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词语差错案例(下)

出版产品质检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1-12-26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词语差错,就词形而言,主要是有错别字,或者是字体繁简混杂、误用异体字,或者是异形词选择不当等;就词义而言,主要是理解词义不正确,运用词语不准确。


(往期可戳→词语差错案例(上)



第一节 误解词义

义近混用

错例1


孙先生在这家影楼预交了500元,约定五一期间拍摄,收据上标明“定金”。后孙先生决定改换另一家影楼,要求返还预交款。

【辨析】 

“订金”和“定金”都指为确保成交而预付的一部分钱。

“定金”是法律概念,具备法律效力;

“订金”不是法律概念,不具备担保性质。

本例中的“定金”是不予返还的;如要求返还,起初应强调是“订金”。

错例2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事

【简析】 

“国事”和“国是”都指国家事务。

“国事”多指具体的、一般的国家政务与事务,多用于口语;

“国是”专指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大政方针,多用于书面语。

本例中的“国事”应改为“国是”。

错例3


① 凡征、占林地的,必须交纳林木及附着物补偿费等。

② 供电中心希望企业自愿缴纳预付电费。

【简析】 

“交纳”和“缴纳”都有“交付金钱和实物”的意思。

“交纳”是向有关方面交付规定的数额或实物;

“缴纳”是为履行义务而交付或被迫交付。强调“被强制”时,必须用“缴纳”。

本例①中的费用是法律规定必须交付的,“交纳”应改为“缴纳”;②中强调“自愿”,“缴纳”应改为“交纳”。

错例4


2013年起,北京在全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减少劣质燃煤使用。

【简析】 

“结合”和“接合”都有“连在一起”的意思。

“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联系的两部分融合成新的个体;

“接合”指连接使合在一起,连接的两部分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

本例中的“城乡结合部”应改为“城乡接合部”,指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接壤地带。

错例5


有消息称春晚的主持人名单会有变,不排除启用新人。

【简析】 

“启用”和“起用”都有“开始使用”的意思。

“启用”侧重初次使用,其对象通常是物,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铁路已建成启用”等;

“起用”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黜免的官员,后泛指提拔任用,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本例中的“启用”应改为“起用”。

错例6


① 把已经写好的卡片搜集起来,放到抽屉里。

② 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诗歌名句,引导学生欣赏。

【简析】 

“收集”和“搜集”都有“使聚集”的意思。

“收集”侧重把零散的东西收拢、聚集在一起;

“搜集”侧重指搜寻某些稀缺的或尚未发现的东西,然后加以集中。

本例①中的“搜集”应改为“收集”;②中的“收集”应改为“搜集”。

错例7


① 《开罗宣言》对远东国际秩序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其国际法效力不容质疑

② 法官置疑这份材料的真实性。

【简析】 

“质疑”和“置疑”都表示对某事有怀疑。

“质疑”是提出疑问,寻求解答,以追究事实真相或是非曲直;

“置疑”是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例如“不容置疑”“毋庸置疑”。

本例①中的“质疑”应改为“置疑”;②中的“置疑”应改为“质疑”。


音近混用

错例1


该记者的报道严重歪曲事实,为人所不耻

【简析】 

“不耻”即“不以为耻”,是中性词,如“不耻下问”。

“不齿”即“不与同列,不认为是同类(含鄙视意)”,是贬义词,如“不齿于人类、为亲友所不齿”。

本例中的“不耻”应改为“不齿”。

错例2


罪犯表示认罪伏法,重新做人。

【简析】 

“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

本例中的罪犯没有被处死,还要“重新做人”,因此,“伏法”应改为“服法”。

错例3


他数十年如一日,研读古诗词,批阅中外文学名著,具备了高深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学识。

【简析】 

“批阅”指阅读并加以批改或批示。“披阅”指翻看浏览或阅读。

本例中说的是一般的翻看阅读,没有批改或批示,“批阅”应改为“披阅”。

错例4


① 莎士比亚指出:“道德和才艺是远甚于富贵的资产。”

② 官僚主义的危害,胜于水火。

【简析】 

“甚于”连接的前后两个事物,表示前者超过后者,主要指不好的方面超过后者,如“今年春运压力甚于往年”。

“胜于”连接的前后两个事物,必须是前者优于后者,如“扶贫考核用事实说话胜于用数据说话”。

本例①中的“甚于”应改为“胜于”;②中的“胜于”应改为“甚于”。

错例5


长春市福利院是非盈利机构。

【简析】 

“盈利”是名词,指收支相抵之后的利润。“营利”是动词,谋取利润。

本例中的福利院不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盈利”应改为“营利”。


第二节 生造词语和乱改成语

生造词语



生造词语多为拼凑或抽换词素而成,有的是对定型词语的随意缩略和对近义词语的随意杂糅,有的是因对规范词语不熟悉而临时杜撰的。这些生造词语通常并非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也不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还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错例1


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松怠

【简析】 

本例中的“松怠”属于生造词语,应改为“懈怠”或“松懈”。

错例2


经过一番茁拔精萃,最终入选《百年大师谈国学》的作品都堪称经典。

【简析】 

本例中的“茁拔精萃”属于生造词语,应改为“筛选”或“精选”。



乱改成语

国家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曾三令五申,书刊和电视节目中不得随意更换成语中的文字、变动成语结构或曲解成语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随意窜改、乱用成语(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错例1


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昨日黄花之感。

【简析】 

古人每逢重阳都去赏菊花,重阳一过,赏菊的节令就过去了,菊花逐渐萎谢,失去了观赏价值。后多用“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或消息。本例中将“明日黄花”改作“昨日黄花”,误解了原来的语义。


第三节 字母词使用不当和滥用网络词语

滥用字母词

字母词指由字母构成或其中包含字母的词语。在国家公布的科技名词中,字母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要求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的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


错例1


IOC和冬奥申委会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前几天评估考察的活动情况。

【简析】 

本例中的字母词“IOC”在文本中第一次使用,没有做任何解释。应按前引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文件精神给字母词加括注,“IOC”应改为“IOC(国际奥委会)”。

错例2


三维(3D)打印是当今科研界乃至商业界的一大热点。

【简析】 

科技名词在形式上要讲求完整性,不宜对其随意拆分。本例中的“三维(3D)打印”应改为“3D打印(三维打印)”。



滥用网络词语

“网络语言”广义上指网络上使用的一切语言,狭义上指以网络聊天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用语。有些网络语言符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但也出现了一些低俗词语。2015年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 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三是以粗鄙低俗、自我矮化为个性的网民表达。我们应加强自律,严格把关,自觉摒弃网络低俗词语,做良好语言环境的守护者。



为了帮助图书出版从业人员更好地做好编校和质检工作,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组织编写了《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本文即摘编自该书。

识别二维码可购买

  • 该书以《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办法》为线索,选取编校差错典型案例,归纳差错类型,分析差错原因,提出修改意见。

  • 共选案例640个,覆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文字,语词,科技名词,语法,标点符号,汉语拼音,量和单位、数字用法,插图、表格,解题,辅文,知识性共12类差错类型。

  • 书后附有“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主要依据”。

  • 本文节选自法律法规部分。



往期回顾

词语差错案例(上)

文字差错案例

精选编校差错案例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即将出版

涉及党政机构名称、国家秘密的编校差错案例

这些成语,你用错过吗?(一)

这些成语,你用错过吗?(二)


辞源   教师工具书   学生工具书  

 新书   中国辞书学会  

佳文摘选   语言天地   书单  博士姐姐小课堂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