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成语,你用错过吗(二)

青灵组合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1-12-26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文/青春写手

图/灵魂画手


成语误用那些事(二)


慧慧姐姐,有个事,有个事,要打扰你一下……

知之

昭昭

哈哈,知之,你这个样子,让我想起一个成语。

什么成语?

知之

昭昭

期期艾艾。是不是正好就像你现在这样——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

慧慧姐姐

昭昭,如果你是想说知之吞吞吐吐,可不能说“期期艾艾”哦!

昭昭

啊?难道我又用错了?


期期艾艾

释义

形容人口吃,即说话结结巴巴。

出处

成语“期期艾艾”包含两个典故。

《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汉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坚决反对。“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吃:口吃),又盛怒:‘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召。’上欣然而笑。”“期期”是司马迁用来描写周昌说话结结巴巴的拟声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古人自称称名,邓艾名“艾”,因口吃往往自称“艾艾”。

后遂以“期期”“艾艾”连用。

用法提示

  1. 这条成语意思很明显,只能形容口吃,从无歧义。不要把“期期艾艾”等同于“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或不顺利、不痛快。

  2. 不要把“期期艾艾”等同于“凄凄惨惨”“悲悲戚戚”或期待。

误用辨析

错例

他实在不忍对她开口提离婚的事,因此,每次回到家里,他总是欲言又止,期期艾艾,唉声叹气,像是一个没魂魄的稻草人。

辨析

他因为有顾虑而不敢直说或不便明说,说起话来吞吞吐吐。“期期艾艾”和“吞吞吐吐”都形容说话不利索,但“期期艾艾”是因为口吃或紧张、激动而导致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则是因为有顾虑不敢直说而说话支支吾吾,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昭昭

呃,好吧,我又想当然了。

慧慧姐姐

那知之你刚才到底想说什么呢?

您上次讲了成语使用方面的知识后,我就跟我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都觉得挺有意思的。您能再给我们讲讲成语使用中还有哪些误区吗?

往期可戳→

这些成语,你用错过吗?(一)

知之

慧慧姐姐

先来回顾一下成语误用的原因:

成语误用的原因

  1. 没有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没有弄清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或条件

  3. 褒贬颠倒,谦敬错位

  4. 关系错乱,比喻失当

  5. 叠床架屋,自相矛盾

  6. 音近、形近成语混为一谈


慧慧姐姐

现在先说说运用成语时不注意使用条件和范围造成的误用问题。

没弄清使用对象、范围或条件

不少成语是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范围或条件的,我们不能随便改变。如果用错了对象、扩大了范围,或者是忽略了使用的条件和环境,都会造成成语的误用。


擢发难数

释义

拔下头发来计数也难以数清(擢:拔)。形容罪恶极多,难以数计。

出处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曰:‘汝罪有几?〔须贾〕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以“擢发难数”四字成文。

用法提示

从“擢发难数”的出处和古今典范用例可以看出,这条成语使用范围很窄,只能形容罪恶极多。不能不管什么事物,只要数量极多,就说“擢发难数”。

误用辨析

错例

只要能编一个好故事,具有一定的语言和叙述能力,就能写成一篇或一部小说,至于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丛林中,能否让自己的作品高出一些尺寸,则完全要靠作家的感悟和发掘了。

辨析

形容小说数量很多,可以改用“浩如烟海”。用“擢发难数”显然超出了它的使用范围。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昭昭

原来“擢发难数”说的是做的坏事太多了。

慧慧姐姐

对,擢发难数可不能形容好人好事啊。接下来,我们顺着这个思路,从成语感情色彩的褒贬,谈谈褒贬颠倒、谦敬错位的问题。

褒贬颠倒,谦敬错位

不少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恰当运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常见的错误。


有口皆碑

释义

路上每个行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石碑。形容人人称赞、颂扬。

出处

语本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永州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用法提示

从这条成语的出处和古今典范用例可以看出,这是一条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成语,只能用于好人好事。

误用辨析

错例

我这个女友的任性可是有口皆碑。

辨析

“任性”不是什么优点,怎么能说“有口皆碑”呢?应该换成“尽人皆知”“人所共知”之类的中性成语。成语的感情色彩是长期形成的客观存在,使用者只能遵循这个规律而不能随意改变。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就是说,如果我想表达一个人的坏习惯是大家都知道的,是不能说“有口皆碑”的,改成“人所共知”比较好。

知之

慧慧姐姐

是的。还有的成语在使用时会出现关系错乱、比喻失当的问题。

关系错乱,比喻失当

涉及具有特定关系(如主次关系、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的两种事物或做法,表示二者的位置没有摆对或二者互相矛盾。如果你所说的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同成语所设定的关系不一致,就不能使用这条成语。

昭昭

这句话好绕啊,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慧慧姐姐

嗯,好吧,让我想想……比如“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吧。


舍本逐末

释义

原指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泛指丢弃根本的主要的东西,追求枝节的次要的东西,轻重主次倒置。

出处

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令:善),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成。”又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

用法提示

这条成语涉及两件事或两种做法。二者之间必须是主次轻重的关系。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也许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许能够反映一些问题,但不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因此,使用“舍本逐末”之前,一定要弄清“舍”和“逐”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主次关系,千万不要使用。

