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爱玲 《设官为民和君臣道合:唐代官论研究》出版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1-26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19-7
页数: 383
定价: 7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74626




作者简介





商爱玲,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其中《中国政治思想通史•隋唐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获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持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建设项目,参加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等。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重庆市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西南政法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首届“西政好老师”。






内容简介





◎深度解析一套丰富、完备、精彩、逻辑自洽和具有生命力的官僚政治理论体系是怎样建成的。

◎本书是对唐代官论的研究,即对唐代官僚的政治理论体系研究。它包括设官的终极依据、君臣关系的基本理论、官僚制度的一般原理、设官选官制官的基本原则、官僚的政治道德规范等等。

◎本书以唐代官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政治思想史意义上的系统化解读,构建了包括中国古代官论的终极依据、基础理论、思维特征、本质属性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其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考察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统治思想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唐代官论。






目次





引 言
第一章 从“立君为民”到“设官为民”:官论的终极解释
第一节 “立君为民”和君主设官分职
一、“立君为民”的国家政治本体论 
二、“官僚”释义 
三、“代天牧民”是君主和官僚共同扮演的终极角色 
四、君不独治,设官分职佐君治民  
五、唐代君臣的君主设官分职思想 
第二节 “设官为民”论 
一、“设官为民”思想的基本内涵  
二、“设官为民”是唐代君臣共识 
三、柳宗元“官为民役”论  
四、杜佑论“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第三节政治批判中的“设官为民”思想:以皮日休为例 
一、对暴君暴政的批判 
二、“君主臣辅”以行仁政  
三、集批判和建设于一体 
第二章 “君臣道合”:官论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 “君臣道合”思想源远流长 
一、“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共同的政治责任 
二、“天尊地卑,君臣道别”:不同的政治等级  
第二节 “君臣道合”的理论阐释:以武则天为中心的考察 
一、编撰《臣轨》等书,阐释君臣之道 
二、君臣同体合道论 
三、与君道相匹配的臣道  
第三节 “君臣道合”在唐代的广泛影响 
一、“君臣道合”在朝堂议政中的现实应用  
二、“君臣道乖”与王朝衰亡的前车之鉴  
第四节 “君臣道合”的典型例证:基于裴寂和刘文静的分析 
一、唐高祖“义举之始”,裴寂有“翼佐之勋” 
二、“先定非常之策”:刘文静助唐太宗成就大业 
三、刘文静嫉裴寂权盛,裴寂谗杀刘文静  
四、一朝天子一朝臣:裴寂也在劫难逃 
第三章 “经国庇民”“尊主安上”:“封建”与“郡县”之争 
第一节 “封建”与“郡县”之争由来 
一、为什么要对封建与郡县之争进行解释
二、西周王制与秦朝帝制:封建与郡县的两种典型 
三、“封建”与“郡县”之争的理论脉络 
第二节唐初“封建”问题大讨论
一、贞观群臣围绕“封建”与“郡县”的论点聚焦
二、贞观君臣在实践中的博弈
三、“建亲”最终成为一份无法兑现的政治遗嘱
第三节两部政典类著作作者的不同见解
一、刘秩强调“从化之行,因于封建” 
二、杜佑论“建国利一宗,列郡利百姓”
第四节郡县说的最高成就:柳宗元的国家政体论
一、从社会矛盾角度论证君主制度的必然性 
二、从历史演化角度论证分封制是君主制度的特定阶段
三、从“私”与“公”结合的大“势”角度论证
郡县制的合理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官“分事”:官僚制度运作原理
第一节设官的基本原则 
一、“君无为而臣有事”原则  
二、“省官”原则 
三、“官分文武、德力并举”原则 
四、官分治国之官、治官之官和亲民之官 
第二节 “因才”“因位”“因德”:选官用人的理据 
一、“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审官”:意义分析  
二、“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客观的职位需要  
三、“擢温厚之人,升清洁之吏”:官德的重要性  
