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爆发:Science聚焦助抗癌菌群产物+Cell子刊7篇综述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551期日报。
Science:锁定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菌群代谢物
Science[IF:41.845]
① 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的大肠癌小鼠肿瘤分离菌中,鉴定出假长双歧杆菌、约氏乳杆菌和某欧氏菌属细菌等3种细菌能有效增强ICB疗效;② ICB削弱了肠屏障功能,使假长双歧杆菌产生的关键代谢物肌苷进入血液,促进了抗肿瘤T细胞免疫;③ 肌苷作用于T细胞表达的腺苷2A受体,在常规树突状细胞的共刺激下,可促进Th1细胞的分化和活化,从而增强ICB的治疗效果;④ 在肠癌、膀胱癌和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补充肌苷可增强ICB疗效。
Microbiome-derived inosine modulates response to checkpoint inhibitor immunotherapy
08-14, doi: 10.1126/science.abc3421
【主编评语】对部分癌症而言,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肠道细菌已被证实与ICB疗效增强有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从小鼠中分离出了3种细菌,可在多种癌症模型小鼠中,增强ICB的治疗效果。其中,假长双歧杆菌的代谢产物肌苷,在共刺激信号的存在下,可促进抗肿瘤T细胞的活化。总之,该研究鉴定出一个能增强ICB的微生物代谢物-免疫途径,对于研发基于微生物的辅助疗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不过在这项研究中,细菌+ICB干预并不是对所有肿瘤模型都有效,需注意其局限性。(@mildbreeze)
Cell子刊:口腔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分布(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口腔中牙齿、牙龈、上皮细胞、唾液及舌头等部位均有细菌定殖;② 口腔微生物群动态平衡取决于多种因素:唾液流动及黏附、生物膜的脱落和再生,以及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③ 不同个体口腔微生物群总体组成和共同类群的比例不同,并且在特定的成员组成上也存在差异;④ 口腔微生物群中微米级组合呈多样性,如某些微生物类群易于形成克隆集群,链球菌常在舌头周围形成一层薄层等;⑤ 微米级梯度的短期和长期相互作用影响口腔微生物生境。
Oral Microbiome Geography: Micron-Scale Habitat and Niche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7.009
【主编评语】人类口腔是微生物生态学的天然实验室。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综述中,介绍了口腔内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口腔中微生物群动态平衡取决于多种相反的因素, 如唾液的流动和粘附,唾液的流动对附着于口腔基质有选择性的要求,细菌既可以保留在口腔内,也可以定位到一个有利的代谢环境;如生物膜的脱落和再生,不同口腔部位的独特群落的发展是通过微生物与不同口腔基质的不同结合、残留的微生物生物膜的再生实现的;如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宿主和微生物群落通过结合相互作用、免疫监测和营养物质和溶质的梯度相互影响。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口腔微生物是如何受微米级尺度的短期和长期相互作用影响的,微尺度结构阐明了个别微生物类群的作用,并有利于深入了解其群落生态学和潜在致病性。推荐阅读!(@nana)
Cell子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疫苗免疫(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微生物群通过代谢产物、细菌-细胞粘附等局部作用,或细菌产物转移、“多米诺效应”、菌群代谢物的传播等系统性作用,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② 疫苗的效果在相同地区的不同个体,以及不同地区都存在差异,受多种因素调控,如机体遗传、微生物群等;③ 微生物群能调控粘膜或系统感染的免疫响应;④ 人类中疫苗的响应者和非响应者的菌群组成不同;⑤ 益生菌和抗生素可影响机体的疫苗免疫,其中抗生素能导致菌群失调,扰乱重要代谢物的稳态。
The Impact of the Microbiome on Immunity to Vaccination in Humans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6.014
【主编评语】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但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在个体间和不同地区的群体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存在的机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期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的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生物群对疫苗免疫的影响。(@爱的抉择)
Cell子刊:肠道菌群与老年健康(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衰老相关的肠道生理状态改变(如黏液层变薄、免疫状态以及炎症水平变化等)、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健康状况和用药等因素,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② 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点之一,可促进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菌群失调;③ 极长寿老人有更高的菌群多样性,其菌群组成特征也不同于老年衰弱者,衰老伴随着产短链脂肪酸菌的减少;④ 健康饮食、益生元和益生菌,以及有益的微生物代谢物,或是能改善老年健康的干预方法。