误用辨析

错例

〔高等学校〕只顾科研而放弃教学,无疑是舍本逐末。

辨析

对于高校而言,“只顾科研而放弃教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只顾教学而放弃科研的做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因为教学与科研之间不是主次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忽视了哪一方面都不能说是“舍本逐末”。由此可见,不去认真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只要舍一件逐一件,便说“舍本逐末”,自然要造成误用了。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哦,我明白了。舍和逐的关系必须是主次关系,否则就不能用。

知之

慧慧姐姐

在使用成语时,还要注意避免叠床架屋、自相矛盾。

叠床架屋,自相矛盾

叠床架屋,就是床上安床,屋上架屋,形容重复累赘。这就是说在成语中已经包含了的意思,使用时一般就不要再重复。


繁文缛节

释义

烦琐而不必要的礼仪(繁:烦琐;文:仪式;缛:繁多;节:礼节)。也比喻烦琐而不必要的办事程序、手续等。

出处

原作“繁文缛礼”。语出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后多作“繁文缛节”。

用法提示

繁文缛节中已经包含了繁杂、不必要的意思,使用时就不要再加上“过多的”“不必要的”之类的修饰成分,否则就会语义重复,文字烦冗。

误用辨析

错例

取消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辨析

“不必要,这本身就是多余的、不必要的,纯属叠床架屋,应该删掉。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扪心自问

释义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扪:按,摸)。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

语见宋•宋祁《学舍昼上》诗:“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用法提示

使用这条成语要扣准“自”字。代词“自”用在单音节动词前,常常表示动作行为由自己发出,同时又以自己为对象。“问”的施事者和受事者都是自己。因此不能在“扪心自问”前后再加上主语或宾语“自己”。

误用辨析

错例

在即将结束四年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常扪心自问自己究竟在这里学到了什么?

辨析

“扪心自问”后面的“自己”是多余的,叠床架屋,语义重复,应该删掉。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昭昭

扪心自问自己,真是啰嗦又错误啊。

慧慧姐姐,又学到很多知识,我觉得今后自己再用成语应该没啥问题了。

知之

慧慧姐姐

知之,那我考考你,你觉得“无可厚非”和“无可非议”是同义词吗?

嗯,这个嘛……本来我觉得是,可是既然您问我,我又觉得应该不是吧。

知之

慧慧姐姐

你这个小鬼头。这两个成语就属于形近成语,在使用中容易混为一谈。


无可厚非

释义

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表示说话做事虽有错误或缺点,但还可以原谅,不必过分责备。

出处

原作“未可厚非”。语出《汉书·王莽传》:“莽怒,免〔冯〕英官。后颇觉寤,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后多作“无可厚非”。

用法提示

不要把“无可厚非”同“无可非议”混为一谈。

误用辨析

错例

坐公交车给年纪大的人让座,这种尊重爱幼的行为无可厚非。

辨析

给老年人让座是值得称道的,应该充分肯定,不存在任何可以原谅的错误或缺点,怎么能说“无可厚非”呢?应该改用“无可非议”。“无可非议”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论行动合情合理,正确无误。“无可厚非”同“无可非议”的区别全在一个“厚”字。“厚”是重、过分的意思。后者是根本不可以非议,前者是可以非议,但不能过分。二字不容混淆,必须区分清楚。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您这么一说,我想起两个成语“誓不两立”和“势不两立”。

知之

慧慧姐姐

你说到点子上了,这两个成语如果不写出来,就是同音,但实际用法也是有区别的。


誓不两立

释义

发誓决不同对方并存。形容彼此仇恨极深。

出处

语见元•张养浩《拟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破黄巢露布》:“期欲一平,誓不两立。辙乱旗靡,竞曳兵弃甲而奔;弓拨矢钩,咸裂帛裹疮而走。”

用法提示

不要把“誓不两立”和“势不两立”混为一谈。

误用辨析

错例

我也根本不相信所谓两个口号之争(按,指“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像后来渲染的那么誓不两立。

辨析

“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确曾争论得不可开交,但这里讲的是客观情势,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意志,因此应该改为用“势不两立”。“誓不两立”和“势不两立”读音相同,意思相近但有所不同。区别就在“誓”“势”二字上。“誓”是发誓,“誓不两立”就是发誓不同对方并存,强调主观的决心,使用对象仅限于人。“势”是指情势,“势不两立”强调客观情势上彼此矛盾不可调和,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事物。

——摘选自《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昭昭

慧慧姐姐,成语运用中有这么多陷阱啊,真是需要小心再小心啊!

慧慧姐姐

是的。所以我们才要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是防止误用的最有效的办法。

明白啦!

知之


不说话的老师

《成语误用辨析手册》

 赵丕杰 著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编

《新华成语大词典》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编

《商务馆中学生成语词典》

陈抗、董琨、盛冬铃 编 

《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编




往期回顾


这些成语,你用错过吗?(一)

文字差错案例



辞源

教师工具书

学生工具书

新书

中国辞书学会

佳文摘选

语言天地

书单

博士姐姐小课堂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