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松 | 私人阅读,2021

张松 友朋说 2022-04-23


每天保证自己阅读时间是我多年的生活习惯。我没有什么长期系统的阅读计划,因为兴趣广泛吧,所以读的书比较杂。近几年文、史、哲、艺和经济管理的书相对会阅读多一些,也可能是因为每年有将近一半时间在旅行的缘故,历史、地理会更偏重一些。



天就要告别2021年,这是一个欲说还休的年份。盘点一下今年读过的书约100多本,当然有些书是还没有读完的,有些书可能以后也不读了,有些书也可能以后会重复读。这是一份私人的阅读分享,并不敢作推荐之用。



 

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

你走两步回头看看,

一定不会错了。


1,《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作者 许子东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


本书上下两册,以文本阅读为中心,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若干发展线索,并讨论“小说”与“中国”与“20世纪”三者之间的关系。许子东把20世纪的中国小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晚清”(1902~1916年)、“五四”(1917~1941年)、“革命”(1942~1976年)、“新时代”(1977~2006年),这个断代耐人寻味,从文学角度“艰辛探索”没有留空白。正如作者所言:从作品出发而不是从作家或理论出发,是本书的写作原则。

 

本书以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开篇,以刘慈欣的《三体》作尾,按编年体“重读”,却不是一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简史,注重的是个人的阅读体验。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话放在20世纪来看中国的小说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书中的一个“作家的一天”这个板块,这样将作家的写作经验和人生经验相交评论,是很戏剧性和丰富的。稍有遗憾的是本书没有收录同时期的港台文学作品,大概是因为能顺利出版本书的缘故?书序言里提到刘鹗《老残游记》里的一句话:“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你走两步回头看看,一定不会错了。”社会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哪里都回不去,只能往前走。




追求自我觉醒,看似宏大,

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2,《悉达多》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赵丽慧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8万字,内容却并不单薄。作者赫尔曼·黑塞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的主人公悉达多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佛陀,而是在佛陀时代的一位婆罗门之子的一生,也可能是我们万千个人的一生。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的一生的自我成长,会遭遇社会、友情、爱情、金钱、信仰等等等等的诱惑,每一次的觉醒,也都会是精神的成长与自我发现之路。黑塞习惯使用一种独白式的文体,像日记,像书信,像孤独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用充满诗性和智慧的语言,充满悲悯仁慈的人文精神,引导我们追寻自我的觉醒,寻求自我的真理。




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夜郎自大,

读懂西方,从源头开始。

 

3,《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作者 赵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于古希腊的书早已充栋汗牛,为什么还要说这本书呢?我个人认为此书把古希腊的宗教、建筑、竞技、艺术、诗歌、戏剧、哲学、科学等作了系统、生动的阐述。本书摒弃了学术专著的刻板模式,可读性非常强。我曾说过:假如人生只有一次出国旅行的机会,那一定是跟随赵林教授去希腊。我知道赵林教授十几次去希腊,足迹遍布希腊各个遗址、博物馆,所以这是一本不仅仅阅读的书籍,还有很强烈的现场感和视觉效果。

 

阅读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文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西方的哲学、科学、社会制度。读懂了古希腊,我们不仅会对很多现代文明中的意象和符号豁然开朗,而且还能更加深刻得认识人类文明的历史和现状。正如作者序言里所说:“古希腊文明始终具有迷一般的无穷魅力,这不仅因为它历史久远,也不仅由于那荡气回肠的神话传说,更在于它包含了极具丰富的文化基因,在精神形态方面奠定了西方文化的根基。”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此书,对西方文明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夜郎自大。


常年被西方丑化的伊朗(波斯)文明,一直被大多数国人忽略,它诞生了“万王之王”,创造了诸多文明奇迹,对旧世界几乎所有文明产生了影响。

 

4,《伊朗四千年》

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法]伊夫·博马提

安宁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伊朗(波斯)文明是被很多国人忽略的文明,但古波斯是人类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继承者,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在中古以前,波斯文化的影响力覆盖着从东北亚草原到小亚细亚的大半个欧亚大陆。而这些伟大的帝国和文明,以及成熟的国家管理体制和雄才大略的“万王之王”,在漫长的历史上却经历了多次的盛衰起落,已有千年系统的琐罗亚斯德教一夜之间被伊斯兰教取代,这中间仅仅是因为内在结构性的缺陷,还是难以抵挡接踵而至的外部挑战?

 

历史上作为“罗马帝国在东方永恒的敌人”,在现代仍然步履蹒跚与西方新帝国抗衡,在四千年的历史中,如此多彩又充满血泪和波折,而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注定这片土地的不安宁:伊朗高原处于欧亚大陆东西方诸大文明的要冲,西方的希腊/罗马、近东的两河/埃及、南部是阿拉伯半岛、北方是草原诸部落、往东是中国和印度。在近代地理大发现之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伊朗这样,同时与旧世界的几乎所有主要文明接壤并密切互动。这本书把伊朗四千年曲折复杂的历史,给出了一个简明又清晰的答案。



 

与会人数如此之多,空前绝后。宽松的民主氛围,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大跃进”的后果和责任.....

