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治疗食物过敏,口服免疫疗法安全性如何?|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129期日报。

Lancet:口服免疫疗法增加花生过敏者的过敏反应风险

Lancet[IF:53.254]

① 纳入12项RCT研究(1041名受试者),对口服免疫治疗对花生过敏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荟萃分析;② 相比于接受非口服免疫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安慰剂)的受试者,口服免疫治疗显著增加了受试者的过敏性反应风险、频率及肾上腺素的使用,③ 并增加了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血管性水肿、呼吸道反应等)的风险;④ 口服免疫治疗可引起对花生的脱敏作用,但并未显著改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

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 (PA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04-25, doi: 10.1016/S0140-6736(19)30420-9

【主编评语】口服免疫疗法是一种让食物过敏人群口服小剂量的过敏食物的治疗方法。来自Lancet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对12项RCT进行总结后发现,口服免疫治疗(Oral immunotherapy)虽然能够引起花生过敏者的脱敏作用,但可能增加患者的过敏性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沈志勋)

NIBS邵峰院士:对胞内LPS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综述)

Nature Immunology[IF:21.809]

① 进入细胞质的LPS可被caspase识别(小鼠中的caspase-11,人体中的caspase-4及caspase-5);② 胞内LPS激活caspase-11或caspase-4及caspase-5,活化后的caspase-11或caspase-4可切割GSDMD(一种穿孔蛋白),释放其N端结构域(NTD);③ GSDMD的NTD可转移至细胞膜处,在细胞膜上形成直径18nm左右的小孔,从而引起细胞焦亡(pyroptosis);④ 细胞焦亡可发生在多种细胞中,单核细胞中,GSDMD穿孔后可活化NLRP3炎症小体,促进IL-1β及IL-18成熟。

Innate immunity to intracellular LPS
04-08, doi: 10.1038/s41590-019-0368-3

【主编评语】NIBS邵峰院士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小鼠及人体内,胞内的LPS引起先天性免疫反应及细胞焦亡的过程及调控机制。(@沈志勋)

Nature子刊: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B细胞可直接从M细胞中摄取抗原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活化后的抗原特异性CCR6+CCR1+GL7− B细胞与上皮下圆顶区(SED)的M细胞直接接触;② 抗原特异性SED B细胞可迁移至派尔集合淋巴结的生发中心(GC)中;③ 将抗原注射至含有派尔集合淋巴结的结扎肠袢(ligated intestinal loop)中后,40%的抗原特异性SED B细胞可在2小时内结合抗原,而非抗原特异性细胞则不结合抗原;④ M细胞缺陷小鼠中,未观察到抗原特异性B细胞与抗原的结合,但缺失经典树突细胞的小鼠中抗原与B细胞的结合未受影响。

Activated Peyer's patch B cells sample antigen directly from M cells in the subepithelial dome
06-03, doi: 10.1038/s41467-019-10144-w

【主编评语】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生发中心反应需要持续的抗原接触。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可从肠道M细胞中直接摄取抗原,而不需要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沈志勋)

鼻共生表皮葡萄球菌增强抗病毒免疫

Microbiome[IF:9.133]

① 利用正常人鼻上皮(NHNE)细胞及人鼻甲骨粘膜,在体外研究粘膜共生表皮葡萄球菌对IFN-λ依赖性抗甲型流感病毒(IAV)先天性免疫的影响;② 暴露于鼻粘膜表皮葡萄球菌的NHNE细胞在无病毒感染时,IFN-λ表达增加;③ IAV感染后,表皮葡萄球菌暴露抑制了病毒负荷的增加,并增强了IFN激活基因的转录,诱导IAV感染细胞产生IFN-λ;④ 小鼠感染模型中,表皮葡萄球菌通过刺激IFN-λ依赖性先天性免疫,抑制IAV在鼻粘膜的复制及向肺部的传播。

Nasal commensal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enhances interferon-λ-dependent immunity against influenza virus
05-30, doi: 10.1186/s40168-019-0691-9

【主编评语】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鼻粘膜中共生的表皮葡萄球菌可在体外及体内促进IFN-λ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及小鼠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先天性免疫应答。(@沈志勋)

