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传播菌群研究成果,势在必行!|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122期日报。
Nature子刊:宣传生态研究成果,门道很多!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目前菌群相关新闻报道存在的缺陷包括缺乏及时性、专业性,研究者夸大其词,评论文章解读不到位等;② 许多临床试验的结果在报道中失实,而临床前期研究、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却被夸大;③ 报道菌群相关研究时,需要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鼓励领域专家进行及时监督,并明确区分动物研究成果与临床进展;④ 有必要成立专业机构对菌群研究和新闻报道进行督导;⑤ 研究生和博士后群体有望成为追踪菌群领域最新研究的主力军。
Responsible stewardship for communicating microbiome research to the press and public
05-27, doi: 10.1038/s41591-019-0470-y
【主编评语】将菌群领域的研究成果准确传达给大众,需要学术期刊编辑、领域专家、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共同参与。《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评论文章,总结了目前在宣传微生态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的弊端,强调正确宣传科研成果需要领域专家、监管机构以及青年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小肠君)
Nature子刊:菌群干预手段层出,如何监管?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菌群干预疗法可申请成为膳食补充剂或医疗疗法,但申请难度差异显著,分别由FDA的不同部门监管;② 菌群干预有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对菌群供体的病原筛查难度高,实验室纯化得到的菌株又难保其治疗效果;③ 菌群干预的疗效可能在数年后才显现,菌群供体存在的疾病风险可能转嫁给受体,但都缺乏预测机制;④ 临床试验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当把控菌群干预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⑤ 实施菌群干预措施需要谨慎,需将相应风险明确告知患者和公众。
Regulating microbiome manipulation
05-27, doi: 10.1038/s41591-019-0451-1
【主编评语】在调节菌群改善健康的临床实验大量开展前,需要优先考虑监管的必要性。《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评论文章,总结了目前美国对于益生菌、菌群移植等菌群干预手段的监管方法,列举了菌群干预手段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研究、运用菌群干预进行监管的建议,对于干预疗法研究者、产品研发团体、临床试验机构、监管部门均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Cell子刊:噬菌体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的影响不容小觑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给限菌小鼠定植组成明确的人肠道共生细菌群落,之后引入靶向其中特定细菌的裂解性噬菌体;② 噬菌体直接减少了其靶细菌的数量,并可与靶细菌长期共存,使抗噬菌体的靶细菌富集;③ 噬菌体对靶细菌的影响,通过细菌间互作,可波及到菌群中的其它非靶细菌成员,从而对菌群造成广泛影响;④ 噬菌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可直接改变肠道代谢组谱,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物等可影响宿主生理的代谢产物。
Dynamic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ome by Bacteriophages in a Mouse Model
06-04, doi: 10.1016/j.chom.2019.05.001
【主编评语】噬菌体如何在体内影响菌群?《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使用限菌小鼠模型,揭示出噬菌体对其靶细菌的直接影响,可对菌群造成级联效应,波及其它菌群成员,导致肠道代谢组改变,从而可对宿主产生影响,这些发现对于研究靶向肠道菌群的噬菌体疗法,很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Cell子刊:分泌型非结构蛋白有望用于开发诺如病毒疫苗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非结构蛋白NS1是由感染鼠类的诺如病毒MNoV分泌的非常规蛋白,形成过程涉及由Casp3酶介导的NS1/2蛋白切割,分泌后形成可溶性单体蛋白;② 人类诺如病毒中也存在NS1蛋白;③ MNoV在感染过程中,会对肠道中的干扰素IFN-γ免疫应答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④ 在肠道上皮成簇细胞中,IFN-γ介导了对MNoV的免疫效应,而NS1的IFN-l的干扰效应对于MNoV成功感染至关重要;⑤ 接种NS1可帮助小鼠获得抗MNoV感染能力,但NS1并不结合宿主的抗衣壳蛋白抗体。
A Secreted Viral Nonstructural Protein Determines Intestinal Norovirus Pathogenesis
05-21, doi: 10.1016/j.chom.2019.04.005
【主编评语】诺如病毒感染肠道上皮簇状细胞,导致小鼠产生症状。《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研究,发现鼠类诺如病毒分泌的NS1蛋白可抑制肠上皮成簇细胞中IFN-γ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病毒感染,而且NS1蛋白在小鼠中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该结果对于了解诺如病毒感染机制,以及开发相应疫苗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逆转录因子驱动噬菌体多样性