但此次会议上产生的认识分歧,成为导致WG的一个远因。


5,《变局 七千人大会始末》

作者 张素华

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作者张素华,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院,主要从事生平和思想研究,负责《年谱》部分撰稿工作,曾编著出版《与党史重大事件》等著作。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集了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这个会议本身蕴涵了丰富的信息,以及对之后的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因为工作的便利,再加上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全面、深入、详细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以及曲折的全过程,不仅有很好丰富的史料价值,也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这段空白。再附录袁宝华、杜润生、邓力群、黄铮、杨尚昆等人的回忆文章和日记摘选,站在历史和理论的高度,统观全局,立论准确,描写生动,尤以对材料细致入微的分析见长,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执政思想的一本很好的读物。


既得有暴力,也不能少了理想,

统治者惯用暴力,也擅用理想。

 

6,《秦制两千年》

作者 谌旭彬,浙江人民出版社



“百代皆行秦制”是句老话。所谓“秦制”,是一种古代东西方皆有的政治制度。却以中国延续的时间最为长久,发育最为成熟。作者尝试依赖不完整的历史信息来剖析“沿袭两千年外儒内法、成就数百位帝王霸业”的权力规则真相和统治基因。

 

作者专业是学经济学的,自然对两千年帝国社会的人力与物力往哪里流动有着天然的敏感,从社会财富的流动和控制来揭示两千年封建帝王运用法家有效统治老百姓的真相。吕思勉说过:法家就是讲法和术。法是用来干嘛的?法是朝廷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律法,它是用来治老百姓的;术是用来干嘛的?术主要用来管控统治集团内部那些协助君王治理老百姓的人。而儒学,只是一种公开的说法,因为明面上是需要讲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孔孟游走各国,讲“仁义礼智信”,君王宣传是需要的,但没有君王真正所用。在君王那里真正想获得的是从老百姓身上尽可能地榨取人力、物力,然后让国家拥有更强大的军队、补给系统,然后可以在跟其他国家的战争中获胜,更强有力巩固统治地位。




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

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7,《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作者 刘擎,新星出版社



刘擎在这本书里系统梳理了韦伯、尼采、弗洛伊德、萨特、鲍曼、阿伦特、波普尔、哈耶克、伯林、马尔库塞、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桑德尔、沃尔泽、泰勒、哈贝马斯、福山、亨廷顿等19位思想家闪烁光芒的思想精髓,从每一位思想家的视角,切入我们关心的历史和现代议题,了解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现代思想形成的路径。

 

对此书我爱不释手,所谓“工具理性”、“乌托邦社会”、“虚无主义”、“单向度的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历史终结和文明冲突”等观念更系统、清晰自己的认知,在思想的大厦之上,直面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诸多难题。正如陈嘉映教授所说:刘擎的这部新书阐述百余年来西方的政治——社会思想,从韦伯讲到亨廷顿。像作者的其他著述一样,内容详实,持论中正,条理明晰,既是初学者的极佳入门书,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备在案头时加参考。刘擎在书中温情地说: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传统价值如何适应现代社会?

本书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答案。

 

8,《论家 个体与亲亲》

作者 孙向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孙向晨教授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的合集,也是在现代世界中拯救以“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书中提出问题:传统价值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从哲学角度,现代性是否就是西方性?解决方案,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性改变。

 

“家”是一个社会性极强的论题。“家”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有许多的论述。本书是从哲学角度来论述“家”的问题。“家”我们几乎人人都有,但当社会发生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由家庭到个体的转变,由家的自然权力到个体的自由权力的转变时,中国传统的“生生”到“亲亲”、“家风家训”、“修齐治平”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情谊到“天下一家”的隐喻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语境下,“家”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否定性观念来进行反思的。现代价值观与家庭价值观之间有着巨大的张力,现代价值观念偏向个体主义立场,家庭价值观念更多的是一种伦理主义立场。作者提出的“双重本体”既考虑到其文明性来源,又具有人类普遍意义。




理性而不失温度,

感性而不失高度。

 

9,《法治的细节》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罗翔教授此书是他最新的法学随笔,也是一本法律普及读物,可读性极强,是集结他近些年关于法治与社会的观察,从法律视角思考时事热点,对法律与道德、法理的思辨、正义的实现等方面作了浅显易懂但又精确的剖析。

 

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论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以他一贯的温情和幽默,不仅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穿插着哲学的思维,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人民日报评论他: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




他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

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起步。

 

10,《中世纪之美》

作者[意]翁贝托·艾柯

刘慧宁 译

译林出版社



中世纪的欧洲有没有美学?意大利国宝级作家翁贝托·艾柯的这本书可以读读。中世纪是大教堂的世纪,上帝之树,千枝凌空,万叶纷披;中世纪是大城堡的世纪,断壁巨石铭刻着隐约在岁月深处的琱戈玉钺;中世纪是手抄本的世纪,神秘的文字寂寂地轩昂在灿烂的羊皮纸上。艾柯徘徊在教堂和城堡,翻开尘封的书页,写出中世纪的艺术,把我们引入圣域一瞥艺术的神性之光。

 

这部作品涉及上至6世纪,下至15世纪,旨在研究贯穿中世纪拉丁文明的美学问题和美学理论的历史发展。中世纪美学始于对古典时代几乎不加批判地继承,但这份遗产依然有着焕然一新的精神。一种关于美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逐渐形成,终于诞生了美是一种有机价值的观点。所以,艾柯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起步。



—— 版权声明 ——

插图源于网络

在此鸣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 友朋会在线课堂 ——



—— 加入同人读书会学友群 ——



—— 推荐阅读 ——


张松 | 达曼的油

张松 | 利雅得的楼

张松 | 吉达的窗

张松 | 神庙、神谕和竞技

张松 | 佛陀的脚步

张松 | 拜火教的君权神授

张松 | 罗马波斯的第一场战争

张松 | 必须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喜剧的时代。

张松 | 晨谧之邦 ——我眼中的朝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