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菌群互作新模式:基因拷贝数影响共生菌群
今天是第1070期日报。
Cell子刊:宿主基因拷贝数影响共生菌群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994名BMI正常参与者中,唾液淀粉酶基因拷贝数(AMY1-CN)越高,唾液中卟啉单胞菌属的丰度越高,该菌属与牙周炎有关;② 低AMY1-CN数目宿主,其肠道菌群降解复杂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较强;③ 高AMY1-CN数目宿主的粪便更容易使无菌小鼠肥胖,粪便中降解抗性淀粉的微生物较多,产生更多的短链脂肪酸;④ 粪便短链脂肪酸可指示唾液淀粉酶活性;⑤ 饮食标准化后,肠道菌群趋于相似,但与AMY1-CN相关的肠道、口腔菌群差异性依然存在。
Human Salivary Amylase Gene Copy Number Impacts Oral and Gut Microbiomes
04-10, doi: 10.1016/j.chom.2019.03.001
【主编评语】宿主的基因多态性影响肠道菌群,产生该影响的不限于等位基因。《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研究,发现人的唾液淀粉酶基因拷贝数变异也会影响口腔、肠道共生菌群结构和功能。该成果对进一步阐释菌群-宿主互作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傅静远等:肠道菌群与血液代谢物和心血管风险的关联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211]
① 在健康队列(978人)和肥胖队列(297人)中,鉴定出210个和35个血液代谢特征的肠道菌群关联,可解释最多11.1%和16.4%的血浆代谢物的变化,肥胖特异性的菌群关联主要体现在脂蛋白亚类脂质组成上;② 肥胖患者中,细菌L-甲硫氨酸生物合成和一种瘤胃球菌,分别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脏脂肪含量相关;③ 健康队列中48个菌群功能通路与心血管风险相关,很大程度上独立于饮食和炎症;④ 与炎症和心血管风险相关的是血浆(而非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
Gut Microbial Associations to Plasma Metabolites Linked to Cardiovascular Phenotypes and Risk: A Cross-Sectional Study
04-11, doi: 10.1161/CIRCRESAHA.118.314642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组成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Circulation Research》最新发表了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团队主导的研究,收集了荷兰的健康和肥胖人群两个队列近1300人的样本和数据,开展了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大规模关联性研究,综合分析了肠道菌群成员和功能通路与人体血液代谢组、心血管代谢表型和CVD风险的关系,评估了CVD风险中的饮食-微生物-代谢-免疫相互作用,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关于TMAO和SCFA的),相关发现为开发防治CVD的肠道菌群靶向治疗带来新启示。(@李丹宜)
中美高校华人:胆固醇合成途径或为肝癌治疗新靶标
Gut[IF:17.016]
① 肝细胞癌(HCC)小鼠模型中,野生小鼠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敲除小鼠的基因表达谱和脂质谱存在差异;② Fasn缺失使脂质从头合成过程延迟,推迟但不能完全阻止癌基因驱动的肝癌发生;③ Fasn敲除鼠的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上调,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胆固醇酯增加;④ Fasn缺失鼠通过上调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驱动胆固醇生物合成、协助肝癌发生,相同机制可发生于人类;⑤ 脂质从头合成和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有望成为治疗HCC的新靶标。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supports the growth of hepatocarcinoma lesions depleted of fatty acid synthase in mice and humans
04-06, doi: 10.1136/gutjnl-2018-317581
【主编评语】脂质与胆固醇合成与肝癌发生存在相关性。《Gut》近期发表来自北大、加州大学和清华大学学者的合作研究,发现肝癌发生过程中存在异常的脂肪生成和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指示这两条途径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靶标。(@小肠君)
四川省人民医院:实时自动检测系统提高结肠镜检出率
Gut[IF:17.016]
① 一项前瞻性随机非盲对照研究中,纳入1058名患者,536名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522名接受计算机辅助实时自动检测系统的结肠镜检查;② 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显著增加了腺瘤检出率(ADR)以及每位患者的平均腺瘤检出数;③ 出现这种检出率提高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小腺瘤、增生性息肉诊断中,而大腺瘤的检出率没有显著提高;④ 利用AI自动检测息肉和腺瘤的研究有了初步进展,有望增加未来结肠镜诊断的稳定性,但研究受到各方面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Real-time automatic detection system increases colonoscopic polyp and adenoma detection rates: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02-27, doi: 10.1136/gutjnl-2018-317500
【主编评语】《Gut》近期发表四川省人民医院刘晓岗团队的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阐释了计算机实时自动检测系统对于结肠镜检的辅助作用,发现计算机人工智能系配合结肠镜检可以提高腺瘤、息肉的检出率。该结果对于提高结肠病变的检出率、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川北医学院:细菌群体感应与宿主机体的信号互作(综述)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IF:6.721]
① 肠道菌群群体感应系统可能在宿主-菌群共生中发挥重要作用;② 细菌自诱导因子(AI)可刺激多种宿主细胞因子的表达,诱导宿主细胞增殖或损伤,促使宿主产生炎症反应;③ AI通过调节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影响宿主肠道免疫;④ 肠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可降解AI或分泌AI类似物来干扰上述细菌-宿主互作;⑤ 在菌群和人类肠道的相互作用中,某些细菌AI与肠道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在结构相似、作用通路相同。
Inter-kingdom signaling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their host
03-25, doi: 10.1007/s00018-019-03076-7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的群体感应系统不仅影响细菌间互作,还可影响宿主功能。《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近期发表川北医学院团队的小综述,系统性阐释了群体感应自诱导分子对于宿主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也阐释了宿主对于自诱导分子的作用机制,对于在分子水平研究菌群-宿主互作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Science:菌群干预能否用于改善癌症免疫药物疗效?
