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文聚焦:变瘦有何学问?为啥胖不得?|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8-21

今天是第2495期日报。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双向互动如何影响体重管理(一图读懂)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47.564]

① 宿主饮食习惯是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膳食中脂肪、蛋白质、纤维等因素塑造肠道菌群;② 反过来,肠道菌群对肠道环境和肠外组织发挥保护、结构和代谢作用,调节宿主能量代谢、食欲、激素和免疫系统,影响宿主的体重;③ 减肥反应的个体间差异可能部分取决于肠菌组成,通过饮食干预、药物、减肥手术、粪菌移植等方式改善菌群组成或有助于体重管理;④ 证明特定微生物对体重的影响尚存挑战,如何在个体化基础上调节肠菌以管理体重仍需研究。

The gut microbiota in obesity and weight management: microbes as friends or foe?
01-17, doi: 10.1038/s41574-022-00794-0

【主编评语】肥胖是由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长期差异引起的。然而,很多人无法通过增加运动和减少能量摄入实现体重控制。研究表明,肥胖个体的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并影响宿主的代谢健康和体重管理。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综述文章,回顾了肠道菌群与肥胖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宿主与肠道菌群间的双向互动如何影响宿主代谢,并给出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改善个体体重管理的潜在策略。(@芥末)

Lancet:成人肥胖的现代医学疗法 (综述)

Lancet[IF:202.731]

① 目前减肥药物有奥利司他、芬特明等,主要通过控制食欲、相关酶等发挥减肥作用,但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② 在减肥药物方面,未来多发展分子疗法,比如多肽等,也有利用瘦素等分子靶向基因型肥胖;③ 这些减肥医药手段在2/3的临床患者中都报道有10%以上的减肥效果,但长期的疗效和对心血管影响仍需关注;④ 水凝胶与内镜减肥手术以及胃旁路等外科手术报道有25%以上的快速、可维持减肥效果;⑤ 未来的减肥手段需要个性化设置。

Contemporary medical, device, and surgical therapies for obesity in adults
02-09, doi: 10.1016/S0140-6736(22)02403-5

【主编评语】肥胖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健康。研究表明,减重10%可以明显缓解肥胖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Lancet近期发表的综述对成年人肥胖的当代医学疗法进行了总结。(@Bingbing)

Gut:治疗肥胖,从“肠”计议(观点)

Gut[IF:31.793]

① 肥胖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对胃肠或肝病患者提早治疗肥胖,能够降低肥胖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② 通过胃肠道结构、肠降血糖素和代谢功能途径可治疗肥胖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肝病;③ 管理肥胖可通过手术、营养、生活方式干预等多元化途径;④ 肥胖显著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和并发症,且影响同一病人不止一种胃肠或肝脏疾病;⑤ 对肝移植患者进行减肥手术可改善肥胖并发症;⑥ 肥胖受肠道菌群影响,粪菌移植可以改善葡萄糖耐受。

Ten reasons gastroenterologists and hepatologists should be treating obesity
03-21, doi: 10.1136/gutjnl-2023-329639

【主编评语】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所有疾病都始于肠道”。肠道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肥胖中。来自Gut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探讨了胃肠病专家应该治疗患有胃肠疾病的肥胖患者的主要原因。(@RZN)

Cell子刊:限制热量摄入的减肥方式为什么会反弹?

Cell Metabolism[IF:31.373]

① 热量剥夺后的体重减轻激活室旁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PVHTRH)神经元,共同表达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增加PVHTRH与“饥饿”神经元AgRP间突触的数量;② 兴奋性突触的增强导致食物摄入长期增加,持续到体重恢复;③ 压制PVHTRH神经元会抑制AgRP神经元的兴奋性输入增强,减少伴随的体重反弹;④ 短暂刺激该通路可持久地增强这种谷氨酸能饥饿突触,引起持续的促离子型谷氨酸能受体依赖性体重增加;⑤ PVHTRH神经元或成为对抗体重反弹的靶点。

