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年公益人到基金会新任秘书长,如何让自己和团队走得更远?
导读:
从尝试多个领域的创业者到深耕公益领域的实践者,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胡承亮在团队管理、伙伴关系、公益行业支持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独特经验。全职公益15年,是什么让他坚持至今?如何为自己创立的公益机构培养接班人?什么样的管理风格能够与团队共同成长?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和思考。
▲本文来源于“鸿鹄计划2023”学员——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饶冰洁的作业,收录于“鸿鹄伙伴访谈录”(点击此处阅读本系列>>>)。本文已经受访者审定发布,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人物简介:
胡承亮
鸿鹄计划2023学员
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从事多行业后踏入志愿服务领域。在任重庆市南岸区益友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重庆青益志愿者协会会长和重庆正齐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长等多个公益行业职务后,2021年参与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简称:重庆陆海基金会)创建工作并任执行秘书长。荣获“重庆优秀志愿者”“重庆好人”“社会治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饶冰洁
鸿鹄计划2023学员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公益从业第9年,从一线实习生成长为机构副秘书长,先后聚焦于公益人才培养、乡村教育、品牌筹资等领域。2020年代表机构善才种子县域公益组织服务项目参赛,以总分第一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
公益探索之旅:
自我发现与成长
饶冰洁:您最初接触公益是什么时候?是什么让您决定全身心的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胡承亮:最早的公益启蒙应该是我在西藏工作的那几年,在工作之余也曾尝试参与一些支教与环保的公益活动,但我正式参与公益还是2008年的四川512地震。汶川地震离我家乡并不远,震后我去到北川参与一线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呆了大概四个月。这是我作为志愿者第一次感受到公益的专业价值,在一线看到很多灾害应急过后的哀伤辅导、生计恢复、生态保育工作……在此过程中,很多公益机构做的专业服务让我深感震撼,催生了我做全职公益人的想法,“我有没有可能也在公益这条道路走得更远,发挥公益的专业价值?”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将自己刚刚创业成功的公司交给家人打理,选择全身心投身公益事业。在这条道路上,我不仅收获了热爱,更收获了专业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至今,我已经全职公益15年。
*胡承亮参与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服务(供图/受访者)
饶冰洁: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节点?其中最值得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胡承亮:如果2008年汶川地震是让我看到公益专业价值、投身公益事业的重要节点,那么2011年我第一次接触了国际NGO,能让我系统学习公益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务,帮助我从靠热情帮助个体走到探寻社会问题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路上,应该也是我公益路上比较重要的节点。当时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国际NGO代表在重庆寻找合作伙伴,我诚挚地向他们发出邀请,邀请他们来我所在公益机构看看,并听听我们机构的愿景以及我个人的理念,非常感恩的是他们真的来到了当时我们还只有10来个平方的办公空间,共同探讨“为何我们要这样做”“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等。通过这次深入交流,我深刻认识到对于社会问题,我们不仅要有直接的援助干预,更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洞察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系统而周密的应对策略。我非常感谢可可姐、郑莹姐那些年的陪伴与支持,她们不是以资助方身份,而是以全过程导师的视角在帮助我提升专业能力,让我系统地学习了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熟练掌握了相关的管理工具。这样的经历也是我后来投身行业赋能与青年公益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也影响和鞭策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全过程陪伴中的伙伴关系建设。
