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山:后疫情时代的诗歌译介与交流

姜山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2023-03-04


姜山,1971年出生,现居北京、上海。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1999年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金融从业者、诗人。出版有《危兰》《给歌》《从雨果到夏尔-法语诗里的现代性》《新九叶集》(合集)。



后疫情时代的诗歌译介与交流


姜山


这篇讲稿酝酿于11月4日,完成于11月5日到6日。新冠疫情远未结束,现在谈“后疫情”,似乎为时过早。11月4日赶上美国总统选举和参众两院改选,非常好看:世界上最强、影响最广最深的国家,把她充满分裂、辩论、计谋、角斗、妥协、融合的竞争性政府换届过程,向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现场直播。交稿时,这场直播还未尘埃落定,不过就算特朗普退出,特朗普主义看来还会留在台上。今天大家逐渐形成共识,美国大选也好、新冠也好,并未改变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中的趋势,而是这些趋势的表征和结果,同时加快、加剧了这些趋势的发展。如果给我们的时代打标签,我想到第一个词就是:“分裂”。如我们在新冠疫情和美国大选中看到,“分裂”无处不在,大到国与国竞争、族群矛盾、信仰冲突,小到朋友圈、同学群里的各种“撕“,从拉拉扯扯到撕破脸皮,到手撕鬼子……为什么“撕”?我个人浅见,二战之后近八十年的和平,尤其冷战之后四十年自由市场经济至上主义驱动的全球化进程,带来巨大的繁荣和发展红利,也加剧了贫富不均、阶层固化。我们进化出全球化商业和金融的肚肠,却没进化出全球化治理的手和脚,更甭说能思考与能引领全球化的大脑。不能承受之重压迫社会关系纵向断裂,其余波则撕裂了各种横向关联。“分裂”在后疫情时代会继续、加剧,直到走完它的历史进程。与此并行,我能想到的这个时代的另一个标签是:“幽闭”。分裂带来隔离、封闭。两周前我跟一位在北京做艺术电影院线的朋友晚餐。疫情发生时,她在澳洲度假,节后回到香港,本来三月份美国有一个电影节没去成,等到七月才回内地。我们坐下,热茶端上来,我首先问她:讲讲在澳洲和香港地面上真实的感觉如何?恍惚间,觉得我们回到了“车、马、邮件都慢”的前现代,就像木心说的那样,可一点儿也不浪漫。四面围了墙,墙里边到处都是眼睛,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喘息、梦呓,被实时监测,留下数字指纹,随时调取、永不销毁。墙上的视频比文字多,构成我们与之互通的世界。《金融时报》2019年最佳商业书籍评选短名单上有本书叫《监控资本主义》, 一位哈佛商学院名教授写的,非常流行。全世界的人见证了马斯克宣讲脑机互联。疫情前我们去乌镇,疫情后内循环去平遥,所有景点都要求网上预约、刷卡,身份证、电话号码、健康码三点确认身份、实时定位,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自己已被“大数据化”,在景点内外的走动则遵从着“平台导流”的算法。后疫情时代,这种封闭与互联合体的“幽闭”也会继续、加剧,更多人会自愿或不明就里地投入其中。这个时代趋势的第三个标签,我没有更好的词,姑且称为“比特币主义”。今年10月31日是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第十二年纪念日。我今天只提出,时间原因不展开。扯得远了,说到后疫情时代的诗歌译介和交流,作为一个业余诗人和译者,我只能说说自己的设想。面对实时发生的历史,我想首先要回答的是:我应该站在时代趋势哪一边?顺势还是抗拒?勉力求存还是从中获益?在我的体内,可以容纳多少矛盾,边界在哪、比例如何?诗和译,作为一种认知、表达、慰藉,我会借之尝试寻找与我们的历史相似的历史中的诗人们,阅读他们,把他们的经验变成我的经验一部分。这包括真实的历史,比如上一次全球化解体、修复、再生,也包括想象的历史,比如小说《一九八四》所描述的世界。(需要指出的是,真实和想象的界限业已模糊。)这种交流与传播,则可能是“比特币主义”的:分布式、点对点、加密、不可篡改……

往期推荐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②

沈从文:作家应明白人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

阿来: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

几个写诗的好朋友∣余退x北鱼x王静新x叶申仕x谢健健

关注·长篇小说∣余松:定制时代(选读)

丹增:谈天说酒

余松:人性与智性的多重对峙——《定制时代》创作谈

托马斯·苏明:科技犹有尽时,审判无处不在——《定制时代》设下的诱引

翟业军|迷楼:穿越时间的空间——论王安忆《考工记》

李少君:在世界之中

奖金最高 40000 欧!2020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揭晓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即将盛大启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