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源:扶学生、带家庭、助产业,“活水滋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脱贫攻坚教育力量 教育时报 2022-12-05



既有“规定动作”

又有“自选动作”

各学段学生资助全覆盖

从2018年秋季起

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

也有了生活补贴

建立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机制

全面实现“零拒绝、全覆盖”

提升教育扶贫内涵

扶学生、带家庭、助产业

用知识武装贫困户

以“活水滋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本期

时报君聚焦济源

带领大家一起来看

脱贫攻坚战场上

济源市的教育力量

↓↓↓


济源:脱贫攻坚,济源教育人提前一年交出满意答卷



2020年1月14日一大早,济源市大峪镇第二小学教师黄国军就来到了帮扶对象孙小根的家,送来了年货。承包了30亩耕地,住上了90平方米的新房,女儿在医院上了班,全家年收入5万多元……如今,建档立卡户孙小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黄国军对他的帮扶一直没有改变,时常来家里看一看、帮一帮。


在济源,像孙小根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073户7084人,2019年12月已实现全部脱贫。济源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学费不用愁,生活费也有了着落,教育资助打通最后一公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济源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扶贫作为扶志、扶智的最佳结合点,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实现了各学段学生资助全覆盖。


济源市邵原镇称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奎吉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8年,许奎吉的儿子许风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正当他们为上大学的费用发愁时,老师带来的好消息,让老许一家人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从2018年秋季起,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每年给予50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考上大学还可以享受生源地贷款、交通补贴、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资助。


城乡结对携手并肩,济源四中长期为王屋山区教学点孩子送艺术课


同时传来的好消息还有,从2018年8月起,济源市全面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实现了从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免学费教育的提升。至此,从小学到高中,济源实现了各学段学生资助全覆盖。


在脱贫攻坚调研中,济源教育部门又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学生活不比中小学,学生每年的生活费也是贫困家庭一项非常大的支出,贫困家庭依然面临不小压力。


启动农村学生营养奶计划,15000多名小学生每天一包免费营养奶


教育资助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济源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教育资助新政策:从2018年秋季起,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贴,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018年,202名大学生得到生活补贴;2019年,223名大学生得到此项补贴。


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都有了“代理家长”


“谢谢大家!谢谢张妈妈!”在济源市大峪镇第五小学日前举行的“迎新春”节目展演比赛颁奖现场,胡依婷接过奖状后向大家行了一个队礼。看到台上的小依婷获得奖励,台下观看的爷爷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胡依婷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胡依婷口中的“张妈妈”,是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的班主任张晶晶。张晶晶不仅是依婷的“爱心妈妈”,还是她的“代理家长”。得到关爱的胡依婷笑容多了,格外上进,被评为“才艺之星”。


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妈妈”让留守儿童拥有温暖的人生底色。


在济源,像胡依婷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有1387名,现在都有专门的帮扶教师做他们的“代理家长”。这得益于2018年济源教育系统实施的“双千双扶”活动。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推进扶志与扶智工作,用足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扶贫成效,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济源市在推进“双千双扶”活动过程中,“一人一档”详细记录每位受帮扶学生的基本信息,“一师一生”建立帮扶对子,“一生一案”制订“志智帮扶”计划。同时做到“档随人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15年内都有教师“一对一”帮扶。


“双千双扶”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志智双扶


2019年,济源市教育局在全面深化“双千双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将建档立卡学生按照辖区划分为若干小组,暑期“送教上门”;在辅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组建书法、阅读、篮球、器乐等近千个兴趣小组,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快乐成长。


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全面实现“零拒绝、全覆盖”,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地处大山脚下的济源市兴华小学,接收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贫困村的孩子。学校6名教师都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校长马娟选择了几名条件特殊的孩子。她常说:“孩子进了咱们学校,就是咱们的孩子,一个不能少。”


济源市第四中学教师到王屋镇和平教学点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不走,不走。”上完课后,马娟正要离开,一个叫艳丽的孩子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一边紧紧抱住马老师不让走。艳丽是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家距离兴华小学十多公里。给孩子送课到家,马娟几年来从未间断。在马娟看来,送教上门,既是送教也是送心,更是送爱。每次送课到家,马娟经常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教具,想方设法把课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时间长了,孩子和马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次马娟离开时,艳丽都依依不舍。像艳丽这样因肢体或智力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济源市目前共有89名。


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让位于深山区的邵原一中焕然一新


为保障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权,济源市教育、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起“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机制,全面实现“零拒绝、全覆盖”。


扶学生、带家庭、助产业,教育扶贫“访千户、结对行”,凸显扶智优势


 1月10日中午12时,在济源高级中学餐厅,热腾腾的土豆炖肉、金黄酥脆的南瓜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学生排队购买自己喜欢的饭菜。


发挥优势真情帮扶,以发展产业的方式助力结对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


“这些萝卜、白菜、土豆、南瓜来自大山深处,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孩子们很喜欢吃。”济源高级中学办公室负责人翟亚非说。


济源高级中学有5000余名师生,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济源市大峪镇林仙村是省定贫困村,农业资源丰富,可提供优质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2018年,双方签订订单式扶贫合作协议,构建了“学校+农户”合作模式,学校买到了放心的蔬菜,村民种的果蔬也不愁没人买,合作共赢让村民收入稳步增加。


将扶志教育融入日常德育工作,济源高级中学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感恩成长、自立自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据济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扶贫工作负责人赵忠红介绍,在济源教育系统,像济源高级中学这样与贫困村结对帮扶的单位还有19个。党员志愿者分包近百家贫困户,通过开展“访千户、结对行”等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他们突出教育特色,深入帮扶户家中,对留守儿童、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为帮扶村建设图书室、宣传栏,充实各类图书近万册;举办汽修、蔬菜制种、电商等各类培训60余期,受益群众5000余人,带动产业增收近300万元。


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扶贫内涵,切实通过开展“扶智”行动,扶学生、带家庭,用知识武装贫困户,为脱贫致富积蓄有生力量,以“活水滋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济源教育扶贫充分发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优势,与1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成立扶贫创业服务队,双方在师资培训、电商扶贫、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组建孵化等方面进行规划,开展多次项目洽谈和项目推荐会;帮助合作社在实物拍摄、视频录像等方面开始运行,带领合作社逐步从国内电商平台操作到新媒体营销转变。


以结对帮扶助力产业脱贫,以文化力量共建美丽乡村,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以精准扶贫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济源教育人提前一年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点击下方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链接

了解我省各地工作情况

↓↓↓


◆ 漯河:精准资助,上门服务到每一个孩子......


◆ 信阳:“斩断穷根”办教育,翻天覆地为孩子


◆ 周口:教育村长能干啥?入村入户奔田野,也就为一件事……


◆ 驻马店:授人以渔,从根儿上扶贫的职业教育为乡村“造血”!


 南阳:构建有“营养”的教育,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 三门峡:三类工作室引领,乡村教育迎来提质“强气场”!


◆ 平顶山:强硬件、壮师资、补营养……脱贫路上的“春风行动”


◆ 郑州:真实帮扶,让山里娃得到最优质的教育


◆ 洛阳: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让农村教育重焕生机


◆ 商丘:送教下乡,为乡村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 开封:三个关键、三位一体,撑起贫困家庭孩子的希望


◆ 新乡:爱心化“春雨”,点亮万家希望


 焦作:授之以渔,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鹤壁:2万人奋斗5年,只为做好这件事


 濮阳:资助与育人并举,扶智与扶志并行!


 安阳:“暖心工程”让学生放心、老师安心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刘栋军 常继玲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