2013年至2014年参加黄埔公益领导力协力营,我认为也是我公益路上非常重要的节点。这次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由原先对专业的热爱转变为发掘自我内在潜力的追求。我开始向内审视,在此之前我都是“超理智”的,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关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很少去关注场景中人的情绪以及隐藏在客观原因背后的更深层次因素。黄埔公益人领导力协力营让我不断内观自己,重新去认识自己,开始去关注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可能给到我们的启发和发展机会。还有在协力营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生命伙伴,尤其是我们的“益友”小组伙伴,与他们产生了很多的连接,成为我生命中的益友,遵循本心我离开原机构创立了益友公益发展中心,把更多精力投向公益行业赋能与人才孵化。这些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追求与价值观更加坚定,同时也让我的行为和心态变得更加柔软和接纳。
对我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经历,还有很多人。公益路上我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其中范范一定是最特别的那个,我在2014年创建益友公益不久,迎来一个即便坐黑摩的也要来参加的志愿者,那就是范范,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对公益的赤诚与热情,以及对分到工作的较真态度。后来我动员她来做全职,再后来我提名她出任中心的实习主任,再后来她成为了重庆公益都尊称的“范老师”。她之所以对我来说很特别也很重要,是我觉得在她身上看到了曾经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自己,也是因为她对益友精神的内化与践行。都说公益机构培养接班人很难,我感觉好轻松,一不注意小伙伴的能力都超过了我,而且对机构又那么的热爱和认同。在我逐步退出的两年里,益友公益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业绩依然年年攀升,影响力依然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县域组织成为了伙伴机构。曾经我的小跟班范范,成为了我的老师,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更多的可能,激发我公益再创业的热情,也是我走出舒适区来到重庆陆海基金会工作的重要契机。
当然,公益路上,对我很重要的还有很多的人和经历,当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需要跟很多人说声谢谢,但我忘了说,我会很快去告诉他们。
*胡承亮参与黄埔公益领导力协力营合影(供图/受访者)
领导力:
内化的价值观
饶冰洁:公益行业有情怀的人很多,做了很多实事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正具有领导力的管理者是比较少的。关于领导力和管理团队,带出团队和团队传承这方面,可以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吗?
胡承亮:这个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因为其实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我更愿意说这是人生经历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在我领导团队的经历中,虽然收获了一些认可,但我坚信领导力并非都是可复制的技能,而是内化的一种价值观,是介入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平衡。我们经常提及培养领导力,但领导力真的可以通过训练就能获得吗?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最起码不完全是。关于领导力的理解我有两个体会,首先,价值观和行动力是领导力的基石,要有责任感、执着和坚定信念,要有躬身入局、身先士卒的勇气。其次,从发展视角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观察到许多优秀的机构负责人虽然能够出色地管理项目以及项目团队,但在机构整体发展和宏观统筹上却显得力不从心,作为负责人我们还是要先建立明确的方向感和宏观认识,并培养发展性思考的习惯。
在诸多事务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受限于自身的认知框架,尽管表面上可能显得开放和接纳,愿意倾听意见和寻求创新,但内心深处却已预设了某些立场和观点。因此,在领导力的培养中我觉得胸怀开放、态度开放的行为和意识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我们发掘出更多可能性,更有可能找到满足感和贡献的契机。我觉得我自己不算一个有很好领导力的人,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能融入不同团队的人,当我放下超理智的思维方式,尝试与团队成员或利益相关者建立连接、彼此共情,那么不管同事,还是利益相关方,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值得期待的。在共情的过程中,你身边的人会感受到你对他情绪的回应,感受到关注,而这种关注本身就是许多情况下他人所需要的所期待的。我觉得团队相处之道,重要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有与伙伴们的连接感,能够彼此放下分工视角而是共同伙伴愿意主动支持,我觉得这个很难但做到了就很酷。
*胡承亮与重庆陆海基金会工作团队伙伴合影(供图/受访者)
饶冰洁:日常您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渠道去跟您的伙伴建立这样的连接,可以分享一下吗?