A synaptic amplifier of hunger for regaining body weight in the hypothalamus
03-24, doi: 10.1016/j.cmet.2023.03.002

【主编评语】限制热量摄入可以有效地减轻体重,但大多数节食者无法长期坚持限制热量摄入,最终会体重反弹。控制饥饿驱动的下丘脑回路对维持体重至关重要;但减重如何塑造这些回路来激励食物摄入,直到体重反弹,目前尚不清楚。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文章,限制热量摄入而导致体重减轻时,兴奋性PVHTRH神经元和AgRP“饥饿”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显著增强。PVHTRH神经元活性的升高诱导了这种突触放大,并引发食物摄入量的长期增加和体重的增加,且这种增加持续存在。(@章台柳)

对症下“药”,减肥才能事半功倍

EClinicalMedicine[IF:17.033]

① 纳入165例BMI大于30的成人肥胖患者(平均43.9岁,女性占81%),81人接受标准生活方式干预(SLI,包括热量限制和运动等),84人接受基于表型定制的生活方式干预(PLI,随导致肥胖因素而不同),持续12周;② 12周时,PLI组较SLI组更显著地降低参与者体重(-7.4 vs. -4.3 kg),PLI组较基线减重5%的参与者比例更高(59% vs. 26%);③ 12周时,PLI组较SLI组空腹甘油三酯降低更明显,两组间血糖、血压、炎症标志物无差异,未报告不良事件。

Phenotype tailor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weight loss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adults with obesity: a single-centre, non-randomised, proof-of-concept study
03-24, doi: 10.1016/j.eclinm.2023.101923

【主编评语】肥胖是多因素疾病。基于病理生理学和行为方式可将肥胖分成4类,异常饱腹感、餐后异常饱腹感、情绪化饮食行为、异常静息能量消耗,可以解释85%的肥胖。包括热量限制和适量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减肥的常用手段,但通常的生活方式干预没有考虑肥胖的上述病理生理学个体差异,也不清楚针对这些肥胖因素的表型定制生活方式干预是否能带来更多益处。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人员近日在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一项概念验证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与热量限制和适量运动的标准生活方式干预相比,基于病因的表型定制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帮助肥胖患者更显著的降低体重并带来潜在的心血管益处。这项研究表明了肥胖潜在病理生理学的复杂性,也为进一步基于病因和表型的个性化精准减肥策略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奠定了基础。(@芥末)

早晨锻炼减肥效果更佳!

PNAS[IF:12.779]

① 相比于深夜休息前运动,只有晨练早期,运动才立即引起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增加(表明皮下脂肪分解增加),增加腹股沟脂肪组织中产热和线粒体增殖标志物的表达;② 锻炼能够在不影响脂肪分子生物钟的前提下,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晨练的脂肪分解显著增加,这与晨练对代谢相关基因具有更大刺激潜力有关;③ 3T3-L1脂肪细胞中,基因表达和异丙肾上腺素的脂质反应与时钟相关;④ 脂肪组织对运动的反应,部分独立于进食状况。

Time of day determines postexercise metabolism in mouse adipose tissue
02-13, doi: 10.1073/pnas.2218510120

【主编评语】PNA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了“最佳减肥效果”的运动时间——与深夜休息前运动相比,在早期活跃阶段进行锻炼(相当于人类中的晨练)增加了脂肪组织的分解、产热以及脂肪组织中线粒体等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新陈代谢率,带来更好的“燃脂效果”。(@章台柳)

减肥有利于身体健康,即使体重反弹了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IF:8.271]

① 搜索超重/肥胖成年人进行的行为体重管理计划(BWMP)随机试验,纳入至少1个心脏代谢结果的124项试验,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② 尽管体重反弹,BWMP降低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其影响在项目结束后至少持续5年,并随着体重恢复而减少;③ BWMP降低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发病率的证据还不太确定;④ 项目结束后1年和5年,总胆固醇/HDL比率在两次均降低1.5%,收缩压分别降低1.5毫米汞柱和0.4毫米和HbA1c(%)在两次都降低0.38。

