荡。赏花则叫玩物丧志,是剥削阶级的情调。清明节是鬼节、是迷信,不准过;过春节也要过个革命化的春节!
改革开放后,为了给西服开禁,胡耀邦还特意带头,在大会上身着西服,令世人眼前一亮。

不知怎么,那种思维模式后来又改头换面,阶级斗争虽然不讲了,却以民族斗争的方式出现。时而是过节问题,时而又是衣服问题,不时拿出来唬唬人。我总觉得,这些都属于吃饱了撑的!
由此我也回想起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先贤,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胸襟是窄了还是宽了,我们的目光是短了还是远了,我们的为人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2019年3月
文章由作者惠赐本号分享
插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顾土专列

中日关系这一段,你还记得吗

顾土:抓特务,我们玩过的

游戏与接受的教育

顾土:上海人,无论什么时代,
都是一个鲜明的符号
顾土:网络大战互不相容,
原来障碍这么多

六十年来,我见过的中国垃圾
顾土:改名称,就是改历史
很多中国话你现在恐怕听不懂

顾土:"真相"还是无知? 

蔡英文解密蒋档,真的假的?
这些外国政要,你能记住几个
顾土:周游世界之小事见本色
从热播电视剧看社会风向标
"辱母杀人"等公共事件,
可以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