Science[IF:41.058]
① 初步研究表明,癌症免疫药物PD-1阻断剂的疗效与患者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统称菌群)之间存在联系;② 在以色列,PD-1阻断剂治疗无效的三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成功患者的粪菌移植后,有一名患者的肿瘤最终缩小,免疫系统对癌组织的识别能力增强;③ 美国的研究也显示菌群移植有助于PD-1阻断剂疗效;④ 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药片可能会恶化PD-1阻滞剂的治疗效果;⑤ 菌群干预是否能用于癌症免疫治疗,还需进一步探索。
Fecal transplants could help patients on cancer immunotherapy drugs
04-05, doi: 10.1126/science.aax5960
【主编评语】菌群干预用于癌症治疗正日益受到关注。《Science》近期以新闻形式报道了发布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的两项临床尝试性研究,两个研究团体均发现菌群移植有可能改善癌症免疫药物PD-1阻断剂的疗效。但也同时指出,目前研究领域的临床数据有限,结果具有不一致性,将菌群干预作为癌症治疗的药物辅助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小肠君)
张发明团队:粪菌移植升阶策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随访
Drug Safety[IF:3.585]
① 分析粪菌移植升阶策略(step-up 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数据,纳入109例患者,共行247次FMT,随访1-5年;② 总FMT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17.4%,包括1例可能相关的严重AE, 89.5% 的AE为不用治疗的一过性表现;③ 智能粪菌分离机器组的AE发生率低于手工制备组(14.4%vs.38.7%),经结肠内镜肠道植管途径移植组的AE发生率低于经中消化道移植组(6.0%vs.23.3%);④ FMT方法学影响风险结局,Step-up FMT可提高FMT疗效。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04-10, doi: 10.1007/s40264-019-00809-2
【主编评语】张发明教授团队近期发表了基于中国菌群移植平台的真实世界研究,这是目前粪菌移植(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最大样本量的长期评价系统。该研究报道了涉及UC的智能粪菌分离系统、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结肠TET)、FMT升阶治疗策略和中国菌群移植平台的长期安全性研究, 作者将FMT治疗后1个月作为划分短期和长期不良事件的时间分界点。研究者和患者均有望从该项研究中受益。(@小肠君)
菌群移植改善自闭症症状具有长效型
Scientific Reports[IF:4.122]
① 8名自闭症患者在接受菌群移植治疗(MTT)的两年后,其肠道症状得到改善,而且自闭症症状的改善程度更强;② 患者接受菌群移植后的肠道菌群重要变化持续到了治疗后两年,包括菌群多样性的显著增加,以及双歧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的增加;③ MTT对于治疗有肠道症状的自闭症儿童具有长期安全性和高效性;④ 该发现为将来进行MTT与安慰剂治疗的双盲、对照型人群研究奠定了基础。
Long-term benefit of Microbiota Transfer Therapy on autism symptoms and gut microbiota
04-09, doi: 10.1038/s41598-019-42183-0
【主编评语】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Scientific Reports》近期发表研究,在有肠道症状的自闭症儿童接受粪菌移植两年后,评估了粪菌移植功效,发现这种干预方法具有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肠君,李丹宜,祁玉丽,迟卉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10 | JAMA聚焦: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消化道癌症吗?
0404 | Nature聚焦:被忽视的肠道免疫稳态调节通路
0403 | 以毒攻毒?抵御肠道病毒感染,病毒组干预或有助益
0402 | 《自然·医学》背靠背:菌群特征检测大肠癌不是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