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企鹅是“有点奇怪的非典型的鸟”?——认知语言学的新范畴观

西村 野矢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1-12-26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这是一位热爱语言学的哲学家,向一位认知语言学家学习语言学的奇妙旅程。

本书采取对谈的形式。哲学家与语言学家开展了一次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的亲密对话。两人的思想交流碰撞,特别是在语词的意义和指称、范畴理论、隐喻理论、因果关系等方面,他们的思考尤其引人注目。

想知道,他们之间的谈话擦出了哪些火花吗?这些思考对您又有哪些启迪呢?不妨来看看《语言学课堂》这本书吧。

本文摘自第三讲《原型与百科知识语义观》,为其中一节《新范畴观》。


★新范畴观★

接下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系列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这些研究,站在了与“古典范畴观”相对立的立场,试图从“原型”的角度来对范畴进行重新思考。

西村

野矢

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时候认知语言学还没有问世吧?也就是说,认知心理学早在认知语言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倡导新的范畴观了,是吗?

是的。雷可夫在1987年的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一书中,介绍了“原型”理论的几个源头。其中之一,就是认知心理学家伊莲娜・罗施(Eleanor Rosch)的范畴研究。“原型”这个术语,就是在罗施的研究中出现的。

西村


“原型”理论

野矢

“原型(prototype)”,是不是就是“典型”的意思?

差不多。认知语言学说“原型”的时候,所指范围其实更广一些,不过这里姑且先理解成“典型”也没有问题。

西村

野矢

范围更广指的是……?

就是“原型”不光包括“典型”,还包括“范例”或者“常例”等。这些我们之后再介绍吧。


刚才说雷可夫举出了“原型”理论的几个源头,一个是罗施的研究,一个是刚才提到的模糊集合理论。还有一个源头,就是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理论。

西村

野矢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要瓦解古典范畴观。关于这个理论,还是让我来说明一下吧。


让我们以“游戏”这个概念为例。大家常常会问“游戏的本质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对“游戏”这个概念下个定义。而维特根斯坦却指出,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游戏的本质”。我们能够称之为“游戏”的活动,有的是几个人一起玩儿的,有的是一个人玩儿的;有的有规则,有的没有规则;有的有胜负之分,有的不分胜负。维特根斯坦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说这就好比我们把纤维捻成线的时候,应该不会有哪根纤维是始终贯穿在线的两端的,这些大量的纤维都只不过是以彼此部分重叠的方式拧在一起的。而“游戏”这个概念,也是把各种游戏之间彼此部分重叠的那些共通点拧在一起形成的。这种情况,就被维特根斯坦称作“家族相似性”。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和孩子的脸有一部分很像,而孩子和母亲的脸也有一部分很像。虽然父亲和母亲长得并不像,可因为他们都和孩子有相似点,所以他们才会被视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


认知语言学的新范畴观

认知语言学的“新范畴观”,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认知语言学还进一步提出,除了范畴界线的模糊性以外,范畴成员往往在“典型性”上也存在差异。就是说,即便同属一个范畴,也会存在某一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具代表性的情况。有特别典型的「丼(海碗)」,也有和一般的饭碗很难区分的「丼(海碗)」。有非常典型的游戏,也有比较特殊的游戏。还有一个经常举的例子是鸟类。就鸟类这种动物而言,我们通常认为比起企鹅和鸵鸟,麻雀和燕子是更典型的鸟。

 即使是最符合“古典范畴观”的“偶数”的例子,其实也出现过意见上的分歧,我也不知道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反正就是好像有人提出,偶数里也有更典型的偶数。然后就立刻有人出来反驳说,这也太奇怪了。

西村

野矢

这确实太奇怪了。

比如,2、4这样的偶数,相比36496,是更典型的偶数。

西村

野矢

这个……我完全不能接受。

这样啊(笑)。算了,反正这也不是我说的。

西村

野矢

不过,我想即使是持“古典范畴观”立场的人,也应该能意识到同属一个范畴的成员在“典型性”上的差异吧。企鹅虽然被归类为鸟,但不是典型的鸟,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啊。

