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桂林丨一位和蔼可亲有家国情怀的老人——怀念尊敬的陈章太老师

余桂林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12-2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一位和蔼可亲有家国情怀的老人



——怀念尊敬的陈章太老师

文丨余桂林

10月17日凌晨,陈章太老师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尽管此前就知道陈老师病情很不好,但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还是有些惊愕,还是难以接受。

9月14日,我前往家中看望陈老师。他躺在病床上,师母邓大夫和护理阿姨在一旁照料。师母跟陈老师说我来看他了,问陈老师是否记得我的名字,陈老师嘴里说着我听不太清楚的话,但紧紧抓住我的手,表示他知道我、记得我。师母说,陈老师说话不利索,但脑子还是非常清楚的。我也紧紧握住陈老师的手,请他坚强乐观,配合医生治疗,会很快好起来的,我们的绿皮书还需要他来审稿把关呢。陈老师一直在说着话,紧抓我的手,似乎在传达着他对绿皮书的牵挂。我当时心里很感动,也很难过。临离开时,师母拿出“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丛书的《语言规划研究》初校样,让我带回交给责编,说陈老师在病情出现前看过了,没有大问题,本来还想再看看细节,现在只好请责编处理了。遗憾的是,没等到图书出版,一个多月后,陈老师真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2020年1月16日,余桂林看望陈章太先生


我认识陈老师,缘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的编辑出版。2005年,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正式启动年度中国语言生活报告的编写工作,陈章太、戴庆厦、陆俭明三位老先生受邀担任审订专家,与主编团队、司领导一起审改书稿。我当时担任该书上编的责任编辑,有幸全程参与书稿的编写、审稿、修改、编辑和出版。尽管做绿皮书的稿子比较辛苦,为赶出版进度经常要加班加点誊改整理稿件,出书前一段时期内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但是,我感受更多的是幸福和收获,因为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向这些老先生学习审读、统合、修改稿件。陈老师做过《中国语文》的副主编,知道怎么改稿能让文章文通字顺,能让读者更易接受和阅读,有时一个字或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动,阅读理解效果就很不一样。陈老师的改稿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点睛之笔。印象中陈老师每篇稿子都会有几点总体意见,正文中又有细致的审改,包括字、词、句、标点的改动,有时还旁批改动的原因。

绿皮书部分文章会涉及国家语言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疑难问题,陈老师是语言政策、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专家,又担任过国家语言文字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自然这些疑难问题更多地交他处理,由他提出建议方案供大家讨论。正如庆生主编所说,“面对绿皮书审稿会上提出的许多疑难问题,陈先生总能恰当地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与实施相结合的高度,审视分析这些问题,从而使其迎刃而解。陈先生审稿的独特之处,不单单是能够敏锐发现稿件中的主要问题,很多情况下,还能给出修改意见”。

2010年10月16日—17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绿皮书五周年),前排左起:张维佳、周洪波、于根元、陈章太、于殿利、李宇明、杨慧林、胡明扬、俞士汶、贺阳、周庆生、王建勤


在我馆出版的《家国情怀——语言生活派这十年》中,陈老师这样说过:

我很乐意帮着审审稿、提提意见、改改稿子。因为最早我是研究方言的,到了文改会即后来的国家语委后才转向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跟实际工作结合我又偏重研究语言与社会、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这都与语言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在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这既是我的专业又是我的事业,我很乐意干。

陈老师还常说:

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我身体还允许,还能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你们愿意的话,我会一直兼着这些事情,负责到底。

这些话语也时常在我耳畔响起。

2015年10月15日—16日,第二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暨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周年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陈老师全程出席会议并参加了现场论坛。陈老师在接受访谈时说:

这个团队里边我年龄是最大的,可以说我在语言生活派一步一个脚印走了十年,前进了十年。我年纪大一点儿,晃晃悠悠、紧跟慢跟也跟了十年。因为事业和语言问题的关系,我们语言学界一批老中青学者走到一起,走到一起怀着一个家国情怀,为国家社会做一项有益的事业。