胡承亮:其实这并非有特定的方式或渠道。作为一个陪伴型的管理者,我还是比较擅长发现伙伴的长处,用人时也能够不拘一格,在我其中一个团队有位伙伴高中没毕业,但真的很有想法,说话也很有感染力,这位伙伴已经在这个团队工作了五六年,做得很好,项目点的领导和服务对象都很喜欢他。所以我们需要发现,把人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就会处处有惊喜。
其次是倡导和践行共享精神。无论是一个资源、一个经验,还是一个技术、一个文案,我们都应持开放态度,不吝分享。若我们的成果能够被他人学习并掌握,这无疑是令人欣慰之事,我期望我的团队与机构,都能以全面开放的态度,共享我们的优质创意和项目模式。实际上在我的经历中共享并没有导致我们的竞争力受损,反而在这一过程中夯实了伙伴关系,还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了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机会,核心竞争力反而增强了。
第三是能提供情绪价值。和团队小伙伴肯定是要谈工作的,但怎么谈并没有一个标准,我觉得真的没必要一板一眼、严肃正式,我会尝试离开办公室营造更多的谈话场景,也会尝试把管理工具趣味化共创,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视角分析困难,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觉察到伙伴情绪,不一定每一种情绪你都要回应,但最起码你没必要在人家沮丧的时候讲道理,在欣喜的时候讲挑战,我想小伙伴所期待的支持一定不都是大道理或者喝不完的鸡汤。
最后我觉得是一起在行业生态中找成就感。我们每个机构、每个人都是这个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成长也是行业成长的一部分,我们每一次行业参与都是重要的。我会鼓励伙伴们参与行业活动,会专门创造机会引导伙伴们审视自己工作和行业的关系,会支持伙伴们尝试政策建言、组织行业活动、融入行业社群,你会发现改变是巨大的,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凝聚力,他们更加坚定地共同守护某些信念和价值观,视野、认识以及领导力会有很多变化。
其实这也是我申请鸿鹄计划的重要原因,当我在行业社群里面看到CFF有专门针对新任基金会秘书长的培训时,我就赶紧报名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视野也需要不断打开,我需要在基金会从业人社群里面看到自己和机构的机会和不足,需要为自己的知识库更新动态、补充信息。鸿鹄的学习让我最惊喜的部分在于不同老师多元的视角,在讲“基金会战略设计”阶段对我启发很大,不是说之前自己不会做,而是少了很多维度的思考;让我最有获得感的是鸿鹄计划第四期在清华大学的研修班学习,从中美关系,到慈善法解读,再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觉得一名优秀秘书长就应该先看清外部形势、读懂法律法规、理解政策导向,是建立行业视野必要的一课;当然最让我高兴的还是鸿鹄计划社群的滋养,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向左向右”小组内的伙伴们给了我超棒的支持,我认为这个社群将会是自己成长路上重要的支持资源。
*胡承亮与小组伙伴在鸿鹄计划课堂合影(供图/受访者)
前进动力:
热爱、获得与信任
饶冰洁:您在重庆当地做了很多公益行业支持的事情,您的动力是什么?
胡承亮:动力之源在于热爱。在我过往的职业生涯中,我涉足了多个行业,这些经历使我的人生更为丰富多彩。大学期间我便踏上了去西藏的创业之旅,后来也历经了食品、IT、广告等跨行业的创业尝试。我发现自己每四到五年左右就会经历一个行业疲劳期,尽管大部分创业项目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些小的成功并未能完全满足我内心对自己的期待。直到我开始投身于公益事业,至今已有十五、十六年的时间,我仍然满怀热情与向往。尽管我现在并不需要全职坐班,但是我每一天都早早来到办公室,特别喜欢有很多工作要做的这种感觉,因为我觉得那些创意、想法、方案是有价值的,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觉得动力源于你真正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
第二,一定要让自己不断有获得感,避免设定过于宏大且空洞的理想,相反,应将个人的热爱与阶段性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对我而言,能够为每一位寻求帮助的伙伴提供解答,都带给我强烈的成就感。一个项目或活动得到出色的完成,并收到受助者及相关方的积极反馈时,也是很享受的事情……当我们将目标、工作收获和成果的体验细化到日常的小事中,我们便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我正在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同时“自己满怀期待,他人也对我寄予厚望”。因此,一定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和获得感,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一定要信任你的伙伴。我观察到我身边的一些伙伴同样付出了辛勤努力,然而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可能并未获得理想的体验。经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团队的信任感和协作文化,强分工通常会让协同补位变得更加困难。这认为团队领导者必须要信任团队伙伴,不能一味的强调制度管理和增加管理工具,还需要引入更富有使命感与协作文化,当然不同团队因人而异不见得适合所有组织。
*胡承亮开展县域社会组织负责人赋能培训活动(供图/受访者)