中国药科大学卢娜:类黄酮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缓解小鼠结肠炎

Mucosal Immunology[IF:7.36]

① VI-16(一种合成的类黄酮化合物),可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IL-1β的产生,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② VI-16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依赖于NLRP3的表达,在体外,VI-16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③ VI-16可在不影响自噬的情况下,降低线粒体中产生的活性氧;④ 机制上,VI-16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Txnip与Trx-1的解离及其与NLRP3的结合,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及活化。

Flavonoid VI-16 protects against DSS-induced colitis by inhibiting Txnip-dependent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n macrophages via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05-31, doi: 10.1038/s41385-019-0177-x

【主编评语】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卢娜团队在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合成的类黄酮化合物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与活化,从而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以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该结果提示,有着抗炎症作用的类黄酮或可用于治疗IBD。(@沈志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肠道菌群对先天性免疫应答的调控(综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5.511]

① 肠道菌群在肠道上皮粘膜表面针对病原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② 肠道菌群可通过MyD88依赖性途径激活潘氏细胞的TLR,促进后者表达α-防御素及C型凝集素等抗菌肽;③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3-乙醛,以活化先天性免疫细胞上的芳香烃受体,促进包括巨噬细胞、天然淋巴细胞、γδ T细胞、NKT细胞等的IL-22表达;④ 肠道菌群还可调控IL-17、IL-10等细胞因子的产生。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th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Pathogens
03-29, doi: 10.3389/fimmu.2019.00607

【主编评语】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陈德坤及马文涛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如何调控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沈志勋)

肝硬化大鼠的肠系膜淋巴结菌群变化

mSystems[IF:5.75]

①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发生肝硬化,检测诱导后第6、8、10周的粪便、回盲肠、肠系膜淋巴结、血液及腹水菌群;② β-变形菌纲中的萨特氏菌属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出现相关;③ 大鼠肝硬化失代偿期,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菌群负荷增加,且与致病共生菌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④ 肠系膜淋巴结中的埃希氏杆菌属与Candidatus Arthromitus菌属(一类分节丝状菌)与系统性促炎因子的升高相关;⑤ 肠道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及淋巴系统易位至腹水中。

Sequential Changes in the Mesenteric Lymph Node Microbiome and Immune Response during Cirrhosis Induction in Rats
02-19, doi: 10.1128/mSystems.00278-18

【主编评语】来自mSystem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肝硬化大鼠模型中,检测到肠系膜淋巴结菌群的变化,并发现菌群组成的变化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相关,提示肠-肝-免疫轴在肝硬化发病及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沈志勋)

雄性小鼠的高脂饮食跨代影响后代的肝脏免疫代谢

FASEB Journal[IF:5.595]

① 雄性小鼠的高脂饮食显著影响了雌性孙代后代的肝脏转录组;② 雄性小鼠的高脂饮食通过影响肝脏中的NF-κB通路,以改变TNF-α信号通路活性,且不受孙代后代的饮食影响;③ 降低了NF-κB及TNF-α的含量及活性,从而抑制了孙代后代的基础炎症反应;④ 同时,雄性小鼠的高脂饮食改变了孙代后代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降低了其G0/G1期开关基因的表达,并减少了其肝脏甘油三酯含量。

Paternal high-fat diet transgenerationally impacts hepatic immunometabolism
04-29, doi: 10.1096/fj.201801879RR

【主编评语】FASEB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雄性小鼠的高脂饮食可跨代影响雌性孙代后代的肝脏免疫应答及脂代谢。(@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11 | 改善代谢健康,从规律吃饭和作息做起

0610 | 胃肠道肿瘤:机器学习有望助力免疫疗法

0609 | 食物过敏:会是皮肤细菌在捣鬼吗?

0608 | 肠道菌如何利用复杂碳源,多酶体系应对多糖分解

0607 | 优化粪菌移植,要注意哪些问题?

0606 | 宏基因组技术检测病原体,有哪些进展和挑战?

0605 | 正确传播菌群研究成果,势在必行

0604 | Nature:肠道菌群如何深度参与药物代谢?

0603 | BMJ双发,再度“炮轰”超加工食品

0602 | 益生菌:高分临床研究再添新进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