绿皮书十年当中有这么一个凝聚力,既有鲜明的特色,也有一种精神。我归纳了一下,语言生活派的基本精神,就是理想、奉献、实干、创新、团结、友爱。希望语言生活派能够不断地走向群众,伴随语言文化的传播,我们的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能走向世界,我们语言生活派的精神,也能够在世界当中逐渐地产生影响。


陈老师是这么说的,绿皮书也是这么往前推进的。

2015年10月15日—16日,北京语言大学,第二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暨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周年论坛,左起:郭熙、周庆生、黄行、戴庆厦、陈章太、陆俭明、李宇明、文秋芳、屈哨兵


2020年11月7日,“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这么重要的会议,一直参与这项工作的核心人员都应邀出席。陈老师尽管身体不是很好,然而一直惦记着皮书事业,故仍抱病出席会议,而且做了发言。后来听说,他为了参会,准备了两天写发言稿。开幕式那天,本来计划请陈老师在席位上坐着发言,但陈老师坚持自己站在演讲台前发言,于是我搀扶着他上台发言,他饱含深情地说:

中国语言生活皮书有一支伴随着成长起来的学术队伍,他们被称为“语言生活派”,在教育部语信司的统筹和指导下,肩负着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有力地支撑着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每年我与他们审稿期间的亲密接触,都被深深影响和感动。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语言生活派”越来越大,我感到特别地欣慰和高兴。

陈老师心心念念惦记的还是语言文字事业。这场景让人泪目,这精神更令人感佩。

2020年11月7日,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陈章太先生发言


今年3月,绿皮书在北京郊区审稿,我们依惯例邀请审订和主编们出席。周总和我去家里请陈老师时,他有点儿犹豫,怕给大家添麻烦,在我们的劝说下,还是带着轮椅去了。考虑到陈老师的身体状况,我们本想让他开始出个场就行,但他执意坚持全程,而且还在现场看稿。陈老师是在兑现着“只要身体还允许,愿意为绿皮书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的承诺。

2021年3月27日,北京郊区,陈章太先生审读绿皮书稿件


在与陈老师联系和接触过程中,我也经常得到陈老师和师母的关心关照。绿皮书定稿前,主编和审订都需要审改若干次稿件,每次都由我负责打印稿子,寄送给各位老先生,他们看完审改后再寄回给我。陈老师家因为离商务比较近,我多数情况下都是骑车送到家中。令人想不到的是,陈老师看完稿件后,每次都是骑车送回馆里交到我手上。有一次北京刮大风,陈老师仍和往常一样骑车送稿。我说,您打电话给我,我去取就好了。陈老师说,知道你们很忙,我现在还能骑得动车,也正好借机活动活动。我心里明白,陈老师其实是不想让我多跑路,为我省点时间。

陈老师很关心我,时常嘘寒问暖。那时,我孩子在单位旁边灯市口小学上学,有时下班给陈老师送稿子也会把孩子带上,陈老师和师母也都知道孩子的情况。后来每次去陈老师家,陈老师和师母都会问我,孩子几年级了,学习情况怎么样。记得孩子中考前,为提升她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我还专门带着孩子到陈老师家,请陈老师给孩子当面辅导。一同听讲的孩子还有陈老师语用所老同事的外孙。

2014年4月7日,陈章太先生在家中给孩子们讲课


后来我不做绿皮书的责任编辑了,仍然会抽空去家里看望陈老师,每次陈老师都提醒我说,你担子重了,要注意身体,工作再忙也要注意休息。临走时,师母还会找出一些零食糖果什么的给我带着。

现在尊敬的陈老师走了,但他的家国情怀仍在,他的亲情关怀仍在,他永远活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

余桂林,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曾担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责任编辑。



往期回顾

邓庆春:邓大夫日记——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9》审订会

朱学佳丨不思量 自难忘——忆恩师陈章太先生

周洪波丨我很幸运,这辈子能够遇见这么好的老师!——深切怀念陈章太先生

毛力群丨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纪念恩师陈章太先生

王建华丨润物细无声 ——追忆陈章太先生

娄开阳:回忆陈章太先生对我的提携、教导与关怀

刘一玲丨陈老师永远活在我心里

徐幼军丨追忆陈章太老师二三事

陈章太 | 十五年,又是新起点——在“中国语言生活皮书”编纂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