The Gut Microbiota and Unhealthy Aging: Disentangling Cause from Consequence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7.013
【主编评语】“很多人都想长生不老,但却并没有人希望老去。”衰老似乎是人们比较恐惧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衰老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最近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衰老与肠道菌群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最新综述,介绍了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和免疫变化如何促成菌群失调,及其对老年健康的潜在影响,总结了长寿老人与老年衰弱者的菌群差异,并展望了或能改善老年健康的菌群干预方法。(@mildbreeze)
Cell子刊:人类皮肤菌群——风险与回报并存(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痤疮丙酸杆菌通过维持皮肤酸性pH抑制病原菌定植,但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痤疮;② 某些无凝固酶的葡萄球菌产生与宿主免疫协同作用的抗菌肽、干扰群体感应或破坏生物膜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③ 共生棒杆菌属细菌通过直接杀伤、干扰群体感应及释放游离脂肪酸抑制病原菌;④ 表皮葡萄球菌促进宿主免疫、产蛋白酶等发挥作用;⑤ 马拉色菌属与皮肤病有明显联系;⑥ 以菌群为导向的生物疗法或可治疗皮肤病。
The Skin Microbiota: Balancing Risk and Reward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6.017
【主编评语】皮肤菌群是一个由大量微生物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宿主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皮肤菌群维持宿主屏障功能的重要基础,可促进宿主防御和免疫反应,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定殖和感染,并促进组织修复和屏障功能。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对这个生态系统内的相互作用、菌群稳态的益处以及菌群失衡导致的疾病风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疾病相关的菌株特异性相互作用有可能为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的靶点,但同时需要考虑人为干预微生态系统所带来的风险。(@EADGBE)
Cell子刊: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肠道菌群对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产生影响,参与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ND)的风险;② 肠道菌群调节外周免疫稳态和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影响ND的病理表型;③ 肠道菌群可通过定殖抵抗和抵御病原体,影响宿主的感染和炎症的风险(某些ND的危险因素);④ 肠道菌群调节代谢产物,影响淀粉样蛋白聚集和从外周向大脑的传播,或调节大脑神经免疫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影响部分ND的表型;⑤ 揭示微生物-肠-脑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ND的诊疗提供方法。
The Microbiome as a Modifier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Risk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6.008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参与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ND)的易感性和进展。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最新综述中,来自UCLA的P Fang等人讨论了菌群在衰老和ND中的作用,重点总结了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亨廷顿氏病等相关的菌群变化,以及背后潜在的免疫、神经和代谢调节机制,并探讨了菌群靶向干预的现状和研发方向。(@mildbreeze)
Cell子刊:生命早期菌群与呼吸道感染(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新生儿菌群主要来自于母亲阴道、皮肤等,其中上、下呼吸道菌群分别显著受出生方式和妊娠年龄影响;② 共生Moraxella属的过早定植及致病菌(病毒、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入侵均会增加呼吸道感染(RTI)风险;③ 早期菌群通过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或调节宿主免疫抵御RTI;④ 环境刺激如烟雾暴露或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菌性RTI患者菌群失衡及炎症增加;⑤ RTI破坏菌群的生境特异性;⑥ RTI及其治疗导致菌群改变增加复发风险;⑦ 肠道菌群对RTI有显著影响。