Microbiome[IF:9.133]
① 从噬菌体中新发现的92个产生多样性的逆转录因子(DGR)基因盒,噬菌体宿主主要分布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② 其中5个噬菌体含有高突变蛋白,与博尔德氏杆菌噬菌体BPP-1尾部蛋白相似,其他DGR的功能未知;③ 以Bacteroides dorei为宿主的噬菌体Hankyphage,可在13种不同拟杆菌中实现溶原化,34%的菌群宏基因组和21%的人类病毒组数据中均包含该噬菌体;④ 由温和噬菌体导致的高突变,可能是介导噬菌体-细菌互作的普遍机制。
A diversity-generating retroelement encoded by a globally ubiquitous Bacteroides phage
2018-10-23, doi: 10.1186/s40168-018-0573-6
【主编评语】产生多样性的逆转录因子(DGR)是一种基因盒,可选择性突变噬菌体基因组,产生高突变蛋白。《Microbiome》近期发表研究,报道了新发现的92个DGR,发现其中一种含有DGR的拟杆菌噬菌体广泛分布于共生菌群中,指出DGR的基因突变功能很可能介导了菌群中噬菌体-细菌互作,对于研究病毒组、病毒-细菌互作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培养+质谱,监测环境中人类病毒的新方法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IF:5.869]
① 新开发的病毒监测方法ICC-MS结合了细胞培养-质谱分析,可通过鉴别细胞中的病毒复制蛋白来识别病毒;② 测试阶段ICC-MS可有效检测培养液、污水中的鼠肝炎病毒;③ 使用Vero、BGMK和BSC-1作为细胞系时,ICC-MS可以检测到污水样品中的人类呼肠孤病毒;④ 在一级进水、二级出水、和紫外消毒出水样品中,可检测到呼肠孤病毒1型、2型和3型特异性蛋白;⑤ ICC-MS方法不需要设计病毒特异性引物,有望作为监测环境样品中人类病毒的新方法。
Integrated Cell Culture-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Infectious Human Virus Monitoring
05-06, doi: 10.1021/acs.estlett.9b00226
【主编评语】监测环境中的病毒对于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近期发表研究,介绍了一种监测环境病毒的新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和质谱分析特异性蛋白,可以不依赖特异性引物来来检测污水中的人源病毒。该方法对于病毒监测和感染预防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鼻咽和口腔的菌群差异丧失或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F:15.239]
① 母乳喂养提供抗体、免疫细胞和微生物所需寡糖,并有助于防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RTI);② 阴道分娩出生的婴儿可更快获得棒状杆菌等菌属,减少呼吸道病原菌定殖;③ 婴儿鼻咽部微生态平衡是预防RTI的关键,感染前鼻咽菌群中奈瑟氏球菌等口腔菌种丰度上升增加了RTI易感性;④ 鼻咽部和口腔的菌群差异性丢失在进入幼托后进一步加重,使儿童更易发生RTI;⑤ 鼻咽和口腔间的菌群差异丧失可能是任何年龄患者RTI易感的共同原因。
Loss of Microbial Topography Precedes Infection in Infants
04-12, doi: 10.1164/rccm.201903-0687ED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简单阐述了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母体和菌群因素,并围绕Man等人的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65415317)展开讨论,提出鼻咽和口腔间的菌群差异或影响呼吸道感染易感性。(@李丹宜)
阿尔茨海默症中肠道菌群或起因果性和性别特异性作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0.79]
① β-淀粉样蛋白(Aβ)模型小鼠出生后短期用抗生素灌胃(ABX),雌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相似;② 长期ABX使小鼠的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发生性别特异性改变,雄性小鼠脑内Aβ沉积减少;③ 伴随雄性小鼠大脑内的小胶质细胞转录组改变,由神经退行性表型恢复为稳态功能表型;④ 移植无ABX的小鼠粪菌可减少ABX引起的雄性小鼠盲肠扩大,恢复菌群结构、Aβ病理沉积和小胶质细胞形态;⑤ 肠道菌群在调节Aβ淀粉样变性和小胶质细胞生理中发挥因果性作用。
Sex-specific effects of microbiome perturbations on cerebral Aβ amyloidosis and microglia phenotypes
05-16, doi: 10.1084/jem.20182386
【主编评语】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特点是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在Aβ小鼠疾病模型中通过抗生素处理和粪菌移植试验证明,肠道菌群对Aβ病理和小胶质细胞表型有因果性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为肠道菌群参与阿尔茨海默症病理添加了新证据。(@李丹宜)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肠君,Echo-gdm,李丹宜,方芳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31 | Cell:菌群代谢影响自闭症,高分研究又添新证据
0530 | 贺二期成果发布!人类微生物组计划15篇强文大放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