Long-Term Effect of Weight Regain Following Behavioral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s o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Incidence and Ris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3-28, doi: 10.1161/CIRCOUTCOMES.122.009348

【主编评语】行为体重管理计划(BWMP)在短期内实现体重减轻,但由于体重通常会恢复,长期的心脏代谢影响尚不确定。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对发表的随机试验进行分析,评估了BWMP后体重恢复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体重反弹,BWMP降低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其影响在项目结束后至少持续5年,并随着体重恢复而减少。BWMP降低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发病率的证据还不太确定。(@章台柳)

Nature Reviews:肥胖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综述)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IF:49.421]

① 肥胖已成大流行,这是由于遗传决定的古老生理机能与现代饮食和生活方式在进化上的不匹配;② 肥胖与机体白色脂肪组织过量(特别是内脏脂肪堆积)及其功能障碍有关;③ 肥胖常见合并症如血脂异常、高血压或糖尿病介导了肥胖的健康危害,但肥胖本身(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过多)与较高的心血管代谢风险相关;④ “代谢健康型肥胖”通常反映了向不健康表型的过渡阶段;⑤ 肥胖患者坚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持续控制体重可改善其心血管代谢风险状况。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03-16, doi: 10.1038/s41569-023-00847-5

【主编评语】全球肥胖已达大流行,现在大约25%的西方国家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肥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它与多种合并症有关,特别是心血管代谢疾病。近期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了一项综述,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们提出肥胖作为一种进化上的新疾病,并总结了其有害的心血管代谢结局的流行病学证据,并讨论了肥胖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之间关联的主要机制。虽然维持最佳的心血管代谢状态应该是肥胖者的主要目标,但减轻体重,特别是减少过量的内脏脂肪,似乎是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的必要条件。(@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Science:肥胖史改变先天免疫表观遗传,加剧神经炎症

Science[IF:63.714]

① 接受激光诱导后,过往肥胖小鼠比从未肥胖小鼠更易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脂肪组织和骨髓移植实验结果一致;② 肥胖导致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表观基因组重编码在减肥后仍持续存在,并增强CNV及炎症反应;③ 硬脂酸(SA)通过激活TLR4信号导致染色体重塑,选择性增强AP-1结合位点的开放性,增强ATM记忆,预先暴露SA使ATM代谢偏向糖酵解;④ CNV受肥胖诱导的ATM和视网膜髓细胞重编程的影响;⑤ 删除髓样细胞防止过往肥胖小鼠视网膜功能丧失。

Past history of obesity triggers persistent epigenetic changes in innate immunity and exacerbates neuroinflammation
01-05, doi: 10.1126/science.abj8894

【主编评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炎症性疾病,也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如肥胖)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Scienc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早期饮食诱导的肥胖会诱导先天免疫系统的持续重编程,且在代谢异常正常化后持续很长时间,例如过去的肥胖史会重新编程单核吞噬细胞,并易患神经炎症。(@章台柳)

Science:肥胖改变免疫代谢导致自身免疫(观点)

Science[IF:63.714]

① 肥胖与更高的自身免疫易感性有关,不仅因为脂肪组织促进自身炎症反应,而且肥胖本身具有自身免疫的特征;② 高热量摄入增加内脏脂肪组织,引起脂肪组织和循环来源的因子过度刺激免疫细胞的营养和能量感应通路(如增加mTOR活性),干扰免疫细胞分化;③ 免疫细胞中TH1和TH17促炎细胞增加,Tconv细胞转换成Tregs的细胞减少,Tregs细胞增殖降低,最终导致自身免疫风险增加;④ 免疫代谢策略(饮食限制或假性饥饿)有助于恢复平衡状态。

The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autoimmunity
03-30, doi: 10.1126/science.ade0113

【主编评语】脂肪组织是一种免疫活性器官,通过产生脂肪细胞因子影响全身免疫反应,反之,免疫细胞通过产生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影响脂肪细胞稳态和代谢。近期发表于Science的观点性综述文章,讨论了肥胖引起的代谢超负荷如何影响免疫代谢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如何干预免疫代谢来调控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RZN)

Gut:胖子的肠道菌群如何促进肠“漏”和炎症?