Early Life Microbiota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7.004
【主编评语】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是导致全世界儿童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感染范围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到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下呼吸道感染(LRTI)或肺炎。通常认为RTI是由病毒或致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引起,但一些无症状感染现象表明这种观点似乎不够准确。研究表明,呼吸道和肠道菌群与RTI的发病机制有着明显的联系。宿主和环境因素可以在生命早期驱动呼吸道菌群的成熟,这反过来又与对RTI的连续易感性有关。此外,在RTI(包括病毒性细支气管炎)期间,局部微生物似乎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尽管这些因果关系尚未完全证实。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的一篇综述探讨了支持这些联系的流行病学证据以及内在机制。对生命早期呼吸道感染的长期后果和菌群在RTI发病各阶段的综合作用的理解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以促进呼吸道健康。(@EADGBE)
Cell子刊:肠道菌群与脂肪肝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综述)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肠道菌群自门静脉抵达肝脏并激活模式识别受体,间接或直接诱导肝细胞损伤;② 肠源性胆汁酸信号,脂多糖递送和GLP-1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巨噬细胞募集和脂肪细胞功能障碍影响NAFLD进展;③ 靶向肠道菌群治疗脂肪肝包括以菌作药(FMT、益生菌、工程菌等)、对菌给药(噬菌体或抗生素等靶向消除特定病原体)和仿菌制药(补充菌群代谢物即后生元);④ 研究脂肪肝中的肠道菌群有助于分析疾病亚型、提高诊断和预后准确性以及个性化治疗。
Microbiota and Fatty Liver Disease—the Known, the Unknown, and the Future
08-12, doi: 10.1016/j.chom.2020.07.007
【主编评语】酒精相关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作为全球健康负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肠道菌群与其代谢物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失调影响着脂肪肝的进展。最近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的综述中系统的回顾了肠道菌群在ALD和NAFLD中的作用,详细讨论了脂肪肝中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有关的发病机制,肠道菌群作为诊断工具的潜力和靶向肠道菌群治疗脂肪肝的多种手段,对当前脂肪肝中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迟卉)
发酵食品、乳酸菌与人体健康(综述)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IF:13.92]
① 乳酸菌(LAB)广泛存在于食物、环境和动物肠道中,牛奶、肉类、鱼类、蔬菜、谷物和豆类等的发酵食品(FF)是活性LAB的主要来源;② 相比未发酵食物,FF富含LBA和微生物代谢物,增加营养并具有益生功能、抗炎、免疫调节等健康益处;③ 发酵乳或有助于改善糖尿病,降低代谢综合征、结直肠癌、肥胖等疾病风险;④ 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揭示了部分LBA因其益生特性可在人类肠道中定殖;⑤ 需进一步研究FF对肠道菌群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The food-gut axis: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ir link to food, the gut microbiome and human health
06-18, doi: 10.1093/femsre/fuaa015
【主编评语】乳酸菌存在于食物、环境以及动物和人体肠道中,是一类能产生乳酸的细菌,常见的主要包括乳杆菌属、乳酸乳球菌、嗜热链球菌等。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的长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乳酸菌的多样性、在食品和肠道中的存在情况、对人体健康的潜在作用,讨论了基于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数据来挖掘乳酸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特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nana,爱的抉择,EADGBE,Echo Quasimodo,迟卉,this little pigg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13 | “看不见”的战役:人体vs菌群对微量营养素的合作与竞争
0812 | 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好?可能是一种菌群代谢物在捣乱
0811 | SERES一夜翻身股价暴涨,另一药物临床也获突破
0810 | 吃什么有利于抗肿瘤?合生制剂/嘉宝果/生酮都有新研究
0807 | 嗜酒得肝病怎么办?粪菌移植或可降低对酒精的渴望
0806 | 李海博士Nature重大突破:菌群如何塑造抗体库(附专访)
0805 | 中国突破:γ-亚麻酸高,易发糖尿病,肠道菌群或是中介
0804 | 更多重要发现:心理压力促血管疾病/抑郁,菌群难辞其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