我记得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我需要选一个接班人来培养,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不是没有合适的,是感觉大家都很合适。当时团队里面比范范资深的、专业的都有,其实都有这种潜力去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对这个事业看起来更加热爱的范范作为实习主任,我当时想的就是坚定比什么都重要,技巧啊、经验啊都是很好学的,只有热爱很难学。那个时候范范自己也很惊讶,理事会也提出质疑,但事实证明,热爱让她学到了很多别人平常可能没有办法去真正深度沉淀和学习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相信伙伴,相信每个人的潜能。当你放下执着,选择信任伙伴时,你会发现他们的价值和团队的力量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很多人很难找到接班人是因为想找到另一个自己,但是如果想找另一个自己那为什么不自己做呢?如果想找一个不同的人,又怎么能够奢求他能满足你所有的期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为团队带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解决方案,乃至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既然选择,就要首先接纳不同。
饶冰洁:对于现在正在成长的年轻的公益人,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胡承亮: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问题就应该给出什么12345的建议,但对我来讲,我觉得这是很难给出建议的部分。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是独特的,将公益慈善视为自己的事业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它实现了个人追求与社会期待的完美结合。然而,我们不必强迫自己达到某种标准,要求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再苦再难也要去完成那些宏大的公益慈善目标,这对年轻人来说并非必要的压力。对于年轻的公益从业者,我认为当你对公益事业充满热情时,便全身心投入,创造价值也成长自己;当你感到热情减退时,尝试探索其它更多的领域,这同样是一种很好的成长体验。当然,既然选择做,那就好好做,先理解社会需求,再看清外部形势,学习各种技能,推动专业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并乐意将这些技能、知识、经验分享给这个社会。
*胡承亮率队参与重庆山火后生态恢复工作(供图/受访者)
采访者后记
饶冰洁:胡秘在鸿鹄计划2023学员中,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公益人,在2023年8月CFF举办的秘书长见面会上,也看到重庆的其他年轻公益伙伴围绕在胡秘身旁,这份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是非常令我赞叹的。胡秘身上的标签很多:有卓越领导力,有胸怀,有极好的团队管理经验……对于一位长期在公益事业耕耘,且经历过不同阶段却依然保持着满怀热爱与赤诚的公益人,我很好奇他的生命内在的河流。
在采访的过程中,胡秘的每一个回答都充满着真诚和实践出真知的柔软与豁达。更令我感到珍贵的是,他做公益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享受,做出了轻松而喜悦的状态,这是很值得更多的公益人活出来的品质,也许唯有这份品质才能支持一个公益人生生不息在公益道路上走向更远的未来。感谢胡秘毫无保留的分享,令我受益匪浅,也感谢鸿鹄计划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去聆听。
▽
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
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简称:重庆陆海基金会)是致力于“助力重庆城市国际传播,促进陆海文明交流互鉴”的非营利组织。支持重庆公益创新,推动中外民间交往,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联合相关智库、企业、公益组织和青年人才共同行动,讲述这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都市的奋斗故事。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是一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5A级基金会,致力于为公益机构与个人提供心灵滋养与专业支持,影响和支持公益机构的发展,从而促进公益生态圈的发展。目前运作的主要项目有:善才计划系列(包含公益慈善管理班、善才种子、梁秀计划)、火种计划(同心·行知乡村教师/校长成长计划、一师一梦、益智数学)、大地美容项目等。
END
策划 | 鸿鹄计划项目组
整理 | 李佳宸
排版 | 季拓
审核 | 刘婉茹、洪峰
说明:本文经受访者审定发布,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鸿鹄伙伴访谈录”专题热文 -
关于“鸿鹄计划”
“鸿鹄计划”是2020年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注册机构)在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共同发起的品牌项目,旨在陪伴基金会新任秘书长成长。2023年,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的指导下,在腾讯公益平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天津市凯尔翎公益基金会及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全新升级,通过线下集训活动和系列线上配套支持,帮助新任秘书长系统提升角色胜任力,将学习收获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与所在基金会共同进步。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