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我院名誉院长李小云参与主编、多位团队成员参与写作的《竞合:帕尔格雷夫发展合作手册》(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Achieving the 2030 Agenda: Contested Collaboration)一书近期出版,该书旨在通过阐述各方学者就如何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来推动发展合作领域从业者和研究人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孕育新发展知识。我院教授参与编撰该书的四章,分别为第一章:富含争议的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发展合作、第十章:中国与经合组织援助国发展合作的吸力石、第十八章:中国是否应该加入全球有效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十三章:推进2030年议程的发展合作经验。本公号陆续推出摘要以飨读者。
中国和经合组织援助国的发展合作的基础:吸力石分析框架 (Conceptualising Ideational Convergence of China and OECD Donors: Coalition Magnets i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deational Convergence) 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参与度的不断提高,引发了学界关于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在参与全球发展合作事务中所扮演角色的激烈辩论。尽管中国和经合组织捐助国之间存在长久分歧,但近年来, 中国和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在多个合作领域的援助活动中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重合 。
本文主要围绕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和中国等非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在话语、动机、规范、条件约束、主题领域、制度结构和模式方面的趋同或分歧等展开探讨。本文 将“吸力石”理念框架应用于互惠互利、发展成果和2030年议程这三个理念中,并分析政策发起者如何将理念与战略相匹配以促进融合和变革 。此外,本文简要概述政策发起者在当今全球发展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联系国内和全球议程,从而以明智的方式促进融合。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中国对外援助理念和制度进行背景介绍。其次,定义“吸力石”概念并梳理相关分析框架。随后,识别三大“吸力石”:互惠互利、发展成果与2030年议程,并探讨其在促进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和中国参与发展合作中的潜在效能。最后,基于当前发展语境,对本研究进行总结。 互惠互利理念在发展合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锚定在南南合作和中国对外援助中。此理念蕴含多种含义,涵盖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多个方面,包括对外援助。并且中国、其他南南合作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对此存在不同理解。 中国和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在不同的政策文件中将互惠互利理念合法化 。发展成果理念要求从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不断衡量对外援助的绩效,具有被政策发起者用于促进融合的战略潜力。此理念是多义的,涵盖多个维度,各个利益相关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无论在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还是在中国,发展成果理念在不同的政策文件中都具有很高的合法性。2030年议程是一个高度通用和多义的理念。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可,并被赋予保护地球与促进人类发展的厚望。它也是多义的,因为没有任何国家被强制要求执行每一个目标,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并执行议程的某些部分。同样也允许不同的参与者用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如何实现此议程。 虽然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和发展援助委员会在提供对外援助上有了更多可以合作和互动的基础,但是基于注重融合话语的协调和交流的需求,以及在国家层面政治与多边主义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的背景下, 每个理念(互惠互利、发展成果和2030年议程)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互惠互利理念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利益的过分强调有可能出现因谋求私人利益而选择发展议程的局面;二是发展合作中的权力关系仍然主要偏向援助提供者,而受援者的代理和心声并未得到有效保护,难以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发展成果理念存在的主要挑战是: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和中国在援助有效性评估指标方面稍显落后。2030年议程现已存在广泛的融合空间,但政策决策者们面临以协调的方式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开展工作的挑战,需要根据这些背景并通过能使公众更广泛地参与和认识的方式不断重构2030年议程理念。 虽然这些理念还不能让中国和国际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上完全达成共识,但是这些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如果政策决策者能策略性地加以运用,就可以将国际规范与国内政治和社会变革进程相联系。“吸力石”理念是分析国际发展合作挑战的有用框架,且在经合组织捐助国与中国的立场不一致时尤为有用。基于对此理念的评估,文章总结了其对于促进不同政策偏好趋同的作用。 首先, “吸力石”理念具有将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和中国围绕政策评估集聚在一起的潜力。第二,即使在民族主义倾向盛行的全球环境中,“吸力石”理念也可以成为实现政策变革的有效工具。对于政策发起者而言,关键是通过针对性的政策信息,将政策与沟通话语相结合。 此外,2030年议程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已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在全球具有无可比拟的合法性。尽管有这些有利条件,政策发起者仍难以在负担分摊的讨论等方面利用2030年议程促进经合组织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更大融合。并且到目前为止,政策发起者还没有利用互惠互利理念和发展成果理念作为“吸力石”来将中国、其他南南合作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凝聚在一起。 全球发展的一大趋势是经合组织国家和中国基于身份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运动兴起,这阻碍了“吸力石”理念的融合。互惠互利、发展成果和2030年议程等有关加强多边合作的国际化理念正面临着总体不利的政策环境,并有可能在政治上遭遇强烈的反对。因此,政策发起者需要以政治上的明智方式,利用其政治权力和修辞技巧以弥合民粹主义与国际化多边主义理念之间的鸿沟。 *本章节英文版下载链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030-57938-8_10
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学院(CIDGA)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其过去几十年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发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之上,于2020年组建的校级跨学科、跨学院、围绕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相关学科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校级新农科建设平台。面向国际前沿,秉持全球视野。
编 辑:宋艳伶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英文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