四、“任大臣以事,不可以小臣言间之”:信任原则  
五、对选拔方式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第三节 “以孝驭官”—以唐玄宗为中心的考察 
一、选择的逻辑:唐玄宗亲注《孝经》阐释“孝治”思想 
二、唐玄宗以孝驭官的政治实践 
三、御臣之道与御臣之制 
第四节依法治官的思想特征 
一、坚持赏罚乃国家纲纪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依法理天下”和“德本刑用”的法制理念 
三、维护政治等级结构彰显身份特权
四、监督官吏提高行政效率
五、监督官吏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六、监督官吏端正品德行为 
第五章 忠君爱民、以道事君:官僚规范与进谏理论
第一节官僚规范与政治担当
一、忠正事君、信法爱民
二、公正清廉
三、勤政务实
四、竞争合作、各当其任
五、历代官箴与官僚规范
六、官僚规范对社会的示范效应
第二节 “依贞观故事”:君臣合道的理想诉求
一、缘起:唐中宗朝的权力之争和《贞观政要》的编纂
二、“依贞观故事”的主要释义
三、徒有其名难有其实:唐文宗“复贞观故事”修起居注 
第三节进谏的理论和艺术
一、谏议理论源远流长
二、唐代建立了相当完备的谏议制度
三、“以道事君”:进谏的理论基点
四、进谏的艺术:基于三份谏疏的考察
五、小结:进谏的理论、技巧和戒律
第六章 “上弼圣政,下理群司”:玄宗朝宰相行政实践与思想 认知
第一节 “随材授任”“佐佑王化”:有位有为之相执政分析
一、“救时之相”姚崇:“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
二、“有脚阳春”宋璟:“守法持正”“随材授任” 
三、“断决敏速,善于敷奏”张嘉贞:引荐后进,不立家产
四、“大手笔”张说:“延纳后进,善用己长,引文儒之士,佐佑王化”
五、“文中之帅”张九龄:“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 
第二节 “耽宠固权”、以权谋私:背负罪名之相执政分析
一、李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条理众务,增修纲纪” 
二、杨国忠:“以便佞得宰相,剖决机务,居之不疑” 
三、陈希烈:“佐佑唱和”李林甫
四、韦见素:“无所是非”难匡王室
第三节尽心事君、各有千秋:玄宗朝其他宰相执政分析
一、戡平立功型:开元初年四相陆象先、魏知古、郭元振、刘幽求 
二、清慎无为型:卢怀慎、源乾曜、苏颋、王晙、杜暹、牛仙客、李适之
三、治一事之弊型:李元纮、萧嵩、宇文融、裴光庭、裴耀卿 
第四节宰相行为取向与制度运作关系分析
一、宰相升迁的内在逻辑 
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宰相的职能理念
三、冲突性合作:宰相之间的关系分析
四、君、相权力关系的基本法则
第七章 “与天子共治天下”:刺史县令行政实践与思想认知
第一节唐代有关刺史县令的基本议题
一、刺史县令的设置渊源与基本职掌
二、“郡县治,天下安”:刺史、县令的政治地位认同
三、影响刺史县令施政理民的“深层次结构” 
四、使“父母官”真正成为“父母官”:若干典型思路 
第二节良吏施政的理念解读:以《旧唐书·良吏传》为例
一、“以民为本”:良吏施政的核心理念
二、治吏的典型特点:“政尚严肃”“令行禁止”
三、“清”是良吏的典型政治品格 .337
四、朝野褒颂:对良吏施政的评价343
第八章 有关中国古代官论的若干思考346
第一节中国古代官论的特点346
一、“设官为民”与“设官为君”的统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
核心要素346
二 “ 为臣极难”:君主专制下官僚的现实境遇 
三、“臣宜安静”和“过则归己”:君主专制下为官的实践心得
第二节中国古代官论的历史价值
一、国家能力强弱和王朝盛衰的关键:官僚的历史作用解读
二、思想的引领和政治的调节:官论的价值分析
三、政治文明成长与转型的核心要素:政治思想的历史定位
第三节中国古代官论的现代意义
一、“设官为民”具有普遍意义
三、政治道德建设的现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 记


“中古史研究”《隋书》修订本找茬系列(均为百无一用先生原创,侵权必究)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一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二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三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四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五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六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七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八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九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十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十一

找茬儿:修订本《隋书》之十二

老树·不昏鸦 | 找茬儿:《隋书》修订本之十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