Gut[IF:31.793]

① 肥胖小鼠/人中肠道菌群代谢乙醇胺能力降低引起肠道中乙醇胺积累,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② 升高的乙醇胺通过增强ARID3a与miR启动子的结合,增加microRNA-miR-101a-3p的表达;③ miR-101a-3p的增加降低了紧密连接蛋白Zo-1的mRNA稳定性,使得Zo-1形成减少,进而削弱肠道屏障,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炎症和葡萄糖代谢异常;④ 益生菌HL-200可纠正ARID3a/miR-101a/Zo1轴,恢复乙醇胺代谢活性,减少肠道通透性升高、炎症和葡萄糖代谢异常。

A mechanism by which gut microbiota elevates permeability and inflammation in obese/diabetic mice and human gut
03-22, doi: 10.1136/gutjnl-2022-327365

【主编评语】肥胖中肠道菌群引起的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增加,导致肥胖患者糖代谢异常,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此外,特定的益生菌疗法可以降低肥胖和T2D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和炎症,但这些疗法大多缺乏作用机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肥胖中菌群代谢乙醇胺的能力下降会导致肠道通透性、炎症和葡萄糖代谢功能障碍,而通过一种新型益生菌疗法(补充鼠李糖乳杆菌HL-200)来恢复乙醇胺代谢能力可以逆转这些异常。(@RZN)

Nature子刊:基于BMI的多组学特征分析预测健康表型

Nature Medicine[IF:87.241]

① 纳入1277名个体多组学数据,得到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相关的1111种血液分析物,及与宿主基因风险评分和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的多组学变化;② 血液多组学预测BMI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捕捉宿主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异质表型状态;③ 多组学分析确定了响应健康干预手段的BMI轨迹,代谢组学推断的BMI下降程度大于实际BMI,而蛋白质组学的推断则相反;④ 代谢组学推断的BMI修正后血液代谢物间的相关性,在干预期间部分逆转了代谢性肥胖患者的相关性。

Multiomic signatures of body mass index identify heterogeneous health phenotypes and responses to a lifestyle intervention
03-20, doi: 10.1038/s41591-023-02248-0

【主编评语】多组学分析可以揭示健康和疾病状态的人群异质性。肥胖症导致了无数的代谢紊乱,并且是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因素。Nature Medicine发表的研究,纳入1277人的队列表型数据,利用包括人类基因组和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临床实验室测试、肠道微生物组等,采用机器学习来预测BMI,并报告了肥胖症的异质性分子特征。总之,这项研究强调了血液代谢物分析对预测和预防医学的作用。(@NL)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Jenny,Bingbing,YANG WEI,阿当,芥末,章台柳,岳晨博,拍了花宝贝,Sunflower,NL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07 | 今日Cell:饮食+益生菌的特定组合,或可帮助抗肿瘤

0406 | 血液中真有菌群?最大规模人群分析一探究竟

0405 | 《自然·医学》综述:用宏组学解开肠菌-饮食-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复杂关系

0404 | 治疗便秘新手段:吞个胶囊振一振?

0403 | 息肉会不会发展为大肠癌?新方法助力早期预测

0402 | 饮食如何帮助治病?Lancet子刊聚焦临床营养新知

0401 | 3月,最值得看的35篇肠道健康文献!

0331 |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成熟有多重要?Cell子刊再发新证

0330 | 张晨虹/赵立平等新发现:特定肠菌可伤胰腺促糖尿病

0329 | 如何解析肠道菌群的时空特征?国内团队24页综述详解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