是啊。不过意见的分歧点在于,这种“典型性”的差异是否也反映在语义中。在“古典范畴观”看来,在鸟当中企鹅固然不如麻雀和燕子典型,但这种差异和我们对于“鸟”这个词的语义理解并没有什么关系。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什么是典型的鸟、什么是非典型的鸟这种认识本身,恰恰才是我们对“鸟”这个词的语义理解的核心。范畴,其实是以范畴的核心成员——也就是“原型”——为中心,通过相似性等原理扩展到其他周边成员而形成的。这就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新范畴观”。因此,“鸟”这个范畴并非仅仅是鸟的集合,我们还应看到它是以典型的鸟为中心、以企鹅和鸵鸟为周边成员形成的这样一个集合。

西村

野矢

也就是说,认知语言学认为,仅仅能够判断某个对象是不是鸟还不够,还要能够判断麻雀是“特别典型的鸟”,而企鹅是“有点奇怪的非典型的鸟”。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理解了“鸟”这个词的意思。


图书信息

《语言学课堂》

[日]西村义树  野矢茂树

郑若曦 李菲 译

潘钧 审译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位热爱语言学的哲学家

向一位认知语言学家学习语言学的奇妙旅程


本书的两位作者,西村义树教授和野矢茂树教授,分别为日本第一学府东京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和哲学教授,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均是享誉盛名的著名学者。本书采用的是哲学家作为学生向语言学家提问的形式,其实是一次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的亲密对话,特别是在语词的意义和指称、范畴理论、隐喻理论、因果关系等方便的对接与碰撞尤其引人注目。


作者简介

西村义树,1960(昭和35)年, 生于日本山口县。1987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学系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认知语言学、语义学、日英对比语言学。

野矢茂树,1954(昭和29)年,生于东京都。1985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博士课程。现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哲学。


译者简介

郑若曦,1986 年生于中国天津。200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获学士学位。2010 年起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师从西村义树,攻读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主要致力于认知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教学和研究。

李菲,1984 年生于中国天津。2012 年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博士课程。现任教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系、外语培训中心,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汉语语法。


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第一讲  认知语言学的诞生

间接被动

语言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乔姆斯基的革命

生成语义学的失败

语言知识与心理活动

认知语言学特有的问题

 

第二讲  语言是否独立于语义存在

广义的语法与狭义的语法

词项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否独立于语义存在

客观主义的语义观

认知主义的语义观

「てくゐ(“来”)」的语义分析

语法化

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是不是对立的 

 

第三讲  原型与百科知识语义观

范畴化

古典范畴观

新范畴观

原型语义学

样本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

关东和关西的“土豆炖肉”意思不同

原型是什么

百科知识语义观

各种各样的“读”

典型的狗的跑法

语法项的原型

 

第四讲 致使句的家族相似性

语言学里的“致使”

自他对应

“太郎打开了窗户”的原因事件是什么

英语与日语的自他对应

词汇型致使和迂说型致使

“死”“杀”“致死”

“这个药应该可以让你觉得舒服一点”

日语里有没有无生命物做主语的致使句

工具做主语的致使句

“花子让风把帽子吹跑了”

被动和致使

日本人和致使句

致使句的原型

无生命物做主语的致使句和隐喻

工具的行为

扩展为“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什么也不做也是一种行为

 

第五讲  如何看待转喻

这也算转喻吗

转喻和一词多义

动词的转喻

参照点理论

领属结构的分析

转喻的单向性和参照点理论

框架和焦点

谁能说出“巴门尼德”指的是什么

tough结构

早期的分析

认知语言学提出的新方案

“管子堵住了”

句式语义和转喻性的一词多义

受害被动

  

第六讲 从隐喻到新的语言观

隐喻的事例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概念隐喻

是语言学还是哲学

无规则的创造性

隐喻的诞生和消亡

隐喻和转喻

语言无时无刻不在“震荡”

 

后记

附录——对谈中的一个小片段

延伸阅读文献

索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语音(音韵)、词汇(词义、训诂)与词典书目

学术论集、语言学理论、汉语知识丛书书目

语言学经典著作丛书、语言学经典译著丛书书目

中国语言学文库书目


辞源

教师工具书

学生工具书

新书

中国辞书学会

佳文摘选

语言天地

书单

博士姐姐小课堂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